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绿色,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绿色食品,绿色奥运等词语。的确,绿色是大自然中的主流颜色,它代表着健康、环保、优质、安全等意义。人们之所以提倡绿色理念,是因为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健康,不协调的物质形态。同样如此,在各种教育现象的背后,也有一套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那么,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以下简称绿色标准)是什么呢?这是个发散的,外显的,逻辑的命题。
一、绿色标准的界定
绿色标准,顾名思义,应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相应的举措。它对应于教育质量形成的各个要素。应体现如下内涵:
二、绿色标准的实际内涵
(一)这套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应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心智,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生完全把学习当作一种身心的愉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是一种"贪婪"吮吸的过程,它不再是老师赶着鞭子似的"要我学",取而代之的是"我要学"。如笔者在每节课的开始五分钟,总要先讲一个与文本内容相联系的精彩的故事。比如在教学"奇思妙想"这一口语交际时,我给他们讲了一个《英国作家毛姆山穷水尽时奇妙的征婚启事》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课始讲一个开头,激起孩子的听取兴趣,途中留下悬念,最后请同学们运用奇思妙想,思考故事的结尾。这样始终让孩子处于一种积极的参与当中,他们的心灵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接着再进行相关教学内容,孩子们的思路便豁然开朗。长此以往,何愁孩子的思维能力不会提高,创新精神不会增强。这样就不知不觉地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新型人才。
(二)这套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应能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这得从二个方面来谈:
1.从学生的引导者老师自身来看,许多老师未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全部特长,大多数同志仍然围绕应试教育的老路走,对学生大搞"题海战术"。比如书法好的老师不是带领孩子学习书法,进入一种至高至纯的境界。音乐老师不是带领孩子进行音乐陶冶,而是让孩子背歌词歌名。美术老师则让孩子背绘画史。所有这一切,都为了应付考试。因为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老师的绩效工资。
2.从领导的管理机制来看,许多领导动辄以教学实绩排名作为老师评优晋级的首要抓手。似乎离开了学生成绩,领导对老师便无计可施。有的领导甚至于把绩效工资作为牵制老师的唯一的有力武器。这简直是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最大悲哀。本来,绩效工资是国家对老师工作责任心的一种激励机制,可到了执行者手里便成为惩罚老师工作的杀手锏,令人不得不反复地思索了。另外,教育对象本身是人文性的,每届学生的基础素质不同,怎么能因为某个老师一年的教学而显示多大的依附性呢?当然并不排除极少数教师玩忽职守,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其它所有教师的敬业精神,而全都一棍子打死。
(三)这套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评价体系应重新确立。
一切都应围绕孩子们的终身发展为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目前人们都将孩子的成绩好,分数高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指针。至于德育等其它各育都可忽略不计。
三、绿色标准的存在形态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
(一)存在于教育质量的终极者学生身上。
教育质量的好坏之分应取决于学生综合素质是否整体提高。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关系到祖国将来的兴衰荣辱。因此,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否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至关重要。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否达到了新课标对于语文课外阅读所要求的那样。各学段推荐的优秀书目是否读了,读明白了吗?孩子的书法练习达到了怎样的水准。由于现代工具电脑得到广泛普及,许多大学生都不能写一手好字,令人堪称"一绝"。难道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传统文化要在新的一代人身上消失了吗?孩子的为人处世哲学是否有了长进。有多少孩子注意到了用眼卫生,没有形成近视眼。当下,有一种怪现象,孩子不分成绩好坏,全都带上了近视眼镜,似乎这就是孩子认真学习的有力证据。如果成绩好的同学戴上了近视眼镜,家长还有所安慰。而如果成绩差的同学也戴上了近视眼镜,家长则往往会抱怨说,孩子书没念好,却把眼镜给念坏了。真是"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兵"。诸如此类的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还有很多。如孩子的作业量布置标准,孩子的休息时间保证标准,在校作息时间标准等等,不胜枚举。
(二)存在于教育质量的引导者老师身上。
教师是教学质量形成的直接责任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不受外在其它因素的干扰,潜心的钻研教法,追求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份充实,不受学生成绩高低的排名而忽喜忽忧,患得患失。教师完全把教育教学当成是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舞台,是内在的需求驱使自己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之中。在这个浪潮里,既感受到作为弄潮儿的激情与喜悦,又收获着属于自己心灵上的那份慰藉。教师常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支配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从而在教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存在于提升教育质量的管理者层面上。
作为领导,不是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排名来作为左右教师的唯一抓手。更不是时时把扣除教师绩效工资挂在嘴上,以此来打击老师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奖励的力量往往比惩罚所引起的震动更强烈。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升教育质量的管理应是人文性的,领导只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得力服务者。树立服务教育的理念是提升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领导不搞官僚主义作风,对教员和蔼可亲,令老师心中感到温暖。前些天还听一位同事谈起盐城市实验小学对老师关心之极的举措。令办公室的所有同事都十分羡慕,颇为感慨了一番。据悉,盐城市实验小学的老师生日那天总会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而这往往令当事者本人都十分意外。学校党委竟然这么有心关爱教职员工,令人感到无比温馨。试想,学校这样尊敬老师,还有哪一位教职员工不为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全心全意的付出呢?至于事情是否属实,这无关紧要。但这个事例中所折射出的管理思想却不能小窥。
(四)其它标准的存在形态。
如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怎样,是否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他们可是教育质量最有说服力的见证者,这里不再累述。
