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农村学校劳动教育模式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skateco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辅相成,在农村初中的教学中应该是一样重要的,如何落实农村劳动教育,养成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习惯是如今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先是简单介绍了新时代农村劳动教育的基本要义,接着分析了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阐述了实施劳动教育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农村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 农村学校 劳动教育 模式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如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新一代的青少年更是父母的心头肉,许多家长溺爱孩子,不让子女做任何家务,这对于子女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不能只抓文化课,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应该共同发展,特别是新时代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教育的有效展开意义深远。
  一、新时代农村劳动教育的基本要义
  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基础,既是我们的生活之本,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原动力之一,所以劳动教育的重要不言而喻。劳动教育也应该是学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劳动实践中学生能够学习劳动技能,提升社会经验,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学生的父母大多数都是农民,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可以有效的让他们了解到父母的难处与辛苦,让他们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体谅父母的艰辛,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在农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态度,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劳动、对自己劳动负责的精神。劳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帮助学生了解到劳动是光荣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农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时代的要求下,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是随着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学生的生活状态有了极大的改变,“十指不沾阳春水”成了现今许多学生的真实写照,即便是农村学校的学生亦是如此。劳动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与少年而言愈发遥远。因此,劳动教育便成为了当今时代的刚需。其时代价值之一就是让当代各地的中学生感受到劳动之不易与精髓,使其不断地感受到劳动之美与劳动之意义,进而投身于各式劳动之中,并在劳动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与素质。只有参与进劳动,学生才不会被禁锢在只会读书的枷锁之上。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主要任务,但是劳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国家中,劳动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劳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培养的重点内容。劳动光荣是许多人心中的历史记忆,也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如今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学习当成首要目标,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父母作为农民、工人等低阶层级劳动者,深深将学习与出路联系在一起,认为唯有学习才能摆脱低阶层劳动的身份,成为有出息的中高阶层人士,他们也深刻地了解和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作用,因而对子女的学习有着深深的执念。且这类父母在年轻的时候便开始劳作,深知一般劳动的不易与辛苦,于是他们更加的珍惜与爱护子女,极少让子女进行繁杂的劳作,这导致了许多农村学生在溺爱中成长,对于劳动的认知在不断地弱化。因此更应该通过劳动教育帮助这些农村学生了解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要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光荣及其劳动成果的珍贵。在新时代中,幸福是需要努力奋斗和劳动获得的,劳动的价值在新时代并没有消失,反而劳动有着更加重要、更加深远的意义。
  三、实施劳动教育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
  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劳动教育亦是如此,学校以及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体验劳动中的艰辛,享受劳动的果实,珍惜劳动成果,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想法以及切身情况。在进行劳动实践时,教师要选择一些可以由中学生着手施展的、简单又有意义的活动,不必让学生到田野里进行过分艰苦的劳作。过于艰辛的劳动难以完成,学生体验不到丰硕的果实,也容易产生畏惧劳动的不良情绪,这样的教学甚至会出现相当大的反效果。
  2.不能形式主义
