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古以来,风花雪月,便是诗人永恒的歌咏对象,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堪称写月第一人,他的咏月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意境优美,感情丰富,蕴含中国文人对月抒怀的各种情愫。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明月情怀
历史的长河浩荡流淌,时光转瞬更迭,月却是亘古不变的那一轮明月。这清明夜空中的一轮皎皎明月,引发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幽思。有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有五柳先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南山闲适;有南唐后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失国愁肠;有清人张潮“月下听蝉,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真意笃”的无边遐想。其中与月结下不解之缘、视明月为知己的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李白现存的九百余首诗歌中,有关明月(秋月)的诗就有七十四首,据花房英树《李白诗歌索引》统计,“月”及其同义词在李白的作品中出现过四百次之多。李白对明月是情有独钟的,皎皎明月是他寂寥失意时对酒当歌的知己,是他惬意人生时引吭高歌的听者,是他思家怀乡时寄寓愁心的鸿雁,这一轮千古明月见证了李白诗歌的雄奇飘逸,也承载了诗人浪漫奔放的情思。
一、相思之月
人们所接触的自然万物之中,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月亮更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此时此地与彼时彼地,什么东西都有变化,唯独月亮没有变化,因此很容易由月亮引起各种念旧的感情,在夜明如洗的夜晚,想起遥远的故乡、朋友、亲人,甚至古人,产生真挚而美好的怀念之情。
1.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首《静夜思》是中华泱泱五千年文化中最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一,被誉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更深夜静,月光清冷,远客思乡,亲人游子同沐一轮明月,怎不勾起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全诗由“疑”而“望”再及“思”,因之思乡之切,才情思恍惚,眼且迷离;也因之思乡之切才仰望既久,望眼欲穿只得低头沉思,且思念愈深。凡此种种情愫在这三个字中淋漓地向我们渲染开来。诗人远离家乡亲人,常年漂泊在外,不免对月而顿生思家念远之情,这种浓厚的思乡之情,在《游秋浦白苛陂二首》中足见一斑。“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由碧云端的一轮明月,引发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隔着重重的山水,“故乡不可见”,满腔愁肠寸断,只能远远朝着故乡的方向久久凝望,感情是多么深沉绵长。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数·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2.怀念友人。除却对家乡的思念外,李白的明月诗歌寄予了对友人的深挚情怀,其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千年来便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于是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关切安慰寄托给天上这轮澄澈的明月,愿这祝福能通过明月遥寄友人。此句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其中那如明月般纯粹的友情也是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艳羡的。诗人还有“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自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秋山寄卫慰》),“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忆东山》之一)等诗句,同样寄予了对亲人友人的思念。“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是无言的相思化作空中玲珑秋月。“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秋月当空,知音难觅,无限的惆怅向谁诉?
3.歌咏征人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最著名的要数那首《关山月》:“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又如《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此时的明月不但有相思之意,更蕴涵悲凉凄婉。征人思妇,两地相思,共看一轮明月,岂不叫人苦颜叹息?秋风吹不尽玉关情,但愿早日平胡虏,罢远征。
二、孤独诗意之月
1.孤独之月。巴蜀秀美的山川滋养了诗人的慷慨激情和勃发才情,然而在京城长安他却沦为一个御用文人,不得已常在皇帝妃子和达官贵人们的酒宴上作附庸风雅的助兴一用。当时,诗人这种有志难申、知音难遇的苦闷可想而知,于是写下那首孤独凄清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年来的漂泊,与他朝夕相伴的只有酒,在这无尽的寂寥中能知他懂他的唯有这亘古不变的一轮明月。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写尽他的失意人生,月影无情,相约无期,纵豪逸一世,竟凄清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就是清狂的李白,一直骄傲地不肯低头,对污浊的现实表示轻蔑,又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同样善解人意的明月在《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中也出现过:“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翠微横沉,绿竹幽径,青萝袅娜,景色恬静优美。暮色已临,月儿逐渐升上天幕,脉脉含情,善解人意,用她的清辉给诗人照亮,相伴归还。还有《送杨山人归嵩山》中对明月的依恋:“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在深重的孤苦中,难得一知己,而这知己却是高挂在万里之遥天际之上的同样孤苦的明月,这却是诗人的悲哀。
