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行记的六大流别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aiyou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文学研究,散文一直是一个弱项,而行记研究又是宋文研究的一大冷门。已有成果多是对张舜民、陆游、范成大等名家名作的分析,整体把握不够。宋人行记为宋代文学的重要品种,和宋人的行旅生活靠得较近,是南北宋时代的剪影,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大力投入研究。目前可以考见的多达三百多种,数量如此之多,其内部是有着不同的渊源体制的。体制不同,内容价值就不同。因而体制研究是宋代行记研究的起点,察其渊源,辨其流别,已经成为宋代行记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作意即在于此。
  我国行记经过先秦两汉的萌芽期,魏晋隋唐的初成期,进入宋代,发展明显加快。一则受文学内部因素的影响和相邻著述的渗透,二则受宋代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环境的影响,宋人行记撰述更加纷繁,在内容和写法上也差异较大,内部进一步分化,产生出诸多变种,撰述也公私并举,各有背景,各具体例,情况变得十分复杂,需要区别体制,审慎对待。这也增强了宋代行记体制流别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鉴于此,我们可以以文献学的功夫开路,在查明、掌握了大部分宋人行记的撰述情况以后,可以发现,宋人行记按照写法的不同,分化为传记体、笔记体、游记体、行程录体、语录体、杂史体等六种体裁样式,有此六个不同的作品系列。相互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下面根据重要性程度,依次论述。每种类型均指出其体制,辨明其渊源,列举其代表作,说明其与其他类别行记在内容和体式上的不同。
  第一种类别是传记体行记,即用传统的传记体裁写成的旅行记。此种类型在宋代各体行记中和文学靠得最近,体裁也最正,容易得到文学研究者认可,地位最高,居于首要。其写作特点是以人物及其旅行活动为中心,以人物为主干,事件为主体,有一个中心事件,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叙述要素齐备。跟一般的传记不同点在于,它不像一般传记平面介绍一个人生平事迹,而只讲述人物某次出门远行事迹,重在记道里,载见闻,较少发议论,文风平实,甚至连写景也较少。因是以人物事迹为中心的,故可视为传记体。判断标准,可依据古代目录学著作或其他典籍提供的线索。如路振《乘轺录》,记其大中祥符元年使契丹,用日记体记行,《直斋书录解题》卷七列入“传记类”,《宋史》编入《艺文志二》“传记类”,可知其为旅行传记。《郡斋读书志》见其只写外国之事,而不及本朝,遂将其列入卷七“伪史类”,这是从内容和国别着眼,若是转而从体裁着眼,肯定也会放置到传记类。陆游《入蜀记》,写他出任夔州通判的旅途见闻,内容虽广,但纪行主线是分明的,因而《四库全书总目》编入卷五八“传记类二”。也是根据同样的道理,《宋史·艺文志二》“传记类”著录范成大“《骖鸾录》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七“传记类”著录好几种宋人旅行传记,其标准也是看体制。
  但本文所说的传记体,与古人所说的传记在内涵上并不完全吻合,古人给古书分类看重内容,今人则注重文体形式和著述要素。如唐代赵憬《北征杂记》,实际上是一部旅行笔记,与今人理解的传记有较大距离,但《直斋书录解题》将其置于卷七“传记类”,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可见由于文化观念的古今差异,即使同样称为传记,在著述体制上也不一定相符。再加上前人编撰目录,对于同一部古书,尽可以根据其内容的某个侧面,做出不同的归类,未尝不可,更不能以为不对,而宋代行记的内容恰恰是多侧面的,即使从传统目录学眼光看,也是兼跨多个学科,具有多种著作性质,可以放置在地理、传记、杂史、伪史、游记等文献类别中,因而从整体上看,唐宋以下目录对各体行记的归类,并不完全适合今天对行记开展文体研究的需求,只能提供基础研究的文献依据,作为判断文体属性和文献类型的某种参考。