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于2011年4月15日在京拉开帷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我们的使命——为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各位领导、校长们、老师们上午好。
我们这次论坛主题是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是关系教育改革发展的百年大计,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当饯行。教育目标是什么?是着眼于选拔学生,还是着眼于帮助学生发展,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正是由这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决定的,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应当是学习主体的主动行为,而不应当是被动行为,没有学生学习主动性,就不可能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就不可能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生命的本质意义在于发展,发展停了了生命也就随之终结。生命的发展是由内因决定的,外因只是发展的条件,如果是发展的主体处于被动状态,其积极性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必将使发展失去动力,这时外部压力不但不能促进发展,反倒成了发展的制约因素,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学习的主体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对抗情绪,厌学、弃学甚至轻生。多年来连续发生许多涉猎事件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现在美国正在讨论《虎妈的战斗》,虎妈是一位华籍老师,她的两个女儿一个考取了哈佛大学,一个是考取了耶鲁大学,非常成功。所谓虎妈的教育就是极端严厉,给子女施加很大的压力,没有完成任务就要罚站,甚至于停饭。由于她采取这种方式,她的两个女儿已经上了大学,被认为她的教育已经取得了成功。美国人说中国的虎妈真厉害,教育质量如此之高,将来美国怎么会是中国的对手呢,引起了一阵恐慌。对于目前的这种舆论,我想请我们校长们、老师们做十分冷静的思考。我不否认我们国家教育有很多的优越性,我们需要继承、继续弘扬,如果我们不看到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最终我们教育事业发展会遇到严重的挫折,如果在某些方面我们不坚持改革会遭致严重的失败。不要忘记了在美国有虎妈,在中国除了虎妈还有徐妈,浙江徐丽女士对子女同样是严厉的要求,每一次考试不进入前10名,就要对儿子进行严厉的责罚,目标让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其结果最后是儿子拿起铁锤把自己的母亲砸死了,这就是徐妈。但同时我最近又看到在澳大利亚也有一位华籍女士,被他的儿子李伟虐杀致死,这又来了位李妈。他们教学方法跟美国的胡妈是一模一样,最后的结果不是成功,而是被儿子活活的打死。我们既要看到有胡妈,又要看到还有徐妈,还有在澳大利亚的华籍女士李妈。所以我们要综合这些案例,来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来决定我们教育取向的取舍。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是一个经历几代人而至今仍未解决好的问题。与沉重的书包同时而来的是孩子们失去了主动的生动活泼发展的机会,失去了愉快的、金色的童年。年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个涉及劳动就业、人事制度等多方面的社会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就教育本身而言,也有进一步破坏教育资源,建立终身教育体制等许多工作要做,但当务之急是要通过教育体制,尤其是考试制度的改革,消除在我国社会中长期而广泛的存在应试倾向,要让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要让老师能够优化他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不要用考试的指挥棒把他们捆的太死。展望当今教育现状,分数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学习承受了太重的压力,同样背负着不少包袱。在有些地方有些学生整齐划,学习任务偏离了学生者的兴趣、爱好、自主、自由以及承受能力的差异,学习活动的要求常常违背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有一次到上海去开会,上海副市长一见面跟我说,柳斌同志现在孩子的学习负担太重,现在的孩子没有愉快的童年,你注意到了吗?像他这样向我提出问题的人不是他一个,是很多个,所以现在讨论促进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问题,非常有针对性,非常有现实性,是一个值得我们花力气下工夫去讨论,去研究、去解决的问题。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当前仍然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我们教师队伍的育人素养仍亟待提高,首先是要自觉摆脱应试倾向的影响,去除为了标准答案那种死板机械教育模式,实行启发式教育,提倡在师生互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与教师主考两个机制。围绕所学的内容,随机生成话题,引导多方探究,激励不同意见交锋而撞击出来思想火花,实现教学增长,达成教育的目的。现在许多地方一致的目标距离还很远,学生还是为应对考试那一套做法捆住了。我最近看到一个博客,他举了几个实际的例子,他讲到一个语文题,老师出的一个题目就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题目是出的不错,博客作者本人的侄子最喜欢“像雨水滴进大海,我的日子滴在时间流中,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结果答案发下来打了一个大叉,为什么错了呢,标准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你们可以比较一下,题目是你能把自己最喜欢的印象最深刻一句话写下来吗?学生写了这句非说他错了,那他还有主动性吗?这个学生还有他的自己兴趣和爱好吗?你允许只能让学生选择你考试题目标准答案的东西,这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不是背道而驰吗?如果这道题让我判的话,我认为印象最深的还是学生回答的那句话,所以这样的题目是很不科学、很不合理,这样的标准答案也是很不科学、很不合理。
