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是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状况。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对中国文化对外宣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博物馆作为上海甚至整个中国的重要名片之一,其陈列品介绍和正确的英译对于有效的对外宣传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认识,本文以上海博物馆陈列介绍英译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存在的一些英译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 历史陈列 英译
博物馆是经岁月沉淀,承载和宣传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诞生于1682年。它不仅是人类了解历史、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宣传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它具有多种作用,如展示宣传作用、审美作用、介绍历史文化作用等,是一个国家向其他国际展示和宣传国家文化的重要平台,而博物馆的文本英译则是适应跨国文化宣传、传播的重要步骤。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加强其陈列介绍的文本英译工作,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博物馆文物翻译的原则
由严复先生提出的关于翻译的“信、达、雅”标准,是翻译界长期以来一直坚守的重要出发点,同时也是判断翻译好坏的价值评判标准。文物翻译其专业性和文化性而不同于其他文本翻译,进而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上也皆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翻译,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在“信、达、雅”的基础上,应本着“三贴近原则”进行,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而文物资料的翻译需要遵循后两个贴近原则。
二、上海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简介英译存在的问题
上海博物馆,拥有文物100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3万件,门类众多,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最具特色,它是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虽然上海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以实物、文字、图片等方式展示了中国史前到当代的文明史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馆内汉语介绍资料文字简洁、内容丰富,其对应的英语翻译,从形式上看,似乎与原文亦步亦趋,显得“忠实”于原文,但从内容上看,就不难看出诸多不妥之处,其中不乏令人费解的拼写、语法错误和文化信息的过度摘译、省译和误译,这使外国读者难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交流与文化传递的实效。现拟从拼写、人名误译、中西文化思维差异等方面对摘自于上海博物馆的部分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1.拼写错误。例1:彝族漆绘餐具。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盛产漆器,这套彝族餐具,有一只硕大的盘承起壶、碗等22件器皿。上面用红、黄、黑这三种彝族最喜欢的色彩描绘出啊妇幼象征意义的各种图案、传递出独特的文化信息。译文为:Painted lacquer dinner set LI nationality。This dinner set consisting of 22 pieces carried by a large plate was made by Li people living in Liangshan area,Sichuan province.The painted designs in red,yellow and black colors are of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ir own culture.在这篇文物名称和描述中,“彝族”两次被译成“黎族”。作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两个民族,他们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因为失误把“Yi”译成“Li”,必然造成国外游客对中国的民族误解。
例2:玉器在中国的用途非常广泛,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上都发挥过其他艺术品不能取代的作用。译文为: The beautifully carved jades with their deep implications have plaid some special roles in Chinese politics,economy,culture,ideology,ethics and religion that other kinds of art have never reached.这段介绍文字基本符合文物翻译“信,达”的标准,取得了很好介绍中国玉器的效果。但是,一个“plaid”的拼写错误足以让游客困惑很久,正确的拼写应该是“played”.
2.语法错误。例3:铁力木:产于我国广东。它是我国古代硬木中长得最为高达的树种,为此明式家具不少大件是用它制造的。铁力木属常绿乔木,材质坚硬,色泽纹理与鸡翅木相差无几,较之纹理显粗,鬓眼也显著。译文为:Tieli wood,Mesua ferrea .It is a kind evergreen tree,the largest of all the hardwood trees.Many large pieces of Ming furniture were made of it.Its grain look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Jichi wood,but coarser.此段译文中“铁力木属常绿乔木”应译为“It is a kind of evergreen tree”。
3.人名错译。例4:元四家,指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艺术特色是雅洁淡逸,强调水墨在绘画上的表现,使中国山水画笔墨技巧达到了高峰,画风在后世占统治地位,是著名的文人画家。译文为: In Chinese art history,Wang Gongwang,Wu Zhen,Ni Zan,Wang Meng are the four great masters of landscap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1271-1368).对于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中国公民来说,最熟悉的“元四家”之一是“黄公望”。在中国的姓氏中,“王”和“黄”是有区别的。 例5:明四家—明中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人合称“明四家”。
译文: In the mid Ming period,a group of painters represented by Shen Zhou,Wen Zhengming,Tang Yin and Chou Ying appeared in the Suzhou area.So,people later called the four artists ”the four masters of Suzhou School”.明四家中的“仇英”在姓氏中读“qiu”,不是“chou”。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国历代书法馆,如以下对唐代楷书的英文介绍:
4.翻译思维中式化。例6:圈椅—指靠背为圆后背的椅子(圆后背交椅除外)。译文为: The westerners call it horseshoe armchair.(excluding the folding chair with curved rest)。译文中的“westerners”充分显示了我们是在做文化的“内宣”而不是“外宣”。不符合历史陈列翻译的“三贴近”原则。
