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是政治课堂的生命所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on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是高中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学生认识社会、形成世界观的重要基础。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结合《文化生活》课程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何在政治课堂上融入情感体验,以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治课堂;情感体验;文化生活
  诗人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深情地写过:“一个勃然的生命在我四周遍开万物,因为我不曾不恰当地将之与墓地上的孤鸟相提并论。只缘我有一颗跳动的心,微笑依然是我在忧伤着世人。”是啊,只有内心充满诗意和激情,才能有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生活是这样,那我们的课堂呢?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很多教师遵循着考什么,怎么考的思路,把《文化生活》课程当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没有认识到这门课最根本的目标是“育人”,指引学生去体验,发现,创造美!人的道德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即知、情、意、行。其中“情”是连接“知”与“行”的桥梁。一个人如果没有情感,即使有了认知也不会形成道德行为。所以新课程增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人从教14年,一直努力的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所喜歡的,所需要的。这几年在上《文化生活》这本书时又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改革。
  一、 创新设计,引发情感体验
  2015年9月,多部抗战剧登陆荧屏,其中《伪装者》可谓是姿态生猛,这不光体现在其收视率连续21天蝉联榜首,网络播放量日均过亿上,更在其剧情和剧中人物迅速成为观众讨论的热门话题和网友刷屏的对象。《伪装者》以汪伪政权成立时期为背景,通过明氏四姐弟相互之间隐瞒身份进行较量作为切入点,讲述了抗战时期上海滩隐秘战线上各方的殊死搏斗。动荡背景下是非黑白的矛盾冲突尽数集中于四姐弟之间,情感激荡的同时也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和对普通人生活的破坏。这是一部良心好剧,也是那段时间很多学生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于是在上《在文化生活中选择》一课时,我以此为案例,设计了几个问题。如下:
  观看视频《伪装者》精彩片段,小组讨论:
  (一) 2015年你看过哪些电视剧、电影?
  (二) 你认为哪些是好作品,哪些是劣质作品?你以什么标准进行选择?
  (三) 《伪装者》收视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是什么?
  (四) 《伪装者》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五) 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对当今的主旋律文化作品的创作有何启示?
  问题1和问题2的讨论,让学生明白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区别,从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在讨论问题3时,学生普遍说了几个原因。有人说情节好看,高潮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有人说,演员长得帅,演技好。还有人说这部剧以情取胜,让人感动。问题4的回答更让我惊喜,学生把里面的经典台词都说了。明楼说:“我是中国人,这是我最真实的身份。”明台说:“抗日救亡,是每个中国人的事。”明诚说:“报国不是工作,是信仰。”这些问题的讨论自然,以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顺理成章的得出结论:在纷纭复杂的文化市场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同时这部电视剧把谍战、青春偶像、家庭伦理等元素整合一起,在塑造特工英雄的同时,将爱情、亲情、国家大义展现的淋漓尽致。实现了文化艺术的创新。问题5的讨论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二、 激情互动,引领情感体验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维互动过程。没有思想与思想的交锋,情感与情感的交融,怎么会有诗意的课堂?以下是本人在上《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片段。
  环节一:播放纪录片《记住乡愁》的主题曲《乡愁》。通过优美的旋律,诗一般的歌词,在感同身受中思考:你认为这里的“乡愁”是什么?从而引出传统文化的概念。环节二:探究你或是你的家人有乡愁吗?谈谈你家乡的传统文化。环节三:老师分享自己的“乡愁”。介绍自己的家乡,国家4A级风景区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培田古民居。播放视频《记住乡愁第一集》剪辑“培田村——敬畏之心不可无”。培田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城西,由30栋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2道跨街牌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构成了紧密有序布局合理的培田客家古民居建筑群。800年来,培田吴氏一直严格遵守着对天地、祖先与圣贤的敬畏之心。从村落选址到环境保护,培田村人承袭着对天地的敬畏;从祠堂家庙林立,到族谱祖训的恪守,培田吴氏时刻不忘对祖先的敬畏;从学堂书院教育,到100多年前就已有之的女子教育,吴氏子弟延续着对圣贤的敬畏。敬畏之心使得这座已有800年历史的古村,不仅风貌保持良好,而且秩序井然,人才辈出。我自己在介绍的过程中,也表达了对家乡人和物的思念以及这些传统思想对我的影响。环节四:学生朗诵余光中的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老师提问:这里的乡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这里的乡愁是游子对祖国的思念,对故土的思念。
  这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真诚有趣,每个人的思乡之情自然流入。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也理解得更加透彻。
  三、 唯美意境,引导情感体验
  在《文化塑造人生》一课,我以歌曲为载体,选了郑绪岚的《牧羊曲》,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林心如、刘涛、梁咏琪演唱的《山水中国美》三首歌曲。在唯美的歌声中体验歌曲对人的影响。体验歌曲背后所反映的年代的变化,感受歌曲对当时年轻人的影响。在上《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课时,我选择纪录片《京剧》片段作为素材。该纪录片以国粹京剧为题材创作,描述京剧发展史,普及京剧文化,几乎所有画面都是美轮美奂的慢镜头,给人以一种穿越时空的艺术美感。在这样的美感意境中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与发展京剧?京剧要保存自己的生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做哪些努力?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长河,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可以成为我们上课的素材,可以是诗歌、舞蹈、小说、图画、歌曲、电影。用于加工,创设出唯美的意境,在美的熏陶中,人的德性才能得到纯化,个性才能得到张扬,知性才能得到发展。在喜怒哀乐的体验中品味文化发展,在激情荡漾中陶冶情操,在理性思考中关注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