博客中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一道数学题是这么出的,请用一句话概况π的含义,作者的侄子认为π的含义是圆周率,就是3.1415那个数字。后来发现卷子打了一个大叉,于是作者问他的妻子,因为他的妻子在大学学理科,说一句话说明π的含义你怎么回答。他的妻子回答就是圆周率,跟他侄子回答是一样的,但是结果标准答案说他们错了,标准答案怎么说的呢?π是在一个数学及物理学领域里面普通存在一个数学常数。所以请我们校长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说π是圆周率这样非常明确的一个答案不对,一定要去说这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领域里面普通存在的一个数学常数。
还有一个例子。我想请校长们回答一道题,这是一道一个小学语文题。“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故乡来了,于是引发了这首诗,那么这首诗的两句是什么”,请校长们你们先在心里回答一下,然后对一下答案,博文的作者的侄子答案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卷子发下来以后打了一个很大的叉,标准答案是什么呢?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为什么?因为前面提问的头一句话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所以要用“春风又绿江南岸”,而不能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所以写博文的那位同志就说了,要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家乡不在江南,而是北方人怎么办。
举这么几个例子,我想说明什么问题呢?如果我们的教学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怎么能让学生主动得起来,怎么生动活泼得起来。然而问题还不仅仅是在这里,要知道这种标准答案是统考实施单位炮制的,老师的手脚也一样被套住。所以有一些答案如果仅仅是一位教师的行为,他的影响不过是一个班的学生,但由于是统考行为,标准答案威力所致,就是一个县或者一个地区都得按这个答案来,所以我的感受是可叹,现代教育竟然被一纸标准答案弄到如此尴尬的地步。由此看来已经十分明显,问题出在统一考试上,更准确的说问题出在“统”字上,是统考统测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是统考统测阻滞学生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解决的办法仍然靠深化教育改革,尤其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
第一,国家政府应该在加快走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同时,加速缩小城乡贫富差别的基础上,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因过度激烈就业竞争而带来深化压力,使教育不要过多承担种种社会压力,这是针对国家和社会。
第二,把学生、教师和校长从升学压力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主动的生活活泼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制定义务教育学校评估法规,制定这个评估法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明确规定不许向义务教育学校提出升学率、高分率等指标要求,义务教育只对每个学生的品德、质地、体制、情操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负责,只对学生素质健康发展负责,为什么没有把高中包括进来,因为高中实在没有办法,它必须去面对高考。而义务教育离高考很远,所以可以通过立法作出这样的规定,我希望大家在这方面都来做一些呼吁。
第四,使中小学考试回归作为检查评估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得失的手段的本来意义。取消其作为通考分数排队,用于对校长、教师、学生施加压力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于就业竞争带来的升学竞争附加的考试,并非考试的本来意义。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考试应该回归考试本来的意义,而要取消作为统考作为这种分数排队施加压力。在中小学中把考试权还给教师,把发放毕业证书就是文凭的权力还给校长,我觉得本来包括我们自己,我们高中毕业是校长发给我们毕业证,学校发毕业证书、发文凭,小学是小学校长发毕业生发文凭。后来经过体制改革把这个校长发毕业证书的权力都上收了,尤其是会考以后,高中校长发高中毕业证的权力被收到省一级政府,初中被收到县一级政府,小学被收到县一级政府,我觉得我们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应当把考试权还给教师,把发毕业证的权力还给校长,不用担心校长会发不合格的毕业证书,如果校长发了不合格的合格证书,责任可能不是在校长,而是在政府。为什么,因为这所学校如果是一所合格的学校,那它发的毕业证书就是有效的,就是合格的,那么它是不是一所合格的学校呢?政府在审批这所学校设置的时候,就要看它的条件,它的办学条件是不是具备,有没有一个合格的校长,有没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然后它的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是不是按照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来进行的。所以政府的权力对这所学校是否合格进行考察和审批,经过考察和审批,是一所合格的学校,就有权力自主地发放毕业证书。
第五,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大力精简各种名目的考试,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的去接触社会,去亲近自然,会加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的锻炼,去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六,在重视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个性的差异作为丰富而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精心的研究和深入的开发。
综上所述,教育的个性化和因材施教刻不容缓,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如果在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十年时间里,我们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能够使我们国家的人才摇篮里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机勃勃的状态。
