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而且,《数学课程标准》也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呢?我就《摸球游戏》的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二、案例的背景
摸球游戏是一节活动课,是在学生已能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班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较好,但推理概括能力较差,所以必须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案例的片段
(一)谈话引入.森林王国的小吵和小闹正争论得不可开交呢——(课件演示)原来呀,它正在进行摸球游戏呢。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摸球游戏呢?
(二)创设情境,试验探究
活动(一):体验“一定”、“不可能”事件的发生.组织4名学生上台与老师做摸球游戏,在盒中放入5个黄球,让学生分别在盒中摸出一个球,然后出示给其他学生看,而后放入。
师:看到你们摸球老师也想玩,现在我也摸一个,你们猜猜,老师手上拿的球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呢?(板书:一定)
问:那我摸出来的球可能是黄色的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过渡:是不是我们周围所有事件的发生都能预先确定呢?我们接下来的做游戏,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活动(二):感受“可能”事件的发生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主题情景图)
(1)猜测.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填在书本上)
(2)操作、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小组长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
(3)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的什么球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把结果填写在书上)
2、交流、验证.各小组将摸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同样的结果,实际摸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
小结:因为白球的数量多,摸的可能性就大;而黄球的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3、扩展.指导学生做课本P84“试一试”中的1、2题。
(1)第一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结果: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还可能是红球。
(2)第二题。抽奖导入,让学生感觉不公平,引出转盘:如果我们随意转动转盘,当它自动停下来后,指针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学生转动几次,验证结果。
小结:刚才通过同学们的活动我们验证出:蓝色的区域大,指针落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就大;黄色区域小,指针落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就小。
活动(三):抛硬币
1、接下来我们来抛一抛手中准备好的硬币,每人抛5次,向小组长汇报结果,小组长注意做好统计。
2、学生活动并汇报统计结果。
3、小结:正反两面向上的次数都差不多,为什么?请观察硬币的两面有什么特点?(只有两个面)因为硬币只有两个面,也就是区域相等(板书:区域相等),所以我们就说落在后正反两面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板书:可能性相等)
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也可能相等。
(教学反思:抛硬币是我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新增的一个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到可能性不仅有大有小,也有接近相等的情形出现。并且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学生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P85“练一练”的第一题。
(1)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推测结果和想法与同伴交流。
2、“抽奖活动”。
(1)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
(2)小结:就生活中的抽奖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为了在练习中既关注考试的要求,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是很有用的,还可以发挥数学的思想教育的作用,我精心设计了抽奖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四、全课小结
1、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2、小结: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具有可能性,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藏有很多的数学问题等着大家去发现,去解决。下课!
3、课后余趣
盒子里装8个白球,两个黑球,2个黄球,闭上眼摸出两个球,结果有几种可能,请列举出来。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在全班交流。
4、作业:练一练2、3
教学反思
这节课,生手脑并用,积极参与,获得了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猜想萌发来自体验,验证猜想重视体验,应用结论加深体验。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会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一、体验萌发猜想
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旨在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
如果我们能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有趣、生动、亲切。本节课的复习,我从摸球游戏入手,先师生共同活动:盒子里有5个黄球,随便摸出一个,将会是什么颜色的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进行验证,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有一定的亲自体验以后再提出盒子里有9个黄球、1个白球,随便摸出一个,将会是什么颜色的球?转动转盘,指针将回指到什么颜色?抛硬币,什么面会朝上呢?抽奖,会抽到什么、你会如何安排这些奖券呢?……让学生先提出猜想,使学生的猜想有感情认识的基础,也为学生验证提供了支撑。
二、体验验证猜想
体验性学习重视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的转变,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设法进行验证,获得知识结论。当学生提出了大胆的猜想,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要给他们提高充分的参与机会,凡是学生能够操作实践的,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做,体现“做数学”的思想。
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表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应用结论体验数学价值
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意义,体验成功的乐趣。“转盘”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到区域的不相等,结果的不公平;“抽奖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活动……
总之纸上得来冬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是一种体验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高更多的、足够的机会从事思考研究,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反思、去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而且,《数学课程标准》也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呢?我就《摸球游戏》的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二、案例的背景
摸球游戏是一节活动课,是在学生已能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班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较好,但推理概括能力较差,所以必须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案例的片段
(一)谈话引入.森林王国的小吵和小闹正争论得不可开交呢——(课件演示)原来呀,它正在进行摸球游戏呢。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摸球游戏呢?
