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探究就是让学生在合作的集体中,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从问题开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等。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探索,形成了一些粗浅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简单总结如下。
一、营造愉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展现自己,保证探究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教师及时肯定学生提出的新颖的观点,奇妙的见解,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课堂的各种活动中,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在讲授《火山和地震》这个主题时,课上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火山和地震的视频,震撼的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有了求疑的心理,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习情绪就高涨,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愿学、乐学的境界。在课堂教学中,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情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究,感受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
二、确定适合“合作探究” 的点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是新模式倡导的教学手段。有了“合作探究”,学生的发言更自由了,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了。但是,“合作探究”的方式不能滥用。如果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也安排学生合作探究,那么合作将失去它的价值,是毫无意义可言的。所以,教师确定好“合作探究”的点,设计好具有合作探究和讨论价值的内容,才能真正使“合作探究”具有实效性。如科学课上有许多探究实验,要求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制定实验方案,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相互启发,互相切磋,互通“有无”,发挥互补作用,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智慧在合作中碰撞出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不断深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三、制定规则提高效率
1.完善小组职责轮换。第一阶段根据各班实际,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分工时注意各类学生的搭配,使每个小组实力相当。并且对各小组的人员进行编号,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操作员各一名。第二阶段实行小组内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职务每周一轮换,小组长可一月后轮换,每小组结成强弱搭配的“一帮一”学习对子,实现互相帮助。
2.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指导学生在交流中要学会“你讲的话我愿意听”,“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要耐心解释”,学会如何有礼貌地向同学提出问题,如何耐心等候发言,等等。 3.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学会相互信任,团结互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生获得合作的乐趣,尝到合作的甜头。
四、指导探究,教给探究方法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探究的要求,让学生明确探究什么?为什么要探究这些内容?重点探究什么?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能动地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将学生置于主导地位,教师扮演“顾问”的角色,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以启发式的帮助,指导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对知识进行“再创造”。教师把握好让学生合作探究的“度”,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小组分工参与探究活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有秩序,不混乱,一堂课上安排的探究活动不宜过多,1~2个就可以,把握好节奏和时间,活动形式要多样,使学生对关键问题形成完整认识,对科学的本质能准确把握。
五、有效汇报拓展应用
交流汇报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拓展与延伸,有效交流的关键是学生要学会倾听,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交流能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提高交流能力,增进学生思维的创新。
1.“听”的训练,在听中吸收知识发展思维。一要学生能注意听,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不插嘴;二要学生能辨别别人的发言是否正确,思考别人说的有哪些和自己的意见相同,哪些意见不同;三要学生能发现问题,对不同的看法能大胆地提出来,并能说明自己的理由;四要学生会发现问题,要会从同学的发言中,辨别对、错,要会记住要点。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说”的训练,想想所要说的,与本课内容是否有关;想想所要说的,与研究的是否一致;想想所要说的,与概括的是否吻合,训练学生用准确的、科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避免模糊不清。事实上,教师对学生进行这样训练,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集中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教师对学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我相信:只要紧跟课改理念,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中心小学 山东】
一、营造愉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展现自己,保证探究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教师及时肯定学生提出的新颖的观点,奇妙的见解,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课堂的各种活动中,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在讲授《火山和地震》这个主题时,课上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火山和地震的视频,震撼的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有了求疑的心理,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习情绪就高涨,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愿学、乐学的境界。在课堂教学中,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情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究,感受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
二、确定适合“合作探究” 的点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是新模式倡导的教学手段。有了“合作探究”,学生的发言更自由了,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了。但是,“合作探究”的方式不能滥用。如果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也安排学生合作探究,那么合作将失去它的价值,是毫无意义可言的。所以,教师确定好“合作探究”的点,设计好具有合作探究和讨论价值的内容,才能真正使“合作探究”具有实效性。如科学课上有许多探究实验,要求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制定实验方案,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相互启发,互相切磋,互通“有无”,发挥互补作用,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智慧在合作中碰撞出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不断深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三、制定规则提高效率
1.完善小组职责轮换。第一阶段根据各班实际,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分工时注意各类学生的搭配,使每个小组实力相当。并且对各小组的人员进行编号,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操作员各一名。第二阶段实行小组内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职务每周一轮换,小组长可一月后轮换,每小组结成强弱搭配的“一帮一”学习对子,实现互相帮助。
2.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指导学生在交流中要学会“你讲的话我愿意听”,“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要耐心解释”,学会如何有礼貌地向同学提出问题,如何耐心等候发言,等等。 3.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学会相互信任,团结互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生获得合作的乐趣,尝到合作的甜头。
四、指导探究,教给探究方法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探究的要求,让学生明确探究什么?为什么要探究这些内容?重点探究什么?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能动地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将学生置于主导地位,教师扮演“顾问”的角色,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以启发式的帮助,指导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对知识进行“再创造”。教师把握好让学生合作探究的“度”,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小组分工参与探究活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有秩序,不混乱,一堂课上安排的探究活动不宜过多,1~2个就可以,把握好节奏和时间,活动形式要多样,使学生对关键问题形成完整认识,对科学的本质能准确把握。
五、有效汇报拓展应用
交流汇报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拓展与延伸,有效交流的关键是学生要学会倾听,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交流能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提高交流能力,增进学生思维的创新。
1.“听”的训练,在听中吸收知识发展思维。一要学生能注意听,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不插嘴;二要学生能辨别别人的发言是否正确,思考别人说的有哪些和自己的意见相同,哪些意见不同;三要学生能发现问题,对不同的看法能大胆地提出来,并能说明自己的理由;四要学生会发现问题,要会从同学的发言中,辨别对、错,要会记住要点。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说”的训练,想想所要说的,与本课内容是否有关;想想所要说的,与研究的是否一致;想想所要说的,与概括的是否吻合,训练学生用准确的、科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避免模糊不清。事实上,教师对学生进行这样训练,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集中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教师对学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我相信:只要紧跟课改理念,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中心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