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研究高考“七选五”题型的命题目的和特征入手,通过语篇分析理论的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阅读教学中贯穿语篇意识,培养学生的语篇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七选五”题型;语篇意识;语篇分析;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徐赛丹,浙江省义乌市上溪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6年浙江英语高考改革,阅读理解出现七选五新题型。要求考生阅读一段约300词的短文,短文中留有5个空白,考生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选出五个能填入文章空处的最佳选项,使得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完整,上下文逻辑通顺,衔接自然。研究近几次的高考真题,文章体裁以说明文为主,语篇模式较为固定:提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文章常常会使用各种衔接手段使行文连贯,如果要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篇知识,把握住全篇的基本结构,理清上下文的衔接关系,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此可看出,高考改革体现了试题对考察“语篇意识”的偏重,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篇思维。
二、理论基础
语篇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它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其中成分之间,在形式上衔接的(Cohesion),在语义上是连贯的(coherence)。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必须了解关于语篇是如何构成的,语篇是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的;语篇各要素(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文字与图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以及有什么样的语篇结构。《新课标》对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要求为听、说、读、写、看,并对学生要求掌握哪些语篇知识也做出了明确要求,笔者在此认为以下几项在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当着重培养,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语篇中的显性衔接和连贯手段,如:通过使用代词、连接词、省略句、替代等手段来实现的指代、连接、省略、替代等衔接关系;2.语篇中段首句、主题句、过渡句的作用、位置及行文特征;3.语篇中的信息组织方式,如: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布局及承接关系;4.语篇成分(如: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如: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5.语篇中的隐性衔接和连贯手段,比如不使用but和however等連接词语的情况下实现转折、对比等语义逻辑关系。
三、教学实践
要提高学生语言使用能力,提高学生七选五的解题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运用语篇分析进行阅读教学,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立足于“语言即语篇”的思想,从宏观视角,语篇分析语篇体裁、篇章结构、主旨大意;从微观视角,分析语篇的句际关系入手,以此改变过去自下而上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面以人教版Module3 Unit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为例,探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贯穿语篇知识的教学模式。
1.解读标题,预测文本内容。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标题和图,回答问题:
What does the author plan to explain in this text?
What is the genre of the text?
Can you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
文章的标题通常决定语篇的类型和风格,学生通过对标题的理解解析,可以预测文本的大致内容和中心思想, 感知文本,激发学生原有知识,形成阅读期待。通过此教学环节,学生已大致明白这是一篇说明文,语篇模式为提问---回答型,解释生命在地球的起源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形式和特征。内容关乎科学知识,行文逻辑严密,用词简洁精练,可以要求学生在读中细心体会。
2.提纲挈领,把握文章脉络:
Task1:教师要求学生skim for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Para1:A widely accepted theory about the formation of the universe.
Para2:The formation of the earth.
Para3:The importance of water for life.
Para4:The development of plants and animals on the earth.
Para5:The arrival of human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earth.
教师再要求学生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th.
Part2: the evolution of the life.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指导学生分析理解篇章结构,把握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衔接和相关意义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从而使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掌握文本的主题,然后再去理解和掌握文中的基础语言现象所表现的交际功能。
3.细读文本,厘清逻辑关系。
Task2:教师播放一段地球形成的视频,要求学生深度阅读part1的内容,关注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复述part1的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如下:
Para1:No one knows……However, ……After that, …… Para2:……after the “Big Bang”,……; ……between 4.5 and 3.8 billion years ago……; it exploded loudly……, in time……;as the earth cooled down……
复述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抓住文章行文的脉络和逻辑关系,能对文本原有语言知识进行再加工,促进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双提升,达到《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Task3:教师设问Can you predict what Para3 will talk about if you only read para1
【关键词】“七选五”题型;语篇意识;语篇分析;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徐赛丹,浙江省义乌市上溪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6年浙江英语高考改革,阅读理解出现七选五新题型。要求考生阅读一段约300词的短文,短文中留有5个空白,考生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选出五个能填入文章空处的最佳选项,使得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完整,上下文逻辑通顺,衔接自然。研究近几次的高考真题,文章体裁以说明文为主,语篇模式较为固定:提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文章常常会使用各种衔接手段使行文连贯,如果要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篇知识,把握住全篇的基本结构,理清上下文的衔接关系,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此可看出,高考改革体现了试题对考察“语篇意识”的偏重,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篇思维。
二、理论基础
语篇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它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其中成分之间,在形式上衔接的(Cohesion),在语义上是连贯的(coherence)。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必须了解关于语篇是如何构成的,语篇是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的;语篇各要素(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文字与图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以及有什么样的语篇结构。《新课标》对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要求为听、说、读、写、看,并对学生要求掌握哪些语篇知识也做出了明确要求,笔者在此认为以下几项在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当着重培养,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语篇中的显性衔接和连贯手段,如:通过使用代词、连接词、省略句、替代等手段来实现的指代、连接、省略、替代等衔接关系;2.语篇中段首句、主题句、过渡句的作用、位置及行文特征;3.语篇中的信息组织方式,如: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布局及承接关系;4.语篇成分(如: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如: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5.语篇中的隐性衔接和连贯手段,比如不使用but和however等連接词语的情况下实现转折、对比等语义逻辑关系。
三、教学实践
要提高学生语言使用能力,提高学生七选五的解题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运用语篇分析进行阅读教学,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立足于“语言即语篇”的思想,从宏观视角,语篇分析语篇体裁、篇章结构、主旨大意;从微观视角,分析语篇的句际关系入手,以此改变过去自下而上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面以人教版Module3 Unit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为例,探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贯穿语篇知识的教学模式。
1.解读标题,预测文本内容。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标题和图,回答问题:
What does the author plan to explain in this text?
What is the genre of the text?
Can you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
文章的标题通常决定语篇的类型和风格,学生通过对标题的理解解析,可以预测文本的大致内容和中心思想, 感知文本,激发学生原有知识,形成阅读期待。通过此教学环节,学生已大致明白这是一篇说明文,语篇模式为提问---回答型,解释生命在地球的起源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形式和特征。内容关乎科学知识,行文逻辑严密,用词简洁精练,可以要求学生在读中细心体会。
2.提纲挈领,把握文章脉络:
Task1:教师要求学生skim for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Para1:A widely accepted theory about the formation of the universe.
Para2:The formation of the earth.
Para3:The importance of water for life.
Para4:The development of plants and animals on the earth.
Para5:The arrival of human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earth.
教师再要求学生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th.
Part2: the evolution of the life.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指导学生分析理解篇章结构,把握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衔接和相关意义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从而使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掌握文本的主题,然后再去理解和掌握文中的基础语言现象所表现的交际功能。
3.细读文本,厘清逻辑关系。
Task2:教师播放一段地球形成的视频,要求学生深度阅读part1的内容,关注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复述part1的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如下:
Para1:No one knows……However, ……After that, …… Para2:……after the “Big Bang”,……; ……between 4.5 and 3.8 billion years ago……; it exploded loudly……, in time……;as the earth cooled down……
复述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抓住文章行文的脉络和逻辑关系,能对文本原有语言知识进行再加工,促进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双提升,达到《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Task3:教师设问Can you predict what Para3 will talk about if you only read par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