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笔者通过在高中课文教学中运用单向质疑、多向质疑和逆向质疑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扩大了英语基础知识、发展了基本技能并提高了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质疑 课文教学 尝试
新的《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中英语课的教学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大纲的要求——侧重阅读。
现行高中英语课文题材广泛、信息密度大、语言知识丰富,每一篇课文的学习必须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如果按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大纲的要求。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这种反射能引起积极思维、提高兴趣及探索精神,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能力。为此,我利用新教材课文体裁丰富多样而又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特点,尝试用质疑教学进行课文教学,以质疑的方法创设感知新材料,让学生弄清概念、争辨真理。通过教师步步设疑和学生的主动质疑,使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
一、单向质疑
单向质疑,也可称作听力质疑或理解质疑,也就是在新课文开始时,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安排学生做“True or False”练习或用“Yes or No”回答问题,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要求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在短时间内能准确地捕捉信息并迅速地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判断。如果答案是“False(No)”,则还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给出正确的答案。如:在学习“Modern Architecture”(Senior Book 2A) 一文时,我设置了下列“True or False”练习:
(1)The text is about classical Chiese Architecture.
(2)Some modern Architecture takes examples from nature.
(3)In the choice of nature and shape of buildings,ancient architecture are more closer to nature.
……
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激起全体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还可以穿插提问。如:“Is he/she right?”“Do you agree with him/her?”“Any other opinion?”……通过这种单向质疑,能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理解能力。
二、多向质疑
多向质疑即多角度质疑,是在通过单向质疑对课文内容整体理解后,对课文进行深层理解和细节理解的质疑教学,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这一步骤,教师首先是以几个“Wh-”(即What、Who、Why、When、Where)和一个“How”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然后,鼓励学生用英语对文章中的任何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在学生解答后由教师来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本课中重点词、词组的用法问题,同义、近义词及词组的区别问题,以及重点、难点句型的理解问题。对于学生提不出的教师要讲的重点和难点,则由教师来提问。通过此“质疑——答疑”的活动,学生就能以探索的方法来获得基本知识和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并培养了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The King of Stonehenge”(Senior Book 2B)一文时,学生们就文中“This was a time when the first metals were brought to Britain,and this man was buried with two gold earrings which are the oldest gold ever found in Britain (dated to 2470 BC)”一句,提出了“Why is‘dated to 2470 BC’is used instead of‘dating back to 2470 BC’”的问题。
另外,教师对多向质疑所设置的问题要抓住课文的内容、段落的主要意思,要有利于帮助归纳课文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细节、段落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篇章结构更深层次的理解。常用的问题形式有:“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What does…refer to?”“What do you think…?”
在课文复习时,多向质疑的问题设置应注重有利于拓宽学生思路。如:在复习“Saving the earth”(Senior Book 2A)这篇课文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
(1)What do you think causes damage to the earth?
(2)Do you think we should control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why?
(3)Why must we do something to stop pollution?
……
通过多向质疑问题的答案,学生可以串起来复述课文的内容。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的特点,采用找段落主题句或归纳段落中心思想的设问方式来完成多向质疑步骤。多向质疑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还会由此产生新的突破性的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向知识领域的纵深进行探索,把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全部调动起来,使学生学得更加灵活,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逆向质疑
逆向质疑属系列性质疑,它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主要通过设置“悬念”来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激起学生探索奥秘、求知的欲望,向具有“信息沟”的交际过渡。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这一步通常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专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逆向质疑在课文复习时更为实用。在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穿插使用一些句子,激发学生积极思索,即席性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以利于疏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沟”。如:“What do you mean?”“Can you sum up what he/she has said?”“Do you agree with him/her?”“Why(not)?”……在复习“First Aid”(Senior Book 2A)一课时,我设置了三个专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Do you think first aid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Why?
通过讨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First aid is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其理由是:lnjuries may happen to people sometimes, and first aid in time can save a person's life.
(2)What injuries may happen to people in our daily life?
就这一议题,学生们非常积极,谈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有课文中的内容,也有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三个讨论专题:
(3)How do you deal with…?
