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采用基尼系数法来分析了贵州省县域经济的收敛性,结论表明:总体上贵州县域间经济增长的差距尚属合理,但是贫困县域组与非贫困县域组的地区差异在不断增加,各组内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这种态势及状况应该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县域经济;收敛性;基尼系数;俱乐部收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2.1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2-38-03
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提出要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放到当前紧迫工作的地位上。而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衡量地区间发展的不均等程度,分配差距是否合理,主要是依据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指标。以县域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来看,同样存在着发展不均等问题。例如2009年贵阳市南明区人均GDP高达34864元,而黔西南望谟县人均GDP仅为3803元,仅为南明区的1/10。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科学判断贵州省以县域为单位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及其趋势,这对促进贵州省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研究
自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猛,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如Lee(1995)认为,不同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的差距是造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Jian(1996)认为,中央政府给予沿海优先优惠政策是造成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Sylvie(2002)等认为,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的差异是造成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Chun-Yu,Dan Li(2008)对我国1952—2000年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出我国地区间的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并认为造成这种地区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各省初始条件的差异和政府政策差异所致。吴玉鸣(2005)通过将全国基尼系数进行地区分解后得出我国省域间的总体差距在扩大,并呈现“俱乐部收敛”。关于贵州省县域经济问题的研究成果也颇多,如臧忠卿(2007)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贵州省县域间经济发展水平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分类与排位,并得出贵州县域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刘群、王颖喆(2006)选取反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8个重要指标,对贵州全省87个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
本课题组已采用变异系数法对贵州县域经济收敛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利用GIS技术研究了贵州县域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并计算全局自相关指标Moran’I和局部自相关指标LISA,分析了贵州省县域经济关联度与县域经济空间结构等问题,发表数篇论文。本文旨在用基尼系数法分析贵州县域经济的收敛性与俱乐部收敛性的可能情况。
二、贵州省县域经济总体收敛性分析
区域间收敛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致性,主要是基尼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和泰尔系数法。本文主要采用基尼系数法,以贵州各县域的人均GDP为研究变量,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处理的科学性,将时间跨度定在1998年至2008年,以2008 年为基年,进行物价指数调整。“贵阳市市辖区”和“遵义市市辖区”数据,通过当年全市数据减去下辖各个县,县级市数据,再除以当年全市人口除以下辖各个县人口计算所得。数据来源于《贵州六十年》。同时,为保证样本空间单元的一致性,故将贵阳市辖区作为一个空间单元“贵阳市辖区”处理。同理,遵义市的汇川区1995年建区,将其与红花岗区作为一个空间单元“遵义市辖区”处理。因此,本文的县域空间单元为80个县级行政区划、“贵阳市辖区”和“遵义市辖区”共82个县域空间单元。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1998年至2008年期间以人均GDP为收入指标计算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水平处在0.2—0.3之间,其变化趋势大致呈倒“U”字型曲线。总体上看以2003年为分界点,即1998年至2003年期间,贵州县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是逐渐变大的;而2003年以后其之间的差距是缓慢缩小的,即呈缓慢收敛,虽然在2006年略有波动。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于1986年的分类,G≦0.2为高度平均,0.2﹤G≦0.3为相对平均,0.3﹤G≦0.4为比较合理,G﹥0.4为差距较大。因此,从目前来看,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尚属较为合理,但这属于低水平的均衡。
三、贵州省县域经济俱乐部收敛性分析