所以,古代目录学或其他典籍的记载与归类,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具体的辨认和归类还得看作品本身,借助其他文献提供的进一步的线索,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张舜民《甲戌使辽录》,载其宋哲宗元祐九年甲戌岁出使辽国的行程经见,以干支为序,排日记事,于往返地理、民情风俗、言语应对、出入礼节记录较详,本是一部日记体的纪行著作。但前人并不从日记体着眼,而从内容入手。《郡斋读书志》以其多叙契丹之事,而编入卷七“伪史类”。《宋史》以其多载故事,而编入《艺文志二》“故事类”,书名改作《使边录》。《遂初堂书目》采用双重标准,先是编入“本朝故事”类,作“张芸斋(叟)《使辽录》”;后又载入“地理类”,作“张浮休《使辽录》”,而不知其为同书异名,总之都不视为传记。然而从著述体例及叙事要素来看,却不妨碍其为旅行传记,从张舜民《投进使辽录长城赋札子》中,可以确定无疑地知道此书为日记体旅行传记,内容详悉丰赡。以张舜民的过人文笔,其行记写得文采斐然。可见凡是以人物事件为中心,以行程为线索,叙事要重于纪行的,都被古人视为传记体行记,这也构成我们辨认体裁的主要标志。
  第二种是笔记体,其体制特点是忽略游踪,专写见闻,内容零散,没有中心,一事一条,分条立目,因为是使用不拘体例的随笔文体记录的,故可谓之笔记体。唐宋文人,特别喜欢编撰笔记,记载珍闻轶事,往往随笔记录,自由发挥,并无一定的著述体例,跟史书、笺注的各自有体,各自成例并不一样。受此影响,地理异闻类著作中亦有此类,一般撰于旅途之中或是旅行结束之后不久,将旅途见闻编织成一条条的独立文字,有时每个条文的前面還各有条目名称,或者出于作者本人所加,或者出于后人所加,来源不一,但可以分辨。纪行之书方面,较早的著作是唐赵憬《北征杂记》,载其贞元四年护送咸安公主下降回纥所见地理山川,一事一条,不相连属,故曰杂记。入宋以后,出使外国之事更频繁。人数一多,写法亦异,因而在一般的传记体、语录体之外,也有人采用笔记体纪行。有名的是洪皓《松漠纪闻》,记其使辽经历见闻,是典型的旅行笔记,今有多种传本。体裁方面较典型的是孙穆《鸡林类事》,专记鸡林国史,以类编次,属于类书体裁的行记,《宋史·艺文志三》“地理类”、《遂初堂书目·地理类》、《直斋书录解题》卷七“传记类”著录。《玉海》卷一六《崇宁鸡林志》条:“《鸡林类事》三卷,崇宁初孙穆撰,叙土风、朝制、方言,附口宣、刻石等文。”知其资料编排为类书体例,分门立目,单独成条,用的是随笔记录的笔记文体。同类著述又有沈立《奉使二浙杂记》一卷,作于嘉祐三年出为两浙都转运使期间,《宋史·艺文志二》“传记类”、《浙江通志》卷二五四《经籍·杂记》著录,为作者奉使期间杂记使途闻见。因为不是采用行记体纪行,而是以笔记体杂记见闻感受,故曰杂记,书名显示了笔记体裁。李罕《使辽见闻录》二卷,载其宋徽宗朝出使辽国见闻,而以笔记文体成书。程大昌《北边备对》六卷,《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地理类”著录,以笔记形式单独成条,叙述其地理山川紧要事项,以备廷对。《宋史》载入《艺文志二》“故事类”。后下传到明代,陆楫《古今说海》从此六卷本中摘录二十一条,编入卷一《说选十·偏记七》。所辑条目,记事范围不出秦汉隋唐北疆山川、地理、种族。卷首为作者《自序》,下接四海、汉缘边九郡、秦汉河南、北边名号、契丹、贺兰山等二十一条,都与守边御敌有关,说明其书之撰,确有寓意。但文字和纯文学距离较远,偏于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然而亦为宋人创立的纪行著述之一体,应当给予其地位。如果是从体裁着眼,而不是从内容着眼,则仍属于行记这一大家族的亚种。   第三种是游记体,其体裁特点是重视写景,夹带叙事,以铺叙景物,表现江山风物之美为主,实为单篇游记散文,相当于今人熟悉的写游踪见闻的记叙文。标题一般作“游某某山(水)记”或“某山游记”,书名常带有记(纪)、游(行)两个关键词,以游踪为线索行文,但游踪仅是叙述的线索,见闻和观感才是主体,叙述连贯,文体整密,内容紧凑,但亦穿插抒情,议论,笔触灵活,篇幅较短,为数日出游的短程经历,甚至只是一天的游踪,仅有周必大《泛舟游山录》《归庐陵日记》两种游记篇幅较长,为特例。在宋代行记六体中,唯有此体是正宗的山水文学,在士林传播广泛,写作较多,北宋中叶以下文人文集中常可见到。形式上或为记游短文的集合,相当于一部散文集。北宋初年李用和《游蜀记》,就是他奉使蜀中,游历诸山的记录;北宋佚名的《武夷诸山记》,亦其武夷诸山游历见闻的汇录。大体以一二名山为一记,最后汇编成书,所以是游记文集。