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里的同声传译
非洲出生的布卢梅(妮科尔·基德曼饰),是一名在联合国总部工作的同声传译员,语言的天分让她成为政治家之间沟通的桥梁,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语言能力也让她卷入到了一场政治旋涡之中。
有一天,无意之中布卢梅获悉一个惊人的消息:一些人正策划刺杀非洲某个国家的元首!虽然这些策划者使用了一种极为少见的非洲土著语言,但碰巧的是非洲出生的布卢梅对这种语言非常熟悉。
得悉这个大阴谋后,布卢梅成为了这个犯罪组织的追杀对象,她的生命受到威胁。联邦调查局派出探员托宾·凯勒(西恩·潘饰)保护布卢梅。托宾对案情展开调查,却发现越来越多的疑点开始逐渐集中在自己受命保护的传译员上……
这就是前两年风靡欧美的影片《翻译风波》里面的情节。作为商业电影,影片由知名导演执导,奥斯卡影后影帝济济一堂,票房收入还不错。不过,我们这里要谈的是影片涉及的一个很有趣的工作——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的由来
同声传译,顾名思义,即基本同步地实现对讲话者发言的口译,多用于国际会议、专业研讨会或特别的电视直播节目等场合。通常,译员通过专用的传译设备提供即时口头翻译,即译员通过话筒讲话,听众通过耳机接收。这种翻译形式可同时有几种语言,如联合国大会就有包括英、中、法等六种语言的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最早始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开始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翻译进行谈判,其中一部分谈判采用了同声传译,这也意味着同声传译作为一种专业开始形成。后来,二战后的纽伦堡军事审判法庭(1945-1946)上,同声传译被用于审判纳粹战犯,效果不错。于是在1946年的联合国会议上开始正式采用同声传译,结果使会议的时间缩短了一大半,经费也相应减少了许多。
中国是在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地区和平会议上首次使用同声传译,时至今日也不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
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组织国际同传协会(AIIC)对会员资格的要求极严。AIIC在全世界有2000多个会员,中国会员有20名左右,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
被称为“口译的极致”
同声传译有一种形式是一对一贴身翻译,但大多数是口译员利用专门的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俗称“箱子”)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传译成目的语,传输给听众。其翻译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同声传译常被称为“口译的极致”。
作为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同声传译绝非普通翻译都能胜任的。一方面母语(比如中国人说汉语)和外语语言的基本功要好,另一方面口译的技能要过硬,这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通常胜任同声传译的人员都具备一定的“天赋”,例如反应敏捷、记忆力强、思维清晰、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强。由于同传译员要接触很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每个译员还得有后天的储备,知识面要广,都得是一个“杂家”才行。
因为需要出席各种大型、正式、重要的场合,所以同声译员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包括上场时不紧张,遇到突然情况能够及时调整,能够接受各种挑战,对自己的错误有清晰认识,善于顾全大局。
此外,做同声传译工作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劳动强度非常大,所以身体素质一定要好。通常他们都是两三人一组,连续工作3个小时,每人15-20分钟交换一次。当遇到高难度的讲演、讲话人口音过重或是源语译员太少,同传译员会采取接力方式,即由一组译员把源语译成英语或法语,再由其他译员把译出的英语或法语译成各自的母语。
同声传译的金色未来
现在,国内同传译员主要由三类人员构成:一是自由职业者,二是国家部委的翻译,三是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翻译和高校教同传口译的老师。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扩大和深入,国际会议和活动越来越多(比如2008年召开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召开的上海世博会),对同传译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将来的同传译员需要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知识,并且将从“杂家”向“专才”发展。
现在,同传译员大多持有联合国同传资格认证和欧盟同传资质认证两种证书,这些有证书的同传译员每天的薪酬不低于4000元,而没有证书的译员日薪则在3000元左右。像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条件会更高些,比如北京能达到5000元,而上海是每天8000元到1万元。
链接:如何才能成为同声传译员?
