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而课堂小组讨论则是最能体现这一教学方法的要求,它是在新课改中,教师使用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也是教育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本论文就从学生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形式,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几个方面探讨一下,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参考。
关键词:小组讨论 可操作性 兴趣和评价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课堂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然而,有的教师只是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形式而“讨论”,不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使讨论成为一种形式。纯粹的形式主义讨论必然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针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有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小组讨论效率,笔者提出以下几种见解。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精心设计论题
讨论是一种学习、探究的过程,通过讨论能使学生开发思维、开阔视野,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思考。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对所教对象的认识不是全面的,设计的论题往往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课堂讨论泛泛而谈。我认为,要使讨论达到预定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有话说”,教师在提出论题之前,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设计论题。例如,在学习《竞争与合作》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在我们的班级和学校生活中,存在哪些不正当竞争?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怎样竞争才能实现“双赢”?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仅围绕教材,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让教师有可教的内容,学生有可学习的知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始终能够有话可说,有共同的话题可探讨。
二、选择论题要有可操作性,学生对讨论有兴趣
(一)论题是否有可操作性
论题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也是课堂小组讨论效率低下的内在因素之一。因此教师选择论题展开小组讨论,必须考虑到学生对这一论题是否有充分的认识,比如对论题的事实性、解释性或评价性。
例如,在学习《家庭保护》时,可让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父母对我们的关心,是对我们的爱的具体体现,我们自己的权利和父母的爱是相辅相成的,不要把父母的呵护当成是对我们权利的干扰,怎么样处理和父母的关系,这是家庭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这一论题完全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从学会换位思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这样有利于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亲子关系。
(二)论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
每节课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特点、学校氛围的特点、教师上课风格的特点等等来构想自己的课,知彼知己。我们教师既要了解学生,又要了解自己。教师往往是只顾自己而不顾学生,所以设计的内容是符合自己口味的,学生却兴趣不高。
例如,在学习《战胜挫折》时,可设计以下问题:理想对战胜挫折有什么积极作用?你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了吗?我又运用多媒体播放《千手观音》和《断臂钢琴少年——刘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视频。这两段视频极大地震撼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观看后,学生各抒己见。这一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了“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的人生哲理。
三、巧设讨论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讨论小组人员的构成,首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如果以分数论英雄,把学生按分数的高低进行分组,那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瞎起哄”的现象。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互助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关键。学生的能力有高也有低,不可能学生的能力一样。分组时教师要尽量避免能力强的坐在一组,能力差的、没有人愿意结合的坐在一起,这样就会导致一节课是一个组的课。如果教师提前预判到了,在分组时提出要求,分组公平,使每个组的实力均衡,那么上课的气氛就活跃了。这样的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因此,在分组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合理安排、分工明确、鼓励合作的原则,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事做,有话说,会合作。
四、对课堂讨论的评价要多元化
教师的总结与评价是讨论方法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到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和回答问题的多样化,用单一的标准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这将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不去评价,或者干脆充耳不闻,不去理会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丧失了讨论热情,有时会引起学生的集体反感,那么教师就在学生中失去了威望。
课堂小组讨论,目的就是让课堂教学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每个学生都能展示出自己的风格,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同时大家的发言总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评价以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如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和教师评等不同的方式,在评价的时候尽量使评价更客观、准确、全面,大家都能从中取长补短,最好能看到自己的短板。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短板在哪儿,看别人清清楚楚,而看自己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由于学生认知的能力有差异和讨论问题的开放性、多元性,讨论结果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充当“教练员”的角色,而不是“裁判员”。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其意义是深远的,对学生的教育是有效的,对优化课堂结构是明显的。在今天大力提倡高效课堂的时机,我们提出课堂小组讨论的命题是切合实际的,这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将会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教师的教学,是一种优化;对学校的整个教学改革,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个有力的执行。所以,我们必须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继续总结,继续探讨,力争把我们高台县第三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全县的教育教学贡献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小组讨论 可操作性 兴趣和评价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课堂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然而,有的教师只是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形式而“讨论”,不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使讨论成为一种形式。纯粹的形式主义讨论必然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针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有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小组讨论效率,笔者提出以下几种见解。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精心设计论题
讨论是一种学习、探究的过程,通过讨论能使学生开发思维、开阔视野,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思考。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对所教对象的认识不是全面的,设计的论题往往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课堂讨论泛泛而谈。我认为,要使讨论达到预定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有话说”,教师在提出论题之前,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设计论题。例如,在学习《竞争与合作》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在我们的班级和学校生活中,存在哪些不正当竞争?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怎样竞争才能实现“双赢”?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仅围绕教材,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让教师有可教的内容,学生有可学习的知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始终能够有话可说,有共同的话题可探讨。
二、选择论题要有可操作性,学生对讨论有兴趣
(一)论题是否有可操作性
论题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也是课堂小组讨论效率低下的内在因素之一。因此教师选择论题展开小组讨论,必须考虑到学生对这一论题是否有充分的认识,比如对论题的事实性、解释性或评价性。
例如,在学习《家庭保护》时,可让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父母对我们的关心,是对我们的爱的具体体现,我们自己的权利和父母的爱是相辅相成的,不要把父母的呵护当成是对我们权利的干扰,怎么样处理和父母的关系,这是家庭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这一论题完全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从学会换位思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这样有利于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亲子关系。
(二)论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
每节课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特点、学校氛围的特点、教师上课风格的特点等等来构想自己的课,知彼知己。我们教师既要了解学生,又要了解自己。教师往往是只顾自己而不顾学生,所以设计的内容是符合自己口味的,学生却兴趣不高。
例如,在学习《战胜挫折》时,可设计以下问题:理想对战胜挫折有什么积极作用?你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了吗?我又运用多媒体播放《千手观音》和《断臂钢琴少年——刘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视频。这两段视频极大地震撼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观看后,学生各抒己见。这一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了“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的人生哲理。
三、巧设讨论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讨论小组人员的构成,首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如果以分数论英雄,把学生按分数的高低进行分组,那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瞎起哄”的现象。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互助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关键。学生的能力有高也有低,不可能学生的能力一样。分组时教师要尽量避免能力强的坐在一组,能力差的、没有人愿意结合的坐在一起,这样就会导致一节课是一个组的课。如果教师提前预判到了,在分组时提出要求,分组公平,使每个组的实力均衡,那么上课的气氛就活跃了。这样的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因此,在分组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合理安排、分工明确、鼓励合作的原则,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事做,有话说,会合作。
四、对课堂讨论的评价要多元化
教师的总结与评价是讨论方法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到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和回答问题的多样化,用单一的标准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这将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不去评价,或者干脆充耳不闻,不去理会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丧失了讨论热情,有时会引起学生的集体反感,那么教师就在学生中失去了威望。
课堂小组讨论,目的就是让课堂教学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每个学生都能展示出自己的风格,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同时大家的发言总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评价以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如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和教师评等不同的方式,在评价的时候尽量使评价更客观、准确、全面,大家都能从中取长补短,最好能看到自己的短板。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短板在哪儿,看别人清清楚楚,而看自己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由于学生认知的能力有差异和讨论问题的开放性、多元性,讨论结果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充当“教练员”的角色,而不是“裁判员”。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其意义是深远的,对学生的教育是有效的,对优化课堂结构是明显的。在今天大力提倡高效课堂的时机,我们提出课堂小组讨论的命题是切合实际的,这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将会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教师的教学,是一种优化;对学校的整个教学改革,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个有力的执行。所以,我们必须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继续总结,继续探讨,力争把我们高台县第三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全县的教育教学贡献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