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不觉中,我来德国已经快5个月了。出国的时候,同学们都羡慕我从此爬出了“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的火坑。一开始,连我自己也抱着庆幸的念头,以为国外是个自由自在的天堂:不用再天天死记英语单词,不用再打题海战役,不用再6点起床12点睡觉,不用再……谁知现在我不但没有叩开天堂的大门,反而从17层地狱被打到了18层!
我白天上正规学校,晚上还得去语言学校恶补德语。每天的作息是:早上6点半起床,像打仗一样啃面包、喝牛奶,然后掐好时间冲向地铁,在8点钟之前到达学校。德国的学校没有午饭时间,一天六七节课,放学回到家已经3点多。吃完午饭,略作休息,写好两个学校的作业后又该去上语言班了。吃晚饭通常是晚上9点。等预习好第二天的课程,远处的教堂已经传来零点的钟声……阿弥陀佛,累就一个字!惟一的享受是周末可以痛痛快快地补觉,因为德国的学校没有额外的补课。
稍稍令人欣慰的是,等学好了德语,我就不用白天晚上都去上学了,自然会轻松一点。前一阵,我给国内同学打过电话,他们正在忙期中考试。他们有着长久的压力,而我只不过短期辛苦罢了。这几个月来,我已经发现了中、德学校的很多区别,很想一吐为快。
在中国,一进学校大门,往往有好几栋房子,一眼看上去觉得很气派,可全是“火柴盒”式的,几栋房子一比,竟看不出差别;德国的学校,房子不是很多,但建筑物很美。比如我现在就读的中学,主楼是一座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给人的感觉不仅别致,而且很亲切温馨。
进入教学楼,德国学校的墙壁上画着学生自己创作的抽象画,走廊上陈设着名人雕塑、鸟兽的标本以及同学们自制的造型艺术作品,窗台上更是装饰着各种各样的花卉。每逢节日,德国学校总要特地布置一番,就变得更漂亮、给人的感觉更像家了。而中国学校的墙壁上顶多写着“不要追打哄闹”,或“走楼梯请靠右”,要不然就是打印得规规矩矩贴在墙上的校纪校规,平时看都不想看一眼;如果在墙上涂鸦,轻则挨批,重则遭罚。
走进教室,中国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我是在中国的一所名牌大学校园里长大的),桌椅一律排得整整齐齐,如同一条一条的平行线;黑板两边写着“勤奋团结努力,永争第一”,大概是想勉励同学们上进吧,但也给人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德国学校的教室没有任何标语性的东西,有的只是同学们自己的绘画作品或者剪报。教室的角落里还有一个柜子,里面摆满了国际象棋、跳棋、纸牌等娱乐用品,供同学们在自由活动课上取用。
中国的中学,班级很少有40人以下的;德国的中学一个班往往只有20多人。上课的时候,在中国,同学们必须抱臂坐正,不然就会被老师批评;在德国,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坐姿随便,怎么舒服怎么坐,感觉上课是在听故事,不仅轻松,而且还很引人入胜。
中国学校的课间休息常常被老师拖堂占用。在德国,老师会很自觉地看表,绝不会延迟一分钟;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老师会把所有学生“赶”到楼下去玩,而且把教室的门锁上,上课的时候再打开。冬天的时候,天气特别冷,遇到大休息(20分钟),我们都不想下楼。下课铃声一响,我们就把食指压到嘴边,互相示意不出声。这样,老师以为我们下楼了,便锁上门走了。于是,我们就可以待在教室内玩,免受寒冷之苦。结果,有一次一个老师在锁门之前打开门看了一下,见我们一个都没少地赖在教室里,非常惊异。我们只好集体装傻:我们没听见铃声。从此,老师们提高了警惕,锁门的时候都朝教室内看一眼。
在中国,如果上课迟到了,老师通常会让你站在门口“反省”几分钟才给进教室,不客气的还会冷嘲热讽一番,或者痛骂一顿;德国老师则看情况,如果迟到的时间短就算了,时间长才记下来。当然,个别学校比较严格,迟到的人必须到一个专门的Warteraum(等候室)自习,直到下一节课开始。
上课发言,在中国,要站起来;在德国,发言永远是坐着的。在柏林上学的第一天,我发言的时候习惯性地站起来,结果被老师“请坐”。如果发言答错了,在中国,有可能遭到同学的讥笑,还可能惹来老师的一顿批评;在德国,同学不会笑话你,老师更不会批评,反而鼓励说,你的想法也许有道理,但是……课堂提问答不出来,中国老师有时候会让你就地罚站一会儿,要不就把当天的作业重写一遍;德国老师会说,没关系,请你再想一想,然后去请Tim或David……
如果上课传纸条、在下面看杂书、开小差,中国老师一定把纸条拆开看个究竟,杂书百分百没收,开小差甚至要被罚站,情况严重的还要请家长出山;德国老师会把纸条或书暂时保管起来,下课就还给你。在你开小差的时候,只是走到你面前轻轻提醒你。
家庭作业,中国学生每天都有一大堆,不到十一二点,你别想躺到床上去做美梦。一到大考前夕,老师们更是不管不顾,主课、副课全线出击,搞得每个同学的大脑都信息爆炸。同学们无奈地编了一联:语数外三分天下,×××一统江湖(×××指语文、数学、外语任课教师的姓)。德国的家庭作业很少,而且德国老师绝对信任你,只是匆匆扫一眼,判断你做了没有,然后请同学发言对答案。