通过对上述例子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一是在博物馆文本翻译过程中,有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二是对于那些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错误,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加强译者翻译意识的培养、提高文化差异的意识。当然,要做到这两点,需要译者长期艰苦的努力。
三、对上海历史陈列介绍翻译之建议
1.对于翻译者以及校对人员,应该努力扎实功底,拓展视野,转变翻译思维。要充分了解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在撰写和翻译解说词时应采取如下与国际惯例接轨、以西方观众为目标受众、适应西方观众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的策略。此外,校对人员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校对水平,语言专业素养,避免语法、拼写错误。要严格翻译程序,仔细理解文本后,再翻译,并且要反复斟酌并修改,最后进行校核。
2.对于排版印刷工作人员而言,其排版印刷的工作对整个译文质量也起关键的作用。如果排版印刷工作不细致,则会出现大量拼写的低级错误。因此,要本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切实履行职责,避免出现任何翻译错误。
3.对于相关部门而言要高度重视翻译工作。自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的世博会以来,北京和上海相继颁发了公示语翻译规范标准,而博物馆的翻译也是属于公示语的一部分,这说明已有一定的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上海作为“中国之窗”,上海博物馆的正确标准英译不仅关系到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相关部门应该有引进更多的博物馆翻译专家和对译本更严格的审核。
翻译“任重道远”。博物馆的社会地位、教育功能及文化传播媒介作用决定了博物馆文本翻译的重要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称职的译者应该兼顾目的语的语言和和文化规范(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norms),尤其是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文化因素时,要以译文读者为导向,加强“翻译意识”。对于博物馆而言,就那些误译的英文应该及时改译或重译,只有这样才能为更有效地弘扬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李芳.中西思维差异对博物馆英语解说词的迁移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
[2]郦青,胡雪英.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研究——以浙江省博物馆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2011(3).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 历史陈列 英译
博物馆是经岁月沉淀,承载和宣传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诞生于1682年。它不仅是人类了解历史、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宣传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它具有多种作用,如展示宣传作用、审美作用、介绍历史文化作用等,是一个国家向其他国际展示和宣传国家文化的重要平台,而博物馆的文本英译则是适应跨国文化宣传、传播的重要步骤。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加强其陈列介绍的文本英译工作,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博物馆文物翻译的原则
由严复先生提出的关于翻译的“信、达、雅”标准,是翻译界长期以来一直坚守的重要出发点,同时也是判断翻译好坏的价值评判标准。文物翻译其专业性和文化性而不同于其他文本翻译,进而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上也皆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翻译,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在“信、达、雅”的基础上,应本着“三贴近原则”进行,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而文物资料的翻译需要遵循后两个贴近原则。
二、上海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简介英译存在的问题
上海博物馆,拥有文物100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3万件,门类众多,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最具特色,它是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虽然上海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以实物、文字、图片等方式展示了中国史前到当代的文明史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馆内汉语介绍资料文字简洁、内容丰富,其对应的英语翻译,从形式上看,似乎与原文亦步亦趋,显得“忠实”于原文,但从内容上看,就不难看出诸多不妥之处,其中不乏令人费解的拼写、语法错误和文化信息的过度摘译、省译和误译,这使外国读者难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交流与文化传递的实效。现拟从拼写、人名误译、中西文化思维差异等方面对摘自于上海博物馆的部分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1.拼写错误。例1:彝族漆绘餐具。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盛产漆器,这套彝族餐具,有一只硕大的盘承起壶、碗等22件器皿。上面用红、黄、黑这三种彝族最喜欢的色彩描绘出啊妇幼象征意义的各种图案、传递出独特的文化信息。译文为:Painted lacquer dinner set LI nationality。This dinner set consisting of 22 pieces carried by a large plate was made by Li people living in Liangshan area,Sichuan province.The painted designs in red,yellow and black colors are of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ir own culture.在这篇文物名称和描述中,“彝族”两次被译成“黎族”。作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两个民族,他们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因为失误把“Yi”译成“Li”,必然造成国外游客对中国的民族误解。
例2:玉器在中国的用途非常广泛,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上都发挥过其他艺术品不能取代的作用。译文为: The beautifully carved jades with their deep implications have plaid some special roles in Chinese politics,economy,culture,ideology,ethics and religion that other kinds of art have never reached.这段介绍文字基本符合文物翻译“信,达”的标准,取得了很好介绍中国玉器的效果。但是,一个“plaid”的拼写错误足以让游客困惑很久,正确的拼写应该是“played”.
