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从党团组织建设、导师育人、学生组织建设、社会实践、网络沟通、心理健康等角度,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系统、整体的结构体系。通过调查数据,从育人队伍、自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环境等方面分析现有模式的作用,为农业院校模式的创新与改良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86-03
农业院校研究生是研究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国家农业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一批农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硬,学农、爱农的高素质研究生对于长远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生源质量下降、学习动力不足(不愿学农、不想学好农)、学农不爱农、“脱农”等现象给农业高校人才培养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走出困境,除了需要国家对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进行调整外,加强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能够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零散经验,为具体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解决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含义
模式是具有示范性指导意义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将零散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成为解决某一类问题并能够广泛应用的方法论理论体系。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是根据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的特点,围绕着农业院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结合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途径、队伍建设、环境等方面构建的综合性理论模型和实践范式。
二、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业院校招收研究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探索适合研究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得研究生育人模式不断创新,结合农业院校研究生的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生自身成长需要、且当代研究生愿意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改进。
经调查发现,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模式的切入点不同,一般从党团组织建设、导师育人、学生组织建设、社会实践、网络沟通、心理健康等角度,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模式结构。
(一)以党团建设工作为龙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党团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先进的党团组织能够带动组织成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党团建设是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侧重点,其中吉林农业大学围绕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从思想、组织、作风三个层面开展党建带团建的工作。通过对党的理论的广泛、深入学习,夯实研究生党团建设的思想根基,培养责任意识;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为方针,强化组织建设;利用榜样模范的带动作用,建构完善的制度保障,逐步形成党团组织朝气蓬勃、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的优秀作风。东北农业大学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围绕党建工作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1234”模式,将学术建设、“三农”实践、“三助”管理、导师育人等工作与党团建工作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核心,两个载体,三个强化,四个具有”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以导师育人队伍建设为育人重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导师队伍是高校研究生育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重要角色。导师的育人方式可直接可间接,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有利的要素,同时,师德的优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农业院校在导师育人队伍的建设方面主要借助的是制度保障,例如,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制定的《研究生导师管理暂行规定》,南京农业大学制定的《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手册》等制度,将育人作为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以导师育人平台引导研究生社会实践,鼓励研究生积极主动参与自育,通过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途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导师言行、师德的榜样感染作用,加强研究生奉献农业、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以学生组织自育为有效育人途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学生组织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育的有效途径。农业院校研究生自育组织包含班委会,党团支部,研究生会(博士生会),目前很多院校成立了“助研、助教、助管”助理团队,例如,中国农业大学施行的“导师支付津贴”制度,从助研角度每年聘任研究生4 800余人,支付助研津贴达3 000余万元;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从助教角度强化研究生助理团队的管理;沈阳农业大学的“党建助理办公室”从助管角度聘任研究生助理。还有多角度多主题协会,各类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例如,科学技术学会、心理健康协会、三农协会,还有各类文体、艺术、兴趣社团等。
(四)以社会实践为主渠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农业院校以其人才和科技优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色的实践平台既是研究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途径,也是培养研究生“农趣”、“农志”的重要途径,是农业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大特点。在革命老区开展的科技服务、技术培训和专题调研等活动成为了农业院校研究生们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和实现途径。中国农业大学以科技服务为切入点开展“红色1+1”社会实践活动与县市乡镇共建,将科技服务实践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形成创新的实践育人模式,实现了学校、农村、研究生共赢的崭新局面。安徽农业大学的“大别山道路”也是从社会实践平台切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模式。安徽农业大学以“大别山”为标志,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研究生通过走村进户,进行政策宣讲、科普赶集、田间指导、社会调查、参观教育等活动。在广泛的活动中,研究生对实践的目的进行深入领悟,切身感受扎实基层、服务三农的意义所在,并且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力,发现农业科学的兴趣,融合认知与情感,达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五)以网络沟通为发展趋势,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网络沟通是媒体沟通的一种,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计算机、通讯网络来实现信息的传递、沟通双方的互动,搭建教育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网络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而且研究生对网络的使用率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可行性。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探索开辟了网络阵地的新途径。例如,沈阳农业大学在整合研究生网络使用工具、分析网络使用频率、调查网络用途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络党支部与毕业生流动网络党支部,突破了支部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完善实体党支部的作用与功能。东北农业大学建立“研究生会”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宣传媒介,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北京林业大学也从就业信息的整合方面建立了研究生就业信息网络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交流提供直观、方便、快捷的平台;建立校友联盟,搜集历届毕业生的社会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信息,等等。
