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面临的矛盾
(一)社会现实与现行教材的矛盾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这种大变革的时代以冲破旧的观念意识为鲜明特征,其变革涉及方方面面,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相对于这种变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明显滞后于社会现实,不能满足对当代中学生教育的需求。突出表现在教学内容在剖析社会、解释现实上的慢拍,在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缺乏深刻有力的说服力,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正面教育与学生所受的社会负面影响的矛盾
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共产主义理想前途教育,而在社会上和家庭中却耳闻目睹了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由于中学生年龄偏低、经历不丰富,因此,这些来自社会现实方面的影响往往比学校教育更为深刻。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础性与社会、家庭用人的实用性的矛盾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注重育人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更注重用人的实用性,忽视对思想品德的要求,导致部分家长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失衡现象。这样的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课教学非常不利。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中,学校跳起了独角舞,其思想政治课教学显得苍白无力。
二、有效解决矛盾的对策
(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充实,使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
教学要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意吸收当代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提高教学水平,使之能很好地剖析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和现实性统一于教学实践中。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这一新形势,在育人着重点上要有新的转变,应侧重于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合格的建设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雄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要加大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竞争观念、风险意识等市场经济新观念的教育份量,并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对社会上“成功者”、“失败者”和“落伍者”的调查,对学生进行强化适应社会现实的心理培养和能力塑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要敢于涉及、剖析社会的阴暗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但如果简单、片面、主观地强化社会的光明面,淡化甚至回避社会的阴暗面,在学生接触复杂的社会时,必然使其片面的思想、思维结构以及价值观念产生裂痕,给学生带来困惑,进而使学生产生对政治课的怀疑。所以,我们必须敢于在一定范围内涉及、剖析社会的阴暗面,从理论上让学生了解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充满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社会中有黑暗面、有丑恶现象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关键是要分清哪是主流和支流。还可从积极的人生观方面引导学生,讲清国家干部、党员中的腐败分子及社会其他成员中的违法犯罪分子,都是社会有机体上的蛀虫,与其作长期的坚决的斗争,是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
(三)要善于联系青年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问题,给予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正确的行为指导
“热点”是社会生活焦点在青年学生思想上的集中反映,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难点、重点和突破点,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会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育引导上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应抓好两个环节。一是通过理论上的科学分析解除学生的思想困惑,使其树立正确认识;二是通过行为上的正确指导进行人的灵魂塑造。比如,如何看待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一方面要指出确实存在“互相利用”的关系,这是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在人际关系中“渗透”的体现;另一方面,还要指出人与人之间更有着友好互助的一面,这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在行为指导上,要引导学生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价值,使学生认识到有志青年应该做一个善良、正义、有为的青年,要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贡献,这样的青春才有意义。
(四)要结合教材。联系活生生的现实,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树立远大的理想。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观察、分析一切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些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思想政治课应该教给学生的“根本性”的东西,必须让学生弄懂、吃透、消化,使其终生受用。如果我们丧失了这些“根本性”的东西,不仅注定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注定我们的教育是苍白的、肤浅的。所以我们应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教育必须结合教材和改革开放的现实,绝不可孤立地对其作教条式的理解和经验式的注释,必须把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责编 雷 靖)
(一)社会现实与现行教材的矛盾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这种大变革的时代以冲破旧的观念意识为鲜明特征,其变革涉及方方面面,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相对于这种变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明显滞后于社会现实,不能满足对当代中学生教育的需求。突出表现在教学内容在剖析社会、解释现实上的慢拍,在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缺乏深刻有力的说服力,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正面教育与学生所受的社会负面影响的矛盾
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共产主义理想前途教育,而在社会上和家庭中却耳闻目睹了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由于中学生年龄偏低、经历不丰富,因此,这些来自社会现实方面的影响往往比学校教育更为深刻。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础性与社会、家庭用人的实用性的矛盾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注重育人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更注重用人的实用性,忽视对思想品德的要求,导致部分家长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失衡现象。这样的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课教学非常不利。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中,学校跳起了独角舞,其思想政治课教学显得苍白无力。
二、有效解决矛盾的对策
(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充实,使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
教学要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意吸收当代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提高教学水平,使之能很好地剖析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和现实性统一于教学实践中。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这一新形势,在育人着重点上要有新的转变,应侧重于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合格的建设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雄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要加大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竞争观念、风险意识等市场经济新观念的教育份量,并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对社会上“成功者”、“失败者”和“落伍者”的调查,对学生进行强化适应社会现实的心理培养和能力塑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要敢于涉及、剖析社会的阴暗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但如果简单、片面、主观地强化社会的光明面,淡化甚至回避社会的阴暗面,在学生接触复杂的社会时,必然使其片面的思想、思维结构以及价值观念产生裂痕,给学生带来困惑,进而使学生产生对政治课的怀疑。所以,我们必须敢于在一定范围内涉及、剖析社会的阴暗面,从理论上让学生了解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充满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社会中有黑暗面、有丑恶现象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关键是要分清哪是主流和支流。还可从积极的人生观方面引导学生,讲清国家干部、党员中的腐败分子及社会其他成员中的违法犯罪分子,都是社会有机体上的蛀虫,与其作长期的坚决的斗争,是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
(三)要善于联系青年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问题,给予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正确的行为指导
“热点”是社会生活焦点在青年学生思想上的集中反映,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难点、重点和突破点,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会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育引导上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应抓好两个环节。一是通过理论上的科学分析解除学生的思想困惑,使其树立正确认识;二是通过行为上的正确指导进行人的灵魂塑造。比如,如何看待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一方面要指出确实存在“互相利用”的关系,这是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在人际关系中“渗透”的体现;另一方面,还要指出人与人之间更有着友好互助的一面,这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在行为指导上,要引导学生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价值,使学生认识到有志青年应该做一个善良、正义、有为的青年,要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贡献,这样的青春才有意义。
(四)要结合教材。联系活生生的现实,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树立远大的理想。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观察、分析一切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些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思想政治课应该教给学生的“根本性”的东西,必须让学生弄懂、吃透、消化,使其终生受用。如果我们丧失了这些“根本性”的东西,不仅注定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注定我们的教育是苍白的、肤浅的。所以我们应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教育必须结合教材和改革开放的现实,绝不可孤立地对其作教条式的理解和经验式的注释,必须把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