当然,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还有很多,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尽的,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所认识的极其有限,定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和领导批评指正。
一、绿色标准的界定
绿色标准,顾名思义,应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相应的举措。它对应于教育质量形成的各个要素。应体现如下内涵:
二、绿色标准的实际内涵
(一)这套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应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心智,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生完全把学习当作一种身心的愉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是一种"贪婪"吮吸的过程,它不再是老师赶着鞭子似的"要我学",取而代之的是"我要学"。如笔者在每节课的开始五分钟,总要先讲一个与文本内容相联系的精彩的故事。比如在教学"奇思妙想"这一口语交际时,我给他们讲了一个《英国作家毛姆山穷水尽时奇妙的征婚启事》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课始讲一个开头,激起孩子的听取兴趣,途中留下悬念,最后请同学们运用奇思妙想,思考故事的结尾。这样始终让孩子处于一种积极的参与当中,他们的心灵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接着再进行相关教学内容,孩子们的思路便豁然开朗。长此以往,何愁孩子的思维能力不会提高,创新精神不会增强。这样就不知不觉地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新型人才。
(二)这套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应能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这得从二个方面来谈:
1.从学生的引导者老师自身来看,许多老师未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全部特长,大多数同志仍然围绕应试教育的老路走,对学生大搞"题海战术"。比如书法好的老师不是带领孩子学习书法,进入一种至高至纯的境界。音乐老师不是带领孩子进行音乐陶冶,而是让孩子背歌词歌名。美术老师则让孩子背绘画史。所有这一切,都为了应付考试。因为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老师的绩效工资。
2.从领导的管理机制来看,许多领导动辄以教学实绩排名作为老师评优晋级的首要抓手。似乎离开了学生成绩,领导对老师便无计可施。有的领导甚至于把绩效工资作为牵制老师的唯一的有力武器。这简直是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最大悲哀。本来,绩效工资是国家对老师工作责任心的一种激励机制,可到了执行者手里便成为惩罚老师工作的杀手锏,令人不得不反复地思索了。另外,教育对象本身是人文性的,每届学生的基础素质不同,怎么能因为某个老师一年的教学而显示多大的依附性呢?当然并不排除极少数教师玩忽职守,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其它所有教师的敬业精神,而全都一棍子打死。
(三)这套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评价体系应重新确立。
一切都应围绕孩子们的终身发展为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目前人们都将孩子的成绩好,分数高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指针。至于德育等其它各育都可忽略不计。
三、绿色标准的存在形态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
(一)存在于教育质量的终极者学生身上。
教育质量的好坏之分应取决于学生综合素质是否整体提高。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关系到祖国将来的兴衰荣辱。因此,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否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至关重要。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否达到了新课标对于语文课外阅读所要求的那样。各学段推荐的优秀书目是否读了,读明白了吗?孩子的书法练习达到了怎样的水准。由于现代工具电脑得到广泛普及,许多大学生都不能写一手好字,令人堪称"一绝"。难道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传统文化要在新的一代人身上消失了吗?孩子的为人处世哲学是否有了长进。有多少孩子注意到了用眼卫生,没有形成近视眼。当下,有一种怪现象,孩子不分成绩好坏,全都带上了近视眼镜,似乎这就是孩子认真学习的有力证据。如果成绩好的同学戴上了近视眼镜,家长还有所安慰。而如果成绩差的同学也戴上了近视眼镜,家长则往往会抱怨说,孩子书没念好,却把眼镜给念坏了。真是"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兵"。诸如此类的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还有很多。如孩子的作业量布置标准,孩子的休息时间保证标准,在校作息时间标准等等,不胜枚举。
(二)存在于教育质量的引导者老师身上。
教师是教学质量形成的直接责任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不受外在其它因素的干扰,潜心的钻研教法,追求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份充实,不受学生成绩高低的排名而忽喜忽忧,患得患失。教师完全把教育教学当成是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舞台,是内在的需求驱使自己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之中。在这个浪潮里,既感受到作为弄潮儿的激情与喜悦,又收获着属于自己心灵上的那份慰藉。教师常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支配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从而在教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存在于提升教育质量的管理者层面上。
作为领导,不是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排名来作为左右教师的唯一抓手。更不是时时把扣除教师绩效工资挂在嘴上,以此来打击老师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奖励的力量往往比惩罚所引起的震动更强烈。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升教育质量的管理应是人文性的,领导只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得力服务者。树立服务教育的理念是提升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领导不搞官僚主义作风,对教员和蔼可亲,令老师心中感到温暖。前些天还听一位同事谈起盐城市实验小学对老师关心之极的举措。令办公室的所有同事都十分羡慕,颇为感慨了一番。据悉,盐城市实验小学的老师生日那天总会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而这往往令当事者本人都十分意外。学校党委竟然这么有心关爱教职员工,令人感到无比温馨。试想,学校这样尊敬老师,还有哪一位教职员工不为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全心全意的付出呢?至于事情是否属实,这无关紧要。但这个事例中所折射出的管理思想却不能小窥。
(四)其它标准的存在形态。
如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怎样,是否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他们可是教育质量最有说服力的见证者,这里不再累述。
当然,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还有很多,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尽的,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所认识的极其有限,定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和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