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它是以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是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语文学习过程;它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它是语文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体现。
一、综合性和学科性的有效结合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凸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提出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之一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我们就紧密结合语文教材,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
比如,我们搞了一个关于动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动物过冬知识竞赛;动物趣闻交流会;编一个人和动物的童话故事,想象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在这些丰富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以多种形式查资料:看课外书籍、上网等;以多种方式交流汇报:个人、小组。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学生津津有味地讲述趣闻,头头是道地编写故事。从他们生龙活虎的表现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原来学生的潜能是如此巨大!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就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潭活水。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提高。
2.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也有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出现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初衷,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倡导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上的综合,但无论语文与其他学科综合的程度如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是姓“语”,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二、开放性和活动性的有效体现
1.与生活衔接因地制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中有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儿童的游戏,儿童的吃穿住行,儿童身边的科学技术,社区,环保……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素材。
有一年的瑞雪给学生们带来了几多惊喜,几多情趣,更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素材。那天刚要上语文课,突降瑞雪,我干脆放弃原定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了漫天飞雪中。我让学生们在雪中尽情玩耍,尽情感受。看着学生们欢呼雀跃,我在脑海中萌生了综合性学习的课题《说雪》。我们说雪的谚语,读雪的课文,唱雪的歌曲,背雪的诗篇,问雪的问题,查雪的成因。这种因地制宜、身临其境的教学,学生兴致极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又如一教师上《养花》一课时,正遇上连日阴雨后的艳阳天,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着窗外的明媚春光,吸吮着窗台上一盆盆怒放鲜花的阵阵香气,景语成情语,情语化文语,效果极佳;一教师上《绿色的卫兵》时,正遇上北方严重的沙尘暴天气,教师就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文字,使学生感受到危险的日益逼近,环保意识也得到加强。
在实践过程中,也有教师觉得综合性学习花的时间、精力太多,弄得大家疲惫不堪,有时还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学习效果又得不到保证。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材仍抱着唯教材是举的观念,不把教材提到的内容做完就不放心。实际上,教材在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安排上大多是一个话题,给予教师与学生很大的空间,当中提到的内容只是一种提示,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以及当地教学资源的情况选择内容,选择范围。例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次综合性学习,教材提供的范围非常宽泛,可以是民间的工艺,可以是民族的艺术,也可以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在活动内容选取上,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其中的一项,甚至只了解当地的一个民俗节日,一种民间工艺也可。二是过分追求、模仿所谓新颖形式,而忽视训练的效果。这些形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着繁杂、重复、超出学生实际能力、超出当地教学资源实际等问题,很容易造成时间、精力花去了,效果出不来的情况。因此,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住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活用教材,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习的效果出发。
2.开展生动多样的活动
一般地说,把课堂教学设计成情节型的、活动型的,因为综合了各种门类的知识技能与表现手法,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学习效果更好。电视上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栏目和表现形式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如“非常6 1”“开心辞典”“实话实说”“表情动作猜词(成)语”“戏剧小品”等。支玉恒老师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模拟“实话实说”节目的活动。教师做主持人,邀请五名学生当嘉宾,前两排的学生是现场观众,其余学生则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随时可以拨打热线和现场进行交流。全员调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对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把书本、伙伴、老师的丰富学习资源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从而形成能力、发展个性。
三、自主性和探究性的有效应用
探究学习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比较观察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
自主确定学习主题。语文综合性学习给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主题的空间是比较大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和能力等,选定所要学习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因为是学生自主确定的学习主题,所以学生就能倾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地开展研究学习活动。换句话说,从学习一开始,学生便已是学习的主人。
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以生活为课堂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视学生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的过程与策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确定并寻找需要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自主呈现学习成果。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其呈现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块展板,也可以是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还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等。只要能够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灵活把握。
