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的审美形态探析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祭祀仪式发展为审美艺术的翻山铰子系属我国传统民间舞蹈,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具体的民族文化样式,创生并发展于巴人族群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生境之中,具有浓郁的生命活力,并以古拙朴实的表现形式诠释着巴人族群的审美趣味,彰显了中华文化的艺术意蕴。故而,以翻山铰子为例,归纳出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的审美形态:生境美、活感性、古拙技艺美,不仅能为本土审美形态之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能在現代化大背景下,以一种可行有效的方式为重建地方性知识创造更多的机会。
  关 键 词: 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审美形态;翻山铰子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发掘与推广优秀本土文化的浪潮。川东北民间舞蹈生长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巴文化语境中,承载着巴蜀人民的民族记忆,反映了巴人族群的个性特征与审美情趣,彰显了巴蜀文化的审美表达。
  作为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的翻山铰子,发源于四川东北部巴人音乐文化区,“流传于四川平昌、营山、渠县、通江、南江、巴中等县”[1],因其舞蹈动作以巴人翻山越岭的出行方式为蓝本而得名“翻山铰子”,于2008年6月7日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翻山铰子最初是古老巴人族群社会生活中巫师用于取悦鬼神、驱邪纳吉的一种祭祀仪式,后经提炼方逐渐成为娱人的民间艺术,除舞蹈艺术本身以外,它还广泛包含了民风民俗等要素,因此它不仅具有基本的审美功能,还阐述着民族文化记忆,维系着民族精神,表征着民间艺术中的民族认同现象。
  鉴于以翻山铰子为代表的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独特的民族性、丰富的人文内涵与艺术特色,已有相关学者对此类文化的文化源流、舞蹈特点、传承方式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但也是因为其地方性色彩浓郁,论述有限,故迄今为止,其研究领域仍存在极大的拓展空间。
  笔者将结合身处巴文化内部的亲身经历,通过文献研究和接受美学研究等方法,在以翻山铰子为代表的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审美生成机制及其存在方式的阐述中,展开探讨此类民间文化的地方特征、内在意蕴与表现形式,凝练出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的审美形态——生境美、活感性、古拙技艺美,从而为本土审美研究之进步创造更多的可能。
  一、生境美: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的地方特征
  所谓“生境是指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它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属性。”[2]
  一方面,自然生境给予了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地方性”的符号资源。翻山铰子活跃之地——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地区重峦叠嶂,山路崎岖。翻山越岭的出行方式为翻山铰子“苦竹盘根”“雪地盖顶”“青蛙晒肚”等一系列动作提供了底本;气候湿热多雨,丛林密集,生物众多的自然环境使翻山铰子选择铿锵有力的乐器(镲)声吓退山野猛兽,或者自我解乏、愉悦行人等;巴蜀地区的自然生物形象如花、鸟等也为翻山铰子服饰样式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这些舞蹈动作、道具、服饰等作为翻山铰子的一种文化符号,表征的是巴山地区族群主体对自然生境的感悟和言说。
  另一方面,文化生境中巴人的民间信仰和族群审美观为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的“民族性”设立了生存及发展场域。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形成之初承载了古代巴蜀地区原始初民对鬼神的崇敬畏惧之情与消灾解难的美好希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巴人族群的信仰为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缔造了一种原生态的文化生境。流行至今的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虽然摆脱了“娱神”的责任,但也有了一个新的使命——“娱人”。农耕文明“自然素朴,热情粗犷”的审美观沉淀在巴山族人的审美意识中,从而形成了他们通俗的审美趣味、质朴的审美理想、大众的审美标准以及随性的审美态度,这影响了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翻山铰子为例:道具简朴(桌、凳)、节奏均衡、场地随便、气氛热烈、风格粗犷、具有强烈的可观性,表明了以翻山铰子为代表的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是族群审美观外化的表达方式。