2.诗意之月。月亮是那么美丽皎洁,月光是那么清辉朦胧,谪仙人李白很自然地把诗情画意寄托在明月上,描绘了一幅幅美丽诗意的图画。绿水素净月,月明白鹭飞,是那么清新明丽,宛如淡彩尺幅一般,碧水,素月,白鹭,色彩及其明快清新,意境如许恬淡明丽。这样的诗句全然不输于王魔诘诗中有画的清幽明丽。又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游泰山》其六),“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宿白鹭洲》),“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月夜江行》),“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等等,里面的诗情画意,怎能让读者不为之倾倒?又如“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树”(《初月》),“闲窥石镜清我心,绿萝开处悬明月”(《庐山谣》),“摇荡女萝枝,半挂青天月”(《忆秋浦桃花旧游》),这些诗句或幽冷隽永,或刻削古峭,无一不具有一种童话般的幻想色彩,景物是真实的,极为寻常的,却又好像是在梦幻中看见的,给人一种清辉朦胧的诗意感觉。李白有时显露出童稚般天真的性格,最有趣的要数赊月: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昔日绣衣何足容,今宵酒与君倾。且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李白诗中从无赊酒,却有赊月。酒是要用钱买的,没钱的时候就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交换。同自然打交道要容易得多,“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即使要买,也可以赊。这种妙趣横生的想象,表现出诗人以天地为衾枕的浪漫情怀。 三、见证哲理之月
1.见证之月。明月在带给人们无限柔情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深深的思索,让人抚今追昔,感怀历史人事的沧桑变迁。这时,那一轮明月既是自然之物,又是历史兴亡的见证人,还是诗人感叹世事的代言人。以月咏史,月依旧是旧时的月色,而历史却发生了变化,冷月无声。“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人间社会历史盛衰兴败变化,只有照射在西江水上的月光依旧,以时空永恒的月亮意象表现深沉的历史人生悲慨。此诗与“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汝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借助永恒的时空意象——月亮,传达了对于历史短暂无常的人生一次次对比,把人生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含蓄深绵,以此寄予悲剧意识。诗人用月亮观照历史的变迁,注入深沉的历史感慨,抒发对朝代兴亡的哀伤之感和对宇宙永恒的感叹。水月常圆,冷月无声,悬挂在天空中的那轮明月亘古不变,而人生短暂和古今盛衰之感慨然而出.
2.哲理之月。望月怀远,感悟思人,使人浮想联翩。有时那孤独的明月似乎就是诗人处境的写照,月亮的清纯又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反映。那清纯的明月里没有一点点污浊与黑暗,这与诗人的理想追求何等相似。当物是人非之时,历经沧桑之后,抬头一望,那月亮还是原来的模样,依旧在高空俯瞰下面的世界,这常会引起人们对宇宙永恒而人生有限的感慨,李白的《把酒问月》这首诗,就说明一个哲理,其艺术成就与后世苏轼问月词堪称合璧。“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若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朦胧醉意中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人生哲理,生发“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从而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这一永恒的自然规律宣泄得淋漓尽致。整首诗除中间两句用神话点缀之外,整首句句写实,语言朴素犹如儿歌,却又通篇贯穿哲学的沉思。造化的无穷与人生的短暂,是人类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李白问月诗表述的正是这种人人都能理解的矛盾并由此产生的苦恼,表现得巧妙生动,又极为质朴,从而使我们对诗人倍感亲切。我们读诗时想起李白,正如李白写诗时想起在他之前的古人一样,会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伤感,同时也能得到难以言喻的慰藉。既然古人今人以至未来的人都要面对同样的矛盾和苦恼,就使世世代代的人彼此沟通,产生某种感情的共鸣,沟通的媒介便是大家都能见到并会由它引起遐想的月亮。诗的奥妙就在把人人都可以理解的感受用独特的方式说出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月亮象征宇宙的永恒,寄予诗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宇宙中的月亮代表人生的追求与哲理的升华。月亮时晦时明,时缺时圆,周而复始,它一直在运动中,是永恒的象征。人生和历史的历程却不会恒守常态,因此象征永恒的月亮便常常作为生命有限的对照物出现在诗人的创作构思中。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从月与人的关系中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月亮的永恒性,从而促使人们追求生命的沉醉与审美的超越。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0.
[2]吴宏鑫.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
[3][清]王琦.李太白全集注.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9.
