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阅读期待” 提高阅读质量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inxt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明确指出了“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中若能很好地运用“阅读期待”,阅读教学就会在课改中更添光彩。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期待,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呢?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尝试和探索,吸取了优秀教师的精华,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激发审美热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例如:教学《桥》时,我带着一脸的神秘说:“这是篇小小说,老师特别喜欢。它与过去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许多不同,你能找出多少点不同?”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结果有发现课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有发现课文的句子和段落特别短小的;有发现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的;有发现课文里特别注重了大雨和洪水的描写,即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有发现课文的结尾才点明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的,等等。学生的审美阅读就此开始。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进入课堂要以饱满的精神,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台之上,再反转过来如水似地流到学生心中,唤起学生的情思,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如一些课的导语,尤其是一篇课文教学之始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练、感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一节课的结束语,特别是教完一篇扣人心弦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时的结束语,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在教学时,一些独具匠心的设计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因为不同的期待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这也使得孩子在阅读的沃土上愿意进一步去探索。例如:在教学《军神》一文时,我一开始让学生读课题,这本来是再寻常不过的教学方法,但我进行了一些不寻常的设计。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感情读出不同的语气,有的学生用激昂的语气来读,也有的同学用低沉的声音来表现,有的则以无比敬佩的语气来读,其实这其中就带着孩子对文中人物“军神”刘伯承的个人情感。有了这么多不同的感受,也就有了期待品味课文的第一步。
  当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要动情,也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的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扣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二、寓情文中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并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
  1.激发情感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须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如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期待着故事将怎么发生,将怎么一步步进展。如教学《桥》时,我播放洪水的视频,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中描写山洪爆发时的部分,之后引导: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村民们作出了怎样的反应?是谁力挽狂澜控制住了局面?
  2.牵住情感
  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可以是由生成到发展再到稳定,也可以是由生成到淡化再到泯灭。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心驰而神往,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拨动他们的心弦。
  3.促进感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孩子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和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是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精彩片断词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当学生通过音乐和图画,对《月光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时,便是水到渠成了,就可让学生尽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中,读出音乐的优雅、轻盈、热情和不可遏制的沸腾,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走进贝多芬的情感世界。
  4.抒发情感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通过抒发,可以使儿童的情感更加明确。及时引导儿童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阅读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心理的需要。学生对课文《月光曲》不仅仅停留在喜欢,而且有了深层的感悟,对贝多芬有了更深的敬慕。他们明白,正是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把穷苦兄妹俩带到了这样的光明美好的世界!此时就要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评,去赞美,进一步把情感推向高潮。   三、巧激个性
  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浓重的个性化倾向。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位学生阅读时有着自己注重的焦点。如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则仅是猎奇,关注是否能获得新奇的信息;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面都有兴趣。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好这宝贵的积极性,对学生这一倾向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理解。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即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为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而阅读。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时,教师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应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会完全一样。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碧玉”,既可以理解为柳树美如质地纯正的绿宝石,也可以理解为“小家碧玉”的女子。
  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夜莺的歌声》一文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于是,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作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四、巧作评价
  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1.琢磨传神的词语
  学生对语言的细致感受、揣摩、推敲,以至咬文嚼字,都是阅读过程所必需的。传神的词语,其精妙之处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教学《桥》时,学生提出文中老汉对小伙子的两个“吼”有何不同?通过琢磨,使学生感悟到第一个“吼”是老汉对不坚持原则、不遵守纪律的共产党员的态度毫不留情,第二个“吼”充分表达了老汉的舐犊深情。
  2.玩味优美的句子
  如描写《月光曲》这一段时,让学生看画面读课文,听曲子读课文,想贝多芬创作的经过读课文,等等,使学生的阅读期待得到极大的满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3.收获阅读的成果
  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如读罢课文后,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十一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这支撑宽阔海洋、高广天空的责任则需我们教师来承担。在阅读教学中利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的尝试仅仅是开始,它能否在阅读教学中焕发更大的生命力,还须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记录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所获取的数学知识。就是学习活动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感悟与收获。它是学生搜集、获取数学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师生思想沟通交流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指导写“数学日记”的实践中,笔者充分认识到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
摘 要:有效对话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除了合理选择话题、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交流、积极倾听、认真反思等外,重点还要做好唤醒主体意识、体现对话层次、寻求对话深度、生成对话精彩等方面的工作,来落实思想品德课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之目的。  关键词:对话;主体;教学;平等  有效对话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认知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直至“目标达成”的重
在电控汽油发动机实验台上,开发了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的怠速工况信号采集系统,介绍了LabVIEW的数据采集程序的设计,实验对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信号、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
期刊
针对目前工程图学教学中实物模型使用的局限性,研究了工程图学教学虚拟模型室。通过VRML标准,将场景图技术运用到虚拟模型室的开发当中,并通过控件的形式在internet上发布,从而代
摘 要:2012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的编制体现课改精神,有利于减轻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正确引导高中化学教学,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思考;科学素养;化学教学  一、试题编制选择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国家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级考试,旨在全面地反映并比较高中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
摘 要:活用“举例法”让学生借助具体的数字,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律、法则和公式,让学生感到数学好学,学起来轻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举例法;学数学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有这种感觉: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虽经老师反复讲解和多次重点强调,但学生在作业或测试时,还是屡屡出现错误,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苦。面对这种状况,笔者进行了认真反思,采取改老师一味讲授,变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