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乌龟”上山与牵着“蜗牛”散步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yun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低年级的小朋友跨入中年级的门槛儿时,面对“习作”这个新的玩意儿,他们不明白,也不大清楚。于是我们有些老师大胆提出:“赶着‘乌龟’上山吧!”是的,要看到最美的景物必须攀登到山顶。因此,老师们暂且不管“小乌龟”体力如何,能力怎样,紧紧抓住作文课的有限时间,一边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一边撵着他们往山上爬。但见小家伙们有的一不留神翻了个儿,跌得四脚朝天;亦或有些小家伙烦了你的紧追慢赶,索性停了下来,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看着你;也许真的有几只会被赶到山顶,可他们早已筋疲力尽,再也无暇欣赏“无限风光”了!
  语文课程改革把作文教学改革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新课标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作了如下阐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以上我们不难发现起始作文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大量地、自由自在地去写,至于什么写作方法、体裁、篇幅等等这些条条框框都可以暂时不管。然而学生怎样才能大胆、大量、无拘无束地去写呢?笔者认为,如果用“牵着‘蜗牛’去散步”的“闲情逸趣”走进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天地,那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片阳光明媚的习作伊甸园!
  
  一、 比较“赶着‘乌龟’上山”与“牵着‘蜗牛’散步”
  
  “赶着‘乌龟’上山”与“牵着‘蜗牛’散步”是两种不同的作文教学理念。前者关注的是结果,是要求学生马上学会写作,掌握写作技巧,这显然是狭隘的;而后者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胸怀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大志,眼观着学生全人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各种内外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这显然是前瞻的。
  “赶着‘乌龟’上山”关注花最少的时间,求最大的回报。众所周知:每周两节作文课80分钟,每学期十七八周,约1440分钟,23个小时。在短短的23个小时内要完成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任务,得赶,得快速地赶。而“牵着‘蜗牛’散步”也关注效益。作文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了多少作文的方法技巧,写了多少篇大作小作,而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教师要舍得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之上,用大手牵着小手引领着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去开拓视野,去观赏交流,一次活动,一个课间……一切尽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着变化:“小蜗牛”慢悠悠、喜洋洋地爬到山腰,欣赏到自己从未见过的美景,会惊呼,会述说,会大胆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在“赶着‘乌龟’上山”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没有主动意识,更谈不上创造意识,有的只是被身后的人赶着走、撵着爬的气喘吁吁。试想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我们的学生还会去主动认识世界,去发现美、欣赏美吗?他们的一双慧眼会越来越混沌,一对聪耳会越来越糊涂,一个充满幻想的大脑会越来越迟钝。难怪我们学生的作文总是显得那么单调乏味,那么多套话俗语。而“牵着‘蜗牛’散步”则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放慢脚步,蹲下身子,牵着孩子的手,智慧而又有效的引领着孩子从容地迈进大自然、跨入真实的生活,感受风雨雷电、人情冷暖、喜怒哀乐,在学生充分感受自然和生活的前提下,渐入习作之佳境,显得尤为大气,而且喷涌着智慧。
  
