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王梦》是作家沈石溪的一部动物小说。母狼紫岚一直有个梦想,希望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一次一次失败,四只小公狼也相继死去,最后,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狼孙身上。为了狼孙的安全,她与金雕同归于尽。
观摩了徐世赟老师执教的《狼王梦》班级读书会,在欣赏他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关于班级读书会的感想,记下来与大家讨论。
一、为什么阅读动物小说
学生的阅读多样而自由,但班级共读书的确定,带领人(教师)一般都比较慎重,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通常,大多数教师会选择童话、校园小说等类型。这也确是儿童文学阅读中的主体。但是,徐老师这回把目光投向了较少人问津(指用作班级读书会共读书目)的动物小说,笔者以为,这是需要一点胆识的。
动物小说之于儿童有何意义?
首先是对自然的回归。朱自强先生在概括动物小说的特色时,列出的第一条即是“野性的呼唤”。(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P319)与大多数童话、校园小说温情脉脉的基调不同,动物小说在形象的塑造中总是彰显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和与自然的融合,回归到动物最原始的意义,呈现一种刚性之美。今天已经疏离大自然的儿童,阅读这样的作品,恰可反思面临的扭曲,唤醒对自由的向往,体验野蛮体魄的乐趣。
其次是对生命的敬畏。动物小说直接指向生命的天性,而不以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审美原则、利害关系来评判,展现的是生命的瑰丽华彩,是生命的无限魅力,作家金曾豪将其称之为“上帝视角”。沈石溪说过:“我之所以热衷于写具有野性和野趣的动物,就是想告诉那些除了饲养场便很少有机会接触动物的读者朋友,除了我们人类外,地球上还有许多生命是有感情有灵性的,它们有爱的天性,会喜怒哀乐,甚至有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我们应当学会尊重动物,尊重另一类生命形式,别把除了我们人类外其他的所有动物的生命都视作草芥。”(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艺术世界》P143 ~144)
再有就是对人生的反观。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会回避暴力、血腥等场面,但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这却是几乎时刻都在发生的现象,动物小说并不回避这些,这正给了阅读者一个更为真实的生存状态与世界图景,启迪着他们在一个更为深刻的层面思考人性与人生。金曾豪曾说:“较之其他小说,动物小说更直接更有力地指向生命存在的奥妙、瑰丽和神秘,指向生命本性的天然合理,指向生命意志的恢弘和精深,指向生命现象的雄奇和壮丽,指向生命运动的炽热和鲜活。”(金曾豪《绝谷猞猁》P260)
沈石溪作为当下大陆最负盛名的“动物小说大王”,其写作具有明确的品性追求,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征,虽然评论界尚有异议,但从支持原创的角度,其作品值得向儿童推荐阅读,甚至共读。
二、讨论如何展开
徐老师组织的这次读书会是整本书阅读完毕后的一个讨论,讨论的视野关涉全书,而时间又是个常数,如何保证讨论的效果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徐老师是如何操作的呢?他很注重话题的聚焦。
读书会开始,他说了这么一番话:“最近我们一起阅读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狼王梦》,这是一个关于狼、关于爱、关于生命、关于梦想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聚焦‘梦想’(板书:梦想),分享阅读的快乐,聊聊读书的收获。”开宗明义,显然,他告诉同学,这次读书会的话题围绕“梦想”展开。随后的讨论,依照“为了梦想,失去了什么”“为了这个梦想,值得吗”“怎么理解梦想”逐层展开,形成一个有一定意义的逻辑结构。这其实同作家的创作旨趣也是吻合的。沈石溪就曾在一篇创作手记中这么说:“我写东西,就像打靶一样,必须事先设置一个靶子,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将人物、语言、结构和艺术感觉射向靶心。”(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艺术世界》P11)如果讨论的话题与作家设置的“靶子”重合,那更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诚如徐老师所说,动物小说《狼王梦》所揭示的内涵是丰富的(当然,“狼”与“爱”“生命”“梦想”并不在一个层面,执教者如此表述的依据大概是原著的内容提要),都可作为读书会讨论的切入点,但一任铺开,点多势必开掘浅,交流无法尽兴,蜻蜓点水只会浮光掠影。徐老师执其一点,引导重点探究,目标专一,话题集中,容易深入。当然,正因为作品内涵的丰富,一个作品的读书会是可以系列化的,这次读书会结束后,下面还可分别聚焦“爱”“生命”等进行。