(二)创设情境,试验探究
活动(一):体验“一定”、“不可能”事件的发生.组织4名学生上台与老师做摸球游戏,在盒中放入5个黄球,让学生分别在盒中摸出一个球,然后出示给其他学生看,而后放入。
师:看到你们摸球老师也想玩,现在我也摸一个,你们猜猜,老师手上拿的球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呢?(板书:一定)
问:那我摸出来的球可能是黄色的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过渡:是不是我们周围所有事件的发生都能预先确定呢?我们接下来的做游戏,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活动(二):感受“可能”事件的发生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主题情景图)
(1)猜测.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填在书本上)
(2)操作、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小组长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
(3)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的什么球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把结果填写在书上)
2、交流、验证.各小组将摸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同样的结果,实际摸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
小结:因为白球的数量多,摸的可能性就大;而黄球的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3、扩展.指导学生做课本P84“试一试”中的1、2题。
(1)第一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结果: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还可能是红球。
(2)第二题。抽奖导入,让学生感觉不公平,引出转盘:如果我们随意转动转盘,当它自动停下来后,指针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学生转动几次,验证结果。
小结:刚才通过同学们的活动我们验证出:蓝色的区域大,指针落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就大;黄色区域小,指针落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就小。
活动(三):抛硬币
1、接下来我们来抛一抛手中准备好的硬币,每人抛5次,向小组长汇报结果,小组长注意做好统计。
2、学生活动并汇报统计结果。
3、小结:正反两面向上的次数都差不多,为什么?请观察硬币的两面有什么特点?(只有两个面)因为硬币只有两个面,也就是区域相等(板书:区域相等),所以我们就说落在后正反两面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板书:可能性相等)
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也可能相等。
(教学反思:抛硬币是我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新增的一个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到可能性不仅有大有小,也有接近相等的情形出现。并且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学生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P85“练一练”的第一题。
(1)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推测结果和想法与同伴交流。
2、“抽奖活动”。
(1)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
(2)小结:就生活中的抽奖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为了在练习中既关注考试的要求,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是很有用的,还可以发挥数学的思想教育的作用,我精心设计了抽奖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四、全课小结
1、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2、小结: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具有可能性,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藏有很多的数学问题等着大家去发现,去解决。下课!
3、课后余趣
盒子里装8个白球,两个黑球,2个黄球,闭上眼摸出两个球,结果有几种可能,请列举出来。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在全班交流。
4、作业:练一练2、3
教学反思
这节课,生手脑并用,积极参与,获得了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猜想萌发来自体验,验证猜想重视体验,应用结论加深体验。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会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一、体验萌发猜想
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旨在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
如果我们能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有趣、生动、亲切。本节课的复习,我从摸球游戏入手,先师生共同活动:盒子里有5个黄球,随便摸出一个,将会是什么颜色的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进行验证,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有一定的亲自体验以后再提出盒子里有9个黄球、1个白球,随便摸出一个,将会是什么颜色的球?转动转盘,指针将回指到什么颜色?抛硬币,什么面会朝上呢?抽奖,会抽到什么、你会如何安排这些奖券呢?……让学生先提出猜想,使学生的猜想有感情认识的基础,也为学生验证提供了支撑。
二、体验验证猜想
体验性学习重视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的转变,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设法进行验证,获得知识结论。当学生提出了大胆的猜想,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要给他们提高充分的参与机会,凡是学生能够操作实践的,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做,体现“做数学”的思想。
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表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应用结论体验数学价值
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意义,体验成功的乐趣。“转盘”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到区域的不相等,结果的不公平;“抽奖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活动……
总之纸上得来冬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是一种体验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高更多的、足够的机会从事思考研究,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反思、去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