  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作为巴人族群的情感符号,同创作主体所处的自然生态条件及社会文化框架等生境要素脉脉相通,无论是叙述内容还是言说方式都被打上了“生境美”的印记,关乎族群主体之于生命体验的诗意化呈现。
  二、活感性: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的内在意蕴
  活感性(Lebende Sensibilitat)意即“有生命活力的感觉”“或充满生命力的意识”[3]“是积累着理性并以理性规定着质的感性”,是实践的感性。
  受巴蜀地区山水人情之滋养,巴人族群感应着这里生命之流的运动、节律与气韵,追求如巴山与长江般安稳与长久的生命、憧憬未来与无限,这种充溢的感受力与生命力不免也会注入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翻山铰子大幅度(翻、跳、转等)的舞蹈动作与饱满激情的情绪等皆是其直观表现。以此为例,可以洞见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是衡量巴山人民生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蕴含着巴山人民对生命力的追求与崇敬。
  值得注意的是,以翻山铰子为例的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没有完全脱离理性而走向天马行空,其舞蹈动作的思考和编排、舞蹈服饰道具设计和表演、舞蹈所诠释内容的整体性构思仍然是一种理性思维,它表现现实、超越现实,却仍生存于现实之中,是一种感性与有序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体现着活感性对理性的非根本否定。
  “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是生命活感性呈现和表露”[4],作为一种关乎生命的审美感觉的外显形式,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克服了自然与社会的二元论,展现出巴山族群整体生命活动的充盈勃发,蕴含丰富的有机整体观与生命活力。
  三、古拙技艺美: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
  古拙技艺美是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所特有的古拙朴实的民俗风情和高难度的舞蹈技艺所表现的美。分为古拙朴实和技艺超绝两种形态。[1]
  “古拙朴实的舞蹈美常常从原生态的舞蹈素材和形象材料中提取和创造,此类形象具有质朴、自然、古拙、野趣的特色。”[1]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作为一种原生态民间艺术,取材于巴人散发着乡土气息的社会生活,从翻山铰子生活化的道具(桌、凳等)、民间化的服饰(以红黄绿、花鸟等动植物为主)等即可洞察出它颇具山野韵味的质朴美。再者,翻山铰子常出现劳动号子,无猎奇作秀之意,洋溢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有机统一的和谐美与生态美,与当地淳厚质朴的民风与自然野趣的审美相得益彰,洋溢着古拙朴实的审美形态。
  “技艺超绝的舞蹈美,是舞中有技,技艺结合。”[1]川东北舞蹈类民间艺术通常会在舞蹈中加入一些技巧性动作用以丰富其审美性。作为民间艺术的翻山铰子最初就以杂耍表演的形式出现在乡镇场上,由民间艺人加以别致的打法。比如:配以鼓点甩起铰子前、后、上、下、左右打以及胯下打等动作吸引观众。在不断地传承创新中,翻山铰子的技巧不断变难,比如在“短绳铰子”的基础上,发展了“长绳铰子”,又以“平地铰子”为基础创新了“平台铰子”与“高台铰子”等,“高台铰子主要在长凳和方桌上进行,有绕凳腿、桌脚做各种击打动作;单腿在长凳上悬空变换各种姿态和在高处做下腰衔‘彩包’等表演,动作惊险。”[1]翻山铰子这类民间舞蹈复杂的技巧发展了它的技艺性与表现力,使其更具形式美感也更富艺术魅力。
  川东北民间舞蹈受本土山野风格之影响,以野趣的表现方式塑造自身艺术魅力,不仅迎合了巴山族群主体的审美趣味,也给予了接受者新奇的审美愉悦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川东北民间舞蹈并非仅仅是舞蹈艺术内部规律自身演变的结果,而且与巴山族群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同生共长、相互依存,它以特殊的表现方式,承载起巴文化的发展基因、历史记忆、民族精神和生命意蕴,显露着生境美、活感性、古拙技艺美,为本土艺术审美形态的进一步研究生增加更多可能性。再者,作为融巴山地区自然地理、生产劳作、宗教信仰、情感认同、审美取向等为一体的文化价值体系,川东北舞蹈类民间艺术无论是在构建地方性还是重塑民族认同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更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扩大了研究视野。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中国舞蹈词典》编辑部.中国舞蹈词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106.
  [2]孟妍.论侗族大歌的审美形态[J].文艺争鸣,2020(5):192-196.
  [3]王岳川.艺术审美价值-生命活感性生成[J].益阳师专学报,1994(1):36-40.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1):149-150.