但总的来说此种类型在宋代数量较少。但宋以前就有,起源于南朝,刘宋初谢灵运《游名山志》,南齐宗测《衡山庐山记》、萧幾《新安山水记》为首批作品。唐元结《湘中诸山记》亦属此类。其余的常态就是记游短文,北宋有名的有巩廷均《钱唐湖山游览记》等,南宋较好的有洪炎《信州岩洞记》等。金元好问《东游略记》《两山行记》亦属此类,且是南宋金代文人游山记中写得最好的两篇,足以代表宋金游记的水平。地理范围比较集中,以江浙、江西、安徽、福建一带最多,少数作品涉及四川、湖南、两广。游踪普遍交代得清晰,但文笔简短,不是主体,主要篇幅都放在见闻和观感上。单看游踪部分,会觉得是行记;再看写见闻观感的部分,则可确认其为游记,地理纪行并不是书中的精华,仅是叙事框架。如周煇《庐山纪游》,就是一篇简短的游山记,记其乾道中游历庐山的见闻感受。吕祖谦《入越录》,记其淳熙元年秋自金华往游会稽的行程经见,虽然也写山水,记游踪,但不过简单几笔,文风古淡,与周必大、陆游、范成大等同人之详赡细密文风迥异,代表了宋人游记的一种做派与路数,具有独特的文章学价值和散文史研究意义。
  第四种是行程录体,特点是记述地理驿程、道路行程,故曰行程录,又名驿程记、驿路记、驿道记、道里记。根据体制要素和叙述内容的不同,具体又有两种不同的写法。其中较常见的一种写法,是将地理见闻和驿路行程相结合,以行程为经,见闻为纬,见闻要穿插到各个行程里面,书中暗含有一种纵向的叙事框架,其结构不是扁平的,而是立体的。像这样的书,名为行程录,实乃见闻记,行程录不过是个名义或简称,当理解为行程见闻之录,行程只是其中的少部分,多数还是见闻,读者万不可望文生义,当成道路里程的记录。较早的著述是刘宋丘渊之《征齐道里记》,单看书名,会以为是征伐齐国的道里之记,但从佚文看,实乃道里闻见之记,记道里的文字没有多少,这启示我们,古书书名往往只是一个权宜之称,甚至不能提示内容要点,研究问题不能望文生义。此后,陈代江德藻有《聘北道里记》,隋初姚察有《西聘道里记》、隋炀帝时学士诸葛颖有《幸江都道里记》,程士章有《西域道里记》,皆朝廷官员奉使从征道途所记,记述的对象主要都不在道里,而是见闻,道里仅是叙事的线索,写作的提纲。
  以上作品均为亡书,佚文稀见。保存较好的是五代后晋平居诲《于阗国行程录》,名为书,实乃一篇长文,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有引用。从蕃汉边境灵州一直写到于阗国都,此时,去后晋京师汴京已有万里之遥,但篇幅却只有千余字,文笔之简古,可以想见。《遂初堂书目》“地理类”著录的《高丽行程录》亦属此类,为宋朝官员出使高丽的行程见闻之录,也是一种简单古朴风范,大概早的道里记、风俗记等都是如此,聊备遗忘,不事修饰,是一种古老原始形态,但这也为宋人创造发挥留下了余地。
  更著名的则是宋人使辽的早期行记名著——王曾《上契丹事》,《宋史·艺文志三》“地理类”著录,作“王曾《契丹志》一卷”,书名质朴,意思就是聊记其实,不烦词费,故取此名。文笔也简古,《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各有引录,存文近千字。看起来不少,但使辽往返数月经历见闻,仅千字篇幅,则叙述仍然偏简,仍是一种早期道里记的古朴面貌。书中记事,直接自宋辽边境的雄州白沟驿始,宋朝境内的行程都被略去。以驿程为单位,逐程记录,直到辽国中京大定府为止,路程之外,简略记录契丹跟中国不同的部分,行文格式往往作“从某地几十里至某州”。中间夹以对沿途地名、山川、地势、城镇、人物、道路、馆驿、种族、居民、物产、民俗的简要记述。最后地点是契丹中京大定府,使用近二百字的篇幅,对其城市面貌进行简述。其中一些契丹地理、驿程、风俗、民情的记述仅见于此书,宋元以后屡见征引。北宋末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也是如此写法,但记载要翔实得多。从文风和叙事来看,是一种十足的宋代面貌,标准的宋人风范,非宋前古朴样貌。此书系其宣和七年使金行记,排日记录其使金行程及沿途经见,扼要交代其在金国境内各项活動,多语金国人事,内容详赡,价值颇高。宋元书志并无著录,《辽史拾遗》《靖康稗史》《满洲源流考》等各有征引。《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引有《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的主体。采用标准的行程录之体,记载使程却不以日期为单位,逐日记录,也不是以路段为单位,逐程铺写,而是以驿程为单位。为了叙述简便,同时也是遵守唐五代北宋以来的行文旧规,不写本国行程,专记外国,将宋朝境内二十二程全部略去,直接从宋辽边境的雄州白沟契丹旧界起笔,以出境为第一程,到达目的地为最后一程,三千一百二十里,三十九程,每程为一段,叙事清晰,半数以上行程涉及外国见闻,而不仅限于路程记述。因系亲身经历,尽管文笔不美,但叙事能得其实,因而历史地理研究价值极高。像这样的著作,有名的还有郑刚中《西征道里记》等。