(六)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农业院校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开展过相关的调查,并以心理健康的角度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例如,河南农业大学提出了“一结合、二协作、三辅导、四环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在队伍建设方面,培养了一批能够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育人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将心理健康自测、日常心理健康常识等内容引入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围绕心理素质提升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组建相关社团、成立学生组织等工作。东北林业大学等农业院校相继设置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分析、评估、汇总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在研究生中增设心理信息员岗位,贴近学生思想及时发现问题。
三、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用的调查与分析
整体上看,研究生对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作用评价较高,表1的数据显示,18.2%的研究生认为作用很大,46.5%认为作用比较大,两项之和为64.7%,占总数一半以上,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使农业院校研究生不同程度地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有所提升。另外26.3%认为作用一般,5%认为作用不大,4%不清楚。
(一)育人队伍成员组成广泛,育人作用较大
图1中数据显示,导师、辅导员、任课教师、行政部门教师、后勤服务人员、同学朋友等都可作为教育者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中,认为导师队伍对育人作用有影响的占到90.9%,使导师成为育人队伍中对研究生影响最大的人;有89.9%的人认为同学朋友是对其研究生期间有影响的人,其中32.3%认为同学朋友的关系是对他们成长帮助最大的人,这使得同学朋友队伍成为了继导师队伍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有作用的育人队伍;只有28.3%的研究对象认为辅导员对于研究生的成长有影响,可见,辅导员作为育人队伍对研究生的影响程度一般;认为任课教师、行政部门教师以及后勤服务人员对研究生成长有影响的分别为19.2%,25.3%,3.0%,对研究生的影响不大。
综合来看,以导师作为育人队伍的主导,是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队伍建设的关键,通过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以及自身榜样作用的示范,全方位对研究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二)研究生自育组织形式多样,自育效果明显
在调查数据中有32.3%的研究生加入过学生组织,约占全体研究生的三分之一,研究生对学生组织的育人影响作用普遍持肯定态度,认为作用很大的占18.2%,认为作用比较大的占46.4%,二者之和64.6%,可见一半以上的研究生认为学生组织对研究生的成长有影响。在对农业院校的调查中得知,基层组织规模较固定,班级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共有成员10人~13人左右,根据班型的不同,大约占班级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等。这一部分是最基层的学生组织,他们所发挥的作用远超过了学生组织自育的效果,对整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研究生会、助理团队是校级或院级的学生组织,调查中有17%的研究生加入到研究生会,23.3%加入到助教岗位,21.8%加入到助研岗位,5.6%加入到助管岗位。在访谈中了解到,加入这些学生组织对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可见,学生组织的自育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且有较为明显的自育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面广,符合研究生的发展需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成要素中,教育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要根据学校、教育者、教育对象的特点明确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图2是研究生对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的满意程度。可以看出,排除“不清楚”和“其他方面”的未知因素,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内容比较满意的程度较大,均大于50%。其中分别有19.4%和55.1%的研究生对政治素养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有16.3%和57.1%的研究生对道德教育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可见农业院校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满意度较高。同时科研培养内容和理想信念内容的满意度较低,而评价最高的方面是人际交往能力,满意度达到77.6%,其他的心理素质(75.5%),工作能力(76.5%)等方面的满意度也很高。可见,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方面产生了较大的效果。
(四)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丰富多样
图3是研究生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数据显示,研究生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依次为有组织参观、文娱(37.4%),媒体沟通(25.3%),不定期讲座(17.2%),有周期的会议(10.1%),固定的课堂(8.1%),其他途径(2.0%)。首先,网络沟通平台使用率高。调查中,100%的调查对象拥有网络沟通工具,可见,网络的使用占据了研究生生活很大部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娱乐等多方面的交流沟通都可以利用网络实现,网络成为了影响研究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其次,社会实践、文体娱乐、参观途径最受欢迎。图3-3数据显示,37.4%的研究生认为社会实践、文体娱乐途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途径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最后,课堂、讲座、会议等传统途径仍被部分研究生接受并发挥作用。图3数据显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8.1%的研究生乐于接受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7.2%乐于接受讲座途径,10.1%乐于接受周期性会议途径。可见,研究生通过这三种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仍感兴趣。
(五)教育环境涵盖内容广泛,影响深远
图4数据显示,校园内的标志建筑物均对研究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依次是世纪会堂(34.5%),克威园(25.7%),沈农大讲堂(23%),复旦园(22.1%),校门(18.6%),篮球场(10.6%),足球场(10.6%),其他(10.6%),体育馆(6.2%),可见建筑设施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无形感染与熏陶。另外,“文化是一双无形的手”,校园文化建设中包含着很多内容,在一个学校范围内,长期育人过程中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等形成的校园精神,对学生个性、品质的浸染,发挥着课堂等显性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婷.构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225-226.
[2]李红娟.新形势下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学理论,2011,(5):226-227.
[3]陶新珍,龚小平.农业院校“农志”教育及其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7):24-27.