所谓“俱乐部收敛”是指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其各自内部存在收敛,但它们之间却没有收敛的现象。本课题组已利用GIS技术研究了贵州县域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并计算全局自相关指标Moran’I和局部自相关指标LISA,分析了贵州省县域经济关联度,并提出了贵州“一心两翼”的县域经济空间结构。为此,本文采用基尼系数法,以“一心两翼”结构为设想,根据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著的《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将贵州县域划分为经济强县、贫困县与非强非贫县的标准,我们将贵州县域划分为贫困县域与非贫困县域,通过对贵州县域基尼系数进行分解,来对贫困县域与非贫困县域区域经济差异的“俱乐部收敛性”进行研究。
以G表示贵州省县域以人均GDP测算的基尼系数,将贵州县域划归为贫困县域组(包括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习水县、六枝特区、水城县、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印江县、德江县、沿河县、松桃县、大方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荔波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三都县、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共49个)和非贫困县域组(包括“贵阳市辖区”、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清镇市、“遵义市辖区”、义县、桐梓县、赤水市、仁怀市、钟山区、盘县、西秀区、平坝县、铜仁市、毕节市、金沙县、兴义市、都匀市、福泉市、凯里市、绥阳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玉屏县、万山特区、黔西县、贵定县、瓮安县、龙里县、惠水县、镇远县,共33个)。根据Sundrum(1990)在其《欠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一书中将一国(地区)的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的方法,G可以被分解为GA、GB和GO:
G=ρA2xAGA+ρB2xBGB+GO……(﹡)②
其中GA、GB分别为贫困县域组基尼系数和非贫困县域组基尼系数,GO为贫困县域组和非贫困县域组的组间差异。如果各区域内县域人均GDP相等,则GA和GR均为0;GO为组间差异性,GO在G中所占比重越大,意味着组间经济差距越大。如果二组区域的人均GDP完全相等,则GO=0。总之,GO在G中比重越小,意味着贵州贫困县域组与非贫困县域组之间的差距越小。
根据公式(﹡)及结合前面区间基尼系数公式,将贵州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分解为GA、GB、GO,其分解结果及各变化趋势分别如表2和图2:
非贫困县域组及组间基尼系数变化趋势
从表2和图2中可以看出,贵州82个县域单元在1998—2008年这短短11年的样本数据的时间段内,从总体上看,贫困县域组和非贫困县域组其各自内部的基尼系数在下降,也就是说组内差距在缩小;而二组间的基尼系数在上升,也就是说组间差距在扩大,即符合“俱乐部收敛”的定义及表征。因此,贵州省82个县域发散成经济—县域“俱乐部”。此外,还可以看出,以人均GDP为收入指标计算的贫困县域组其内部基尼系数水平在1998至2008年期间处于0.1—0.15之间,为高度均衡,但波动较大,总体看却是处于不断下降态势,形成了“贫穷俱乐部”;而非贫困县域组其内部基尼系数水平在2006年之前一直处在0.2—0.25之间,为相对均衡,之后降到0.2以下,为高度均衡,总体上看一直在较快下降,即非贫困县域组内部差异在快速缩小,形成“较富裕俱乐部”,而组间差距一直在拉大,即“俱乐部收敛”呈增强态势。
四、结论
从全省总体上看,贵州1998至2008年期间以人均GDP为收入指标计算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水平处在0.2—0.3之间,县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较为合理,但属于低水平均衡。若将贵州县域经济划分为贫困县域组和非贫困县域组,计算结果表明贵州省县域经济逐渐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县域分异规律,存在两种俱乐部趋同的特征,且这种特征在不断增强。也就是说,贵州贫困县域组和非贫困县域组的经济增长在逐渐向两个不同稳定状态趋同,即非贫困县域组的地区内经济增长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贫困县域组的地区内经济增长也呈现缩小的趋势,但是贫困县域组地区与非贫困县域组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这种结论蕴含着一种政策启示:即我省在要求“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形势下,更需要密切注视贫困县域区与非贫困县域区这两种俱乐部趋同的发展态势,采取适宜的政策措施,既要保证“加速发展”,又要使得各俱乐部的经济增长向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的方向转变。
注释:
①参考石磊等(2006)即采用面积法中的下梯形法:假定区域内的每个居民收入是均等的,以各区域居民的平均收入作为各相应组别的特征值,然后从低到高排列,得到洛伦茨曲线,据此求出基尼系数。式中的常数5000表示洛伦茨曲线图中正方形对角线下方等边三角形的总面积,计算区域基尼系数需用5000减去所有下梯形围成的面积之和,再将所得之差除以5000。
②ρA和 ρB分别表示A组的人口比重和B组的人口比重;xA和xB分别表示A组的人均GDP所占比重和B组的人均GDP所占比重(其中各组又分为k组,i=1,2……,k;用 表示各组的平均收入,且π1≤π2……≤πk,各组所分的组数可以不相等)。
参考文献:
[1] 石磊、高帆.地区经济差距:一个基于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05):35—44
[2] 郑群峰.我国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基于资本配置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0,(01):24—30.
[3] 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 梁纪尧,宋青梅.基尼系数估算法评述及科学估算方法的选择[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01):58—61.
[5] 谢健.温州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差异性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2006,(06):1—6.
[6] 刘霖、唐莲、秦宛顺.县域经济发展不均等的影响因素:东西部比较[J].经济科学,2010,(04):122—128.
