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练习,扮靓语文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hdg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练习是语文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加强过程学习、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它对语文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练习应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充分发挥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使语文练习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加快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现结合部分练习题例谈精心练习,扮靓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发展的粗浅看法。
  一、凸显感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段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基石是尊重个体,凸显感悟。因此,与课堂教学配套的练习就应该重视“感悟题”的设置,特别是感悟的题型应与课堂教学中的“导读问题”相类似。如题目:
  【阅读短文】——《烟台的海》:
  如果把烟台的海比作一个人,那么,春天烟台的海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夏日烟台的海宛如___________,冬天烟台的海仿佛___________。
  【阅读短文】——《系紧你的鞋带》:
  “以后请系紧你的鞋带……”总经理对售货员说这些话时,语气“缓和”是因为___________,语气“郑重”说明___________。
  二、 注重积累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话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意义。因此,练习题型应重视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情况,旨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积累。
  一是直接考查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积累情况,如题目:
  1.看拼音,写词语。
  2.填空:
  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___________,______。(陆游·《示儿》)
  二是从阅读理解和运用的角度考查学生言语积累情况,如题目:
  3. 填空:
  照例子,用成语概括课本中你所熟悉的三个人物,如顾全大局的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认识了飞将  、西楚霸王  。
  三、体现人文
  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题型的设置应在充分肯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答题(工具性)的前提下,让学生答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发挥(人文性),从而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色彩。
  首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拓宽题目思维空间,尽量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发挥独特见解的机会,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如题目:
  【阅读短文】——《山谷中的谜底》:
  用“﹏﹏”画出你认为文中写得比较好的一句话,并写出它好在哪儿。
  【习作】
  仔细看图,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一件事,可以写童话,可以写……
  其次,遴选有一定思考价值的文字材料,根据其深刻的人文意蕴设置题目,使学生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产生较强的答题欲望。如题目:
  【阅读一】——《向往奥运》:谈谈你对竞技体育是“一种抗争,一种理想”的理解。
  【阅读二】——《真实的高度》:小仲马的哪些做法让老编辑赞叹不已?
  【阅读三】——《山谷中的谜底》: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四、突出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型板块,综合性学习也被纳入了语文课程标准,其实施过程及活动效果如何,人们不得而知。只有结合课堂教学不断进行“综合性”检测,才能把握住学生语文素养的脉搏,诊断出语文综合素养的不足之处,以便调整综合性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如题目:
  【习作】
  本学期课本中要求我们开展一次“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活动,请写一段话,简要介绍你参加这次活动的情况。可以写制订调查计划的情况,可以写开展调查活动的过程,也可以写调查结束后采用多种方式展示调查结果的情况。
  五、强化习惯
  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小时候,人是习惯的主人;长大之后,人是习惯的奴隶。”毋庸讳言,习惯受益于一切,当然包括语文学习。题型的设定自头至尾都需弥盖对习惯的“检阅”。
  1.每次作业后:书写:端正  分,整洁  分。
  2.抄写下面的句子,要求做到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写字习惯)
  3.【阅读短文】——《真实的高度》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阅读习惯)
  4.【习作】仔细看图,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文章。(观察习惯)
  用练习检测教学,用评价带动发展,科学的操练一定会使语文课堂增产增效,一定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幅提高。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民主、平等、宽容的课堂,师生之间的所有活动都应体现出一种和谐美。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是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其发言是积极的、自由的;他们的心灵是敞开的、澄明的;他们的学习是快乐的、富有情趣的。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乐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情感激活课堂  1.加深投入。教师要用自身的满腔热情和语文教材丰富的情感内涵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在备课时,用心
表扬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一种评价手段,或肯定成绩,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或挖掘亮点,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一直认为表扬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更多发展和表达的机会,倡导多向信息交流。但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的“表扬”不仅没有激起学生的交流,反而让我看到了可怕的一幕——全班“冷场”,由此引发了我对这一评价手段的反思。  【案例描述】  那节课学习《掌声》的第
在拼音教学中,教学生区分b、d、p、q、z、c、s时,笔者创编了一套口诀让他们吟诵:“正6‘b’,反6‘d’;正9‘q’,反9‘p’;扁2‘z’,月牙‘c’,弯弯曲曲就念‘s’。”原以为这样一来,学生肯定能将这七个字母区分得清清楚楚。可结果事与愿违,学生连左右都分不清,更何况什么正反了,读写起来当然时常出错。笔者又设计了一个既形象又直接的记忆方法:让学生一人做一个半圆和一根长竖,自己试着摆摆b、d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选准思维的“发散点”,开放学生的思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一、以问题为“发散点”  学生要打开思路,首先要跳出标准答案的局限,思考问题时不求唯一、统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上思考问题,找到思维的“发散点”。  (一)向“唯一”挑战的问题  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越开阔,越易发散思维。如《三袋麦子》一课,在快结课时,我让学生讨论:小
小学生的预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进行。这种预习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才避免了学生自学的盲目性;因为有步骤、有章法,才避免了学生自学的随意性,才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因为循序渐进,才使学生在预习中能积极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其预习能力。  一、教给方法,指导到位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必须
初读是指通过对课文的初步通读,获得关于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初步印象。它和精读、品读、美读相对而言,目的是为深读课文打下基础。初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起步,它对传递课文的情感基调、理解方向、思路拓展、阅读策略等方面的主导信息起着重要作用。初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站,是阅读的“蓄情”阶段。因此,初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预读充分——“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一般是由感知文本、解读文本、处
表情包发展至今已慢慢脱离原来的单纯表达情感的范畴,而转变为各种通过符号拼贴、嫁接、挪用等在社会语境中重新赋意,以复杂的形式诉说情节,在情节中感受和体验该社会语境中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旬古训在现代教育界,已众所周知。教学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使学生终生受用,何乐而不为呢?“渔”是一种
加强语文实践,彰显语文的核心价值,意味着语文教学要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真正地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正确地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品中探妙,加强语文实践  品,是语文教学的独有策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时,必须聚焦文本的语言现象,挖掘言语的“增值”点,也就是言语的品味点,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文本谋局布篇、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积淀语感。  1.揣摩传神的字眼,悟表达之妙 
生成性课堂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及时处理多种反馈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构建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生成是一种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性教学资源,是一种熔师生智慧、技能、性情于一炉的教学情景,是一种富有灵性的召唤。   现以《三只小板凳》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诠释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灵性所在:   一、“糟糕”的板凳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