  另一种写法较为单纯,单线直下,仅记路程。其中有驿路的,以驿程为单位。没有驿路的改以路程为单位。一般以两个驿站或客馆间的道路为一程。写得简单的如北宋佚名《六路水陆地里记》,仅记北宋诸路地理驿程。尽管属于地理书,但却是当时之人实际驿程测量的汇录,仍是行记体例。稍微详细的如北宋佚名《蒲甘国行程略》,仅一卷,记载之简,可想而知。此《行程略》或为北宋真宗、徽宗朝某位蒲甘国使臣来华朝贡之行程的简略记录。因为仅是略记行程,简述地理,故题其书曰“行程略”。又《松漠纪闻》卷二引洪皓《使金行程记》,载自辽上京南行至燕京之行程,方向与《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四所载者相反,但路线一致,当系洪皓自金南归之行程自述,亦为此类。今有《历代小史》本、《四库全书》本等,存文500余字,主要记录驿程,文字简古,乃纯正的古驿程记、道里记写法。此类文字古籍中常见,那些记录道途里程的文字,各有来历,部分出于前人旅行实录,亦古行记之一体,故加编列,以为宋人行记之一体。   第五种是语录体,其体裁特点是以行记的体例载语录,是语录体行记和行记式语录。文体特征是多载宋代文人和辽金元外交官所操本国口语,而未加修饰,保留了对话的原始面貌,以存其真。读之不仅可以感受到当时双方政治斗争的激烈,还可以感知到不同民族语言的特点和宋辽金元口语的独特魅力,富有语言学史价值,可以看成汉语史和契丹、女真、蒙古少数民族语料库。如陈襄《神宗即位使辽语录》,即以日记为文体,语录为内容,里面记录有不少宋代口语和契丹民族口语,和惯见的宋代散文文风不同。作者事先建立了一个纪行叙事框架,按照日期纪事,看上去像是旅行日记。又因多载外交官的出使言语,而常被人目为外交语录,实际上是行记为体裁,语录为内容。大概因为外交语录都产生于重要外交场合,都是因事而起,互相争执,各有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如果不载明,那么记下来的语录就会是一团乱麻,没有归属,不好理解。故多数语录都不只记言语,而兼载行程,那种仅由对话组成的宋代外交语录极为少见,应当没有。韩元吉《金国生辰语录》就是记行程,载言语的,是南宋语录体行记代表作,载其宋孝宗乾道八九年出使金国、祝贺金主生辰之事,重点选录与对方与馆伴使及金廷君臣的对话。《宋史·艺文志二》“故事类”著录,《日下旧闻考》卷三七亦提及,与张棣《讲和事迹》、姚宪《乾道奉行录》相连,指出均为宋人纪行之书而多轶不传者。韩元吉为南渡名家,清人谓“其诗文雅健,具有北宋典型,南渡以后,可與晦翁、攻媿并称”(《越缦堂读书记》八《文学·南涧甲乙稿》),则其行记之叙事行文,必甚有可观。
  第六种是杂史体,特点是杂史体裁融入纪行内容,实为杂史体裁,是宋代文学和史学的杂交,同时受行记和杂史两大的影响。行记本来就在史部,杂史亦属史部,二者性质本来有相近处,文献类型上又为相邻著述,故容易受其影响,发生横向渗透。唯一不同的是,它是一种纪行之书,不是一般杂史,其形式特点是以行记的叙事框架,纳进杂史的内容,专写一时一地之事,对象专一。如张棣《金虏图经》,“记金国事颇详”,乃作者自金入宋之后自述金国地理见闻,属于外国地理杂著而带行记特色。《中兴小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大金国志》等引用或提到此书二十八处。书目方面,唯有《直斋书录解题》卷五“伪史类”著录两条,《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卷五二《杂史类·存目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四引用此书一段长文,题《金虏图经》,似为张棣此书之节本。又马扩《奉使录》、李若水《山西军前奉使录》亦属此类。马扩《奉使录》,记徽宗末年宋、金海上之盟,《东都事略》卷一二四《附录二》、卷一二五《附录三》各有大段引文,把马政、马扩父子取海道出使金国的始末完整呈现出来。又《三朝北盟会编》卷一至卷一四另有标为马政的使金文字二十余条,记叙十分详尽,所记之事时间地点人物与上文全同,当亦为马扩行记中文。李若水《山西军前和议奉使录》,叙其宋钦宗靖康元年出使金国之事,以日记体排日记事,内容甚详。《三朝北盟会编》列入卷首《引用书目》,后面的正文或隐或显,多有节录。从内容看,主要是杂史,但兼具行记体例。对于这样的书,我们可以放宽收录标准,视为行记,未尝不可。