[7]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著.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R].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
[8] Sundrum.R.M.Incom Distribution in Less Developed Counties[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0.
[9] 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贵州统计六十年:1949—2009[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关键词:县域经济;收敛性;基尼系数;俱乐部收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2.1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2-38-03
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提出要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放到当前紧迫工作的地位上。而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衡量地区间发展的不均等程度,分配差距是否合理,主要是依据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指标。以县域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来看,同样存在着发展不均等问题。例如2009年贵阳市南明区人均GDP高达34864元,而黔西南望谟县人均GDP仅为3803元,仅为南明区的1/10。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科学判断贵州省以县域为单位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及其趋势,这对促进贵州省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研究
自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猛,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如Lee(1995)认为,不同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的差距是造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Jian(1996)认为,中央政府给予沿海优先优惠政策是造成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Sylvie(2002)等认为,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的差异是造成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Chun-Yu,Dan Li(2008)对我国1952—2000年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出我国地区间的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并认为造成这种地区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各省初始条件的差异和政府政策差异所致。吴玉鸣(2005)通过将全国基尼系数进行地区分解后得出我国省域间的总体差距在扩大,并呈现“俱乐部收敛”。关于贵州省县域经济问题的研究成果也颇多,如臧忠卿(2007)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贵州省县域间经济发展水平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分类与排位,并得出贵州县域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刘群、王颖喆(2006)选取反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8个重要指标,对贵州全省87个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
本课题组已采用变异系数法对贵州县域经济收敛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利用GIS技术研究了贵州县域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并计算全局自相关指标Moran’I和局部自相关指标LISA,分析了贵州省县域经济关联度与县域经济空间结构等问题,发表数篇论文。本文旨在用基尼系数法分析贵州县域经济的收敛性与俱乐部收敛性的可能情况。
二、贵州省县域经济总体收敛性分析
区域间收敛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致性,主要是基尼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和泰尔系数法。本文主要采用基尼系数法,以贵州各县域的人均GDP为研究变量,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处理的科学性,将时间跨度定在1998年至2008年,以2008 年为基年,进行物价指数调整。“贵阳市市辖区”和“遵义市市辖区”数据,通过当年全市数据减去下辖各个县,县级市数据,再除以当年全市人口除以下辖各个县人口计算所得。数据来源于《贵州六十年》。同时,为保证样本空间单元的一致性,故将贵阳市辖区作为一个空间单元“贵阳市辖区”处理。同理,遵义市的汇川区1995年建区,将其与红花岗区作为一个空间单元“遵义市辖区”处理。因此,本文的县域空间单元为80个县级行政区划、“贵阳市辖区”和“遵义市辖区”共82个县域空间单元。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1998年至2008年期间以人均GDP为收入指标计算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水平处在0.2—0.3之间,其变化趋势大致呈倒“U”字型曲线。总体上看以2003年为分界点,即1998年至2003年期间,贵州县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是逐渐变大的;而2003年以后其之间的差距是缓慢缩小的,即呈缓慢收敛,虽然在2006年略有波动。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于1986年的分类,G≦0.2为高度平均,0.2﹤G≦0.3为相对平均,0.3﹤G≦0.4为比较合理,G﹥0.4为差距较大。因此,从目前来看,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尚属较为合理,但这属于低水平的均衡。
三、贵州省县域经济俱乐部收敛性分析
