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因读而精彩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z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可以领悟语言之美,提高审美情趣,陶冶美好情操;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表达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重视“读”的训练。
  
  一、加强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使人们对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众所周知,学习英语常常要读、要背,除了能增加词汇量外,还有一个培养语感的问题。随着考试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同学对文章中心的把握、问题重心的揣摩、词句运用的作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况还屡见不鲜,个中原因,就是分析文章的能力还不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悟性”还不高。此时,我们有些同学就不能仅从分析文章的方法上找原因,更应当多多朗读,这样,会使你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悟出文中所阐述的内涵,这样在回答问题的语言上通顺流畅,做到简洁正确,明白无误。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 “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学生朗读时,还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当然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如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引读等等。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加强朗读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完成,朗读教学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朗读。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的集体或个别朗读,让死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唤起了学生的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菜畦、桑葚、何首乌等优美的景物,黄蜂、叫天子、蟋蟀等有趣的动物,学生沉浸在趣味无穷的情境中,也走进了作者心中的“乐园”。
  实践证明,学生感情朗读的水平标志着形象思维的水平,感情朗读能力愈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愈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加强朗读教学,可以提升文学素养
  
  同学们经常接触的散文是作者对人或事物的一种美的发现,也是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它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深邃的意境。读这一类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有声语言来品味,进行再创造。
  不妨回味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那种慈母般的父子情怀,朴质、清淡、素雅不加任何雕饰的语言怎不使你动容:
  “……我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没有任何雕饰,全凭自然感情的流露,平淡中见隽永,真是个“情动于中尚不能自己”。平淡质朴的语言需要通过朗读,品味出文字背后的意蕴,有韵律节奏的语言更要读,更要去细心体会、品尝,感悟精神意象,久而久之。文学修养就自然会得到提高。
  
  四、加强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范文是文质兼美的。如果说范文创造了“美”,那么教师就应当指导、帮助学生一起对“美”进行创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审美需要出发,用感情线牢牢地牵住学生,以情激情,有效地传情播情,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引导学生处于自由、愉快、活跃的气氛和抒情格调中,调动情绪,饱含感情地朗读,从而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并从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提高审美的情趣与能力。
  如教《春》一课,首先让学生粗读课文,理清文章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然后就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春天的五个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读前四幅图时可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读出对春的喜爱之情,读第五幅图时,则要加重语气,读出春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学生通过这样的朗读,就能感觉到江南春天的温柔,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力量。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反复诵读中,学生记住了它美妙的词句,体会并理解了其中的感情。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读这个教学手段,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朗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的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钟建琴,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可是传统的作业模式却没有太多的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作业布置的弊端日趋突出:内容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生活,作业方法手段单一,作业程式缺乏新意,作业评价忽视了激励功能,加重了学生负担。新的课程改革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点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团结合作、积
语文教学中的“读”,从来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教师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要保证其效果、效率,就必须坚持正确的“读”的策略。  “讀”,有多种讲究,有多种方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    1、讲解课文前的阅读环节,要安排在课堂上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阅读的价
所谓的ABS系统即好车中的自动防锁死系统,原理是制车系统不是一踩到底,而是一刹一放,以保持直线行驶,避免意外。我认为语文课堂犹如一辆车,也要安装ABS系统,也要一收一放,不要把学生锁死,也不要把自己锁死,尽量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  每位教师都想拥有自己驾驭的一片广阔天空,正确把握教学中的收放艺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营造一堂宽松、民主的语文课,这是每个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在新课标思想的引领下,我尝
学生历来看重“白纸黑字”,误认为“印”出来的东西就是真理和规范,不会有错。越是受到信赖的课本、“名家”出了错,越是容易以讹传讹,给学生的“误导”范围越广泛,后果也就越严重。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挑挑教科书中的名家之错。  1.“树林荫翳”(《醉翁亭记》)中的“荫翳”,初中语文课本注释:“形成一片绿荫”。“绿荫”不规范,现代汉语中只有“绿阴”。古汉语中的“荫”是动词:荫被,覆盖。“荫”“阴”似是而非。 
古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意在劝导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但只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艰难,而忽视了其中的快乐,容易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关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找到学习轻松有趣的感觉,只有当学生面对学习感到愉快时,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也就会成为寻找快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感到身心愉悦,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对于如何为学生创造宽松快
蒋国旺同志,男,1963年3月出生,湖北天门市岳口镇人,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中共党员,天门市人大代表。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湖北省地理学会理事。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天门市高中地理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骨干教师。现任岳口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    天门市岳口高级中学始建于1943年,是湖北省108所重点中学之一。岳口高中校园环境优雅。校内道路宽阔,香樟成行,绿草成茵,
朱自清的散文为人们所称道,情文并茂,充满诗情画意是重要原因。郁达夫称赞“他的散文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    一、真挚的感情,深沉的基调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感情是构成诗意的一个决定条件。朱自清的散文感情真切,深蕴真挚。他抒情的特点是发自内心深处,是很自然的感情流露;同时又是那样淳厚、浓烈、激荡。  《背影》是
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是个全新的内容,它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及实践操作、资料搜集与整理、合作探究等方面全面的发展。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这一原则与我校前期的教研课题“学堂、主人、训练”相吻合,也与我校现在进行的教研课题“学生自主学习”相一致。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实践。现代教育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我们也应该重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河流的翅膀  在蓝天的梦幻中飞舞  你用春天的鸟鸣  充实了寂寞的树林  爱神的手臂风一样轻抚夜的心事  躺在白云之上怀想  费加罗的美丽  今夜的光芒如同鲜艳的羽毛  在所有的目光里打造宫殿闪耀着亮丽  我身体里的玫瑰不再含蓄  檀香扇一样为你展开  如同一只幸福的白孔雀  激动着为你展开  千古的宫殿在所有的目光里  你是今夜閃亮的公主  以音乐的魅力辐射给他们不尽的陶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话”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对话”也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现在许多教师也正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对话,然而谁与谁对话?怎样对话?对话应该注意什么?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也因此误人了一种“假对话”的教学误区。对此,笔者就自己的实践情况浅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