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课堂,化“一切”为形象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y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拼音教学中,教学生区分b、d、p、q、z、c、s时,笔者创编了一套口诀让他们吟诵:“正6‘b’,反6‘d’;正9‘q’,反9‘p’;扁2‘z’,月牙‘c’,弯弯曲曲就念‘s’。”原以为这样一来,学生肯定能将这七个字母区分得清清楚楚。可结果事与愿违,学生连左右都分不清,更何况什么正反了,读写起来当然时常出错。笔者又设计了一个既形象又直接的记忆方法:让学生一人做一个半圆和一根长竖,自己试着摆摆b、d、p、q,结果错误率大大降低。
  这提醒我们,儿童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离开了形象,教学就无从展开。而一旦有了形象的参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图片资料形象化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引入大量的图片资料。这些图片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是自制的。教学中,我将汉语拼音全部制成挂图,附上形象可爱的卡通画,让卡通人物点出这是整体认读音节,那是声母表、韵母表,并贴在教室显眼的地方。在课堂上,每逢涉及这些拼音,学生就很自然地看几眼这些图片。也就无需教师再做徒劳的说教了,同时加深了印象。
  生字卡片、拼音卡片是不可或缺的,它是知识的形象演示。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只是一种抽象符号。我们不妨来个文配图,尽量给每个词配上相应的图画,可以是简单的简笔画勾勒,也可以是色彩鲜艳的图片形象。图片吸引来的注意力很巧妙地转移给了文字,学生对文字的记忆便不在话下了。
  对于难记认的笔画,可制成卡片,发到学生手中,让小组一齐来辨识,或者经常抽读掌握得不太好的学生,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二、指导背诵形象化
  
  指导记忆形象化也很重要。1,自编动作。低年级课文富有情趣,在指导记忆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相应的动作。比如,记忆《大海睡了》、《北风与小鱼》等课文,把背书的过程变成表演的过程,因为有了动作形象,如此背诵。次数再多,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背书任务。2,教学挂图。课堂教学时使用挂图,看起来挂图内容与课本内容重复,似乎有画蛇添足的嫌疑。其实不然,一幅挂图集中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教师讲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背诵《雨点》、《人有两个宝》等课文时,用图画把课文内容与具体形象结合起来,就能迅速而准确地记忆了。3,简笔画。在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简笔画的形式,边记忆课文内容,边画出相应的图画。如背诵《家》时,学生把课文内容与绘画结合起来,手脑并用,兴趣浓厚。4,唱歌。唱歌也是一种形象的记忆方式,歌声诉诸耳朵,形象可感,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记住歌词,而且不会遗忘。比如,学完《江南》一文后,教学生唱同名歌曲,音乐的旋律美与课文的意境美融为一体,学生印象自然很深刻。当然。如果有条件使用教学课件,声、图、趣并茂,课堂效果当然更胜一筹。
  小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在学生的头脑中储存一些文情并茂的佳作,对今后学习语文大有益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当然还得从形象人手。比如,每天一词,将词贴在黑板角上,教师随时抽查,不做特别强调;隔天一诗,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背诵篇目,可适当增加篇目,把诗做成挂历形式,力求文图兼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里,随着学生的背诵进度翻阅;三天一个绕口令,都配以相应的录音和贴在教室后面的文字内容,早读课上,在教师的带领下读熟后,再看着文字内容背诵;一周一个小故事,可以是贴在墙面上的辅以逼真图像的故事,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上的小故事。让学生根据阅读兴趣来积累故事。
  
  三、教学过程形象化
  
  低年级学生是一群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教学的过程形象生动,才能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如教学“带”与“戴”时。我先板书大大的“带”与“戴”。让学生组词,学生都能说出“带领”、“戴帽子”。我趁机板书这两个词,便指出二者的区别:“带”是带在身边,“戴”是戴在身上的某一地方。比如戴帽子、戴眼镜、戴手表。我边说边配合着做动作,一会儿推推鼻梁上的眼镜,一会儿抖抖手腕上的手表。学生的眼球随之转动,显然他们听得入神了。
  待到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胸有成竹的时候,我用这样一道有趣的难题考查他们:“小明的爸爸是警察,他天天(带戴)着手铐!”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第二个‘戴’。”我一笑:“同学们,你们见过戴手铐的吗?”“见过!”学生有的双手背后,有的紧握双拳,合在一处,做出戴手铐的样子。我也耷拉着脑袋,“铐”住双手,说:“爸爸就这样天天戴着手铐?”学生大笑起来:“是第一个‘带’!”“这个‘带’,怎么带?”我反问道。“就是放到口袋里!”“就是挂在腰带上!’,学生边说边做动作。显然他们知道了,这个手铐只能“带”在身边,而不能“戴”在手腕上。“第二个‘戴’。只能是谁戴呢?”我继续反问。“坏人、强盗。”“对,就应给这些人‘戴’上手铐!”我又指着“戴”字强调。
  实践也说明了形象的可感性、可操作性。相信如果多多使用形象手段,低年级课堂就会告别枯燥乏味,而变得富有情趣,充满生机。
其他文献
对犬的几种常见的皮肤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了介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课标中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举足轻重的,它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败优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而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来源,不能只局限于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在《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应该是学生为主的‘语文学习活动’。”他认为:“教师应该确认这样一个信念: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交际能力或是写作能力,都必须通过学生个体亲身参与的相关活动才能真正获得。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保证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那么,
为调查了解湖南省宁远县规模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选取该县具有代表性的30个规模猪场采集557份血样,通过gpI-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PRVgpI抗体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进而学会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和创造,为终身学习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
郭思乐教授认为,教师应该做一个“牧者”,把“羊群”带到那辽阔的水草丰盛之处,让他们自由快乐地吃草。那么,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优秀“牧者”,在课堂里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激起自主学习的动机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里的《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所描写的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也都经历了各种巨大的变化,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是课堂教学模式,也都发生了或正发生着一场变革,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应用。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新的天地。越来越多的小语教师认识到了网络技术的巨大魅力和方便快捷,
所谓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能力,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和运用文字的一种能力。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品读欣赏,通过比较性品读、想象性品读、反复性品读,来感悟语言的意蕴性、形象性和情感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比较性品读,培养语感的意蕴性    语感的意蕴性是指领会文章所隐含的意义的语感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比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民主、平等、宽容的课堂,师生之间的所有活动都应体现出一种和谐美。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是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其发言是积极的、自由的;他们的心灵是敞开的、澄明的;他们的学习是快乐的、富有情趣的。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乐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情感激活课堂  1.加深投入。教师要用自身的满腔热情和语文教材丰富的情感内涵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在备课时,用心
表扬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一种评价手段,或肯定成绩,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或挖掘亮点,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一直认为表扬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更多发展和表达的机会,倡导多向信息交流。但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的“表扬”不仅没有激起学生的交流,反而让我看到了可怕的一幕——全班“冷场”,由此引发了我对这一评价手段的反思。  【案例描述】  那节课学习《掌声》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