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学语文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s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咬文嚼字功夫是语文教学基础训练项目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没有咬嚼功夫,语文教学就会流于形式,成为表面文章;没有咬嚼功夫,学生语文素养就会非常粗浅,很难得到提高。咬嚼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需要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加以注意和总结提高,并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精读课文、适当讲解,把咬嚼功夫下在课内
  所谓咬嚼功夫,首先要“咬”,这种“咬”,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读书。古人经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国语言文字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我曾经在课堂教学中做过统计,一节课45分钟,教师讲解和范读的时间大约是15分钟,学生自己阅读的时间大约是10分钟,其余的20分钟大部分都是在提问和回答问题中度过。也就是说,学生和教材的亲密接触程度非常低,也就没有时间对教材进行仔细地咀嚼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办法,多留出学生语文阅读的时间,以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1.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对于一些重点的课文,教师自己要熟读,甚至能够背诵。这样在每次教学的时候,就能够给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更是要读出它的韵味、读出它特有的美感,也可以说要读出它的生命意义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当范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这种教师往往使学生终身难忘;学生想到自己的受用,便自然而然感激给他实益的教师。”
  2.让学生熟读成诵。对于说理类的文章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说理的语气去朗读,对于叙事抒情的文章要“美读”,也就是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一定要发挥出作者当时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相通,使学生从中收获良多。如在教学叶圣陶先生《多收了三五斗》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非常注重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课文第一段:“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犹如一幕电影开场时候的解说,非常的清新、自然,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字正腔圆、准确到位,更要注意语调的平和。其中的“白腻”、“一漾一漾地”等重点词语,要求学生读准确、读流利。在下面农民和米行里米商的对话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朗读的训练,要读出农民在米价大跌面前的愤激之情、希望落空后的焦急之情,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句来表现这种感情的。在教学这篇课文中,我几乎用了课堂教学的一半时间来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只有读进去才能体会出文章中主人公的心理和感情,只有读进去才能体会出作者所蕴藏的同情和感慨,只有读进去才能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字的真正魅力。
  3.适当加以点拨。感觉到的东西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它,只有经过理解的东西学生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在培养和训练咬嚼功夫的时候,教师要在关键的时刻加以点拨,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止是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名篇《故乡》的时候,我就突出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比手法的纯熟运用。这里有少年闰土和壮年闰土的对比,有农村少年和城镇大户人家少年的对比,有童年时代的故乡景象和二十年后还乡时故乡景象的对比。作者的感情在这种对比中跌宕起伏,但是由于作者写作功力的高深,能够做到隐忍不发、点到为止,从而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胸有成竹、注重积累,把咬嚼功夫下在平时
  咬嚼功夫除了“咬”之外,还要“嚼”。这种嚼就是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在积累中注重消化。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就是老牛吃草。牛总是在吞进大量的草以后,再慢慢咀嚼,因此,前面的准备功夫,也就是积累草料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就要体现出熟记、多背。因为只有有了记忆才会在今后的运用中有再现。
  1.消除对背诵的误解。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对背诵有误解,认为背诵就是死读书,因此不愿意花力气背诵,或者有意识识记,到头来书读了不少,但是过目即忘,空虚依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重要一点不同就是记忆的量非常大,因此,背诵功夫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咬嚼的基础。古今渊博的学者,都胸罗万卷,多知多懂,这全由平日孜孜不倦、精研博览而来,而背诵功深,记得牢固,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掌握纯熟,才能随心运用、信手拈来。