所谓“俱乐部收敛”是指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其各自内部存在收敛,但它们之间却没有收敛的现象。本课题组已利用GIS技术研究了贵州县域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并计算全局自相关指标Moran’I和局部自相关指标LISA,分析了贵州省县域经济关联度,并提出了贵州“一心两翼”的县域经济空间结构。为此,本文采用基尼系数法,以“一心两翼”结构为设想,根据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著的《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将贵州县域划分为经济强县、贫困县与非强非贫县的标准,我们将贵州县域划分为贫困县域与非贫困县域,通过对贵州县域基尼系数进行分解,来对贫困县域与非贫困县域区域经济差异的“俱乐部收敛性”进行研究。
以G表示贵州省县域以人均GDP测算的基尼系数,将贵州县域划归为贫困县域组(包括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习水县、六枝特区、水城县、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印江县、德江县、沿河县、松桃县、大方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荔波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三都县、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共49个)和非贫困县域组(包括“贵阳市辖区”、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清镇市、“遵义市辖区”、义县、桐梓县、赤水市、仁怀市、钟山区、盘县、西秀区、平坝县、铜仁市、毕节市、金沙县、兴义市、都匀市、福泉市、凯里市、绥阳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玉屏县、万山特区、黔西县、贵定县、瓮安县、龙里县、惠水县、镇远县,共33个)。根据Sundrum(1990)在其《欠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一书中将一国(地区)的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的方法,G可以被分解为GA、GB和GO:
G=ρA2xAGA+ρB2xBGB+GO……(﹡)②
其中GA、GB分别为贫困县域组基尼系数和非贫困县域组基尼系数,GO为贫困县域组和非贫困县域组的组间差异。如果各区域内县域人均GDP相等,则GA和GR均为0;GO为组间差异性,GO在G中所占比重越大,意味着组间经济差距越大。如果二组区域的人均GDP完全相等,则GO=0。总之,GO在G中比重越小,意味着贵州贫困县域组与非贫困县域组之间的差距越小。
根据公式(﹡)及结合前面区间基尼系数公式,将贵州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分解为GA、GB、GO,其分解结果及各变化趋势分别如表2和图2:
非贫困县域组及组间基尼系数变化趋势
从表2和图2中可以看出,贵州82个县域单元在1998—2008年这短短11年的样本数据的时间段内,从总体上看,贫困县域组和非贫困县域组其各自内部的基尼系数在下降,也就是说组内差距在缩小;而二组间的基尼系数在上升,也就是说组间差距在扩大,即符合“俱乐部收敛”的定义及表征。因此,贵州省82个县域发散成经济—县域“俱乐部”。此外,还可以看出,以人均GDP为收入指标计算的贫困县域组其内部基尼系数水平在1998至2008年期间处于0.1—0.15之间,为高度均衡,但波动较大,总体看却是处于不断下降态势,形成了“贫穷俱乐部”;而非贫困县域组其内部基尼系数水平在2006年之前一直处在0.2—0.25之间,为相对均衡,之后降到0.2以下,为高度均衡,总体上看一直在较快下降,即非贫困县域组内部差异在快速缩小,形成“较富裕俱乐部”,而组间差距一直在拉大,即“俱乐部收敛”呈增强态势。
四、结论
从全省总体上看,贵州1998至2008年期间以人均GDP为收入指标计算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水平处在0.2—0.3之间,县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较为合理,但属于低水平均衡。若将贵州县域经济划分为贫困县域组和非贫困县域组,计算结果表明贵州省县域经济逐渐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县域分异规律,存在两种俱乐部趋同的特征,且这种特征在不断增强。也就是说,贵州贫困县域组和非贫困县域组的经济增长在逐渐向两个不同稳定状态趋同,即非贫困县域组的地区内经济增长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贫困县域组的地区内经济增长也呈现缩小的趋势,但是贫困县域组地区与非贫困县域组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这种结论蕴含着一种政策启示:即我省在要求“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形势下,更需要密切注视贫困县域区与非贫困县域区这两种俱乐部趋同的发展态势,采取适宜的政策措施,既要保证“加速发展”,又要使得各俱乐部的经济增长向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的方向转变。
注释:
①参考石磊等(2006)即采用面积法中的下梯形法:假定区域内的每个居民收入是均等的,以各区域居民的平均收入作为各相应组别的特征值,然后从低到高排列,得到洛伦茨曲线,据此求出基尼系数。式中的常数5000表示洛伦茨曲线图中正方形对角线下方等边三角形的总面积,计算区域基尼系数需用5000减去所有下梯形围成的面积之和,再将所得之差除以5000。
②ρA和 ρB分别表示A组的人口比重和B组的人口比重;xA和xB分别表示A组的人均GDP所占比重和B组的人均GDP所占比重(其中各组又分为k组,i=1,2……,k;用 表示各组的平均收入,且π1≤π2……≤πk,各组所分的组数可以不相等)。
参考文献:
[1] 石磊、高帆.地区经济差距:一个基于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05):35—44
[2] 郑群峰.我国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基于资本配置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0,(01):24—30.
[3] 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 梁纪尧,宋青梅.基尼系数估算法评述及科学估算方法的选择[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01):58—61.
[5] 谢健.温州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差异性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2006,(06):1—6.
[6] 刘霖、唐莲、秦宛顺.县域经济发展不均等的影响因素:东西部比较[J].经济科学,2010,(04):122—128.
[7]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著.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R].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
[8] Sundrum.R.M.Incom Distribution in Less Developed Counties[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0.
[9] 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贵州统计六十年:1949—2009[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