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我个人认为生物科学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健康知识与意识。(2)对生命现象本质的理解。(3)环保知识与意识。(4)对生物前沿科学及生物技术的了解。(5)科学探究能力。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图示、图例、图表、实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2)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3)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4)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在新课标必修各个模块中都有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分子与细胞模块涉及到的有“必需氨基酸”“囊性纤维病”“细胞的癌变”;遗传与进化模块涉及到的有“人类的遗传病”;稳态与环境模块涉及到的有“人体的稳态”“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一定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如对于“必需氨基酸”的学习,就要联系到人体的营养,联系到日常的膳食种类,联系到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标准,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细胞的癌变”“人体的稳态”“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知识的学习,要结合癌症、糖尿病、艾滋病等有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患病概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重要性。对于“人类的遗传病”有关知识的学习,要结合优生优育这些与人们关系紧密的话题,培养学生的优生观念。
让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对生命现象本质的探究历程,比如对生物体组成元素的探索、细胞学说的建立历程、生物膜成分与结构的认识历程、酶本质的认识历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通过让学生重温生命现象的探究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是物质的,是需要能量驱动的,是运动的,是联系的,是不断向前进化的。今天的环保问题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环保知识与意识,他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他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都会是有缺陷的。我们应该通过让学生调查身边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事件,让学生了解环境恶化对我们的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对我们生存的威胁。把学生培养成具备环保知识与意识的合格的现代化的人才。在未来的生活中,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由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组成的生物工程将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活上的便利。基因工程药品的出现使昂贵的药品变成了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药品,克隆技术的发展将最终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及免疫排斥的问题,生态工程将是解决我们面临的环境难题的一剂良药。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前沿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可以给学生打开一扇门,一条通向立志为生物科学发展作出贡献的大门。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生物新课标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是最难的目标之一。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7)进一步探究。在新课标教材中有许多探究课题,比如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问题是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探究的价值,一定要规范,要包括自变量与因变量。作出的假设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与提出的问题紧密对应。设计实验是关键的一步,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到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无关因素可能来自实验材料,来自实验器具,来自实验试剂,来自实验程序,来自实验条件等。所以一定要重视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注意实验器具的干净,要保证实验试剂的有效,要使实验程序科学,使实验条件可控。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运用对照对比等原则来平衡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及表达交流有多种方式,可以用文字形式表达,也可用图表形式表达。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这些表达方式,因为探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交流。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结果,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如有必要还可进一步探究。
新课标下的教育目标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我们转变教育理念,为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吧!
(林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图示、图例、图表、实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2)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3)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4)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在新课标必修各个模块中都有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分子与细胞模块涉及到的有“必需氨基酸”“囊性纤维病”“细胞的癌变”;遗传与进化模块涉及到的有“人类的遗传病”;稳态与环境模块涉及到的有“人体的稳态”“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一定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如对于“必需氨基酸”的学习,就要联系到人体的营养,联系到日常的膳食种类,联系到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标准,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细胞的癌变”“人体的稳态”“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知识的学习,要结合癌症、糖尿病、艾滋病等有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患病概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重要性。对于“人类的遗传病”有关知识的学习,要结合优生优育这些与人们关系紧密的话题,培养学生的优生观念。
让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对生命现象本质的探究历程,比如对生物体组成元素的探索、细胞学说的建立历程、生物膜成分与结构的认识历程、酶本质的认识历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通过让学生重温生命现象的探究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是物质的,是需要能量驱动的,是运动的,是联系的,是不断向前进化的。今天的环保问题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环保知识与意识,他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他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都会是有缺陷的。我们应该通过让学生调查身边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事件,让学生了解环境恶化对我们的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对我们生存的威胁。把学生培养成具备环保知识与意识的合格的现代化的人才。在未来的生活中,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由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组成的生物工程将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活上的便利。基因工程药品的出现使昂贵的药品变成了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药品,克隆技术的发展将最终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及免疫排斥的问题,生态工程将是解决我们面临的环境难题的一剂良药。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前沿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可以给学生打开一扇门,一条通向立志为生物科学发展作出贡献的大门。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生物新课标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是最难的目标之一。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7)进一步探究。在新课标教材中有许多探究课题,比如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问题是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探究的价值,一定要规范,要包括自变量与因变量。作出的假设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与提出的问题紧密对应。设计实验是关键的一步,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到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无关因素可能来自实验材料,来自实验器具,来自实验试剂,来自实验程序,来自实验条件等。所以一定要重视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注意实验器具的干净,要保证实验试剂的有效,要使实验程序科学,使实验条件可控。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运用对照对比等原则来平衡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及表达交流有多种方式,可以用文字形式表达,也可用图表形式表达。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这些表达方式,因为探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交流。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结果,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如有必要还可进一步探究。
新课标下的教育目标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我们转变教育理念,为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吧!
(林州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