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套种小麦免耕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缓解粳稻生产与小麦秋种茬口紧张的矛盾,在滁州市开展粳稻套种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示范,分析粳稻套种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的优势,总结其主要技术要点,以促进当地粳稻、小麦种植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籼改粳;稻套麦;免耕;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 3;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031-01
  滁州市地处皖东江淮之间,常年粮食产量400万t以上,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超过36万hm2,总产250万t左右。为适应市场需求,优化品质,提高单产,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滁州市自2012年开始组织实施“百万亩籼改粳提质提效行动”,大力发展粳稻生产。随着籼改粳行动开展,滁州市粳稻播种面积迅速扩大,由于粳稻生长期普遍较长,秋播小麦茬口紧张,为缓解这一矛盾,滁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和来安县农技推广中心自2012年开始共同研究、示范推广粳稻套种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粳稻套种小麦免耕栽培是指在水稻收获前先在稻田里播种小麦,后割水稻,稻麦共生,争取季节主动的轻简化栽培技术[1]。粳稻套种小麦省工省时、节本增效,有效缓解了腾茬压力,是滁州市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发展粮食生产的新模式。
  1 示范情況
  示范点选择在来安县大英镇夏青圩家庭农场,示范面积106.7 hm2。前茬镇稻11,原计划2013年11月12日前后收获,因降雨推迟到11月18—20日收割,秸秆全量还田,粳稻平均单产9 802.5 kg/hm2,较全市水稻平均增产47.6%。小麦选用扬麦18,于11月1—4日按337.5 kg/hm2用种量均匀撒播,2014年6月8—11日收获。根据小麦出售量,稻套麦平均单产6 187.5 kg/hm2,较全市小麦平均增产14.1%,较周边同类茬口翻耕播种田块平均增产22.3%。稻麦2季均增产明显,通过组织开展示范观摩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2 技术优势
  2.1 改良土壤结构
  稻麦套种2季秸秆可全量还田,能有效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保水性能,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据郯城县农技中心[1]测定,在小麦收获当天取表土0~20 cm,免耕田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比耕翻相对高2.5%、33.6%、11.9%、25.8%。魏廷举等[2]试验发现,秸秆还田3年耕层容重降低0.19~0.20 g/cm3,非毛管空隙增加0.5%~3.0%,大于2 mm粒径的团粒增加202.9%,从而使土壤增强了通透性,提高了地温,促进有益生物活性增强等。
  2.2 缓解季节矛盾
  近年来,随着粳稻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水稻生育期逐渐拉长,使得稻麦争季节的矛盾更加突出,如遇阴雨天气影响,稻茬小麦适期播种更是难以保障。推广应用粳稻套种小麦免耕栽培技术,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为稻麦生长提供足够的温光资源和充裕的生长季节,从而实现稻麦增产增收。
  2.3 利于苗齐苗壮
  免耕田比较平整,留茬表土层未被破坏,土壤中水分不易蒸发,解决了耕翻覆土不均匀、墒情难以保障等导致出苗时间不一致,出苗不早、不齐、不匀的问题。免耕使小麦能够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有利于形成冬前壮苗,低位分蘖明显增加,分蘖成穗率提高,有效穗增加,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2]。调查发现,免耕田比周边机耕撒播出苗率高7.2%,越冬期茎蘖数增加41.5%,单株分蘖增加37.3%,次生根多25.2%,苗情优势明显。
  2.4 实现节本增效
  使用粳稻套种小麦免耕栽培技术,无需耕翻,省工省时,简化了操作程序,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物化投入。仅机械翻耕整平费用,按市场价平均1 125元/hm2计,该家庭农场主小麦免耕播种共节省机械费用逾12万元,节本增效明显。
  3 栽培技术
  3.1 适期播种
  套种时间在立冬前比较适宜,一般在水稻收获前7~10 d播种,不要超过15 d,播量300.0~337.5 kg/hm2,播撒要均匀。品种选择要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抗寒能力强、抗倒伏等多抗优质品种。水稻收割时,收割机应选择带粉碎装置的大型收割机,稻草粉碎后均匀覆盖田面[3]。
  3.2 开好“三沟”
  水稻收获后,要及时开好“三沟”,预防渍害。一般畦面宽3 m,每30 m开挖一道横沟,离田边1 m左右开挖边沟,畦沟、横沟和边沟深度分别为0.20、0.25、0.35 m,达到沟沟相通,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雨停田间无积水。选择机械开沟以前置式开沟机配套使用8 820 W小型拖拉机,开沟散土均匀,不能使用大型拖拉机,否则造成田间碾压,影响出苗。
  3.3 查苗补苗
  小麦播种后要注意墒情,土壤含水量在80%左右比较适宜,力争一播全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催芽补种,促进出苗均匀。具体方法:把同一种子浸泡在40 ℃的温水中4~5 h,然后将种子装到透气的布袋中,放在25 ℃的条件下7~8 h,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3.4 合理施肥
