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努力改变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让阅读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探索有效方法。诗意诵读,文本的有效采点设计好主问题,切实做好拓展环节完善阅读教学,整合运用多媒体让现代高科技服务于教学都可以成为有效教学的好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诵读 创造性使用文本 有效拓展 资源整合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突破低效瓶颈,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内在涵养,积极参加教研教改,转变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为此,笔者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做了如下探讨:
一、诗意诵读
诵读是体验的基础,是打开作品深层机构的第一步,诵读可以自得言外之意。读,一切妙境深情则尽呈现。诵读,可以让人获得一种直觉感知力。这种对文学作品的直觉感知是其他许多方法难以训练出来的。
教授《荷塘月色》时,我采用对个别朗读中对比朗读的效果评价法以及感受清读与配乐朗读的不同法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达作者创造的“宁静﹑幽雅﹑素淡”的荷塘月色境界。《听听那冷雨》,我采用将长句改成一首诗来朗读。“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在诵读中有的学生就体会到原文长句如同连绵不断的冷雨以及作者内心深处对故土冷雨般连绵不断的思念。
诵读是体验作品艺术天地的垫脚石,也是感受作品艺术美的终南捷径。一个从不诵读的人,是难以体验到文学作品的真味的。
二、教材采点
任何一篇教材选文在教学价值的开发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文本本身性质功能的约束。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和有效教学的原则以及学生发展的原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文本。那么,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由教学目标出发采点
例如教学《雷雨》可以节选“洋火”“汗涔涔”“你们”“半晌”“支票”五个片段的喜剧语言进行品味,达成“由语言走入文本,由语言走入人心”的目标。
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教学重点为“诵读和评点”,那么《想北平》《我心归去》就要精心组织“评点”,对评点的对象进行归类,讲评点形式,让学生明了怎么“评”、怎么“点”。《乡土情结》《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则可以学生的评点实践和交流为主。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这句话很值得琢磨,抓住“有趣”文眼二字,我们就抓住了金岳霖先生真实自然的人性美。
2.以学生参悟社会人生为采点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人文气息里陶冶性情,修炼个性意志品质,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阅读最需要关注生命和心灵的智慧。教学中,我们要敏感地发现教材的精彩点,动情处,激发学生的阅读感悟兴趣,结合自己的体验去补充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有这样一段“……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这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母亲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把这一段空白补充一下:想一想自己“不在家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试着把母亲的动作、神情、心理等表现出来,让我们重温一下被忽略的母爱,理解一下母亲的艰难。这样,学生不仅更好的理解了文本本身,也更好地动的了感恩、懂得了换位思考。
《老王》一文中有很多关于描写老王凄苦的句子。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感悟这种“凄苦”,就会调动学生天生的同情,去感受老王的辛酸,让学生理解老王是一个何等的“不幸者”,进而思考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是如何造成的。“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是生命极限的凄楚痛苦呀!对不幸者的同情更促进学生体验老王身上的闪光点,体悟“善者”老王在生活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回报。结合我们现代的生存语境,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作品提出了一个关注不幸者或者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三、有效拓展阅读
1.活动式拓展
这种拓展常与写作或口头表达交流的训练配合进行。如学了现代诗歌可以开展“同学少年,诗情满怀”的拓展活动,要求学生诵诗、写诗、评诗,形成系列活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项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可以设计让学生续写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以后的生活,从而体会“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写作特点。批阅学生的续写段落,你会发现学生的想象真是丰富多彩,有设想玛蒂尔德为付出十年青春痛不欲生的,有设想她再次戴上项链翩翩起舞的,更有设想她竟然是被自己的丈夫骗了十年……
2.开阔视野式阅读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或扩展知识面。可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由课文向原著延伸阅读,由课文向评论延伸阅读,由课文向同体作品延伸阅读”。例如通过教学《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来理解雨果的人文主义情怀就需要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原著来完善。
《最后的常春藤叶》创作艺术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作者欧·亨利的其他同类作品。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有效利用资源
新课标要求教师开发和利用各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成为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首选 。阅读沈从文的《边城》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在电影和小说的比较中感悟湘西的