  劳动教学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更被重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勞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一理论,诸多学校开始纷纷响应号召。但是,劳动教育应该是实事求是的,一张劳动的照片或一段劳作的摆拍并不意味着劳动教育的落实。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学校以及教师应该从小事抓起,从班级卫生以及个人卫生抓起,让学生在一点一滴的日常体验中学会劳动、体验劳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农村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策略
  为了更全面地落实农村地区的劳动教育,农村学校也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是重中之重,但是劳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之重,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健全教学机制以及完善考核等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内化劳动美德之精髓,从劳动教育中获得素质提升。
  1.改变教育观念
  新时代的学生生活条件有着极大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面对高中升学的压力,父母极少让他们参与到劳动当中,学校以及教师也是以学业为重点,一切都为学生的学习让路,所以初中生的劳动意识较差,也缺乏劳动精神。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衣食无忧,另一方面如今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红的奢侈生活、游玩享乐也有着不当的价值观,特别是如今歌星影星的高收入给劳动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所以要想让学生做出改变,学校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发掘劳动的重要意义。在农村初中的教学中,学校可以定期的安排劳动日,教师带领学生做劳动,可以将学生分组,划分区域劳动,最终将劳动成果进行评比,对于表现优异的仔细认真的提出表扬,同时在植树节与劳动节也可以带领学生去进行劳动,特别是植树节,在学生植树后教师可以隔一段时间就带领学生看一些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学生对劳动结果有期盼,让他们爱上劳动。   2.健全制度和运行机制
   农村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需要健全制度的保障,所以学校需要完善劳动教育的相关制度,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以及学校的管理中,讓劳动课与专业课与学生的日常活动相得益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应该处处有着鼓励学生劳动的观念。首先对于教室日常值日将学生分组轮流进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他们有准备的进行日常劳动;其次是日常的各种活动中,养成学生劳动的意识,像日常的运动会以及联欢会等等,在活动结束时每个班级的学生自觉的打扫本班区域的卫生,养成一个自觉的良好习惯;最后是学校统一的劳动安排,在植树节、劳动节以及雷锋纪念日等日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劳动,或是植树,或是助人为乐,每年统一进行劳动部署以及安排,在日常的教学以及学校管理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3.让课堂与实践有机结合
  劳动教育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教育形式,不要仅仅拘泥于课堂,更多的是学生的劳动实践,所以在农村劳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以及学校要给学生搭建教学平台,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在劳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宣传雷锋以及一些其他优秀人物的英雄事迹,同时也可以邀请劳动模范来进行演讲,让学生了解到劳动的光荣。而初中学生的实践机会并不多,年龄较小的学生也不能从事特别复杂的劳动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创造劳动机会,可以带领学生打扫班级、美化校园,以及参观工厂的劳动车间到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等。
  4.完善考核的方案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成绩是评价表现的重要方式,对于劳动教育也是如此,对于住宿的学生对他们的宿舍进行入场评分,给成绩高的同学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自己打扫寝室卫生;对每个班级的卫生进行评比,对于表现优异的班级可以奖励流动红旗,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劳动精神,也可以让他们了解到劳动的荣誉感。劳动评价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劳动就是多劳多得,偷懒就会有不好的结果,这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劳动价值的认知,加深对于劳动精神的理解。同时在每次的劳动活动中,学生需要写一份劳动总结,既能加深他们的劳动体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的语文能力,在活动中也可以评比出几个劳动模范,采用海报的方式进行宣传,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结语
  农村学校的劳动教育意义深远,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在劳动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品尝劳动果实的美味,养成坚韧不拔的精神,所以开展劳动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郎盛新.关于小学劳动课程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6-30.
  [2]冀晓萍.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路径——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就《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答本刊记者问[J].人民教育,2015
  (17):27-29.
  [3]章振乐.正心立德劳动树人——小学“新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7(5):27-29.