其他文献
摘 要: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为美化自己生活服务的美术与工艺美术作品及其创作活动。几千年来,民间美术表现的内容直接来源于人民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大多是为群众耳熟能详并喜闻乐见的题材。有些民间美术,随着老艺人的消失而消失了。有些民间美术代代相传,随着变革、创新,发扬光大。儿时,邻居老奶奶手工制作的纸蛇,四十多年来,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 键 词: 小龙;民间美术;记忆  一、背景
上党堆锦,经过千余年的历史沧桑,这一手工艺日臻完善。从一度失传到焕发新生,从远离百姓到走进大众,堆锦又重新在世人眼前惊艳亮相。  堆锦作品《四季平安》。春色牡丹、夏口荷花、秋风俏菊、冬月寒梅,不同的季节搭配不同的文化,只愿岁月安好,人人平安。闫向军与父亲闫德明、弟弟闫向辉,三人合力,与时俱进,成为推动堆锦发展的重要力量。堆起来的画作  “为了抢救上党堆锦,我花费毕生积蓄成立了长治堆锦研究所。一共花
闲暇时拙手做一些菖蒲的茶景,  养于陋室,  闲时对视,  开心。  一个文人的无聊日常  一个文人的日常其实并没有多有趣,诗词歌赋与人生哲学不过是一时兴起,更多的时候,生活会回归不加粉饰的样子:起床,洗漱吃饭,整理工作室,随手放点应景的音乐,然后开始漫长的盆景创作。有订单的话,下午四五点要开始打包,这是一个繁复的过程,会持续到晚上七点,收工后和女朋友吃吃饭散散步,或者约朋友打个球,晚上九点回家,
摆放在修复时间咖啡馆一楼的钟表。    去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钟表匠人受到空前关注。刘秋枫也去故宫咨询过,想加入钟表组,不过被拒之门外。相较于专业人才,现在故宫更看重的是学历,只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能争取面试机会。而刘秋枫恰好是一个没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业人才,便悻悻地回了重庆。而生活中,像这种戏剧性的矛盾,远远不止这次。  上世纪70年代,重庆钟表厂创建,民间的维修匠人迅速发展。刘秋
张娇身上有许多标签:下地种菜的农民、制陶的匠人、做木工的艺术家、教小朋友手工的老师,还有素食主义者和做豆腐的人。有人评价他做的豆花达到了米其林餐厅的级别,不尝则已,一尝就忘不掉。淋上蜂蜜、放点红糖、花生碎,简简单单,但就着大理懒洋洋的阳光,那滋味怕是能让人惦记一辈子。  家乡宝只爱家乡菜  都说云南人是家乡宝,舍不得离开云南省,张娇也一样。从小在宣威长大的他,考大学时不想出省,又听说大理三月好风光
20岁出头的黑娘,很小就接触到手工,精于手工艺的外婆是她的启蒙老师。从上小学起,她就常在外婆的指导下,穿针引线做些刺绣了。然而她觉得刺绣并不能完全展现自己的创意,一番深思熟虑后,转向了金工首饰设计。“金工能满足我对手工的一切欲望,那份未知、复杂与挑战是最享受的过程。”  手艺网:《三体·灵感》系列作品给人感觉十分大胆,灵感可是来自刘慈欣的经典科幻巨作《三体》?这系列中七件作品里哪件最满意?  黑娘
开根雕 王群 作 高约35cm  竹根生六年 巧琢美人脸  执伞游樱下 垂眉数落花
中国漆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明代漆工专著《髹饰录》总结有471种工艺技法,每种漆工艺各有精妙之处,装饰效果与美感亦各有千秋。  百宝嵌工艺  百宝嵌为明代扬州人周著所创,是扬州漆器传统品种。该装饰工艺采用象牙、牛骨、云母、珍珠贝、石决明、寿山石、青田石等材料,运用浮雕、圆雕、镂空、包镶、镶嵌、画金等技法,产品具有色彩丰富、雕刻精致、图案优美、立体感强、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  百宝嵌仿古家具  出品
围墙背后的理想国  “欢迎欢迎,我还怕你们的车进不来呢!”一见面,还戴着袖套的彭勇就迎出来,外套上布满了尘屑,看得出来他刚放下手上的刻刀。这就是第一次见到的彭勇,跟平时见到的传承人或艺术家不太一样,但这就是一个合川根雕非遗传承人最真实的一面。  “这里的居民马上就要搬迁了,除了我这个根雕艺术馆,周围的建筑基本上都要拆除,这片地方即将进行文旅开发,周围这片就以艺术馆为中心建立相应配套设施……”指着旁
“小小花纸,剪出一个久违的微笑。”来自台湾的琉璃工房将剪纸元素运用到晶莹剔透的小山羊身上,再用金箔贴出两道弯弯的眉毛,俏皮可爱。这款小山羊限量销售,希望你脚踏实地,又能高昂着头向前走。  出品:琉璃工房  材质:琉璃  工艺:琉璃贴金箔  价格:7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