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ms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语言对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因此,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语言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幼儿语言教学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整理成文,求教于同仁。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
  (二)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
  (三)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四)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地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
  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组织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世纪,对人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幼儿语言教育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应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言教学,具体说来,我认为,在语言教育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语言运用情境性原则
  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就是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一方面,是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如谈话活动中幼儿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语言;文学活动中侧重理解和使用叙事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听说游戏要求幼儿使用敏捷应变的语言。另一方面,日常的语言交往是真正真实而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
  (二)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在实际中,许多人却简单地将幼儿创造性地培养放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这几年,许多教师上公开课都喜欢上艺术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比较容易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活动看起来新颖、好看。其实,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中,语言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反思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依然是主要由教师发起提问。创造性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应当是《纲要》所提出的幼儿“想说、敢说”的活动环境。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措施都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孔子的创立到朱熹的身体力行,已经有两千年之久,但实际运用得并不很好。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难以照顾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个别差异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只笼统地按能力差异施教。当代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认同儿童语言发展的既有人类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非常明显的个别差异,因而要求给每一个儿童提供符合个别需要的教育机会。《纲要》也强调“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种全新认识“智能”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客观地看待每个孩子的“智力类型”,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保证活动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四)整合性原则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应该注意整合性原则,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性。如把语言教育活动与其它各科内容进行整合;在选择和编排语言教育活动内容时,把语言学习内容视为一个整体。二是语言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为幼儿创设具有真实语言运用机会的不同交流情境,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教师和幼儿共同建设的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还应该注意把语言教育活动渗透到各种游戏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幼儿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
  (五)主体活动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由“主体性”和“活动性”共同构成的,活动必须是主体的活动,剥夺了主体性,活动是不可能进行的。而主体性又主要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所以主体性和活动性密不可分。儿童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和发展着自己的世界的。没有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而要使儿童真正实现“自主”,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做活动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要主动和有主动权,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强师生间、幼儿间的积极互动。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六)大量感知和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
  幼儿阶段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年龄越小越明显,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幼儿有着极强的无意识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让孩子们欣赏“抚摸”这首散文诗时,虽然中班的孩子还不太理解散文诗的含义,但听完这首语言优美、节奏轻柔的散文诗,孩子们很自然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真好听,再放一遍吧。”“我听着很美。”所以,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全面平衡的儿童文学精品,利用餐前饭后让他们进行积累和感知。所谓感知,就是不要求幼儿理解并会说出作品中的每个词、每句话,更不要求他们复述所听过的每个儿童文学作品。这里只寻求一种熏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对提高幼儿的语言修养和今后的语言创作极其有利。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英语已经在世界上成为最强势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中把英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地位。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一、大学
摘 要: 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在美术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心理体验活动。在这种主观个体与客观现实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个体的文艺理论修养对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解析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缘由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带太多主观色彩地评价,给学生留出自主遐想的空间是教师的讲解原则。既有这样的发挥余地,又能让学生互动,这种分寸的把握无疑会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很高的要求。  
露天开采时有各种控制炸药爆破能的办法能提高矿岩的爆破效果。其中之一是用改变炸药装药结构来调整爆破脉冲参数。常用的炮孔装药结构有:连续柱状装药、空气间隔分段装药和
摘 要: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意境的表现,以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山水画题材最为充分。对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鉴赏,可从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欣赏入手,着力于作品意境的感悟与分析,进而引导小学生进入山水画的审美世界。  关健词: 山水画 意境 鉴赏 教育    一、古代绘画中的意境产生与古代山水画的地位  何为意境?《辞海》注释曰:“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像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
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的作家,《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作者娴熟地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
河津市黄村乡郭村村民王双喜,种植11亩水地小麦,1996年平均亩产4扣公斤,亩纯收入600元,投入产出比1:3.6。他的主要经验是: Wang Shuangxi, a villager in Guo Village, Hua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书法教育更是得到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也把书法教育带进了高中课堂,如何开展好高中书法教学,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  一、纠正错误的观念,让学生正确认识书法和学习书法的必要性。  一提到书法,就有学生问:现在各种书法字体在电脑里都可以找到,电脑时代还需要书法吗?对于学生这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猜想的含义    人类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首先总会萌发猜想。在历史上,有许多源自于猜想的伟大发现,如所有引力源于牛顿对苹果落地所引发的猜想,空间技术源于人们对太空奥秘所萌发的猜想。这些猜想最终使人们获得了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与勇气。因此可以说,成功的探索往往源自于猜想。  猜想与想象是有区别的。相对来讲,猜想注重事件的启迪性,想象则完全可以凭空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猜想就是根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习环境的好坏是学生能否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在班级中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睦融洽,能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能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进而让人心情放松、精神愉快、心理健康。由此可见,营建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师生
随着新课标进入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心理素质方面。正是这些差异决定了让不同学生达到同一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开展不同的教学过程,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但原来在实践教学中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去关注学习主体——学生,去关注教育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