[4]刘洋等.创新研究生教育管理途径,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Z].第一届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11:241-247.
关键词: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86-03
农业院校研究生是研究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国家农业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一批农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硬,学农、爱农的高素质研究生对于长远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生源质量下降、学习动力不足(不愿学农、不想学好农)、学农不爱农、“脱农”等现象给农业高校人才培养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走出困境,除了需要国家对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进行调整外,加强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能够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零散经验,为具体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解决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含义
模式是具有示范性指导意义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将零散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成为解决某一类问题并能够广泛应用的方法论理论体系。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是根据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的特点,围绕着农业院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结合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途径、队伍建设、环境等方面构建的综合性理论模型和实践范式。
二、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业院校招收研究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探索适合研究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得研究生育人模式不断创新,结合农业院校研究生的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生自身成长需要、且当代研究生愿意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改进。
经调查发现,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模式的切入点不同,一般从党团组织建设、导师育人、学生组织建设、社会实践、网络沟通、心理健康等角度,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模式结构。
(一)以党团建设工作为龙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党团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先进的党团组织能够带动组织成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党团建设是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侧重点,其中吉林农业大学围绕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从思想、组织、作风三个层面开展党建带团建的工作。通过对党的理论的广泛、深入学习,夯实研究生党团建设的思想根基,培养责任意识;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为方针,强化组织建设;利用榜样模范的带动作用,建构完善的制度保障,逐步形成党团组织朝气蓬勃、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的优秀作风。东北农业大学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围绕党建工作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1234”模式,将学术建设、“三农”实践、“三助”管理、导师育人等工作与党团建工作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核心,两个载体,三个强化,四个具有”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以导师育人队伍建设为育人重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导师队伍是高校研究生育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重要角色。导师的育人方式可直接可间接,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有利的要素,同时,师德的优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农业院校在导师育人队伍的建设方面主要借助的是制度保障,例如,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制定的《研究生导师管理暂行规定》,南京农业大学制定的《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手册》等制度,将育人作为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以导师育人平台引导研究生社会实践,鼓励研究生积极主动参与自育,通过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途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导师言行、师德的榜样感染作用,加强研究生奉献农业、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以学生组织自育为有效育人途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学生组织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育的有效途径。农业院校研究生自育组织包含班委会,党团支部,研究生会(博士生会),目前很多院校成立了“助研、助教、助管”助理团队,例如,中国农业大学施行的“导师支付津贴”制度,从助研角度每年聘任研究生4 800余人,支付助研津贴达3 000余万元;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从助教角度强化研究生助理团队的管理;沈阳农业大学的“党建助理办公室”从助管角度聘任研究生助理。还有多角度多主题协会,各类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例如,科学技术学会、心理健康协会、三农协会,还有各类文体、艺术、兴趣社团等。
(四)以社会实践为主渠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农业院校以其人才和科技优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色的实践平台既是研究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途径,也是培养研究生“农趣”、“农志”的重要途径,是农业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大特点。在革命老区开展的科技服务、技术培训和专题调研等活动成为了农业院校研究生们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和实现途径。中国农业大学以科技服务为切入点开展“红色1+1”社会实践活动与县市乡镇共建,将科技服务实践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形成创新的实践育人模式,实现了学校、农村、研究生共赢的崭新局面。安徽农业大学的“大别山道路”也是从社会实践平台切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模式。安徽农业大学以“大别山”为标志,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研究生通过走村进户,进行政策宣讲、科普赶集、田间指导、社会调查、参观教育等活动。在广泛的活动中,研究生对实践的目的进行深入领悟,切身感受扎实基层、服务三农的意义所在,并且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力,发现农业科学的兴趣,融合认知与情感,达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五)以网络沟通为发展趋势,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网络沟通是媒体沟通的一种,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计算机、通讯网络来实现信息的传递、沟通双方的互动,搭建教育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网络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而且研究生对网络的使用率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可行性。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探索开辟了网络阵地的新途径。例如,沈阳农业大学在整合研究生网络使用工具、分析网络使用频率、调查网络用途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络党支部与毕业生流动网络党支部,突破了支部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完善实体党支部的作用与功能。东北农业大学建立“研究生会”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宣传媒介,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北京林业大学也从就业信息的整合方面建立了研究生就业信息网络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交流提供直观、方便、快捷的平台;建立校友联盟,搜集历届毕业生的社会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信息,等等。