谢谢大家。
(作者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我们这次论坛主题是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是关系教育改革发展的百年大计,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当饯行。教育目标是什么?是着眼于选拔学生,还是着眼于帮助学生发展,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正是由这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决定的,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应当是学习主体的主动行为,而不应当是被动行为,没有学生学习主动性,就不可能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就不可能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生命的本质意义在于发展,发展停了了生命也就随之终结。生命的发展是由内因决定的,外因只是发展的条件,如果是发展的主体处于被动状态,其积极性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必将使发展失去动力,这时外部压力不但不能促进发展,反倒成了发展的制约因素,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学习的主体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对抗情绪,厌学、弃学甚至轻生。多年来连续发生许多涉猎事件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现在美国正在讨论《虎妈的战斗》,虎妈是一位华籍老师,她的两个女儿一个考取了哈佛大学,一个是考取了耶鲁大学,非常成功。所谓虎妈的教育就是极端严厉,给子女施加很大的压力,没有完成任务就要罚站,甚至于停饭。由于她采取这种方式,她的两个女儿已经上了大学,被认为她的教育已经取得了成功。美国人说中国的虎妈真厉害,教育质量如此之高,将来美国怎么会是中国的对手呢,引起了一阵恐慌。对于目前的这种舆论,我想请我们校长们、老师们做十分冷静的思考。我不否认我们国家教育有很多的优越性,我们需要继承、继续弘扬,如果我们不看到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最终我们教育事业发展会遇到严重的挫折,如果在某些方面我们不坚持改革会遭致严重的失败。不要忘记了在美国有虎妈,在中国除了虎妈还有徐妈,浙江徐丽女士对子女同样是严厉的要求,每一次考试不进入前10名,就要对儿子进行严厉的责罚,目标让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其结果最后是儿子拿起铁锤把自己的母亲砸死了,这就是徐妈。但同时我最近又看到在澳大利亚也有一位华籍女士,被他的儿子李伟虐杀致死,这又来了位李妈。他们教学方法跟美国的胡妈是一模一样,最后的结果不是成功,而是被儿子活活的打死。我们既要看到有胡妈,又要看到还有徐妈,还有在澳大利亚的华籍女士李妈。所以我们要综合这些案例,来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来决定我们教育取向的取舍。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是一个经历几代人而至今仍未解决好的问题。与沉重的书包同时而来的是孩子们失去了主动的生动活泼发展的机会,失去了愉快的、金色的童年。年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个涉及劳动就业、人事制度等多方面的社会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就教育本身而言,也有进一步破坏教育资源,建立终身教育体制等许多工作要做,但当务之急是要通过教育体制,尤其是考试制度的改革,消除在我国社会中长期而广泛的存在应试倾向,要让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要让老师能够优化他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不要用考试的指挥棒把他们捆的太死。展望当今教育现状,分数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学习承受了太重的压力,同样背负着不少包袱。在有些地方有些学生整齐划,学习任务偏离了学生者的兴趣、爱好、自主、自由以及承受能力的差异,学习活动的要求常常违背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有一次到上海去开会,上海副市长一见面跟我说,柳斌同志现在孩子的学习负担太重,现在的孩子没有愉快的童年,你注意到了吗?像他这样向我提出问题的人不是他一个,是很多个,所以现在讨论促进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问题,非常有针对性,非常有现实性,是一个值得我们花力气下工夫去讨论,去研究、去解决的问题。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当前仍然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我们教师队伍的育人素养仍亟待提高,首先是要自觉摆脱应试倾向的影响,去除为了标准答案那种死板机械教育模式,实行启发式教育,提倡在师生互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与教师主考两个机制。围绕所学的内容,随机生成话题,引导多方探究,激励不同意见交锋而撞击出来思想火花,实现教学增长,达成教育的目的。现在许多地方一致的目标距离还很远,学生还是为应对考试那一套做法捆住了。我最近看到一个博客,他举了几个实际的例子,他讲到一个语文题,老师出的一个题目就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题目是出的不错,博客作者本人的侄子最喜欢“像雨水滴进大海,我的日子滴在时间流中,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结果答案发下来打了一个大叉,为什么错了呢,标准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你们可以比较一下,题目是你能把自己最喜欢的印象最深刻一句话写下来吗?学生写了这句非说他错了,那他还有主动性吗?这个学生还有他的自己兴趣和爱好吗?你允许只能让学生选择你考试题目标准答案的东西,这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不是背道而驰吗?如果这道题让我判的话,我认为印象最深的还是学生回答的那句话,所以这样的题目是很不科学、很不合理,这样的标准答案也是很不科学、很不合理。