  2.掌握背诵的方法。学生不愿意下功夫背诵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背诵是一种笨功夫,比较苦,另外还有背诵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感受到背诵带来的乐趣。在课文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找一找背诵的秘诀,把枯燥的背诵变成愉快的积累的过程。在学生的共同总结下,我们发现了背诵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实用的有大声朗读法:如《曹刿论战》,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下功夫,通过大声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加深印象。首字连缀法:对于一些比较拗口的文章,学生找到它的每一句话的第一个字,然后连缀起来,先背首字,突破全篇。如在背诵《〈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只要背诵“舜傅胶管孙百”六个字,就可以背诵六句话,这样的背诵方法让学生终生难忘。其他的背诵方法还有想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等。
  3.注重平时的训练。唐代李贺曾经把自己想到的一些好句子马上写下来放进锦囊,中国现代文学家茅盾先生在自己的床头就有一个笔记本,如果有什么好的想法马上就记下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因此,我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动手、动笔、动脑,把课文中的好词语、好句子、好的段落篇章尽量储存到大脑,储存到自己的笔记本中,达到零存整取、常存常新的效果。这些平时积累下来形成的“弹药库”,在关键时刻就会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成为一篇篇好的文章的灵感源泉。
  三.乐写善写、注重实战,把咬嚼功夫用在实践
  咬嚼的功夫不光体现在课文的教学中,还体现在作文创作的过程中。写作首先要打腹稿,意在笔先,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好的腹稿几乎就是一篇好的文章。这种创意从哪里来?它是来自平时的积累和训练,来自平时咬嚼带来的营养。
  1.要“急就章”。“急就章”就是写作的快手,苏轼曾经描述过这种情景叫:“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也就是说,写诗的时候一定要像捉拿逃犯那样紧张,否则,时间一长就会失去灵感。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带学生进行一些小作文训练。如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请大家给他用语言文字画个像,要能够写出他的独特的一面来。再如放一段音乐,让大家闭上眼睛进行想象,然后说出自己想到了哪些东西。这样简短的口头表达训练要求一般要求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但是一定要出彩,有自己的独特思路,哪怕是一个灵感激发的好句子都是一种成功。
  2.生活就是“好文章”。学生要把生活当作创作最好的源泉。我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都尽量围绕学生的生活来安排。比如放寒假的时候,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春节家庭聚会的时候,准备一个口头发言,给家庭全体成员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这种形式虽然简单,但是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家长纷纷反映这样的形式很好,而且要求自己家庭成员中的其他孩子也能在聚会的时候在大家面前说上一段有条理的话。再比如我要求学生要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的名山名水。这些平时熟视无睹的山水实际上都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注意观察或者收集资料就会发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咬嚼的功夫的训练是缜密的思维训练,是语言文字积累的过程,也是形成良好语文能力的关键。这种多咬、多嚼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品格的培养。有了这种咬嚼功夫的养成,在表达的时候就能够触类旁通。犹如事先准备了很多的干柴,只要有了火种就能燃起火光;犹如心中有了琴弦,只要有了音乐就能够产生共鸣。
  佟春丽,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阶梯心理康复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
案例一《恐龙》一文对三角龙的描写:师: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这两句话,你觉得三角龙怎样?生1:太可怕了!生2:是恐怖的怪物!生3:是凶猛的怪兽!…… Case 1 “Dinosaur” a descrip
农民身份转化滞后于其就业转移,导致原有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向城市延伸,从而形成了“新二元结构”问题。这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只摸你一点点三年级四班的学生最难管理,新教师第一堂课镇不住他们,往往以后的日子就不太好过。可这位新教师的话着实让这帮小孩子收敛了不少。他先说了这么一句:“谁破坏课
南舍镇第一批农改工程小冯等 7个行政村 ,总投资近 2 0 0万元 ,上级要求在 6月 1 5日完成 ,他们抢时间争速度 ,日夜突击苦干 ,参加施工人员发扬连续作战作风 ,食宿在工地 ,提
传统的课题核算,一般只反映课题的部分成本,不反映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在实行课题承包等经济责任制的情况下,课题核算不但要服从于科研经费管理,如实反映课题的全部成本,而
本人是我厂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的成员之一,经常参加QC小组成果发表会,并参与QC小组成果材料的整理。从大量的成果材料中,经过认真分析与思考,我认为目前许多中小企业里的全
积极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航天科技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既描绘了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会数学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外,还要培育并发展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教育学
由国家计委能源所北京效率中心联合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与中国标准化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节能产品认证标志与产品能耗标识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