[4]王运熙.李白研究.作家出版社,1962.
[5]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台北里仁书局出版社,1970.3.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明月情怀
历史的长河浩荡流淌,时光转瞬更迭,月却是亘古不变的那一轮明月。这清明夜空中的一轮皎皎明月,引发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幽思。有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有五柳先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南山闲适;有南唐后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失国愁肠;有清人张潮“月下听蝉,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真意笃”的无边遐想。其中与月结下不解之缘、视明月为知己的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李白现存的九百余首诗歌中,有关明月(秋月)的诗就有七十四首,据花房英树《李白诗歌索引》统计,“月”及其同义词在李白的作品中出现过四百次之多。李白对明月是情有独钟的,皎皎明月是他寂寥失意时对酒当歌的知己,是他惬意人生时引吭高歌的听者,是他思家怀乡时寄寓愁心的鸿雁,这一轮千古明月见证了李白诗歌的雄奇飘逸,也承载了诗人浪漫奔放的情思。
一、相思之月
人们所接触的自然万物之中,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月亮更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此时此地与彼时彼地,什么东西都有变化,唯独月亮没有变化,因此很容易由月亮引起各种念旧的感情,在夜明如洗的夜晚,想起遥远的故乡、朋友、亲人,甚至古人,产生真挚而美好的怀念之情。
1.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首《静夜思》是中华泱泱五千年文化中最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一,被誉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更深夜静,月光清冷,远客思乡,亲人游子同沐一轮明月,怎不勾起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全诗由“疑”而“望”再及“思”,因之思乡之切,才情思恍惚,眼且迷离;也因之思乡之切才仰望既久,望眼欲穿只得低头沉思,且思念愈深。凡此种种情愫在这三个字中淋漓地向我们渲染开来。诗人远离家乡亲人,常年漂泊在外,不免对月而顿生思家念远之情,这种浓厚的思乡之情,在《游秋浦白苛陂二首》中足见一斑。“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由碧云端的一轮明月,引发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隔着重重的山水,“故乡不可见”,满腔愁肠寸断,只能远远朝着故乡的方向久久凝望,感情是多么深沉绵长。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数·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2.怀念友人。除却对家乡的思念外,李白的明月诗歌寄予了对友人的深挚情怀,其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千年来便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于是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关切安慰寄托给天上这轮澄澈的明月,愿这祝福能通过明月遥寄友人。此句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其中那如明月般纯粹的友情也是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艳羡的。诗人还有“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自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秋山寄卫慰》),“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忆东山》之一)等诗句,同样寄予了对亲人友人的思念。“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是无言的相思化作空中玲珑秋月。“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秋月当空,知音难觅,无限的惆怅向谁诉?
3.歌咏征人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最著名的要数那首《关山月》:“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又如《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此时的明月不但有相思之意,更蕴涵悲凉凄婉。征人思妇,两地相思,共看一轮明月,岂不叫人苦颜叹息?秋风吹不尽玉关情,但愿早日平胡虏,罢远征。
二、孤独诗意之月
1.孤独之月。巴蜀秀美的山川滋养了诗人的慷慨激情和勃发才情,然而在京城长安他却沦为一个御用文人,不得已常在皇帝妃子和达官贵人们的酒宴上作附庸风雅的助兴一用。当时,诗人这种有志难申、知音难遇的苦闷可想而知,于是写下那首孤独凄清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年来的漂泊,与他朝夕相伴的只有酒,在这无尽的寂寥中能知他懂他的唯有这亘古不变的一轮明月。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写尽他的失意人生,月影无情,相约无期,纵豪逸一世,竟凄清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就是清狂的李白,一直骄傲地不肯低头,对污浊的现实表示轻蔑,又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同样善解人意的明月在《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中也出现过:“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翠微横沉,绿竹幽径,青萝袅娜,景色恬静优美。暮色已临,月儿逐渐升上天幕,脉脉含情,善解人意,用她的清辉给诗人照亮,相伴归还。还有《送杨山人归嵩山》中对明月的依恋:“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在深重的孤苦中,难得一知己,而这知己却是高挂在万里之遥天际之上的同样孤苦的明月,这却是诗人的悲哀。