博客中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一道数学题是这么出的,请用一句话概况π的含义,作者的侄子认为π的含义是圆周率,就是3.1415那个数字。后来发现卷子打了一个大叉,于是作者问他的妻子,因为他的妻子在大学学理科,说一句话说明π的含义你怎么回答。他的妻子回答就是圆周率,跟他侄子回答是一样的,但是结果标准答案说他们错了,标准答案怎么说的呢?π是在一个数学及物理学领域里面普通存在一个数学常数。所以请我们校长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说π是圆周率这样非常明确的一个答案不对,一定要去说这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领域里面普通存在的一个数学常数。
还有一个例子。我想请校长们回答一道题,这是一道一个小学语文题。“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故乡来了,于是引发了这首诗,那么这首诗的两句是什么”,请校长们你们先在心里回答一下,然后对一下答案,博文的作者的侄子答案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卷子发下来以后打了一个很大的叉,标准答案是什么呢?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为什么?因为前面提问的头一句话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所以要用“春风又绿江南岸”,而不能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所以写博文的那位同志就说了,要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家乡不在江南,而是北方人怎么办。
举这么几个例子,我想说明什么问题呢?如果我们的教学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怎么能让学生主动得起来,怎么生动活泼得起来。然而问题还不仅仅是在这里,要知道这种标准答案是统考实施单位炮制的,老师的手脚也一样被套住。所以有一些答案如果仅仅是一位教师的行为,他的影响不过是一个班的学生,但由于是统考行为,标准答案威力所致,就是一个县或者一个地区都得按这个答案来,所以我的感受是可叹,现代教育竟然被一纸标准答案弄到如此尴尬的地步。由此看来已经十分明显,问题出在统一考试上,更准确的说问题出在“统”字上,是统考统测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是统考统测阻滞学生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解决的办法仍然靠深化教育改革,尤其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
第一,国家政府应该在加快走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同时,加速缩小城乡贫富差别的基础上,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因过度激烈就业竞争而带来深化压力,使教育不要过多承担种种社会压力,这是针对国家和社会。
第二,把学生、教师和校长从升学压力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主动的生活活泼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制定义务教育学校评估法规,制定这个评估法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明确规定不许向义务教育学校提出升学率、高分率等指标要求,义务教育只对每个学生的品德、质地、体制、情操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负责,只对学生素质健康发展负责,为什么没有把高中包括进来,因为高中实在没有办法,它必须去面对高考。而义务教育离高考很远,所以可以通过立法作出这样的规定,我希望大家在这方面都来做一些呼吁。
第四,使中小学考试回归作为检查评估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得失的手段的本来意义。取消其作为通考分数排队,用于对校长、教师、学生施加压力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于就业竞争带来的升学竞争附加的考试,并非考试的本来意义。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考试应该回归考试本来的意义,而要取消作为统考作为这种分数排队施加压力。在中小学中把考试权还给教师,把发放毕业证书就是文凭的权力还给校长,我觉得本来包括我们自己,我们高中毕业是校长发给我们毕业证,学校发毕业证书、发文凭,小学是小学校长发毕业生发文凭。后来经过体制改革把这个校长发毕业证书的权力都上收了,尤其是会考以后,高中校长发高中毕业证的权力被收到省一级政府,初中被收到县一级政府,小学被收到县一级政府,我觉得我们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应当把考试权还给教师,把发毕业证的权力还给校长,不用担心校长会发不合格的毕业证书,如果校长发了不合格的合格证书,责任可能不是在校长,而是在政府。为什么,因为这所学校如果是一所合格的学校,那它发的毕业证书就是有效的,就是合格的,那么它是不是一所合格的学校呢?政府在审批这所学校设置的时候,就要看它的条件,它的办学条件是不是具备,有没有一个合格的校长,有没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然后它的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是不是按照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来进行的。所以政府的权力对这所学校是否合格进行考察和审批,经过考察和审批,是一所合格的学校,就有权力自主地发放毕业证书。
第五,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大力精简各种名目的考试,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的去接触社会,去亲近自然,会加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的锻炼,去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六,在重视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个性的差异作为丰富而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精心的研究和深入的开发。
综上所述,教育的个性化和因材施教刻不容缓,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如果在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十年时间里,我们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能够使我们国家的人才摇篮里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机勃勃的状态。
谢谢大家。
(作者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