  四、 激发兴趣,加强情感体验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具备浓厚情感色彩。通常而言,政治课的内容枯燥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很多学生难以接受,或对政治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中,我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在学生认知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如借助竞赛、游戏、板报、多媒体、漫画展示等形式,丰富政治课的内容,将抽象的问题更加具体化,使得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为学生创建轻松而愉悦的学习环境,在抽象理论之中寻找情感的丰富体验。如在讲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基于现在很多学生都是以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的角色长大,在高中生活中自理能力较差,我向同学们展示了《新生》和《今天我值日》两幅漫画,第一幅画描绘了新生开学时家长大包大揽、寸步不离的场景,第二幅则展现了学校大扫除中,清扫教室的都是家长,而学生却自顾自的在玩耍、踢球。这些漫画都极为简单,但是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漫画认识到自己应该摆脱依赖家人的习惯,不再具有依赖思想,而是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这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熱情,也能提醒学生多多关心家人,体谅家人。另外,在政治课教学中,我还会适当应用多媒体这些现代化教学方法,加强课堂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如播放爱国主义短片与幽默漫画,不仅能够对教学内容加以丰富,同时还可拓展学生的认知,唤醒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与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动情,以情激情。自己做个有涵养,有激情的人,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中带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我们的课堂多了一个有情感的人,社会上就少一个冷漠的看客。所以,情感体验是政治课堂的生命所在。
  参考文献:
  [1] 刘鑫.浅谈高中政治情感教学[J].社会科学,2015(8):10-11.
  [2] 杨亿君,黄明娣.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体验教学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3):173-173.
  [3] 翁勇军.思想政治课情感缺失的矫正[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10):39-42.
其他文献
摘 要:必修1的核心内容是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材分了三个模块展开讲授。在运动的部分,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运动过程;在力的部分,学生又学会了受力分析;最后在处理力与运动的关系上,学生可以有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本课牛顿第三定律讲述了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可以有效辅助研究问题,学生能合理选择研究对象而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修1教材第四章第5节内容,这是一节概念规律课。如果直接给出概念,将
摘 要: 高中生物学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责任。遗传变异问题历来是生物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考生作答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教学中的不足。2013年高考理综能力测试卷I的第31题堪称历年高考生物试题难度之最,难度值0.14,本文聚焦该道遗传题,展示了不同解题思路,并进一步剖析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结论是生物学科思维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
摘 要:传统教学还是在试图处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问题,也有一些开展个性化教学的方法。但是,它对课堂内的学生个性化差异还只是停留于分块处理的阶段,寻找典型,寻找差异化的共性,这非常依赖教师的个人经验,而不是真正地着眼于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展开的个性化学习。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愈来越多的技术与平台为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支持,本文将结合《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实践从内容差、路径差、时间差和目标差四个
摘 要: 中唐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与柳宗元的《江雪》均是表现隐逸情怀的作品,它们具有相似之处:作者都厌倦官场的纷纷扰扰,向往渔翁自由自在的生活,寄情于山水,表现隐居的乐趣。然而,二人的不同个性与经历使诗中所表现的生活美感不同,展现了作者不同的隐逸情怀,柳诗的隐逸情怀更悲愤孤傲。  关键词: 张志和 柳宗元 隐逸情怀 《渔歌子》 《江雪》  自东晋末年起,一些隐逸江湖的诗人写的诗歌,这类诗描绘了山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得以确立,教师逐渐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给学生留有更多自我发挥和表达的空间。同时教师逐渐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扮演引导、总结与评价的角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好课堂评价作用,注意从教师自身和学生角度实现多方位评价,更客观地认识学生,培养学生更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小学生形成理性思维
摘 要:做好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在于情感的投入,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音乐情感意识的培养。基于此,现代教育研究者提出了情感教育这一新型的教学理念。然而就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而言,大多数教师都过于注重音乐技能教学,而忽略了对小学生的情感培养。本文具体分析了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与渗透途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
摘 要:音乐课是一门审美教育,教师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整体质量,优化音乐教学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园的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美、把握美,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站在幼儿园学生的立场上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跟踪三个环节分析了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音乐;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跟踪  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
近年来,我几次参加小学征文的评选工作,评选中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要么笔调老气横秋,没有半点童真童趣,要么空洞无物,长篇大论;不是剑走偏锋,就是言不由衷……感之余,细而想之:为什么在作文教学已形成一定经验和理论的今天,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微乎其微?答案是学生未能真正把握作文的真谛:写我喜欢写的,说我喜欢说的。换句话说,小学生习作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写真实的事与物,抒真心的情与感,就此我谈谈看法。  一
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形式 学习主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及人们对教育功能认识的不断提高,教师应从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创造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真正启发和诱导学生,把学习过程当做是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
摘 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人人生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这一时期同样也是心理问题较突出而自身又缺乏独立解决能力的特殊时期。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渠道。课题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至2016年新生心理普测分析和需要关注对象的约谈情况为研究基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进行研究与探索。经过两年课程实践,通过课程满意度调研,梳理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