2.诗意之月。月亮是那么美丽皎洁,月光是那么清辉朦胧,谪仙人李白很自然地把诗情画意寄托在明月上,描绘了一幅幅美丽诗意的图画。绿水素净月,月明白鹭飞,是那么清新明丽,宛如淡彩尺幅一般,碧水,素月,白鹭,色彩及其明快清新,意境如许恬淡明丽。这样的诗句全然不输于王魔诘诗中有画的清幽明丽。又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游泰山》其六),“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宿白鹭洲》),“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月夜江行》),“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等等,里面的诗情画意,怎能让读者不为之倾倒?又如“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树”(《初月》),“闲窥石镜清我心,绿萝开处悬明月”(《庐山谣》),“摇荡女萝枝,半挂青天月”(《忆秋浦桃花旧游》),这些诗句或幽冷隽永,或刻削古峭,无一不具有一种童话般的幻想色彩,景物是真实的,极为寻常的,却又好像是在梦幻中看见的,给人一种清辉朦胧的诗意感觉。李白有时显露出童稚般天真的性格,最有趣的要数赊月: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昔日绣衣何足容,今宵酒与君倾。且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李白诗中从无赊酒,却有赊月。酒是要用钱买的,没钱的时候就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交换。同自然打交道要容易得多,“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即使要买,也可以赊。这种妙趣横生的想象,表现出诗人以天地为衾枕的浪漫情怀。 三、见证哲理之月
1.见证之月。明月在带给人们无限柔情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深深的思索,让人抚今追昔,感怀历史人事的沧桑变迁。这时,那一轮明月既是自然之物,又是历史兴亡的见证人,还是诗人感叹世事的代言人。以月咏史,月依旧是旧时的月色,而历史却发生了变化,冷月无声。“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人间社会历史盛衰兴败变化,只有照射在西江水上的月光依旧,以时空永恒的月亮意象表现深沉的历史人生悲慨。此诗与“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汝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借助永恒的时空意象——月亮,传达了对于历史短暂无常的人生一次次对比,把人生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含蓄深绵,以此寄予悲剧意识。诗人用月亮观照历史的变迁,注入深沉的历史感慨,抒发对朝代兴亡的哀伤之感和对宇宙永恒的感叹。水月常圆,冷月无声,悬挂在天空中的那轮明月亘古不变,而人生短暂和古今盛衰之感慨然而出.
2.哲理之月。望月怀远,感悟思人,使人浮想联翩。有时那孤独的明月似乎就是诗人处境的写照,月亮的清纯又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反映。那清纯的明月里没有一点点污浊与黑暗,这与诗人的理想追求何等相似。当物是人非之时,历经沧桑之后,抬头一望,那月亮还是原来的模样,依旧在高空俯瞰下面的世界,这常会引起人们对宇宙永恒而人生有限的感慨,李白的《把酒问月》这首诗,就说明一个哲理,其艺术成就与后世苏轼问月词堪称合璧。“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若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朦胧醉意中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人生哲理,生发“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从而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这一永恒的自然规律宣泄得淋漓尽致。整首诗除中间两句用神话点缀之外,整首句句写实,语言朴素犹如儿歌,却又通篇贯穿哲学的沉思。造化的无穷与人生的短暂,是人类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李白问月诗表述的正是这种人人都能理解的矛盾并由此产生的苦恼,表现得巧妙生动,又极为质朴,从而使我们对诗人倍感亲切。我们读诗时想起李白,正如李白写诗时想起在他之前的古人一样,会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伤感,同时也能得到难以言喻的慰藉。既然古人今人以至未来的人都要面对同样的矛盾和苦恼,就使世世代代的人彼此沟通,产生某种感情的共鸣,沟通的媒介便是大家都能见到并会由它引起遐想的月亮。诗的奥妙就在把人人都可以理解的感受用独特的方式说出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月亮象征宇宙的永恒,寄予诗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宇宙中的月亮代表人生的追求与哲理的升华。月亮时晦时明,时缺时圆,周而复始,它一直在运动中,是永恒的象征。人生和历史的历程却不会恒守常态,因此象征永恒的月亮便常常作为生命有限的对照物出现在诗人的创作构思中。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从月与人的关系中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月亮的永恒性,从而促使人们追求生命的沉醉与审美的超越。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0.
[2]吴宏鑫.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
[3][清]王琦.李太白全集注.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9.
[4]王运熙.李白研究.作家出版社,1962.
[5]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台北里仁书局出版社,1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