  宋以后,中国重新成为大一统王朝,出使外国不再需要撰写语录呈交有司,语录体行记失去了继续编撰的基础,而归于消亡。其余五类则仍各有述作,其中传记体和游记体甚至还大增,但在体例上并无新创,文学性上亦无超越。就此意义上说,宋代确是古行记的巅峰时代。经由宋人努力,古行记终结了唐以前的古典形态,开启了宋以后的近世形态,因而宋代是古行记史上的分水岭,具有文体史的分界意义。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古代文学制度研究”(17ZDA238)成果、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基地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增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求职和就业的竞争力,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生“为师”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言语能力的培养、教具使用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综合训练等过程和方法,将生物教学与职业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完成立体化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物教学 为师能力 职业教育 立体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是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未来教师,生物教学要为实现这一
近数十年内,全球的鸡蛋产量和消费急速发展并且一直保持增长。这就需要在不同饲养环境和条件下都表现优良的现代和高效的蛋鸡品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蛋鸡选择不只基于实用的性状,还需对一些遗传性的性状进行选择。  中图分类号:S81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6-0051-03  世界人口在2年前就已超过70亿,并且以每年8 000万的速度增加。对于鸡蛋的需求也在同步增
回顾自己三十多年从事中共党史研究的经历,可谓几多感慨,几多豪情。感慨的是,我为了自己研究中共党史的初心而全力拼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欣慰的是,我肩负起了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我的治学生涯无怨无悔。  记得1981年7月填报高考志愿时,我被一张招生广告上的照片吸引住了:一位大学教授端坐在整洁的书房里聚精会神地读书,气氛显得异常的安详、神圣。这张照片勾起了我这个农家子弟潜意识的奋斗目标——做一个学
曾国藩曾有一个门生叫陈宝箴(1831-1900,官至湖南巡抚),他也曾当过左宗棠的幕僚。有一次,陈宝箴从湖北左宗棠的军营出发,到南京去见曾国藩。当陈宝箴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曾府时,曾国藩发现他满脸都是汗,就问这是怎么回事。  陈宝箴笑着说:“我今天做了件好事,刚刚替别人做完和事佬。”接着,陈宝箴告诉曾国藩,自己是坐船来的,船上掌舵的和摇橹的两个人都有些固执,他们因为对如何驾船的意见不一致,刚开始互相
