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精细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b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在省城举办的“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学术研讨会,研讨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通过学习,既开阔了眼界,又感受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是名校,还是发展中的薄弱学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在追求精细管理,促进学校发展方面多下工夫。下面,我就此次培训的一些体会梳理如下,与同仁共勉。
  一、促进学校发展的基础是追求教学常规的精细管理
  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常规。学校教学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是否到位的问题。我认为,只有追求教学常规的精细管理,才能为促进学校的发展夯实基础。为此,我们应努力追求教学常规的精细管理,让每一位教师对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了然于胸,进而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如在备课方面,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结合所带班级学生实际,编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教案设计层次清楚,讲究备课实效;要求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双基”心中有数,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学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把改进措施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体会写于教案后,以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辅导学生方面,教师要根据不同对象确定不同辅导内容,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对后进生要热情关怀、重点辅导,对优等生要加强培养,发展其特长。教师要认真拟定优生、后进生辅导计划,并做好辅导记载和成绩跟踪,平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在作业方面,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和课外作业,分量适当,难易适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不错批。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字迹要工整。要重视作业的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和纠正。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同时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要充分鼓励学生等等,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为改进教学和提高质量服务。在这个艰苦的过程里,追求教学常规的精细管理,显得很有必要。
  二、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是狠抓课堂教学的精细管理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为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应努力进行高效课堂的探索,应以突出学生主体为方向,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我们应大力倡导体验式、合作式、探究式和发现式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鼓励教师进行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为思路中心,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高效课堂实践活动,最大限度把时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引领学校课堂教学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因此,我们应在狠抓课堂教学的精细管理方面多动脑子,多想法子,多找路子,为促进学校发展而不懈努力。在课堂的精细管理方面,我们应制定出科学、合理、详细的标准,努力让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合理,即课堂教学不但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还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切实达到“高效”的标准,切实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思考和解决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由传统的“教而获知”转变为“学而获知”。
  三、促进学校发展的保障是完善评价机制的精细管理
  在此次研讨活动中,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玉琨强调,校长要学会用脑、用规律、用机制治校。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如果一味采用行政命令和硬性规定的方法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有时反而可能还会引起师生的反感。因为学校的管理对象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有思想的。郑杰校长说:“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会让人产生幸福感。”由此看来,完善评价机制的精细管理,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必然保障。
  学校在制定评价机制时更要关注教师发展,引领、唤醒和促进教师成长,有计划地为教师成长搭建好平台,要用不同的形式培植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境界和教育追求,要不断地去唤醒、激活和弘扬存在于每一个教师心中的“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点金术”,使教师在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中,更好地体味教育的意蕴,感受教育的力量,实现自我的价值。
  为此,我以为在评价时力求做到客观、公正、科学,要努力做到主体性评价与主观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量化评价与综合评价的有机结合,使教学评价即有对教师教学绩效的评价,又有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如果没有对教师的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那么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及对教师的奖惩就会成为问题。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除了在教师的管理和评价上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我们还是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即对于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端正办学方向,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在评价中,我们应对每个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书育人和教学的能力、工作效绩作出公正、准确而又全面的价值判断,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每学期末都要对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育人进行综合评定,对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考核,把握评价的方向性。
  2.客观性原则。即在教师评价时,从客观实际出发,获取真实信息,抓住本质的东西进行分析。例如每一次月考、期中、期末、甚至是中考、高考,要将学生成绩通过横向班级、纵向年级、同一班级不同学科之间、学科学生的变化曲线等方式进行比较,从推进率、及格率、优良率几方面下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通过比较得到的直观而准确的数字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学的实际情况,易于教师接受,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绩效提供有利依据。同时,考虑到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周期长,教育效果滞后等特点,我们可通过《中考、高考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评价更加科学化、人文化、激励化。
  3.全面性原则。即在对教学评价时,进行多指标、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和判断,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教师工作的全貌,让每一位教师都信服,每一位学生都快乐,每一位家长都放心。如每学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量化时,主要结算学生成绩的增长值,然后才考虑学生考试的三率值,力求做到全面、客观、真实、准确。
  4.主体性原则。即强调自我评价,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使其处于主动的地位,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我们应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层面,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只要不断改变粗放型的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习惯,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学校和事业的命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精细化”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而是会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力“助推剂”。
  (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元理解,正是文学作品蕴涵性和丰富性的表现。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四中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在乡下》,主要写了两
【摘 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分别从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等方面,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
一、引论 新疆作为与中亚国际交流最便捷的区域,自2003年以后,世界各国学生来疆学习汉语文化的人数逐年增加,经过五、六年的教学和管理实践,新疆各大高校对中亚留学生的汉语阂际
在信息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语文教学常常会因为缺乏更加形象、直观、有趣、生动的教学手段而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在长时间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常会因为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而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成熟,它能够将声音、图片、文字等信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原本乏味的知识学起来更加具有趣味性,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语文
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写"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纵观当代学生作文:个性缺失、虚假盛行,无论选材立意、内容结构还是语言表达都处于重度失真的"反生态"状态。
【摘 要】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虽经多次修缮,但仍然存在一些值得研讨的问题,本文对教材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详细的分析,希望与编者及同行商榷。  【关键词】人教版 高中语文 教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使用已有多年了,也已有多次小的完善,已经很成熟,但也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可谓白璧微瑕。现指出来,还望方家指正。  1.“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
摘要:本文集中探讨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策略,为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对于初中学生全面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 思想方法 渗透策略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习科目,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数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数学化,因此学习数学也就是实现数学化。数学化也就是用数学思维将数学系统化,从最简单的数字到最繁琐的数学问题全部通过数学化的方法串
【摘要】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获得美的心灵体验,要使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就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焕发出美的魅力。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从课堂情景的创设、文本情感的体验、创造思维的培养、课堂节奏的把握、教学语言的优化等方面,去构建美的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之美,体会语文带给他们的魅力。  【关键词】情景构建情感体验创造思维课堂节奏教学语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