  水稻收获后撒施复合肥(15-15-15)600 kg/hm2作基肥。小麦出苗后,根据苗情长势结合降雨可追施尿素75~150kg/hm2。春季视苗情追肥,一般在拔节初期施用尿素150~225 kg/hm2,小麦抽穗后结合一喷三防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2次,以防早衰[4]。
  3.5 及时除草
  把握杂草防除最佳时期,根据田间草相选择适合的除草剂。麦田杂草以禾本科为主时,可选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600 mL/hm2;以阔叶杂草为主时,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80 g/hm2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00 mL/hm2。
  3.6 防病治虫
  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最大限度地减轻病虫危害,重点抓好一喷三防工作[5]。防治纹枯病可选用12.5%井冈·蜡芽菌水剂3 000 mL/hm2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赤霉病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L/hm2或70%甲基硫菌灵粉剂1 500 g/hm2,蚜虫可选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
  3.7 适时收获
  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在蜡熟末期,此时小麦千粒重最高,品质最优。要注意连阴雨天气影响,当小麦籽粒进入蜡熟中期,做好抢收准备,确保颗粒归仓。
  4 参考文献
  [1] 杜绍印,李建军.稻茬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10,28(5):29-31.
  [2] 魏廷举,程乐圃,朱丽娜.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其措施[J].农机化研究,1990(2):48-52.
  [3] 柯利堂.稻茬田小麦免耕栽培技术[J].农村百事通,2008(19):34-35.
  [4] 董守兵.粳稻小麦套种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3(5):40.
  [5] 张继颖.稻田小麦免耕栽培技术[J].致富天地,2011(9):41.
其他文献
摘要 将8个棉花新品种(系)在苏北沿海地区(大丰)种植,结果表明:籽棉、皮棉产量均居第1位的是鄂杂棉10号;鄂杂棉10号、盐G0903、苏棉29较适合在苏北沿海地区种植。  关键词 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苏北沿海;2014年  中图分类号 S562.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054-02  大丰地处苏北沿海地区,近年来当地农户种植棉花的品种较为
阐述了2004年及2000~2004年我国有色金属外贸进出口快速发展态势,并指出,2004年我国钼外贸出口取得了不赖的业绩:钼出口创汇金额上升到第3位,仅次于铝、铜;钼外贸顺差上升到第
根据相关热力学数据推导出μ相(Fe7Mo6)和λ相(Fe2Mo)在α铁中的固溶度积公式,同时考虑Fe7Mo6 和Fe2Mo的形成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式,推导出在不同温度范围钼在α铁基体中
一种制造粉末冶金零件尤其是阀座嵌件的粉末金属混合物。混合物包括15%到30%的阀钢粉末、0%到10%的镍、0%到5%的铜、5%到15%的铁合金粉末、0%到15%的工具钢粉末、0.5%到5%的固体润滑剂、0.5
有机钼肥对大豆的增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喷施钼肥对大豆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说明微量元素钼的作用也很重要,在大田使用上要尽早、多次地喷施。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技能, 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夏花生新品种豫花23号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和荚果、籽仁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花23号中等肥力适宜播种密度为18.0万~19.5万穴/hm2。
摘要 我国橡胶籽资源广泛且价格低,开发橡胶籽资源对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提高橡胶产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橡胶籽的主要组成成分,总结了橡胶籽在饲料、食品、医药和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以期为橡胶籽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橡胶籽;橡胶籽油;橡胶籽粕;橡胶籽壳;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S794.1 文献标识
介绍了在深凹岩石边坡少剥离技术时空原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及金堆城钼业公司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本文运用弹性力学原理推导出的边坡岩体在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作用下
符号作为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形成,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数学的意义,也能够帮助学生感悟数学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