【关键词】历史周期律 欧洲地缘政治 传统安全威胁 非传统安全威胁 欧洲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81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7.006欧洲安全周期律的提出  众所周知,“历史周期律”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政权经历兴衰治乱后出现的一种周期性现象,即由极端的权利不公导致社会崩溃,经过混乱再达到新的社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具体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就是要做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是方法论上的转型问题,往心里走是价值观上的信守问题,往实里走是农村调查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往深里走,就是要從方法论高度进行转型。只有从全局性、根本性和关键性高度来认清时代赋予吾辈的乡村振兴使命与担当,认清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着力点,方能在新的历史高度、方法论的高度来框定立场、观点和方
不忘初心,就是要尊重历史、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不负时代。育人是教育事业的初心,培育社會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国育才,以高度的信仰责任和不懈的学术坚守努力寻找教学科研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平衡点是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和初心。传承“又红又专”传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我们一直在路上!
从苏联模式的特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与马克思预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和无阶级社会,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它实际上是在还没有完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创造物质基础的任务之前,在还没有完成马克思提出的过渡时期消灭资本主义、消灭阶级的历史任务之前,就急于实现马克思预测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产物。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曾经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广泛而深刻
日前,美国商业周刊和工业设计协会公布了2009年国际设计大奖(IDEA)的评选结果。在评审过程中,设计家们天马行空的构思让人叹为观止。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经典学生作品吧。    彩虹测量仪    这款为视觉障碍人士设计的彩虹测量仪出自同济大学学生之手。它通过套在两个食指上的卷轴拉动测量线。每当拉出来的测量线延长1厘米和5厘米的时候,它就会发出声音提示,并能在指环上用盲文凸点显示出距离数。整个测量
作为经济学者,我们的“初心”是什么?经济学者必然是持有其特定立场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的经济学研究者,我们的“初心”理所应当是:通过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促进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福祉增进,推进国家朝着更加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并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增加,而是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宜居环境的全面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也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强化,而是包括经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