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高中《通用技术》课堂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e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指挥棒发挥重要作用的今天,《通用技术》能够跻身高中课程,并被纳入学考科目,实属不易,这也预示着国家的课改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走向主旋律。正因如此,才让我这个“通技”专业的教师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每每想到此,本想放弃的心又再度激情澎湃。
  为什么会经常想到放弃呢?我想好多通技教师可能都有过这个心路历程:当我们的课程学生不愿重视、学校不想重视、家长不让重视时,我们面临怎样的窘境?特别是刚毕业那年,感觉自己真的失业了,实在是无用武之地。但当我想到通技课上,学生在课堂中的那种放松,偶尔的灵光闪现,折纸时的那种投入,漫无边际的异想天开,展示作品时的自信……让我发现:我不是可有可无的老师,“通技”不是可上可不上的课程。只要我们爱上这门课程,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快乐,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快乐。这便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干一行,爱一行。自己如果都觉得它没有价值,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发现它的价值。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走进《通用技术》课堂。
  1.让《通用技术》课堂成为学生放飞梦想的舞台
  通技课,讲究的是创新、实践。我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让学生从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中走出来,首先让他们学会思维创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将来的住房是什么样的?将来的手机是什么样的?将来的汽车是什么样的?将来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虽说有些离奇,甚至不着边际,但从学生眉飞色舞的表述中,我看到的是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我经常用我爱发明中的一句话激励他们“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2.让《通用技术》课堂成为学生玩的时空
  玩是孩子的本性,即便到了高中,通技课堂恰恰为学生提供了玩的素材。谁能玩出花样,谁能玩出水平,谁就是将来的佼佼者,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放手让学生玩。刚开始时,我总想着让学生这节课学点什么知识呢?于是,也像其他文化课一样,找重点、得结论,结果课堂干干巴巴,学生昏昏欲睡,课堂自然没了趣味。那是因为我没有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真正内涵,不就是让学生奇思妙想之后动手操作吗?在学习《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三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时,我什么也没给学生准备,就让学生自由结组设计承重试验装置,然后进行比赛。也正是这次,学生令我刮目相看,学生的设计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学生在讲解时用到了物理中的力学知识、数学中的稳定性等知识,完全不亚于电视中看到的获奖作品。从那以后,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通技课就是想办法让学生玩起来。目前我校正在推进的“四课型”学案导学课堂改革,为通技课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成了课堂的主宰,学生亲历技术的创新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3.让《通用技术》课堂成为学生自信的乐园
  “信心决定成败”。没有高考束缚的通技课克服了其他课堂的不足。经常饱受分数苦恼的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是自信不起来的,问题不敢答、见解不敢说,生怕说错。可在我的通技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因为我带给学生的是异想天开、奇思妙想、信马由缰,没有对和错,只有好和更好。即便成绩再差、没有考学希望的学生脸上也充满阳光。
  4.让《通用技术》课堂成为培养兴趣的摇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爱上通技?首先,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我时刻警告自己“教书重在育人”,时刻把通技课堂当成学生放松陶冶的空间、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所以我的课堂上更民主、更平等,学生不分好、中、差;平等对话你、我、他。其次,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在讲《流程与设计》时,我播放了《摩登时代》中卓别林在流水线上进行机器组装的视频,学生兴趣盎然,探索求知的欲望陡增。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进行导入,使学生在情境中得以感悟,在感悟中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让案例走进生活。什么东西最能吸引学生,来自学生身边的东西,这时我们就要从生活中寻找吸引学生眼球的主题和内容。例如:在教学《人机关系》时,我以学生最熟悉的校园生活圈为范围,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自己的校园生活畅所欲言,找出人机关系不合理的地方。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从食堂、宿舍、到教室、校园,列举了很多不符合人机关系的例子。如:走读生说车棚部分离校门口太远,放完自行车还要往回走才能到教室;学生椅子靠背没有弧度,不利于青少年的发育成长;黑板反光两边学生看不清,等等。在学习《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时,教材里给我们的例子是自行车的前轮装圈,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自行车,但对于修理自行车的实际操作过程不是很熟悉。我了解到,青龙豆腐很出名,大部分学生又来自农村,针对这一情况,我想到把流程的案例改为《豆腐的制作过程》,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在学习《结构强度》时,我把年级组用过的机读卡发给学生,以组为单位,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究形状和连接方式与结构强度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设计,选出可行性方案,并动手制作,最终拿出作品到讲台上展示,通过向结构上加重这一方式检验出最好的作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技术课堂,以后也会将技术思想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5.让《通用技术》课堂走进生活的每个角落
  “没有专用教室,没有专门工具,没有专业教师”是多数学校通技课堂的真实写照,我们也不例外,只是教师还算专业一点。面对这种“三无”课堂,我的做法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易拉罐、旧报纸、空酒瓶、小木块、旧玩具……都成了学生眼中的宝贝;斧子、凿子、锯条、锤子、改锥,也由家搬到了学校;一个小凳子由学校做到家,一个折纸由家折到学校,家里的旧电视、旧手表、旧电机被拆解……虽说只是个例,但足以看到课堂的成功。
  家长可能会说“孩子干这个不是不学无术吗?”,我要告诉家长“不要扼杀孩子的灵感”;其他老师可能会说“不就是一个学考吗?”,我要告诉他们“不要忽视孩子的天才”。最后我想说:让学生学会一项技能比学会一个知识更重要,这是通技课堂的真谛。
其他文献
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焦点。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必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作者所处学校虽地处吉林市昌邑区农村,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取一系列措
汉日情感动词构式各具特征。汉语情感动词构式对导致情感变化的原因在语境中是否出现的自由度较高,量性特征明显;而日语情感动词构式在语境中总是伴随着外部因素,程度差主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管理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人为本”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所谓以人为本,实现人本管理,即要求管理者在认清学校工作特殊性的前提下,树立一切活动以人为中心,把人视做能动性的主体,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内在动力作为最高宗旨和终极目的。管理者在管理中确立以调动发挥人的主观性、能性、创造性和互补性为出发点,使管理对象在明确学校目标和自身职能的同时,自由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工
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个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系统,中国人崇奉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讲求和谐有序,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内容和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习近平同志2013年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讲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很有益处。”下面我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就“国
春日的北京寒意渐散,北京生命研究所红楼门前一排大树正发着新枝,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4月1日上午8时,邵峰打开电脑,开启日复一日的工作.rn2015年12月7日,43岁的江苏籍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面临“普高热”、“打工潮”等各种挑战,生源质量和数量急剧下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职学校该如何生存和发展成为每一所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的口号,定期组织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如何从众多优秀学生当中挑选出能够代表本校教学能力、展现本校中职生良好形象、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是每一位竞赛指导教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老师的素质与教学效果有着紧密联系。教师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能力、心理素质、政治素质、身体素质等。教师的认知、情感、意志对学生都有感染作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表情都会影响学生,在教学中亲切信任的目光、热情富有鼓励的话语、肯定表扬的手段、慈祥的面容都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愉快的学习心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日三省自是儒家慎独修炼的真经。在有效性教学方面,我的做法是每日常自省。在这里我取他山之石,结合个人具体事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望抛砖引玉。  自省一:上课前我哪些地方准备得最充分,哪些地方还没有准备好?  斯塔尔说:“一个人只要知道上哪去,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目的性和计划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一位省级名师探索优质课过程时深有体会:为了上好一节高效课,就一个课题他一下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通过活动的引导,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品质,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自觉性 自我教育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引言  1.1研究问题的提出。自觉性是意志品质的一种,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注意力、意志力等心理品质都处于初级阶段
一、什么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的,根据他的解释,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