(六)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农业院校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开展过相关的调查,并以心理健康的角度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例如,河南农业大学提出了“一结合、二协作、三辅导、四环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在队伍建设方面,培养了一批能够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育人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将心理健康自测、日常心理健康常识等内容引入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围绕心理素质提升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组建相关社团、成立学生组织等工作。东北林业大学等农业院校相继设置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分析、评估、汇总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在研究生中增设心理信息员岗位,贴近学生思想及时发现问题。
三、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用的调查与分析
整体上看,研究生对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作用评价较高,表1的数据显示,18.2%的研究生认为作用很大,46.5%认为作用比较大,两项之和为64.7%,占总数一半以上,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使农业院校研究生不同程度地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有所提升。另外26.3%认为作用一般,5%认为作用不大,4%不清楚。
(一)育人队伍成员组成广泛,育人作用较大
图1中数据显示,导师、辅导员、任课教师、行政部门教师、后勤服务人员、同学朋友等都可作为教育者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中,认为导师队伍对育人作用有影响的占到90.9%,使导师成为育人队伍中对研究生影响最大的人;有89.9%的人认为同学朋友是对其研究生期间有影响的人,其中32.3%认为同学朋友的关系是对他们成长帮助最大的人,这使得同学朋友队伍成为了继导师队伍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有作用的育人队伍;只有28.3%的研究对象认为辅导员对于研究生的成长有影响,可见,辅导员作为育人队伍对研究生的影响程度一般;认为任课教师、行政部门教师以及后勤服务人员对研究生成长有影响的分别为19.2%,25.3%,3.0%,对研究生的影响不大。
综合来看,以导师作为育人队伍的主导,是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队伍建设的关键,通过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以及自身榜样作用的示范,全方位对研究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二)研究生自育组织形式多样,自育效果明显
在调查数据中有32.3%的研究生加入过学生组织,约占全体研究生的三分之一,研究生对学生组织的育人影响作用普遍持肯定态度,认为作用很大的占18.2%,认为作用比较大的占46.4%,二者之和64.6%,可见一半以上的研究生认为学生组织对研究生的成长有影响。在对农业院校的调查中得知,基层组织规模较固定,班级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共有成员10人~13人左右,根据班型的不同,大约占班级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等。这一部分是最基层的学生组织,他们所发挥的作用远超过了学生组织自育的效果,对整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研究生会、助理团队是校级或院级的学生组织,调查中有17%的研究生加入到研究生会,23.3%加入到助教岗位,21.8%加入到助研岗位,5.6%加入到助管岗位。在访谈中了解到,加入这些学生组织对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可见,学生组织的自育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且有较为明显的自育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面广,符合研究生的发展需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成要素中,教育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要根据学校、教育者、教育对象的特点明确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图2是研究生对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的满意程度。可以看出,排除“不清楚”和“其他方面”的未知因素,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内容比较满意的程度较大,均大于50%。其中分别有19.4%和55.1%的研究生对政治素养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有16.3%和57.1%的研究生对道德教育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可见农业院校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满意度较高。同时科研培养内容和理想信念内容的满意度较低,而评价最高的方面是人际交往能力,满意度达到77.6%,其他的心理素质(75.5%),工作能力(76.5%)等方面的满意度也很高。可见,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方面产生了较大的效果。
(四)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丰富多样
图3是研究生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数据显示,研究生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依次为有组织参观、文娱(37.4%),媒体沟通(25.3%),不定期讲座(17.2%),有周期的会议(10.1%),固定的课堂(8.1%),其他途径(2.0%)。首先,网络沟通平台使用率高。调查中,100%的调查对象拥有网络沟通工具,可见,网络的使用占据了研究生生活很大部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娱乐等多方面的交流沟通都可以利用网络实现,网络成为了影响研究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其次,社会实践、文体娱乐、参观途径最受欢迎。图3-3数据显示,37.4%的研究生认为社会实践、文体娱乐途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途径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最后,课堂、讲座、会议等传统途径仍被部分研究生接受并发挥作用。图3数据显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8.1%的研究生乐于接受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7.2%乐于接受讲座途径,10.1%乐于接受周期性会议途径。可见,研究生通过这三种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仍感兴趣。
(五)教育环境涵盖内容广泛,影响深远
图4数据显示,校园内的标志建筑物均对研究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依次是世纪会堂(34.5%),克威园(25.7%),沈农大讲堂(23%),复旦园(22.1%),校门(18.6%),篮球场(10.6%),足球场(10.6%),其他(10.6%),体育馆(6.2%),可见建筑设施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无形感染与熏陶。另外,“文化是一双无形的手”,校园文化建设中包含着很多内容,在一个学校范围内,长期育人过程中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等形成的校园精神,对学生个性、品质的浸染,发挥着课堂等显性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婷.构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225-226.
[2]李红娟.新形势下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学理论,2011,(5):226-227.
[3]陶新珍,龚小平.农业院校“农志”教育及其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7):24-27.
[4]刘洋等.创新研究生教育管理途径,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Z].第一届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11:24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