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历经数十年,但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才能在小学中高年级实现阶段性目标,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为了实现目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坚持做到“三要”,即要“放”、要“品”、 要“写”。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要诀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63-02[作者简介]刘辉(1972—),男,本科,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三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针对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新课标对中高年级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我们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做到“三要”,即要“放”、要“品”、要“写”。
一、“放”,就是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
目前,在我们中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很多语文课堂仍然是教师讲得多、问得多,而学生在课堂上读得少、思得少。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成了空谈。
“放”就是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深入文中去读、思、画,同时给予其充足的讨论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引导。
比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怎样劳动的?”这个问题比较大,其实是由三个问题组成,即“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是怎样种菜的?怎样铲地的?怎样浇水的”,问题虽然不难,但要找全了却不易。此时,教师只有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思、去画,学生才能深入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再比如,在教学《夜晚的实验》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围绕“斯帕拉捷实验的经过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走进文本,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实验经过。讨论后,教师板书第一次实验——蒙眼,由于有了前面充分的阅读思考,很多学生能概括出第二次实验——堵鼻,第三次实验——涂身,第四次实验——塞耳。
不过,“放”也要讲究度,针对文章篇幅的长短、难度的深浅,时间也要随机调整。放手让学生学,不要担心时间不够,长此以往,学生的自读能力、概括能力一定会提高。
二、“品”,就是品味文章语言文字妙处
自古以来,一切经典佳句无不是作者反复推敲而来,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等故事,都体现了文章语言文字的妙处。
在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文字妙处。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益处。例如《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作者在园子里瞎闹时一系列的动词,她对园子里“花”“鸟”“虫”的描写就很值得品味。再如《卢沟桥烽火》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这句话是写中国军队偷袭被日军占领的卢沟桥。这句话中,“悄悄地”“进发”很值得品味,教师在课堂中,如果能运用“对比式”进行品味,引导学生体会同样是采用“偷袭”的战术,作者在用词上有什么不同?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写鬼子偷袭用了“偷偷地”“摸来”,而写中国军队用了“悄悄地”“进发”。同样的事情,由于人物不同、作者的立场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就不同。“偷偷地”“摸来”这两个词表现了日本鬼子阴险狡诈贪婪,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鄙视和憎恨;“悄悄地”“进发”不仅表现了中国军人的机智,还表现出一种勇敢,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军人的赞扬和敬佩。
还有《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中,聂将军对战士们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文中两个词“杀害”与“伤害”就很值得品味,前者写出鬼子的惨无人道,后者写出中国人民的大仁大义。
三、“写”,就是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练笔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到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写得好的学生都是喜欢读书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更是如此。读书和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个喜欢读书的学生除了感受书中的情节外,也会被书中的语言文字所吸引,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样,教师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把握课文语言文字的特点,让学生仿写,对提高其习作能力,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例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第十三小节:“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花,就开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段文字优美,情景交融,特点明显,很值得学生学习。记得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就安排了仿写训练,在薛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习作很精彩。
再如《广玉兰》第三小节:“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这段文字作者的写作不仅有序,而且有详有略,富有感情。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段文字后,可以给学生时间仿写。
把握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写一写,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肯定会得到提高。
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坚持“放一放,品一品,写一写”,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一定能有所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也一定能有所加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静,杨红伟,任建华.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课例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要诀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63-02[作者简介]刘辉(1972—),男,本科,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三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针对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新课标对中高年级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我们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做到“三要”,即要“放”、要“品”、要“写”。
一、“放”,就是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
目前,在我们中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很多语文课堂仍然是教师讲得多、问得多,而学生在课堂上读得少、思得少。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成了空谈。
“放”就是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深入文中去读、思、画,同时给予其充足的讨论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引导。
比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怎样劳动的?”这个问题比较大,其实是由三个问题组成,即“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是怎样种菜的?怎样铲地的?怎样浇水的”,问题虽然不难,但要找全了却不易。此时,教师只有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思、去画,学生才能深入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再比如,在教学《夜晚的实验》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围绕“斯帕拉捷实验的经过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走进文本,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实验经过。讨论后,教师板书第一次实验——蒙眼,由于有了前面充分的阅读思考,很多学生能概括出第二次实验——堵鼻,第三次实验——涂身,第四次实验——塞耳。
不过,“放”也要讲究度,针对文章篇幅的长短、难度的深浅,时间也要随机调整。放手让学生学,不要担心时间不够,长此以往,学生的自读能力、概括能力一定会提高。
二、“品”,就是品味文章语言文字妙处
自古以来,一切经典佳句无不是作者反复推敲而来,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等故事,都体现了文章语言文字的妙处。
在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文字妙处。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益处。例如《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作者在园子里瞎闹时一系列的动词,她对园子里“花”“鸟”“虫”的描写就很值得品味。再如《卢沟桥烽火》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这句话是写中国军队偷袭被日军占领的卢沟桥。这句话中,“悄悄地”“进发”很值得品味,教师在课堂中,如果能运用“对比式”进行品味,引导学生体会同样是采用“偷袭”的战术,作者在用词上有什么不同?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写鬼子偷袭用了“偷偷地”“摸来”,而写中国军队用了“悄悄地”“进发”。同样的事情,由于人物不同、作者的立场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就不同。“偷偷地”“摸来”这两个词表现了日本鬼子阴险狡诈贪婪,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鄙视和憎恨;“悄悄地”“进发”不仅表现了中国军人的机智,还表现出一种勇敢,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军人的赞扬和敬佩。
还有《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中,聂将军对战士们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文中两个词“杀害”与“伤害”就很值得品味,前者写出鬼子的惨无人道,后者写出中国人民的大仁大义。
三、“写”,就是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练笔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到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写得好的学生都是喜欢读书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更是如此。读书和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个喜欢读书的学生除了感受书中的情节外,也会被书中的语言文字所吸引,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样,教师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把握课文语言文字的特点,让学生仿写,对提高其习作能力,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例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第十三小节:“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花,就开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段文字优美,情景交融,特点明显,很值得学生学习。记得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就安排了仿写训练,在薛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习作很精彩。
再如《广玉兰》第三小节:“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这段文字作者的写作不仅有序,而且有详有略,富有感情。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段文字后,可以给学生时间仿写。
把握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写一写,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肯定会得到提高。
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坚持“放一放,品一品,写一写”,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一定能有所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也一定能有所加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静,杨红伟,任建华.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课例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