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面临了新的要求,高职的会计专业作为专门培养会计人才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及问题。高职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应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能够符合社会及企业的要求。当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能够给我国以非常重要的启示,本文分析了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点技术,阐述了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在这两点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双元制”教育;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同样重视人才的培养,并且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英国的“工读交替式”模式、德国的“二元制”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通过对这些模式优缺点的研究发现,德国的“二元制”教育最值得我国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借鉴,通过科学的借鉴,我国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从而有效的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一、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点及优势
(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职业能力本位,通过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但可以使学生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具备在工作中所需的基本素质。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就是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可以分解成为不同的能力:组织和执行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工作责任感以及承受能力,与专业技能相比,这些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因此,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
(二)教育教学职业性强。与中国的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相比,德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学生毕业之后,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俱全。德国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主要的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为行动教学法,也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进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德国的教育教学之所以会具有较强的职业性,这是因为德国的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在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时以企业的需求为主,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较高的职业性。
(三)严格的师资准入制度。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教师的准入门槛非常高,如果想成为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并且经过考核之后才能成为职业教师。这样一来,职业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四)统一考试制度。作为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都需要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这是整个德国统一的考试,由德国工商业联合会负责组织并实施,在制定考试内容及考试标准时,所采用的依据均为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且,德国工商业联合会只负责考试,不参与教学,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五)完善的法律保障。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完善的法律保障,比如《职业教育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通过这一系列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二、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的教育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效果。在高职教育中,根据国家的规定,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及从事本专业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在实际的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中,将其定位于培养从事会计业务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中职教育相比,几乎没有区别,定位过低、过窄,缺乏前瞻性,不利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发展。
(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设置。在设置具体的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时,过分注重专业课程的比重,缺乏对相关学科课程的重视,而且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差;在授课内容上,重复性比较大。高职会计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未充分考虑实际市场的需要,导致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节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比较落后,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会计相关课程的认知,也缺乏实际的实践与操作能力。
(四)实践环节存在问题。会计是一门非常重视应用性的学科,因此,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在当前的高职会计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发展的还不完善,无法培养出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严重的下降。
(五)高职会计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比较差。在高职的会计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很多影响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专业教师比较少,教师也几乎没有实践经历,实践能力比较差;有的会计专业教师只重视科研,忽视实际的教学;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三、我国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高职会计专业在確定培养目标时,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样一来,围绕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具备所需的基本素质,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在高职会计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这也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主旨。在具体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有效的开展教学。对于课程结构,要进行优化及重组;企业不断地在发展的变化,因此要定期的对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查;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要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改正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改进制度。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其他的专业教学相比,会计专业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及操作性,这样一来,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不但不会收到实际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德国“二元制”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法。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会计工作十分注重实践性及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在高职会计教育中,教学内容中既要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从比重上看,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要多于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会计人才。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国高职院校在建设师资队伍时,可以借鉴德国“二元制”教育,在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切实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般来说,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一是确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二是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三是大力建设教师队伍,发展兼职教师。
结论:在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培养出社会及企业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我国充分的借鉴了德国的“二元制”教育,在充分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提升了高职会计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专业性高技能人才。(作者单位: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盛建军,周晓刚.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18-19+39.
[2]张道军.“双元制”在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1:101-102.
[3]史晓江.“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的启示[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5:42-43+47.
[4]史菊林.“双元制”教育理念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探析[J].职业时空,2010,11:122-123.
[5]张丽颖,张学军.基于德国双元制的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4,11:1-4.
关键词:“双元制”教育;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同样重视人才的培养,并且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英国的“工读交替式”模式、德国的“二元制”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通过对这些模式优缺点的研究发现,德国的“二元制”教育最值得我国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借鉴,通过科学的借鉴,我国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从而有效的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一、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点及优势
(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职业能力本位,通过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但可以使学生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具备在工作中所需的基本素质。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就是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可以分解成为不同的能力:组织和执行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工作责任感以及承受能力,与专业技能相比,这些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因此,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
(二)教育教学职业性强。与中国的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相比,德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学生毕业之后,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俱全。德国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主要的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为行动教学法,也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进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德国的教育教学之所以会具有较强的职业性,这是因为德国的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在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时以企业的需求为主,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较高的职业性。
(三)严格的师资准入制度。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教师的准入门槛非常高,如果想成为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并且经过考核之后才能成为职业教师。这样一来,职业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四)统一考试制度。作为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都需要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这是整个德国统一的考试,由德国工商业联合会负责组织并实施,在制定考试内容及考试标准时,所采用的依据均为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且,德国工商业联合会只负责考试,不参与教学,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五)完善的法律保障。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完善的法律保障,比如《职业教育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通过这一系列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二、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的教育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效果。在高职教育中,根据国家的规定,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及从事本专业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在实际的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中,将其定位于培养从事会计业务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中职教育相比,几乎没有区别,定位过低、过窄,缺乏前瞻性,不利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发展。
(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设置。在设置具体的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时,过分注重专业课程的比重,缺乏对相关学科课程的重视,而且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差;在授课内容上,重复性比较大。高职会计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未充分考虑实际市场的需要,导致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节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比较落后,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会计相关课程的认知,也缺乏实际的实践与操作能力。
(四)实践环节存在问题。会计是一门非常重视应用性的学科,因此,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在当前的高职会计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发展的还不完善,无法培养出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严重的下降。
(五)高职会计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比较差。在高职的会计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很多影响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专业教师比较少,教师也几乎没有实践经历,实践能力比较差;有的会计专业教师只重视科研,忽视实际的教学;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三、我国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高职会计专业在確定培养目标时,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样一来,围绕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具备所需的基本素质,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在高职会计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这也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主旨。在具体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有效的开展教学。对于课程结构,要进行优化及重组;企业不断地在发展的变化,因此要定期的对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查;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要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改正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改进制度。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其他的专业教学相比,会计专业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及操作性,这样一来,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不但不会收到实际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德国“二元制”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法。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会计工作十分注重实践性及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在高职会计教育中,教学内容中既要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从比重上看,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要多于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会计人才。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国高职院校在建设师资队伍时,可以借鉴德国“二元制”教育,在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切实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般来说,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一是确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二是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三是大力建设教师队伍,发展兼职教师。
结论:在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培养出社会及企业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我国充分的借鉴了德国的“二元制”教育,在充分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提升了高职会计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专业性高技能人才。(作者单位: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盛建军,周晓刚.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18-19+39.
[2]张道军.“双元制”在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1:101-102.
[3]史晓江.“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的启示[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5:42-43+47.
[4]史菊林.“双元制”教育理念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探析[J].职业时空,2010,11:122-123.
[5]张丽颖,张学军.基于德国双元制的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