考考考,中国老师的法宝,分分分,中国学生的命根。每场考试结果出来,老师不排名次绝不罢休,让人承受好大的心理压力;德国学校考试很少,即使考试,也绝不排名,以免泄露个人隐私,使每个同学感到自己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中国学校,每个班级都有班委、课代表、小组长三级干部,每年都会评比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学习标兵等等;德国学校,每个班级只有一个Klassensprecher(班长),从来没有评比各类先进的活动。
在中国,从幼儿园到高中,学校规定好每学期学什么;在德国,从9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开始,就把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在中国,虽然国家规定学校有节假日,但是大多数都被老师和家长“没收”了,学生得去上名目繁多的补习班、提高班;在德国,除了各种各样的节假日,学校还每个月组织一次Wandern-tag(旅游日),到咖啡馆喝咖啡、打保龄球,或者参观博物馆、工厂,或者去郊游……
中国老师和学生都比较朴素,女老师、女学生通常不化一点妆。德国的女老师不仅染头发,而且色彩纷呈,口红、戒指、眼影,一样都不少。女学生们几乎全都穿了耳洞,脸上更是全套化妆,手上涂着鲜艳的指甲油,有的还是黑色的呢。她们身上浓烈的香水味,总害得我打一连串喷嚏。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有女同学在鼻子、肚皮、舌头等地方穿上一个一个小银球,我就搞不懂了,这有什么好看了呢?德国男女生的关系也让我觉得很别扭。下课的时候,他们搂搂抱抱,卿卿我我。这点,我觉得中国学生比较好。但是,中国学生太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男女生多数老死不相往来,连课桌也要分个楚河汉界。如果哪个男生和女生来往密切了一点,很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当作早恋的苗头联手“扼杀在萌芽状态”。
虽然我是在中国长大的,但德国的轻松自在的教育制度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让我觉得上学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儿,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也不会感到压抑、枯燥。我有良好的基础,过了语言关后自然就可以大显身手啦!
我白天上正规学校,晚上还得去语言学校恶补德语。每天的作息是:早上6点半起床,像打仗一样啃面包、喝牛奶,然后掐好时间冲向地铁,在8点钟之前到达学校。德国的学校没有午饭时间,一天六七节课,放学回到家已经3点多。吃完午饭,略作休息,写好两个学校的作业后又该去上语言班了。吃晚饭通常是晚上9点。等预习好第二天的课程,远处的教堂已经传来零点的钟声……阿弥陀佛,累就一个字!惟一的享受是周末可以痛痛快快地补觉,因为德国的学校没有额外的补课。
稍稍令人欣慰的是,等学好了德语,我就不用白天晚上都去上学了,自然会轻松一点。前一阵,我给国内同学打过电话,他们正在忙期中考试。他们有着长久的压力,而我只不过短期辛苦罢了。这几个月来,我已经发现了中、德学校的很多区别,很想一吐为快。
在中国,一进学校大门,往往有好几栋房子,一眼看上去觉得很气派,可全是“火柴盒”式的,几栋房子一比,竟看不出差别;德国的学校,房子不是很多,但建筑物很美。比如我现在就读的中学,主楼是一座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给人的感觉不仅别致,而且很亲切温馨。
进入教学楼,德国学校的墙壁上画着学生自己创作的抽象画,走廊上陈设着名人雕塑、鸟兽的标本以及同学们自制的造型艺术作品,窗台上更是装饰着各种各样的花卉。每逢节日,德国学校总要特地布置一番,就变得更漂亮、给人的感觉更像家了。而中国学校的墙壁上顶多写着“不要追打哄闹”,或“走楼梯请靠右”,要不然就是打印得规规矩矩贴在墙上的校纪校规,平时看都不想看一眼;如果在墙上涂鸦,轻则挨批,重则遭罚。
走进教室,中国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我是在中国的一所名牌大学校园里长大的),桌椅一律排得整整齐齐,如同一条一条的平行线;黑板两边写着“勤奋团结努力,永争第一”,大概是想勉励同学们上进吧,但也给人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德国学校的教室没有任何标语性的东西,有的只是同学们自己的绘画作品或者剪报。教室的角落里还有一个柜子,里面摆满了国际象棋、跳棋、纸牌等娱乐用品,供同学们在自由活动课上取用。
中国的中学,班级很少有40人以下的;德国的中学一个班往往只有20多人。上课的时候,在中国,同学们必须抱臂坐正,不然就会被老师批评;在德国,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坐姿随便,怎么舒服怎么坐,感觉上课是在听故事,不仅轻松,而且还很引人入胜。
