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we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中学语文教育中,适当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学阶段的学校教育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初中古诗文为例,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古诗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獻标识码】A
  古代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从三千年前的《诗经》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再到汉赋、唐诗、宋词……是先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过对初中生进行古代诗词文章的教育,不仅能够使他们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关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古代诗文的教育,对于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古诗文教育的重要性
  古诗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由于其内容深广且大多短小精悍,很适合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具体来讲,初中古诗文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古代诗文大多是历代最优秀的作家作品,因此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在对这些文化经典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着重挖掘文本背后的古代文化知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尤其是古文的兴趣爱好。
  例如《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在古代诗文中的地位首屈一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在初中课本中,有很多《论语》相关的内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孔子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儒家学者的生平以及性格,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古人精神的崇敬之情;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的介绍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常识,以及我们祖先生活的时代,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历史的好奇心。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古代诗文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对陶冶一个人的文化情操和培养其道德修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古代诗文中,唐诗和宋词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由于他们篇幅短小,言语精练,更能体现古汉语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特点。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古诗词意境美的教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十分重要。
  例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到苏轼对于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对人世间爱情的赞颂和讴歌。同时,这首词的语言十分优美,学生在记忆和背诵之时,也能够感受到汉语独特的美感。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唐诗宋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它对于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能背诵几百首唐诗宋词的学生和一个只知道十几首古诗的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和个人的素质修养是绝对不一样的。
  二、初中古诗文教育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始进入各大中小学的校园,比如现在已经基本普及的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若能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并做到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联系,将会大大方便课堂上关于古诗文的教学。
  例如利用PPT展示,直观地将古诗词中的描写和意境以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讲到《天净沙·秋思》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首元曲中出现的诸多意象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到大屏幕上,这样既生动又形象,还可以方便学生的背诵。
  (二)明确文章的体裁
  初中语文中,学生接触到古诗文主要有唐诗、宋词、元曲、散文、辞赋等等,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教师要注意进行分类教学。
  一般来讲,唐诗和宋词因为体制短小,较容易学,对中学生来讲也较容易接受。古代散文往往会涉及较多的古代词汇,这些词汇的古今差异极大,学生在阅读时难度很大,而且文章涉及的背景知识复杂,讲解起来也比较费时,学生也不太感兴趣。唐诗宋词往往是以抒情为主,而且一篇诗词总共也就几十个字,通读起来很快,涉及的历史背景知识也不多,因此更适合教学。对于一些短小的唐诗和宋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体验为主,强调激发学生的诗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于古代诗词中意境美的理解和把握;而对于篇幅较长的古代散文,则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以及古文的文字、语法的疏通上。
  例如在讲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以先略去古诗的意思,先让学生背诵,背诵之后再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和讲解,然后学生再去吟诵时,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杜甫的那种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三)巧借课外活动进行古代诗文的教学
  对于古代诗文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上,在课下、课外也可以利用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游戏,在游戏中巧妙植入关于古代诗文的知识。击鼓传花是一个很简单的课堂小游戏,教师可以扮演击鼓人的角色,背对着学生,学生可以以课本或者其他物品作为传递的道具,教师随机喊停,道具落在谁的手上,谁就要上讲台背诵一首古诗词,这样学生便可以积累不少新的诗词歌赋。
  教师还可以借用中华传统节日进行古代诗文的教育。例如在中秋节,教师可以举办诗词大赛,看看谁积累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最多,然后将这些古诗词记录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一个组一个组分别给出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诗歌或辞赋,像《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等等。
  课下的时间也可以利用起来。比如学校可以举办国学班,作为学生课余时间的选修课,重点在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或者是播放有关古代诗文的各个国学大师的精彩讲座,如《康震讲唐宋八大家》等。
  三、结语
  初中语文的教学,传统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古代诗文。通过对古代诗文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情操。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并且要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分类教学。同时,对于诗文的教学也应该扩展到语文课堂外,如举办诗文竞赛或者国学班等等。
  参考文献
  [1]周瑾.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新课程,2017(8).
  [2]蔡沐芬.刍议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6(9).
  [3]栗冬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诗教学为例[J].科技风,2016(8).
  [4]杨玉琴.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8).
  作者简介:杨红梅,女,1982年生,湖南省隆回县人,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审题是中考中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笔者结合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归纳审题时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关键词】审题;限制语;文本;引号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考试中,从看到题目到动笔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通过认真审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要求与问题,明确文本与问题的种种联系。笔者
【摘要】当前,学生的个体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而这与丰富性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新标准、新形势下的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进行不断探索,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引领策略予以完善,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提高,进而使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得到培养,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课外;课外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程形态在新课程标准下逐步向立体化
【摘要】阅读教学中“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情境课堂,抓住课文留白,给孩子一片自由畅想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才能迸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展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语言得到运用。  【关键词】自主质疑;情境创设;课文留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自2017年9月出现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这样的新举措旨在通过学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来抛砖引玉,由课堂阅讀延伸到课外阅读,由教师教学生阅读放权给家长们和孩子一起阅读。它不仅带动亲子阅读、拓展课外阅读,还推进了全民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重要支柱。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是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本文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从四个方面谈如何做好朗读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效性;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下面以我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几个片段为例,谈
【摘要】《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篇幅精练,主旨相近,意蕴深远,表现了两位作者高洁傲岸、刚正不阿的风骨与情操,这种精神是君子文化的典型组成部分。在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有效利用文本蕴含的君子文化因素,既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陋室铭》;《爱莲说》;君子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部编版语
【摘要】长久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让师生都为之头疼的事情。许多语文老师们尽管加强了写作技巧和方法方面的训练,但是学生的作文内容仍然是苍白、空洞。究其原因,这是只顾谋求写作的技巧,却忽视了作文素材积累而造成的。素材是作文的生命载体,素材不足就会造成作文内容空洞无物,苍白无味,也就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出发,养成良好的素材
【摘要】古典诗词对于中学生提高修养,了解优秀的文化典籍,充实自身底蕴,汲取文化的营养非常重要。中小学部编新教材在古典诗词的引入方面加重了比例,因而中小学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诗无达诂, 方法不止一条,使用方法要灵活,因作品而异,采用最适应的方法切入,更要注重方法的侧重与融合。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方法;灵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常
【摘要】语文课的特质决定了语文好课的标准不一而足,但有一些却应当成为共性。一是教师需关注文本的细微处进行解读;二是要有语文味的语文活动;三是要有丰富的有启发性的课堂评价。这样的课堂才拥有灵动的基石。  【关键词】好课;语文本色;文本细读;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用一节节好课来表达对语文学科的敬畏,是我们共同的
【摘要】以单元整体为单位,基于评价标准,针对每一课的特点制定评价表,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评价表的观测点主要从课文的  特点,从概括方法的选用和语言表达的情况两方面进行检测。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之前,先下发或出示有关评价标准,让学生对如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有大致了解,接着进行自主准备阶段,形成初始资源。通过点评,再次对照评价标准,形成二次资源,同时加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规律。这种方式真实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