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鉴于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学生已有发现"三"的经验(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有三问、三答、三比、三思、三日、三赏、三效),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比较明显的,很快就会找出来了,我再提醒、暗示一下,又能发现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把找到的逐条分类,然后,我请学生自己提出思考题,分析归纳这些句子、短语,体会反复手法在本文中的意义作用。
【关键词】 反复手法 文脉 理清思路
鲁迅先生的文章一般不大好上,在备课时,我抓了《记念》一文的特点,以点带面,采取举重若轻的方法,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留更多的思考余地给学生,让学生在分析、归纳、总结之中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重复较多,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把握,我决定采用有趣的发现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发现。文中三次反复出现的句子、短语、词都要求勾画出来。鉴于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学生已有发现"三"的经验(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有三问、三答、三比、三思、三日、三赏、三效),我想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比较明显的,很快就会找出来了,我再提醒、暗示一下,又能发现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把找到的逐条分类,然后,我请学生自己提出思考题,分析归纳这些句子、短语,体会重复手法在本文中的意义作用。
1. 时间:十八日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一) "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吧"(二)"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四)
强调时间,表明作者难忘"三、一八",以此提醒更多的人。
2. 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一)"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二)"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吧,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二)
交代写作缘起,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君,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痛斥反动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作者先说为纪念死者,再说为使庸人不致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3. 非人间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并非人间"也即"非人间"(一)"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一)"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一)
无情的揭露,深刻的批判。(板书)
4. 真的猛士的态度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二)"真的猛士""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七)
对烈士的热情讴歌,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幸福。这里说的是纪念死难者应取的态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也是鲁迅先生对自己提出的自我策励,更是庸人面前的一面镜子。(动情的反复朗读)
5. 淡红的血色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二)"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二)"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七)
6. 微漠的悲哀 *前两句同前 "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和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六)
作者十分恰当的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坚定的去斗争。(讲解这两处,语速放慢,沉痛庄重)
7. 说话的三次变化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一)"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五)"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七)
惨案的凶残,令人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然而,强烈的愤怒和哀痛使作者非要说话,要揭露反动派的罪恶行经!(转悲为愤)
8. 认识刘和珍的三个阶段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三)"直到后来,……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和起来"(三)"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那一次就是永别了。"(三)(不容易发现要抓时间要素)
突出刘和珍威武不屈又和蔼可亲的性格特征,反衬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卑劣。
9. 三个"然" "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一)"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三)"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五)
突出刘和珍的正义感、责任感和大无畏的反抗精神。(不容易发现,要启发学生细心)
10. 三个"流驶"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二)"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六)"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和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六)
以时光的无情,突出庸人的无情,反衬作者的怀念。
11. 三个"竟"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七)强调了当局的凶残,流言家的卑劣和刘和珍君等的大义禀然。
12. 三个"不"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四)
退一步的反衬,极具控诉的力量。
13. 三个"君"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五)
对英雄的敬意,默默流露纸上。
14. 三处"尸骸"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四)"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五)"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五)
尸骸是可怕的,事实是可怕的,唯有英雄是可敬或爱的。
15. 微笑的和蔼的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四)"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五)"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和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六)
世上哪有"微笑的和谒的"暴徒呢?刘和珍君的形象永留人们心间。
本文的学习重点要求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如果按传统的做法,老师要讲的就特别多,满满的一堂课又一堂课,老师劳而无获,学生记下一篇篇笔记又累又烦。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没发挥出来,就只能是这样。改变旧有方法,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类似游戏中发现、思考,必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 反复手法 文脉 理清思路
鲁迅先生的文章一般不大好上,在备课时,我抓了《记念》一文的特点,以点带面,采取举重若轻的方法,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留更多的思考余地给学生,让学生在分析、归纳、总结之中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重复较多,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把握,我决定采用有趣的发现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发现。文中三次反复出现的句子、短语、词都要求勾画出来。鉴于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学生已有发现"三"的经验(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有三问、三答、三比、三思、三日、三赏、三效),我想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比较明显的,很快就会找出来了,我再提醒、暗示一下,又能发现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把找到的逐条分类,然后,我请学生自己提出思考题,分析归纳这些句子、短语,体会重复手法在本文中的意义作用。
1. 时间:十八日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一) "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吧"(二)"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四)
强调时间,表明作者难忘"三、一八",以此提醒更多的人。
2. 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一)"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二)"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吧,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二)
交代写作缘起,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君,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痛斥反动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作者先说为纪念死者,再说为使庸人不致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3. 非人间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并非人间"也即"非人间"(一)"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一)"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一)
无情的揭露,深刻的批判。(板书)
4. 真的猛士的态度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二)"真的猛士""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七)
对烈士的热情讴歌,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幸福。这里说的是纪念死难者应取的态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也是鲁迅先生对自己提出的自我策励,更是庸人面前的一面镜子。(动情的反复朗读)
5. 淡红的血色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二)"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二)"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七)
6. 微漠的悲哀 *前两句同前 "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和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六)
作者十分恰当的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坚定的去斗争。(讲解这两处,语速放慢,沉痛庄重)
7. 说话的三次变化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一)"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五)"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七)
惨案的凶残,令人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然而,强烈的愤怒和哀痛使作者非要说话,要揭露反动派的罪恶行经!(转悲为愤)
8. 认识刘和珍的三个阶段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三)"直到后来,……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和起来"(三)"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那一次就是永别了。"(三)(不容易发现要抓时间要素)
突出刘和珍威武不屈又和蔼可亲的性格特征,反衬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卑劣。
9. 三个"然" "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一)"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三)"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五)
突出刘和珍的正义感、责任感和大无畏的反抗精神。(不容易发现,要启发学生细心)
10. 三个"流驶"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二)"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六)"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和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六)
以时光的无情,突出庸人的无情,反衬作者的怀念。
11. 三个"竟"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七)强调了当局的凶残,流言家的卑劣和刘和珍君等的大义禀然。
12. 三个"不"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四)
退一步的反衬,极具控诉的力量。
13. 三个"君"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五)
对英雄的敬意,默默流露纸上。
14. 三处"尸骸"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四)"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五)"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五)
尸骸是可怕的,事实是可怕的,唯有英雄是可敬或爱的。
15. 微笑的和蔼的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四)"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五)"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和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六)
世上哪有"微笑的和谒的"暴徒呢?刘和珍君的形象永留人们心间。
本文的学习重点要求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如果按传统的做法,老师要讲的就特别多,满满的一堂课又一堂课,老师劳而无获,学生记下一篇篇笔记又累又烦。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没发挥出来,就只能是这样。改变旧有方法,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类似游戏中发现、思考,必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