需要关注的是,这样的讨论话题是如何获得的?徐老师采取的是教师规定的方式。这在刚开始尝试读书会活动的班级当然可以,学生需要这种有经验的成人的带领。但是,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对矛盾,即学生阅读的经验与教师规定的冲突。是否大部分学生对作品所揭示的“梦想”有所触动、有话想说?为了较好地进入讨论的环节,笔者建议,教师在组织读书会之前,应该调查学生阅读时的关注点,也就是话题要从学生中来,并将预备讨论的话题提前告知,让学生带着准备来展开讨论。当然,徐老师或许已经这么做了,只是实录中未能体现而已。
徐老师也很注重讨论的深入。
优质的读书会,应该调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在不断的讨论中明晰、深化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这就对讨论的组织提出了要求,需要组织者创设一个有效的讨论环境,使得讨论不断走向纵深,使参与者获得满足感。
笔者认为,徐老师采用了几种比较有效的引导策略。一是比较善于唤醒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讨论开始,他说:“阅读一本好书的过程,总是百感交集的,我们会有许多的感受,或惊讶,或欣喜,或忧虑,或感动,或愤恨,或失望,或苦涩,或悲壮……你也一定有过吧?我们来聊一聊,选择一个词语,回忆书中内容,哪段内容带给了你这样的感受?”讨论需要宽松安全的环境,这样参与者才会畅所欲言。教师列举诸多感受,涉及非常之广,学生受到启发,完全可以激活自我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从现场记录看出,几位学生的交流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当然,这儿如果能呈现更多学生的初始感受,将会给后面的讨论提供更多的素材。这些素材其实就是一个个刺激点。二是,话题“紫岚在梦想追寻的路上,失去了什么”的设计,开放度很大,阅读者关注点的差异必然带来认识的不同,这些差异的交流、融合,正无限接近事物的本身。三是比较善于将学生阅读时的个性体验形成冲突,而冲突往往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母狼的行为到底是否值得,这牵涉到很复杂的价值观问题,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的,每一个阅读者内心其实都在经历一场风暴、一种折磨、一次挣扎。如何真实地显现阅读者的这种心理,是讨论的难点。徐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则读书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徐老师解释说:“如果你非常坚决地选择紫岚值得,那你就选择‘3’,并简要地写下原因,你也可以选择‘2’,那说明你虽然最终选择了紫岚值得,但心里有些犹豫,而选择‘1’则说明你心里很矛盾。同理,你也可以选择‘-1’‘-2’‘-3’。”随后的交流自然随性而至。这种冲突的呈现,正应了作家的写作初衷:“长篇动物小说《狼王梦》,其实是我对‘强人’意识和生存竞争的一场反思。”(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艺术世界》P18)
三、能力训练与方式择取
读书会是否需要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达成,这是个一直存有争议的话题。个中得失显而易见。自由随意的交流氛围最为接近阅读的日常状态,无压迫感、无明确目标设定的环境能唤起每个阅读者最为真实的阅读回应。但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带领的班级读书会,如果完全等同于阅读者自发的团体阅读沙龙,也就失去其存在的特有意义。理想的状态是,教师应该是具备一定经验与带领技巧而且具备爱心的专业成人,成员又都是具有相似阅读背景、阅读能力大致接近的班级学习同伴,如果利用这些条件,适当展开一些能力的训练,恰可弥补自由式读书会效率不高、讨论难以集中深入、对阅读者阅读能力提升关注不够的不足。从实录看出,徐老师就是持这种观点的。
徐老师在组织读书会的话题讨论时,目标指向其实是双线的,一方面试图开掘作品的内涵,另一方面则力图通过这样的讨论,帮助学生获得文学阅读能力与方法的有效训练。