风情美和人性美,体会沈先生“美”与“爱”的理想。《林黛玉进贾府》中最经典的段落莫过于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彰显了凤姐的“辣”,结合新旧《红楼梦》不同演员的演绎会让人陪感经典的艺术韵味。另外,經常引入朗读资料,特别是名家的朗读资料,给学生一个朗读的示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改变阅读教学的现状,有待每一位同仁潜心研究,致力实践,我们期待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诵读 创造性使用文本 有效拓展 资源整合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突破低效瓶颈,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内在涵养,积极参加教研教改,转变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为此,笔者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做了如下探讨:
一、诗意诵读
诵读是体验的基础,是打开作品深层机构的第一步,诵读可以自得言外之意。读,一切妙境深情则尽呈现。诵读,可以让人获得一种直觉感知力。这种对文学作品的直觉感知是其他许多方法难以训练出来的。
教授《荷塘月色》时,我采用对个别朗读中对比朗读的效果评价法以及感受清读与配乐朗读的不同法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达作者创造的“宁静﹑幽雅﹑素淡”的荷塘月色境界。《听听那冷雨》,我采用将长句改成一首诗来朗读。“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在诵读中有的学生就体会到原文长句如同连绵不断的冷雨以及作者内心深处对故土冷雨般连绵不断的思念。
诵读是体验作品艺术天地的垫脚石,也是感受作品艺术美的终南捷径。一个从不诵读的人,是难以体验到文学作品的真味的。
二、教材采点
任何一篇教材选文在教学价值的开发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文本本身性质功能的约束。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和有效教学的原则以及学生发展的原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文本。那么,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由教学目标出发采点
例如教学《雷雨》可以节选“洋火”“汗涔涔”“你们”“半晌”“支票”五个片段的喜剧语言进行品味,达成“由语言走入文本,由语言走入人心”的目标。
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教学重点为“诵读和评点”,那么《想北平》《我心归去》就要精心组织“评点”,对评点的对象进行归类,讲评点形式,让学生明了怎么“评”、怎么“点”。《乡土情结》《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则可以学生的评点实践和交流为主。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这句话很值得琢磨,抓住“有趣”文眼二字,我们就抓住了金岳霖先生真实自然的人性美。
2.以学生参悟社会人生为采点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人文气息里陶冶性情,修炼个性意志品质,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阅读最需要关注生命和心灵的智慧。教学中,我们要敏感地发现教材的精彩点,动情处,激发学生的阅读感悟兴趣,结合自己的体验去补充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有这样一段“……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这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母亲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把这一段空白补充一下:想一想自己“不在家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试着把母亲的动作、神情、心理等表现出来,让我们重温一下被忽略的母爱,理解一下母亲的艰难。这样,学生不仅更好的理解了文本本身,也更好地动的了感恩、懂得了换位思考。
《老王》一文中有很多关于描写老王凄苦的句子。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感悟这种“凄苦”,就会调动学生天生的同情,去感受老王的辛酸,让学生理解老王是一个何等的“不幸者”,进而思考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是如何造成的。“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是生命极限的凄楚痛苦呀!对不幸者的同情更促进学生体验老王身上的闪光点,体悟“善者”老王在生活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回报。结合我们现代的生存语境,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作品提出了一个关注不幸者或者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三、有效拓展阅读
1.活动式拓展
这种拓展常与写作或口头表达交流的训练配合进行。如学了现代诗歌可以开展“同学少年,诗情满怀”的拓展活动,要求学生诵诗、写诗、评诗,形成系列活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项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可以设计让学生续写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以后的生活,从而体会“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写作特点。批阅学生的续写段落,你会发现学生的想象真是丰富多彩,有设想玛蒂尔德为付出十年青春痛不欲生的,有设想她再次戴上项链翩翩起舞的,更有设想她竟然是被自己的丈夫骗了十年……
2.开阔视野式阅读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或扩展知识面。可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由课文向原著延伸阅读,由课文向评论延伸阅读,由课文向同体作品延伸阅读”。例如通过教学《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来理解雨果的人文主义情怀就需要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原著来完善。
《最后的常春藤叶》创作艺术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作者欧·亨利的其他同类作品。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有效利用资源
新课标要求教师开发和利用各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成为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首选 。阅读沈从文的《边城》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在电影和小说的比较中感悟湘西的
风情美和人性美,体会沈先生“美”与“爱”的理想。《林黛玉进贾府》中最经典的段落莫过于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彰显了凤姐的“辣”,结合新旧《红楼梦》不同演员的演绎会让人陪感经典的艺术韵味。另外,經常引入朗读资料,特别是名家的朗读资料,给学生一个朗读的示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改变阅读教学的现状,有待每一位同仁潜心研究,致力实践,我们期待阅读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