  二、 “牵着‘蜗牛’散步”的作文教学策略
  
  1.兴趣先导
  大家都赞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便会想方设法做好这件事。反之,则很难主动地做好它了。中年级是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必须在这个阶段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激发起写作的潜能。
  “牵着‘蜗牛’散步”秉承兴趣先导,强调兴趣是万事之源。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感兴趣,其次是要师生共同关注兴趣源。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十岁左右,对玩特别感兴趣。在作文课上带着学生到操场上玩玩游戏,课间带着他们到草坪上捉捉小虫……带着他们趁着东风放纸鸢,随着秋风寻落叶……在一次次的玩闹中增进了师生的情感,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玩闹中学生放飞了囚禁于课堂之中的情愫,拥抱着真、善、美,享受着幸福和快意。正是这一次又一次不同凡响的“玩”,学生才有了生活的积累,才有了认识上的飞跃,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才有了要表达的强烈欲望和文思如泉、一吐为快的酣畅淋漓。至此,学生明白了:原来习作就是像玩一样简单有趣。
  2.快乐奠基
  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认为:孩子的写作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或者说是一种“游戏精神”的体现,因为他们更凭直觉看待世界。他们把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就高兴了。所以与其说让他们学习写作,不如说是教他们用写作感受快乐,就像他们画画、唱歌一样,都是快乐的游戏。是的,作文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生活积累,是一种审美情趣,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牵着“蜗牛”找乐子,师生携手走进儿童的生活,走进儿童的天地,用童心去拥抱童心,用快乐去回馈快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找寻习作的源泉,用智者的聪慧去引领学生感悟、体会、思考,用快乐为生命奠基,为习作奠基。
  3.分层要求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可回避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问题。当前习作教学面临着“课时少、训练少、学生热情少”的困境。因此,我们在进行习作训练时不要拘泥于阶段性目标,本着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注意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热情。
  中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习作训练以后,各自的表达能力和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对此,咱们可以让“蜗牛”闲适地散居在“山体”的各个部位,适得其所。对于“超速度蜗牛”,我们会任他们攀上山顶,感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博大与唯美;对于“一般速度蜗牛”,我们会让他们悠闲地漫步在半山腰,一边惬意地生活,一边谛听山顶同伴的召唤并为之努力;对于“行动特别迟缓的蜗牛”,我们得拉在手上,装在心中,搀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也可以让那些“前头部队”来帮携着他们“走过漫长的冬天,去迎接万物复苏的春天”。这恰巧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王晓霞老师的“分层教学、分层指导”方法相吻合:对于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提出较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创造性地习作,同时还可以要求他们帮助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对于良好层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提出适中的要求,鼓励他们独立作文;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半独立作文,并逐步向独立作文过渡;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从模仿范文逐步发展到半独立习作,最终走向独立作文。
  4.和谐发展
  学生习作的过程可以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人与景、景与物不断地共处交融,让阳光洒进来,让雨水透过来,一切才显得和谐而美好。也只有在这样“牵着‘蜗牛’散步”的闲适之中,师生才会静下心来,共同积累,大量阅读,背诵精品,丰富思想感情,积累词语、句式、好文章,变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生活、思考现实的能力,变成运用语言文字创造性的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写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好文章来。
   让“牵着‘蜗牛’散步”的闲适与诗意、机敏与智慧在中年级作文教学的百花园中徜徉,为中年级作文教学的艳阳天的到来高歌一曲:“让我们牵着‘蜗牛’去散步吧!”
  责任编辑:孙海燕
其他文献
近二十年的教书生涯,总少不了感动的往事;近十年的班主任生活,也总不能让我忘怀与学生在一起的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此时,在温暖的阳光下,我的悠远的思绪又飘到了大学刚毕业的那一年……  与每一个大学毕业生一样,参加工作的开始,我总想把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做得都很出色。于是,在学期初,我就为自己制定了宏伟的规划,要做个出色的教师,要当个了不起的学者、教育家!  当我听见校长宣布我是高一(8)班班主任时,心情非
教师评语,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作出评价时使用的语言,它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等。目前,对教师评语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只是从某个侧面或某个角度论述教师评语,缺乏对教师评语系统而全面的描述和分析。考虑到当前教育教学中教师使用评语的实际情况,为了便于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笔者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书面评语和口头评语展开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小学教师评语的
青少年好奇心较强,又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于是盲目学习和模仿西方文化的现象在农村中学生中越来越多,崇拜明星、奇装异服、另类头发、谈恋爱等现象在学生中已不足为奇,甚至还有吸烟、饮酒、赌博、小偷小摸等行为,他们的思想行为与未成年人的年龄身份很不协调,其心理障碍的成人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我们的教育。    “先学做人后学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学校是一段旅程”,的确如此,每个人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乃至最后的博士研究生阶段,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最长也只能有20多年,但在人的生命长河中,这20多年又何尝不过仅仅是一段旅程?每个人的这段旅程可能长短不一,但不管它的长短,也不管这其中是否充满坎坷与迷茫,最重要的是生在其中的教育者每走过一段旅程,能充满阳光,以阳光的心态带给学生阳光般的关怀。本书作者特林·芬瑟老师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具有这种阳光心
【缘由】  学完了运算律(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办公室一位上了年纪的教师笑着说:“真好笑!班里有一半学生不会举例,但能熟练地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她的说法立即得到了另一位教师的应和。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学生学习中出现这一“奇怪”现象的不解,他们认为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定律,而不会举例说明,是“死学习”、学“死知识”的表现。刚好,这一节复习课笔
去年,著名画家和文化评论家陈丹青来到南京大学作学术讲座时提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美术教育国家,这么庞大的美院系统每年还在成百上千地招生,这个供求关系是畸形的,我不相信中国需要这么多画家。实际上他们一毕业就面临失业,一定会去干别的,比如装修之类的。当然市场会调节,但这个调节很痛苦,因为年轻人把最美好的时光耗在这个上面了。”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轰动,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艺考热”的关注。    “艺考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需要怎样体现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笔者以最近在校内所听的《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自然段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粗浅的思考。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情景交融,描绘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和高雅的姿态,展现了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生需要了解考纲,以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但考生在利用考纲时,存在着两种误区:一是过多地关注考纲的变化情况,认为有变化的部分一定与本年度高考命题的方向有关,于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复习新变化的内容。虽然考纲的变化对高考命题方向的调整带来了新的能力要求,但这是对原考纲中不恰当的表述与要求做出的调整和完善。所以考生应给予关注而不是下赌注。二是考生认为考纲要求是逐年加深、加难
新世纪的中国教育要取得新突破、体现新面貌,就必须对以往所遵循的教育理念进行重新思考,对中外教育差异进行再度比较,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对现有的弊端进行解剖,及时调整教育改革的方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考试改革、评价改革与学生减负是教育整体改革的五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教育差异的比较和思考,发现我国教育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于课程    课程问题是
教材解读:  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7》中的内容。作为苏教版教材的一个特色的重要体现,单元练习突出了综合性,设计非常新颖。板块化的结构,儿童化的提示语,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练习内容,为练习教学提供方便。其中“处处留心”是一项把识字、阅读、写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关花的综合练习。练习有三大内容:一是认花卉、识花名再连线;二是读谜语猜花名;三是用几句话写写自己喜欢的花。教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