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要真正体现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因此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目前我市上下大力开展的“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在此理论上充实发展起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知识,培养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此,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初步归纳出来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初中生的兴趣特点,是从对具体事物的接触中获得愉快的体验而直接产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启蒙课,为使学生尽快步入信息技术这个富有神秘色彩的宝库大门,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独有的魅力,为学生展示计算机多才多艺的魅力。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的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始,我都给学生展示一个生动有趣的内容,让学生亲自感受计算机的本领和魅力。例如,在第一次上机课时,我首先要英打练习的菜单上,调出综合练习,并身体力行的给学生做示范操作,当我以每分钟120个单字的输入速度,且正确率为100%,打完这组练习时,屏幕上的小兔子立即发出了欢快的笑声,许多同学脸上露出了艳羡的笑容,学生被这样的情境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了,他们开始思考计算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本领,怎样才能控制计算机做事呢?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渴望马上去操作计算机。学生急切要求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这对推动他们进一步学习,特别是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串好主线、留有悬念
这种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的在学生头脑中设置一定的空白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出现的结果,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我在“字处理软件Word”教学时,我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操作技巧,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要领讲给同学听,随后教师再加以总结,以补充的方式把相应的内容讲解清楚,消除“悬念”,填补“空白”,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
三、讲解与操作并举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遵循理论与实践并举,讲述与操作交叉进行的办法,就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讲解“Word中块操作”时,先让学生看书自学,使学生对“块操作”有初步的认识,教师再演示“块操作”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着完成“块复制”、“块移动”、“块删除”等操作。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加深了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形成知识的相互渗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情境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好的课堂情境是成功教学的一半。例如,我在讲述汉字输入时,我是这样开始导入新课的:“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汉字的输入,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之一,被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使用,她具有无穷的魅力,她传承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带给人无限的遐想,我们都应该学好她。下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字的输入。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蜡笔和水彩笔,虽然画不出天边一道彩虹,但计算机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通过这样一个情境设置,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为学生的下一步的学习打了铺垫。
六、注意信息反馈、检查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注重信息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理论题和有框架的作业设计模式,来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要领的理解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或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和作业设计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要求,必然能使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探索成功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初中生的兴趣特点,是从对具体事物的接触中获得愉快的体验而直接产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启蒙课,为使学生尽快步入信息技术这个富有神秘色彩的宝库大门,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独有的魅力,为学生展示计算机多才多艺的魅力。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的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始,我都给学生展示一个生动有趣的内容,让学生亲自感受计算机的本领和魅力。例如,在第一次上机课时,我首先要英打练习的菜单上,调出综合练习,并身体力行的给学生做示范操作,当我以每分钟120个单字的输入速度,且正确率为100%,打完这组练习时,屏幕上的小兔子立即发出了欢快的笑声,许多同学脸上露出了艳羡的笑容,学生被这样的情境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了,他们开始思考计算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本领,怎样才能控制计算机做事呢?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渴望马上去操作计算机。学生急切要求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这对推动他们进一步学习,特别是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串好主线、留有悬念
这种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的在学生头脑中设置一定的空白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出现的结果,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我在“字处理软件Word”教学时,我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操作技巧,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要领讲给同学听,随后教师再加以总结,以补充的方式把相应的内容讲解清楚,消除“悬念”,填补“空白”,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
三、讲解与操作并举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遵循理论与实践并举,讲述与操作交叉进行的办法,就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讲解“Word中块操作”时,先让学生看书自学,使学生对“块操作”有初步的认识,教师再演示“块操作”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着完成“块复制”、“块移动”、“块删除”等操作。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加深了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形成知识的相互渗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情境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好的课堂情境是成功教学的一半。例如,我在讲述汉字输入时,我是这样开始导入新课的:“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汉字的输入,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之一,被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使用,她具有无穷的魅力,她传承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带给人无限的遐想,我们都应该学好她。下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字的输入。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蜡笔和水彩笔,虽然画不出天边一道彩虹,但计算机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通过这样一个情境设置,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为学生的下一步的学习打了铺垫。
六、注意信息反馈、检查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注重信息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理论题和有框架的作业设计模式,来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要领的理解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或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和作业设计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要求,必然能使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探索成功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