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从本质上说是人才的竞争。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努力培养合乎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具有强烈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外语人才。本文试图从如何淡化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个中心”的教学模式入手作一番探究。
关键词:以人为本 填鸭式 淡化 教材 教师 课堂 学生 课外活动 素质教育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赵旭东在《浅议创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传统教育观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由此形成了教师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授课方式单调、教材单一、效率低下,基本上以教材为中心,按照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上所列语法点、知识点进行机械呆板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尽管也曾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过尝试,采用过课文整体化教学模式,但始终未能摆脱“教师教,学生记、背”的怪圈,收效甚微。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外语教学,实际上成了语言知识课、语法讲授课。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课堂不活跃,学生学得死板,教师讲得枯燥。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日常生活中少用或不用,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有极少的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课后基本上失去使用英语的环境,缺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而学生又迫于分数和升学的压力进行着无休止的死记硬背。“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现象普遍。显然,英语教材单一,英语运用环境差,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这一现象制约着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违背了语言教学规律。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课堂教学要增加语言实践活动的广度和密度”,“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还可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英语教学要重视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教师要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为他们选材、解释、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
那么,怎么才能逐一落实《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呢?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又怎样才能培养出二十一世纪合格的外语人才?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外语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三个中心”的束缚,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而形成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赵旭东指出:“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环境。首先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课堂环境,包括(1)建立活跃、宽松、民主、高效的课堂氛围;(2)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是相互平等的、合作的活动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施教,教师在备课时,除备知识、备方法外,还要备学生,做到心里装有学生。认真分析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分析学情,施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少讲多炼,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30%,学生练的时间不少于70%。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创设交际情景、设置信息沟,将结构与功能进行有机结合,把课堂变成模拟交际或真实交际的场所。教师的指导由控制式到半控制式,最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主角变成配角(演员一导演一观众一裁判),而学生由配角变成主角。凡是能用上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的地方,就充分利用以代替教师的讲解。学生在主动吸收、理解、练习和掌握的过程中,教师从旁指引、辅导、解疑、帮助,使学生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同时,也不削弱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从以课堂为中心旧框中解放出来
自上世纪初我国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大量人才。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固定的单一的授课方式显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英语是一门技能、技巧要求很高的学科,需要大量的训练,学习和掌握英语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空间,扩大自己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只用课堂上每天几十分钟,不管教师怎样设计、学生怎样努力,没有课后、课前的有机结合,很难实现交际能力。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相对课堂教学来说,它处于从属地位,它对培养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发挥学生特长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和加深他们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开展激励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创造语言情景,让学生多听、多说,教唱英语歌曲,做英语游戏,猜英语谜,收听英语新闻广播。建立英语角,编辑适合学生特点的英语小报。对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开展对话表达、朗诵比赛、单词串连、抽号答题、听力比赛、演讲比赛,组织英语班会和晚会,创办英语广播。同时,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总结。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这也是大纲所要求的。开展课外活动注重两个问题:一是对活动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对不同学生要求区别对等,让差生也能在活动中学知识;二是活动本身要有趣味性、科学性,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总之,第二课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使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增加语言材料的输入,破除以一套课本为中心的旧观念
现代英语教学不能轻视课本,但如果完全被一套课本所束缚,不仅教法凝滞,教学受限制,而且与交际法教学目的也不相容。因此,在充分利用课本的同时,又不受课本的束缚,在利用课本的同时,也使用与课本水平相当的语言材料的学习。如《新概念英语》、《英语900句》、《走遍美国》、《AAA英语》、《英语画刊》、《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等使学生既学课本又能完全从课本中跳出来。在广泛的生动的材料中让所学词汇、语法及语言与有关场景结合,不断反复出现。从而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将有关词汇、短语的意义生动具体地显示给学生。同时学生也能跟着材料的科学设计自动地参加练习,积极地进行思考,使外语学习的方法升华到更高境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单纯学习课本很难达到的程度。突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束缚,可使学生兴趣大增,语言信息量也增加并且容易吸收。学生们能深刻感觉到课本上的英语不过是活生生的、有趣的交际工具的一种书面符号。真正有意义的在于用它来表示思想、传递信息、值得一提的是高中学生更应注重课外阅读。按中学英语大纲要求,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量(要包括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提高阅读速度(高三每分钟60个字左右)。要达到这一标准,单靠课本内容是很不现实的,要养成初步的阅读能力,高中三年至少应读四十万字的读物。因此,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二十分钟左右时间,三年就能完成四十万字的阅读量。只有课外大量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增加语言的输入量,为日后的语言输出作充分的准备。