自主交流评价与分享。每次综合性学习过程结束,不能将成果放置一边或束之高阁,还要及时总结、交流、评价和分享成果。自主交流,实际上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将自己的作品传给同学们欣赏,这是学生最乐意做的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那一片海,那一方天。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周密考虑,放手活动,适时指导,综合性学习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一定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一、综合性和学科性的有效结合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凸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提出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之一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我们就紧密结合语文教材,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
比如,我们搞了一个关于动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动物过冬知识竞赛;动物趣闻交流会;编一个人和动物的童话故事,想象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在这些丰富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以多种形式查资料:看课外书籍、上网等;以多种方式交流汇报:个人、小组。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学生津津有味地讲述趣闻,头头是道地编写故事。从他们生龙活虎的表现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原来学生的潜能是如此巨大!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就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潭活水。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提高。
2.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也有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出现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初衷,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倡导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上的综合,但无论语文与其他学科综合的程度如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是姓“语”,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二、开放性和活动性的有效体现
1.与生活衔接因地制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中有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儿童的游戏,儿童的吃穿住行,儿童身边的科学技术,社区,环保……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素材。
有一年的瑞雪给学生们带来了几多惊喜,几多情趣,更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素材。那天刚要上语文课,突降瑞雪,我干脆放弃原定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了漫天飞雪中。我让学生们在雪中尽情玩耍,尽情感受。看着学生们欢呼雀跃,我在脑海中萌生了综合性学习的课题《说雪》。我们说雪的谚语,读雪的课文,唱雪的歌曲,背雪的诗篇,问雪的问题,查雪的成因。这种因地制宜、身临其境的教学,学生兴致极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又如一教师上《养花》一课时,正遇上连日阴雨后的艳阳天,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着窗外的明媚春光,吸吮着窗台上一盆盆怒放鲜花的阵阵香气,景语成情语,情语化文语,效果极佳;一教师上《绿色的卫兵》时,正遇上北方严重的沙尘暴天气,教师就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文字,使学生感受到危险的日益逼近,环保意识也得到加强。
在实践过程中,也有教师觉得综合性学习花的时间、精力太多,弄得大家疲惫不堪,有时还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学习效果又得不到保证。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材仍抱着唯教材是举的观念,不把教材提到的内容做完就不放心。实际上,教材在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安排上大多是一个话题,给予教师与学生很大的空间,当中提到的内容只是一种提示,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以及当地教学资源的情况选择内容,选择范围。例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次综合性学习,教材提供的范围非常宽泛,可以是民间的工艺,可以是民族的艺术,也可以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在活动内容选取上,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其中的一项,甚至只了解当地的一个民俗节日,一种民间工艺也可。二是过分追求、模仿所谓新颖形式,而忽视训练的效果。这些形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着繁杂、重复、超出学生实际能力、超出当地教学资源实际等问题,很容易造成时间、精力花去了,效果出不来的情况。因此,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住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活用教材,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习的效果出发。
2.开展生动多样的活动
一般地说,把课堂教学设计成情节型的、活动型的,因为综合了各种门类的知识技能与表现手法,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学习效果更好。电视上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栏目和表现形式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如“非常6 1”“开心辞典”“实话实说”“表情动作猜词(成)语”“戏剧小品”等。支玉恒老师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模拟“实话实说”节目的活动。教师做主持人,邀请五名学生当嘉宾,前两排的学生是现场观众,其余学生则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随时可以拨打热线和现场进行交流。全员调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对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把书本、伙伴、老师的丰富学习资源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从而形成能力、发展个性。
三、自主性和探究性的有效应用
探究学习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比较观察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
自主确定学习主题。语文综合性学习给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主题的空间是比较大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和能力等,选定所要学习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因为是学生自主确定的学习主题,所以学生就能倾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地开展研究学习活动。换句话说,从学习一开始,学生便已是学习的主人。
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以生活为课堂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视学生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的过程与策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确定并寻找需要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自主呈现学习成果。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其呈现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块展板,也可以是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还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等。只要能够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灵活把握。
自主交流评价与分享。每次综合性学习过程结束,不能将成果放置一边或束之高阁,还要及时总结、交流、评价和分享成果。自主交流,实际上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将自己的作品传给同学们欣赏,这是学生最乐意做的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那一片海,那一方天。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周密考虑,放手活动,适时指导,综合性学习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一定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