  [4]李文奎.“教学做合一”并非“从做中学”的变种——为纪念陶行知诞辰九十周年而作[J].齐鲁学刊,1981(6):3-7.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床上报恩:女教师沦为二奶     2001年7月,从吉林省吉林市某师范学校毕业后,20岁的方仪受聘于该市一所企业小学。2002年初,当地教育体制改革,规定企校必须划归地方管理,方仪因此面临着下岗的危机。就在方仪为工作之事苦闷彷徨之际,她与一个32岁的英俊帅哥邂逅,一下子改变了她的命运——此人便是当地大名鼎鼎的千万富翁、吉林市龙潭区人大代表李宝君。   “小妹妹别急,我乐意为你排忧解难。”见方仪身高
【内容摘要】在数学课堂上,怎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比较自觉的展开思考,是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考虑的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使用问题式教学法,可以取得一定的突破,并且促使学生获得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讨论了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其次分析了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式初中数学  在教育领域,我国一直比
我爸是挖煤的,我妈是种田的。在我印象里,他们只会干这个,也许从我还没有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不知道干了多少年。  爸爸无疑是这个家的核心。绝大多数的傍晚,他都是全身黑不溜秋地回来,然后把手上的衣服、皮带重重地摔在椅子上。这表示他不高兴,那最好别出声。他发怒的时候,眼睛不看人,而是死盯地板,直到你不寒而栗。  我一直不知道他为什么愤怒,后来终于找到答案:我长得太白。因为有一次,妈妈给他盛饭的时候,他斜眼
出轨后我才明白,我可以和别的男人风花雪月谈情说爱,却无法对丈夫之藩不忠诚    在虚情假意中寂寞    2006年5月的成都,大街小巷流淌着颓废的爱情和旺盛的情欲。  夜晚,如往常一样,我用“依米花”的网名进入城市聊天室,有好几个男人来打招呼。  一个叫“七哥”的男人说依米花你是什么花?你的网名好奇怪啊。  依米花是生长在干旱缺水的非洲戈壁滩上的一种小花,艳而不俗。在那里,所有植物都根系庞大,而依
【内容摘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道路上,不仅需要对他们的智力方面进行培养和提升,还需要从道德、体育和美术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教学重视。尤其是学生进入到高中阶段之后,他们的意识观念已经开始慢慢趋于成熟,在这时期应该重点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在语文等主要教学科目中有所体现,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是教师所着重凸显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高中 美术鉴赏 人文素养 教学实践  引言  为了切实践
网络里,多少真情假爱  生活中,多少酸甜苦涩    网上邂逅经典·伊人    1999年,杨东大学毕业,可以证明他能力的相关证书和文凭,再加上响当当的网络设计功底,如虎添翼,杨东很快就被深圳一家IT公司揽入旗下,成为了该公司的一名网络工程师。  优越的内外在条件吸引了不少妙龄女孩,但杨东总感觉她们不是太呆板就是太虚假,要不就是太现实,与自己喜欢的那种温柔、善解人意并不做作的梦中女孩相差甚远,因此直
近两年,刚刚兴起的博客已经以流星般的步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名父母离异的9岁少年,在爸爸新婚后,肩负帮妈妈“搅局”的特殊使命进入爸爸的新家庭。然而半年后,爸爸的新家庭不仅没有一点“狼烟”,亲妈和继母还由昔日的如同水火成了一对好姐妹,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    董丽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一个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后在银行系统工作。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家境优越,工作也很不错,当年追求她的人排成了长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初中是学生成长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培养是学生的过渡时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初中阶段,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三大主科的同时,也开设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德育的课程,如音乐课。但是目前初中阶段音乐教育时间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需要引起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特别重视,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解决这个
第一次见雪儿,是在大街上,她被一个骑车的毛头小子撞破了裙子,又窘又急的她追不上兔子一样逃跑的毛头小子,只好对着我停在街边的宝马车轮胎撒气。当我质问她这辆车什么地方得罪她时,她噘着嘴说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你这车锃亮如镜,把别人的尴尬全看透了!”  几天后我和朋友去酒吧消遣,我又意外地看到了雪儿,穿一件低胸吊带裙,茂密的头发斜披在浑圆的肩头,再加上那副慵懒的姿态,看上去风情万种。她也认出了我,
无论怎样的调查,似乎都在证明,男人是事业第一,而女人是感情第一。但在感情的世界里,女人却又总是处于被动一方,等着男人的追求,获得男人的爱情,然后又在感情的泥沼里挣扎,创伤的恢复总是那么漫长……在中性化风潮下,我们女人谈恋爱时,不妨也来学习一下男人的情商。    学习男人的“寡情”  学习要点:失恋要豁达,分手后仍是朋友  口述者:蔡唯珍,26岁,公司职员    我的初恋是大学时的同班同学,我们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