总之,英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必须采用多手段、多途径创造语言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走出“三个中心”的束缚,能全方位、多角度给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淡化课本的作用,却又使学生接触了很多活的“课本”;淡化了教师的作用,但又使教师的作用无处不在;淡化了课堂的作用,又能给学生找到更广阔更生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何安平.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理论与实验[M].东北教育出版社.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关键词:以人为本 填鸭式 淡化 教材 教师 课堂 学生 课外活动 素质教育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赵旭东在《浅议创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传统教育观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由此形成了教师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授课方式单调、教材单一、效率低下,基本上以教材为中心,按照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上所列语法点、知识点进行机械呆板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尽管也曾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过尝试,采用过课文整体化教学模式,但始终未能摆脱“教师教,学生记、背”的怪圈,收效甚微。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外语教学,实际上成了语言知识课、语法讲授课。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课堂不活跃,学生学得死板,教师讲得枯燥。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日常生活中少用或不用,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有极少的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课后基本上失去使用英语的环境,缺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而学生又迫于分数和升学的压力进行着无休止的死记硬背。“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现象普遍。显然,英语教材单一,英语运用环境差,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这一现象制约着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违背了语言教学规律。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课堂教学要增加语言实践活动的广度和密度”,“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还可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英语教学要重视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教师要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为他们选材、解释、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
那么,怎么才能逐一落实《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呢?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又怎样才能培养出二十一世纪合格的外语人才?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外语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三个中心”的束缚,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而形成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赵旭东指出:“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环境。首先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课堂环境,包括(1)建立活跃、宽松、民主、高效的课堂氛围;(2)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是相互平等的、合作的活动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施教,教师在备课时,除备知识、备方法外,还要备学生,做到心里装有学生。认真分析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分析学情,施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少讲多炼,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30%,学生练的时间不少于70%。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创设交际情景、设置信息沟,将结构与功能进行有机结合,把课堂变成模拟交际或真实交际的场所。教师的指导由控制式到半控制式,最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主角变成配角(演员一导演一观众一裁判),而学生由配角变成主角。凡是能用上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的地方,就充分利用以代替教师的讲解。学生在主动吸收、理解、练习和掌握的过程中,教师从旁指引、辅导、解疑、帮助,使学生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同时,也不削弱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从以课堂为中心旧框中解放出来
自上世纪初我国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大量人才。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固定的单一的授课方式显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英语是一门技能、技巧要求很高的学科,需要大量的训练,学习和掌握英语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空间,扩大自己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只用课堂上每天几十分钟,不管教师怎样设计、学生怎样努力,没有课后、课前的有机结合,很难实现交际能力。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相对课堂教学来说,它处于从属地位,它对培养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发挥学生特长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和加深他们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开展激励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创造语言情景,让学生多听、多说,教唱英语歌曲,做英语游戏,猜英语谜,收听英语新闻广播。建立英语角,编辑适合学生特点的英语小报。对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开展对话表达、朗诵比赛、单词串连、抽号答题、听力比赛、演讲比赛,组织英语班会和晚会,创办英语广播。同时,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总结。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这也是大纲所要求的。开展课外活动注重两个问题:一是对活动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对不同学生要求区别对等,让差生也能在活动中学知识;二是活动本身要有趣味性、科学性,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总之,第二课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使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增加语言材料的输入,破除以一套课本为中心的旧观念
现代英语教学不能轻视课本,但如果完全被一套课本所束缚,不仅教法凝滞,教学受限制,而且与交际法教学目的也不相容。因此,在充分利用课本的同时,又不受课本的束缚,在利用课本的同时,也使用与课本水平相当的语言材料的学习。如《新概念英语》、《英语900句》、《走遍美国》、《AAA英语》、《英语画刊》、《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等使学生既学课本又能完全从课本中跳出来。在广泛的生动的材料中让所学词汇、语法及语言与有关场景结合,不断反复出现。从而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将有关词汇、短语的意义生动具体地显示给学生。同时学生也能跟着材料的科学设计自动地参加练习,积极地进行思考,使外语学习的方法升华到更高境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单纯学习课本很难达到的程度。突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束缚,可使学生兴趣大增,语言信息量也增加并且容易吸收。学生们能深刻感觉到课本上的英语不过是活生生的、有趣的交际工具的一种书面符号。真正有意义的在于用它来表示思想、传递信息、值得一提的是高中学生更应注重课外阅读。按中学英语大纲要求,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量(要包括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提高阅读速度(高三每分钟60个字左右)。要达到这一标准,单靠课本内容是很不现实的,要养成初步的阅读能力,高中三年至少应读四十万字的读物。因此,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二十分钟左右时间,三年就能完成四十万字的阅读量。只有课外大量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增加语言的输入量,为日后的语言输出作充分的准备。
总之,英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必须采用多手段、多途径创造语言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走出“三个中心”的束缚,能全方位、多角度给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淡化课本的作用,却又使学生接触了很多活的“课本”;淡化了教师的作用,但又使教师的作用无处不在;淡化了课堂的作用,又能给学生找到更广阔更生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何安平.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理论与实验[M].东北教育出版社.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