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从现有的条件来看,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尤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范围比较小。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联系生活,精心组织课堂,运用媒体,让课堂更加有序高率,加强课前、课后调查、访谈等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引领学生走入书本,走出课本,回归生活,开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丰实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与他人心和心的交融中进行有效学习。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 有效教学 农村学生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生活中培养出来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其结果往往是欠佳的。只有依据学生的生活需要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生活,把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才能增强品德教育的有效性。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离开课堂,步入社会生活,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但是从现有的条件来看,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而且有些生活场景也不是人人都能亲身经历的,尤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范围比较小。怎样让品德教学找到回家的路,真正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呢?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
一、联系生活,兴趣培养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利用各种方法搭建生活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力求营造宽容、支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实地、自主地展现自己的学习历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站起来的中国人》一课时,以奥运会为切入点。在备课过程中,我了解到2000年申奥的成功事件离现在学生比较远,反而是关于奥运会成功召开的事情学生更感兴趣。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课下让学生搜集奥运会的资料。通过在课上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和感受引导学生的回忆和想象;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上完美的表演,使大家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充分赏识学生的个性,尽量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体验、感悟、思考、质疑、探讨、表达。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组织课堂,让课堂更加有序高效
课堂教学组织是一项融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工作。在新课改中,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养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我一般是这样组织课堂的,每当我走进教室并不急着上课,总会用目光扫视全班同学;每次安排活动之前都会提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留意全体同学的表现,同时采用许多组织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站起来的中国人》一课时,在第二部分我安排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对比。先是旧社会刘长春参加奥运会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外国代表团的对比;让学生感悟到旧社会中国的贫弱,不会有强大的体育事业。再利用新中国许海峰和刘长春的对比两种不同的经历,折射出新旧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不同国力。利用对比展示了两届洛杉矶奥运会的真实情况,让学生体会只有成立新中国才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才能真正站起来。
三、媒体生动,丰富资料
随着科学与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会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品德与生活》课堂需要与多媒体结合,运用合理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将一环环情境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引起学生的思想碰撞、情感激荡。在教学《站起来的中国人》一课时,我利用课前学生搜集的影像和图表资料,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运动员的成绩中折射出中国不断增强的国力,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不断提高的影响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快乐课堂的创建中,把自己当成学生,蹲下身子,从学生的基础、需要、可能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建构学习共同体,建设快乐课堂——教师的善教之乐,学生的爱学之乐,课堂关系的和谐之乐,师生的共同发展之乐。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课前、课后调查、访谈等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根据他们好奇、好新鲜的特点,发挥睿智,创设情境,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引领学生走入书本,走出课本,回归生活,开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丰富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与他人心和心的交融中进行有效学习。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提高有效性,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不断努力探索,一起去寻找品德教学的回家之路。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 有效教学 农村学生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生活中培养出来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其结果往往是欠佳的。只有依据学生的生活需要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生活,把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才能增强品德教育的有效性。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离开课堂,步入社会生活,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但是从现有的条件来看,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而且有些生活场景也不是人人都能亲身经历的,尤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范围比较小。怎样让品德教学找到回家的路,真正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呢?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
一、联系生活,兴趣培养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利用各种方法搭建生活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力求营造宽容、支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实地、自主地展现自己的学习历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站起来的中国人》一课时,以奥运会为切入点。在备课过程中,我了解到2000年申奥的成功事件离现在学生比较远,反而是关于奥运会成功召开的事情学生更感兴趣。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课下让学生搜集奥运会的资料。通过在课上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和感受引导学生的回忆和想象;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上完美的表演,使大家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充分赏识学生的个性,尽量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体验、感悟、思考、质疑、探讨、表达。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组织课堂,让课堂更加有序高效
课堂教学组织是一项融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工作。在新课改中,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养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我一般是这样组织课堂的,每当我走进教室并不急着上课,总会用目光扫视全班同学;每次安排活动之前都会提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留意全体同学的表现,同时采用许多组织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站起来的中国人》一课时,在第二部分我安排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对比。先是旧社会刘长春参加奥运会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外国代表团的对比;让学生感悟到旧社会中国的贫弱,不会有强大的体育事业。再利用新中国许海峰和刘长春的对比两种不同的经历,折射出新旧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不同国力。利用对比展示了两届洛杉矶奥运会的真实情况,让学生体会只有成立新中国才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才能真正站起来。
三、媒体生动,丰富资料
随着科学与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会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品德与生活》课堂需要与多媒体结合,运用合理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将一环环情境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引起学生的思想碰撞、情感激荡。在教学《站起来的中国人》一课时,我利用课前学生搜集的影像和图表资料,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运动员的成绩中折射出中国不断增强的国力,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不断提高的影响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快乐课堂的创建中,把自己当成学生,蹲下身子,从学生的基础、需要、可能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建构学习共同体,建设快乐课堂——教师的善教之乐,学生的爱学之乐,课堂关系的和谐之乐,师生的共同发展之乐。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课前、课后调查、访谈等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根据他们好奇、好新鲜的特点,发挥睿智,创设情境,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引领学生走入书本,走出课本,回归生活,开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丰富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与他人心和心的交融中进行有效学习。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提高有效性,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不断努力探索,一起去寻找品德教学的回家之路。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