同声传译是一个对个人素质要求很高的专业领域。除了出色地掌握两种语言外,合格的同传必须反应敏捷、口齿清晰,善于集中注意力,而且具有良好的记忆力、逻辑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心理素质。
会说不等于会译,同声传译需要掌握特定的技能。比如,别人讲故事,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转述给别人,内容可以漏也可以加。但口译不行,信息点一个也不能漏,更不能添油加醋,而是经过逻辑组织以后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复述出来,要做到这些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目前国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开设了高级翻译培训项目。
除了几所高校高级翻译学院各自为政的毕业考核,中国政府现有两个面向社会的翻译资格考试,一个是人事部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一个是教育部的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其中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是由国家人事部统一规划、中国外文局组织实施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分口译,笔译两大类,而口译又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每年5月和11月分别进行考试。英语的口译和笔译考试已经遍及全国,小语种也已经开始全国试点考试。
非洲出生的布卢梅(妮科尔·基德曼饰),是一名在联合国总部工作的同声传译员,语言的天分让她成为政治家之间沟通的桥梁,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语言能力也让她卷入到了一场政治旋涡之中。
有一天,无意之中布卢梅获悉一个惊人的消息:一些人正策划刺杀非洲某个国家的元首!虽然这些策划者使用了一种极为少见的非洲土著语言,但碰巧的是非洲出生的布卢梅对这种语言非常熟悉。
得悉这个大阴谋后,布卢梅成为了这个犯罪组织的追杀对象,她的生命受到威胁。联邦调查局派出探员托宾·凯勒(西恩·潘饰)保护布卢梅。托宾对案情展开调查,却发现越来越多的疑点开始逐渐集中在自己受命保护的传译员上……
这就是前两年风靡欧美的影片《翻译风波》里面的情节。作为商业电影,影片由知名导演执导,奥斯卡影后影帝济济一堂,票房收入还不错。不过,我们这里要谈的是影片涉及的一个很有趣的工作——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的由来
同声传译,顾名思义,即基本同步地实现对讲话者发言的口译,多用于国际会议、专业研讨会或特别的电视直播节目等场合。通常,译员通过专用的传译设备提供即时口头翻译,即译员通过话筒讲话,听众通过耳机接收。这种翻译形式可同时有几种语言,如联合国大会就有包括英、中、法等六种语言的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最早始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开始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翻译进行谈判,其中一部分谈判采用了同声传译,这也意味着同声传译作为一种专业开始形成。后来,二战后的纽伦堡军事审判法庭(1945-1946)上,同声传译被用于审判纳粹战犯,效果不错。于是在1946年的联合国会议上开始正式采用同声传译,结果使会议的时间缩短了一大半,经费也相应减少了许多。
中国是在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地区和平会议上首次使用同声传译,时至今日也不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
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组织国际同传协会(AIIC)对会员资格的要求极严。AIIC在全世界有2000多个会员,中国会员有20名左右,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
被称为“口译的极致”
同声传译有一种形式是一对一贴身翻译,但大多数是口译员利用专门的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俗称“箱子”)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传译成目的语,传输给听众。其翻译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同声传译常被称为“口译的极致”。
作为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同声传译绝非普通翻译都能胜任的。一方面母语(比如中国人说汉语)和外语语言的基本功要好,另一方面口译的技能要过硬,这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通常胜任同声传译的人员都具备一定的“天赋”,例如反应敏捷、记忆力强、思维清晰、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强。由于同传译员要接触很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每个译员还得有后天的储备,知识面要广,都得是一个“杂家”才行。
因为需要出席各种大型、正式、重要的场合,所以同声译员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包括上场时不紧张,遇到突然情况能够及时调整,能够接受各种挑战,对自己的错误有清晰认识,善于顾全大局。
此外,做同声传译工作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劳动强度非常大,所以身体素质一定要好。通常他们都是两三人一组,连续工作3个小时,每人15-20分钟交换一次。当遇到高难度的讲演、讲话人口音过重或是源语译员太少,同传译员会采取接力方式,即由一组译员把源语译成英语或法语,再由其他译员把译出的英语或法语译成各自的母语。
同声传译的金色未来
现在,国内同传译员主要由三类人员构成:一是自由职业者,二是国家部委的翻译,三是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翻译和高校教同传口译的老师。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扩大和深入,国际会议和活动越来越多(比如2008年召开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召开的上海世博会),对同传译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将来的同传译员需要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知识,并且将从“杂家”向“专才”发展。
现在,同传译员大多持有联合国同传资格认证和欧盟同传资质认证两种证书,这些有证书的同传译员每天的薪酬不低于4000元,而没有证书的译员日薪则在3000元左右。像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条件会更高些,比如北京能达到5000元,而上海是每天8000元到1万元。
链接:如何才能成为同声传译员?
同声传译是一个对个人素质要求很高的专业领域。除了出色地掌握两种语言外,合格的同传必须反应敏捷、口齿清晰,善于集中注意力,而且具有良好的记忆力、逻辑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心理素质。
会说不等于会译,同声传译需要掌握特定的技能。比如,别人讲故事,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转述给别人,内容可以漏也可以加。但口译不行,信息点一个也不能漏,更不能添油加醋,而是经过逻辑组织以后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复述出来,要做到这些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目前国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开设了高级翻译培训项目。
除了几所高校高级翻译学院各自为政的毕业考核,中国政府现有两个面向社会的翻译资格考试,一个是人事部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一个是教育部的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其中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是由国家人事部统一规划、中国外文局组织实施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分口译,笔译两大类,而口译又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每年5月和11月分别进行考试。英语的口译和笔译考试已经遍及全国,小语种也已经开始全国试点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