利用这一待完成的话题,由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问,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而课文的内容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复习和巩固,同时还训练了听说能力。
实践证明,质疑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上大有好处:
1、在质疑教学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参与意识,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通过质疑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自觉表达,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听说、交际的能力。
3、质疑教学体现了培养人才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包育彬:《中学英语教学策略与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胡春洞 王才仁:《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3、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4、张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教材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关键词】质疑 课文教学 尝试
新的《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中英语课的教学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大纲的要求——侧重阅读。
现行高中英语课文题材广泛、信息密度大、语言知识丰富,每一篇课文的学习必须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如果按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大纲的要求。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这种反射能引起积极思维、提高兴趣及探索精神,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能力。为此,我利用新教材课文体裁丰富多样而又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特点,尝试用质疑教学进行课文教学,以质疑的方法创设感知新材料,让学生弄清概念、争辨真理。通过教师步步设疑和学生的主动质疑,使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
一、单向质疑
单向质疑,也可称作听力质疑或理解质疑,也就是在新课文开始时,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安排学生做“True or False”练习或用“Yes or No”回答问题,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要求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在短时间内能准确地捕捉信息并迅速地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判断。如果答案是“False(No)”,则还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给出正确的答案。如:在学习“Modern Architecture”(Senior Book 2A) 一文时,我设置了下列“True or False”练习:
(1)The text is about classical Chiese Architecture.
(2)Some modern Architecture takes examples from nature.
(3)In the choice of nature and shape of buildings,ancient architecture are more closer to nature.
……
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激起全体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还可以穿插提问。如:“Is he/she right?”“Do you agree with him/her?”“Any other opinion?”……通过这种单向质疑,能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理解能力。
二、多向质疑
多向质疑即多角度质疑,是在通过单向质疑对课文内容整体理解后,对课文进行深层理解和细节理解的质疑教学,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这一步骤,教师首先是以几个“Wh-”(即What、Who、Why、When、Where)和一个“How”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然后,鼓励学生用英语对文章中的任何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在学生解答后由教师来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本课中重点词、词组的用法问题,同义、近义词及词组的区别问题,以及重点、难点句型的理解问题。对于学生提不出的教师要讲的重点和难点,则由教师来提问。通过此“质疑——答疑”的活动,学生就能以探索的方法来获得基本知识和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并培养了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The King of Stonehenge”(Senior Book 2B)一文时,学生们就文中“This was a time when the first metals were brought to Britain,and this man was buried with two gold earrings which are the oldest gold ever found in Britain (dated to 2470 BC)”一句,提出了“Why is‘dated to 2470 BC’is used instead of‘dating back to 2470 BC’”的问题。
另外,教师对多向质疑所设置的问题要抓住课文的内容、段落的主要意思,要有利于帮助归纳课文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细节、段落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篇章结构更深层次的理解。常用的问题形式有:“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What does…refer to?”“What do you think…?”
在课文复习时,多向质疑的问题设置应注重有利于拓宽学生思路。如:在复习“Saving the earth”(Senior Book 2A)这篇课文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
(1)What do you think causes damage to the earth?
(2)Do you think we should control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why?
(3)Why must we do something to stop pollution?
……
通过多向质疑问题的答案,学生可以串起来复述课文的内容。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的特点,采用找段落主题句或归纳段落中心思想的设问方式来完成多向质疑步骤。多向质疑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还会由此产生新的突破性的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向知识领域的纵深进行探索,把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全部调动起来,使学生学得更加灵活,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逆向质疑
逆向质疑属系列性质疑,它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主要通过设置“悬念”来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激起学生探索奥秘、求知的欲望,向具有“信息沟”的交际过渡。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这一步通常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专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逆向质疑在课文复习时更为实用。在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穿插使用一些句子,激发学生积极思索,即席性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以利于疏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沟”。如:“What do you mean?”“Can you sum up what he/she has said?”“Do you agree with him/her?”“Why(not)?”……在复习“First Aid”(Senior Book 2A)一课时,我设置了三个专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Do you think first aid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Why?
通过讨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First aid is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其理由是:lnjuries may happen to people sometimes, and first aid in time can save a person's life.
(2)What injuries may happen to people in our daily life?
就这一议题,学生们非常积极,谈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有课文中的内容,也有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三个讨论专题:
(3)How do you deal with…?
利用这一待完成的话题,由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问,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而课文的内容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复习和巩固,同时还训练了听说能力。
实践证明,质疑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上大有好处:
1、在质疑教学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参与意识,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通过质疑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自觉表达,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听说、交际的能力。
3、质疑教学体现了培养人才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包育彬:《中学英语教学策略与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胡春洞 王才仁:《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3、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4、张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教材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