2.语法错误。例3:铁力木:产于我国广东。它是我国古代硬木中长得最为高达的树种,为此明式家具不少大件是用它制造的。铁力木属常绿乔木,材质坚硬,色泽纹理与鸡翅木相差无几,较之纹理显粗,鬓眼也显著。译文为:Tieli wood,Mesua ferrea .It is a kind evergreen tree,the largest of all the hardwood trees.Many large pieces of Ming furniture were made of it.Its grain look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Jichi wood,but coarser.此段译文中“铁力木属常绿乔木”应译为“It is a kind of evergreen tree”。
3.人名错译。例4:元四家,指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艺术特色是雅洁淡逸,强调水墨在绘画上的表现,使中国山水画笔墨技巧达到了高峰,画风在后世占统治地位,是著名的文人画家。译文为: In Chinese art history,Wang Gongwang,Wu Zhen,Ni Zan,Wang Meng are the four great masters of landscap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1271-1368).对于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中国公民来说,最熟悉的“元四家”之一是“黄公望”。在中国的姓氏中,“王”和“黄”是有区别的。 例5:明四家—明中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人合称“明四家”。
译文: In the mid Ming period,a group of painters represented by Shen Zhou,Wen Zhengming,Tang Yin and Chou Ying appeared in the Suzhou area.So,people later called the four artists ”the four masters of Suzhou School”.明四家中的“仇英”在姓氏中读“qiu”,不是“chou”。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国历代书法馆,如以下对唐代楷书的英文介绍:
4.翻译思维中式化。例6:圈椅—指靠背为圆后背的椅子(圆后背交椅除外)。译文为: The westerners call it horseshoe armchair.(excluding the folding chair with curved rest)。译文中的“westerners”充分显示了我们是在做文化的“内宣”而不是“外宣”。不符合历史陈列翻译的“三贴近”原则。
通过对上述例子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一是在博物馆文本翻译过程中,有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二是对于那些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错误,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加强译者翻译意识的培养、提高文化差异的意识。当然,要做到这两点,需要译者长期艰苦的努力。
三、对上海历史陈列介绍翻译之建议
1.对于翻译者以及校对人员,应该努力扎实功底,拓展视野,转变翻译思维。要充分了解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在撰写和翻译解说词时应采取如下与国际惯例接轨、以西方观众为目标受众、适应西方观众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的策略。此外,校对人员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校对水平,语言专业素养,避免语法、拼写错误。要严格翻译程序,仔细理解文本后,再翻译,并且要反复斟酌并修改,最后进行校核。
2.对于排版印刷工作人员而言,其排版印刷的工作对整个译文质量也起关键的作用。如果排版印刷工作不细致,则会出现大量拼写的低级错误。因此,要本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切实履行职责,避免出现任何翻译错误。
3.对于相关部门而言要高度重视翻译工作。自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的世博会以来,北京和上海相继颁发了公示语翻译规范标准,而博物馆的翻译也是属于公示语的一部分,这说明已有一定的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上海作为“中国之窗”,上海博物馆的正确标准英译不仅关系到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相关部门应该有引进更多的博物馆翻译专家和对译本更严格的审核。
翻译“任重道远”。博物馆的社会地位、教育功能及文化传播媒介作用决定了博物馆文本翻译的重要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称职的译者应该兼顾目的语的语言和和文化规范(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norms),尤其是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文化因素时,要以译文读者为导向,加强“翻译意识”。对于博物馆而言,就那些误译的英文应该及时改译或重译,只有这样才能为更有效地弘扬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李芳.中西思维差异对博物馆英语解说词的迁移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
[2]郦青,胡雪英.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研究——以浙江省博物馆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