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宜昌教科院李伟杰先生新著《云端的语文》即将付梓,邀我作序。昔亭林先生有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序”,樊川居士也说“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可见为人写序不仅有“好为人师”之嫌,“准入”门槛亦极高。但因为与作者相识相交多年,于情于理都不容推辞,我也就不避嫌疑,执笔为序了。
宜昌我曾去过多次,每次都有新发现和新惊喜。峡江吊脚楼,神秘巴人国,土家摔碗酒,三峡葛洲坝,都曾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最近一次是去年秋天,参加《语文学习报》组织的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正当我与宜昌语文同仁把酒论学之际,接到《中国教师报》向我约稿的短信,要我写一篇“统编语文教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文章。为了更有针对性,我便委托伟杰先生,帮我分别约请宜昌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为我各提供一个教学设计案例,并以整版推出,受到老师们的欢迎。
宜昌古称“夷陵”,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屈原、王昭君的故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所谓荆蛮融合之范域,巴楚文化之摇篮。历来崇文重教,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据说《三国演义》中有36个故事发生于此。东晋著名学者郭璞曾在此注《尔雅》,夷陵人建墨池书院以为纪念。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贬官至此,作《至喜亭记》,夷陵人建六一书院以崇敬之。白居易与白行简、元稹同游夷陵,作《三游洞记》。陆游从西陵峡进川,写有《入蜀记》。李白、苏辙、黄庭坚、张之洞,都曾在此留下优美诗篇。抗战期间,日寇沿长江向内陆步步紧逼,安庆、南京、武汉相继沦陷,国民政府撤往陪都重庆,宜昌成为中国战略物质的重要中转站。“中国船王”卢作孚在这里组织指挥“炮火下的抢运”,被教育家晏阳初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张自忠将军在宜城长山壮烈殉国。叶圣陶、老舍、陶行知、李四光、吴祖光、赵丹等文化名人,都曾在此中转逃难。叶圣陶有诗形容:“种种方音如鼎,俱言上水苦无船。”宜昌江边的“宜昌大撤退纪念雕塑”,默默地诉说着这段辉煌历程。上世纪90年代,全国中语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同仁在刘国正理事长率领下,曾前往宜昌调研,考察“语文课内外衔接实验”。考察归来,国正先生按捺不住喜悦心情,连续写下《语文教学与生活——谈宜昌语文教改实验报告手记》《展开双翼才能腾飞——宜昌市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状况和思考》,给予极高评价:“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如大鹏那样,其‘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翻开伟杰先生这本《云端的语文》,可谓七彩祥瑞,变幻万千,胜意无限,云蒸霞蔚。“云锦篇”纵议语文课程,弘扬教研文化;“云霞篇”关注语文课堂,记录创意瞬间;“云集篇”研讨语文教法,阐释教学真谛;“云卷篇”聚焦考试评价,
呼唤供给侧改革;“云舒篇”吐纳同仁心声,相互砥砺激发。正如作者所形容的那样:“可化为云雨般的酣畅淋漓,滋润复苏之万物;可映衬云霞般的灿烂美丽,装饰浩瀚之天空;可推演云层叠加般的思考,境界如九重霄汉的不同视角与超凡体验;可激发观云者神奇想象的发挥,景象若海市蜃楼样虚无缥缈曼妙无穷……那是属于语文人的梦,却又是实实在在可解读的,入脑润心,随时在线。当你追之对话,拟之为文,慕之动情,倾之共鸣,便会发觉整个世界都是语文——是你希望看到的样子!”
在我国教育界,活跃着一支埋头苦干、充满创造活力的语文教研员队伍。他们事业心责任感强,具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热爱教研工作,为提高语文教育质量自觉奉献智慧。他们又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論功底,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所以,他们能够服务语文教育教学,引领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为语文教育教学提供着重要支撑。从这本《云端的语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推进宜昌语文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语文教学资源建设、培育推广优秀语文教学成果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看到一位基层语文教研员的初心使命和不懈追求。
序成,窗外蓝天白云,清风拂面,满目翠绿,时闻杜鹃。院里绣球花争奇斗艳,百合花含苞待放,更有黄杏压枝,摇摇欲坠,不觉神清气爽,遂想将此心寄予远方朋友:愿新冠瘟神从速消逝,尽快恢复生活常态,也愿宜昌语文更宜更昌!