中国学校的课间休息常常被老师拖堂占用。在德国,老师会很自觉地看表,绝不会延迟一分钟;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老师会把所有学生“赶”到楼下去玩,而且把教室的门锁上,上课的时候再打开。冬天的时候,天气特别冷,遇到大休息(20分钟),我们都不想下楼。下课铃声一响,我们就把食指压到嘴边,互相示意不出声。这样,老师以为我们下楼了,便锁上门走了。于是,我们就可以待在教室内玩,免受寒冷之苦。结果,有一次一个老师在锁门之前打开门看了一下,见我们一个都没少地赖在教室里,非常惊异。我们只好集体装傻:我们没听见铃声。从此,老师们提高了警惕,锁门的时候都朝教室内看一眼。
在中国,如果上课迟到了,老师通常会让你站在门口“反省”几分钟才给进教室,不客气的还会冷嘲热讽一番,或者痛骂一顿;德国老师则看情况,如果迟到的时间短就算了,时间长才记下来。当然,个别学校比较严格,迟到的人必须到一个专门的Warteraum(等候室)自习,直到下一节课开始。
上课发言,在中国,要站起来;在德国,发言永远是坐着的。在柏林上学的第一天,我发言的时候习惯性地站起来,结果被老师“请坐”。如果发言答错了,在中国,有可能遭到同学的讥笑,还可能惹来老师的一顿批评;在德国,同学不会笑话你,老师更不会批评,反而鼓励说,你的想法也许有道理,但是……课堂提问答不出来,中国老师有时候会让你就地罚站一会儿,要不就把当天的作业重写一遍;德国老师会说,没关系,请你再想一想,然后去请Tim或David……
如果上课传纸条、在下面看杂书、开小差,中国老师一定把纸条拆开看个究竟,杂书百分百没收,开小差甚至要被罚站,情况严重的还要请家长出山;德国老师会把纸条或书暂时保管起来,下课就还给你。在你开小差的时候,只是走到你面前轻轻提醒你。
家庭作业,中国学生每天都有一大堆,不到十一二点,你别想躺到床上去做美梦。一到大考前夕,老师们更是不管不顾,主课、副课全线出击,搞得每个同学的大脑都信息爆炸。同学们无奈地编了一联:语数外三分天下,×××一统江湖(×××指语文、数学、外语任课教师的姓)。德国的家庭作业很少,而且德国老师绝对信任你,只是匆匆扫一眼,判断你做了没有,然后请同学发言对答案。
考考考,中国老师的法宝,分分分,中国学生的命根。每场考试结果出来,老师不排名次绝不罢休,让人承受好大的心理压力;德国学校考试很少,即使考试,也绝不排名,以免泄露个人隐私,使每个同学感到自己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中国学校,每个班级都有班委、课代表、小组长三级干部,每年都会评比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学习标兵等等;德国学校,每个班级只有一个Klassensprecher(班长),从来没有评比各类先进的活动。
在中国,从幼儿园到高中,学校规定好每学期学什么;在德国,从9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开始,就把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在中国,虽然国家规定学校有节假日,但是大多数都被老师和家长“没收”了,学生得去上名目繁多的补习班、提高班;在德国,除了各种各样的节假日,学校还每个月组织一次Wandern-tag(旅游日),到咖啡馆喝咖啡、打保龄球,或者参观博物馆、工厂,或者去郊游……
中国老师和学生都比较朴素,女老师、女学生通常不化一点妆。德国的女老师不仅染头发,而且色彩纷呈,口红、戒指、眼影,一样都不少。女学生们几乎全都穿了耳洞,脸上更是全套化妆,手上涂着鲜艳的指甲油,有的还是黑色的呢。她们身上浓烈的香水味,总害得我打一连串喷嚏。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有女同学在鼻子、肚皮、舌头等地方穿上一个一个小银球,我就搞不懂了,这有什么好看了呢?德国男女生的关系也让我觉得很别扭。下课的时候,他们搂搂抱抱,卿卿我我。这点,我觉得中国学生比较好。但是,中国学生太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男女生多数老死不相往来,连课桌也要分个楚河汉界。如果哪个男生和女生来往密切了一点,很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当作早恋的苗头联手“扼杀在萌芽状态”。
虽然我是在中国长大的,但德国的轻松自在的教育制度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让我觉得上学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儿,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也不会感到压抑、枯燥。我有良好的基础,过了语言关后自然就可以大显身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