宜昌我曾去过多次,每次都有新发现和新惊喜。峡江吊脚楼,神秘巴人国,土家摔碗酒,三峡葛洲坝,都曾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最近一次是去年秋天,参加《语文学习报》组织的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正当我与宜昌语文同仁把酒论学之际,接到《中国教师报》向我约稿的短信,要我写一篇“统编语文教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文章。为了更有针对性,我便委托伟杰先生,帮我分别约请宜昌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为我各提供一个教学设计案例,并以整版推出,受到老师们的欢迎。
宜昌古称“夷陵”,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屈原、王昭君的故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所谓荆蛮融合之范域,巴楚文化之摇篮。历来崇文重教,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据说《三国演义》中有36个故事发生于此。东晋著名学者郭璞曾在此注《尔雅》,夷陵人建墨池书院以为纪念。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贬官至此,作《至喜亭记》,夷陵人建六一书院以崇敬之。白居易与白行简、元稹同游夷陵,作《三游洞记》。陆游从西陵峡进川,写有《入蜀记》。李白、苏辙、黄庭坚、张之洞,都曾在此留下优美诗篇。抗战期间,日寇沿长江向内陆步步紧逼,安庆、南京、武汉相继沦陷,国民政府撤往陪都重庆,宜昌成为中国战略物质的重要中转站。“中国船王”卢作孚在这里组织指挥“炮火下的抢运”,被教育家晏阳初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张自忠将军在宜城长山壮烈殉国。叶圣陶、老舍、陶行知、李四光、吴祖光、赵丹等文化名人,都曾在此中转逃难。叶圣陶有诗形容:“种种方音如鼎,俱言上水苦无船。”宜昌江边的“宜昌大撤退纪念雕塑”,默默地诉说着这段辉煌历程。上世纪90年代,全国中语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同仁在刘国正理事长率领下,曾前往宜昌调研,考察“语文课内外衔接实验”。考察归来,国正先生按捺不住喜悦心情,连续写下《语文教学与生活——谈宜昌语文教改实验报告手记》《展开双翼才能腾飞——宜昌市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状况和思考》,给予极高评价:“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如大鹏那样,其‘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翻开伟杰先生这本《云端的语文》,可谓七彩祥瑞,变幻万千,胜意无限,云蒸霞蔚。“云锦篇”纵议语文课程,弘扬教研文化;“云霞篇”关注语文课堂,记录创意瞬间;“云集篇”研讨语文教法,阐释教学真谛;“云卷篇”聚焦考试评价,
呼唤供给侧改革;“云舒篇”吐纳同仁心声,相互砥砺激发。正如作者所形容的那样:“可化为云雨般的酣畅淋漓,滋润复苏之万物;可映衬云霞般的灿烂美丽,装饰浩瀚之天空;可推演云层叠加般的思考,境界如九重霄汉的不同视角与超凡体验;可激发观云者神奇想象的发挥,景象若海市蜃楼样虚无缥缈曼妙无穷……那是属于语文人的梦,却又是实实在在可解读的,入脑润心,随时在线。当你追之对话,拟之为文,慕之动情,倾之共鸣,便会发觉整个世界都是语文——是你希望看到的样子!”
在我国教育界,活跃着一支埋头苦干、充满创造活力的语文教研员队伍。他们事业心责任感强,具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热爱教研工作,为提高语文教育质量自觉奉献智慧。他们又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論功底,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所以,他们能够服务语文教育教学,引领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为语文教育教学提供着重要支撑。从这本《云端的语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推进宜昌语文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语文教学资源建设、培育推广优秀语文教学成果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看到一位基层语文教研员的初心使命和不懈追求。
序成,窗外蓝天白云,清风拂面,满目翠绿,时闻杜鹃。院里绣球花争奇斗艳,百合花含苞待放,更有黄杏压枝,摇摇欲坠,不觉神清气爽,遂想将此心寄予远方朋友:愿新冠瘟神从速消逝,尽快恢复生活常态,也愿宜昌语文更宜更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