整个读书会最为突出的,是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简单评论和价值判断,这是高年级学生文学阅读应该初步具备的能力。如何获得这种能力?自然不能依靠简单的告诉。徐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两份读书单,一份见上文,另一份如下:
两份读书单是载体,也是路标,学生需要通过回忆或重复阅读,整合、提取相关信息,作出判断,这就帮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获得了相应的能力与方法。
另外,不少细节的处理,一方面显示了徐老师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反映出教者关注学生阅读方法获得的坚定信念。譬如,“给她掌声是因为她对书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的鼓励,“我们有时这样对比起来读一读,会获得更加真切的感受”的方法指点,都是值得肯定的作为。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210000)
观摩了徐世赟老师执教的《狼王梦》班级读书会,在欣赏他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关于班级读书会的感想,记下来与大家讨论。
一、为什么阅读动物小说
学生的阅读多样而自由,但班级共读书的确定,带领人(教师)一般都比较慎重,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通常,大多数教师会选择童话、校园小说等类型。这也确是儿童文学阅读中的主体。但是,徐老师这回把目光投向了较少人问津(指用作班级读书会共读书目)的动物小说,笔者以为,这是需要一点胆识的。
动物小说之于儿童有何意义?
首先是对自然的回归。朱自强先生在概括动物小说的特色时,列出的第一条即是“野性的呼唤”。(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P319)与大多数童话、校园小说温情脉脉的基调不同,动物小说在形象的塑造中总是彰显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和与自然的融合,回归到动物最原始的意义,呈现一种刚性之美。今天已经疏离大自然的儿童,阅读这样的作品,恰可反思面临的扭曲,唤醒对自由的向往,体验野蛮体魄的乐趣。
其次是对生命的敬畏。动物小说直接指向生命的天性,而不以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审美原则、利害关系来评判,展现的是生命的瑰丽华彩,是生命的无限魅力,作家金曾豪将其称之为“上帝视角”。沈石溪说过:“我之所以热衷于写具有野性和野趣的动物,就是想告诉那些除了饲养场便很少有机会接触动物的读者朋友,除了我们人类外,地球上还有许多生命是有感情有灵性的,它们有爱的天性,会喜怒哀乐,甚至有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我们应当学会尊重动物,尊重另一类生命形式,别把除了我们人类外其他的所有动物的生命都视作草芥。”(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艺术世界》P143 ~144)
再有就是对人生的反观。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会回避暴力、血腥等场面,但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这却是几乎时刻都在发生的现象,动物小说并不回避这些,这正给了阅读者一个更为真实的生存状态与世界图景,启迪着他们在一个更为深刻的层面思考人性与人生。金曾豪曾说:“较之其他小说,动物小说更直接更有力地指向生命存在的奥妙、瑰丽和神秘,指向生命本性的天然合理,指向生命意志的恢弘和精深,指向生命现象的雄奇和壮丽,指向生命运动的炽热和鲜活。”(金曾豪《绝谷猞猁》P260)
沈石溪作为当下大陆最负盛名的“动物小说大王”,其写作具有明确的品性追求,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征,虽然评论界尚有异议,但从支持原创的角度,其作品值得向儿童推荐阅读,甚至共读。
二、讨论如何展开
徐老师组织的这次读书会是整本书阅读完毕后的一个讨论,讨论的视野关涉全书,而时间又是个常数,如何保证讨论的效果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徐老师是如何操作的呢?他很注重话题的聚焦。
读书会开始,他说了这么一番话:“最近我们一起阅读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狼王梦》,这是一个关于狼、关于爱、关于生命、关于梦想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聚焦‘梦想’(板书:梦想),分享阅读的快乐,聊聊读书的收获。”开宗明义,显然,他告诉同学,这次读书会的话题围绕“梦想”展开。随后的讨论,依照“为了梦想,失去了什么”“为了这个梦想,值得吗”“怎么理解梦想”逐层展开,形成一个有一定意义的逻辑结构。这其实同作家的创作旨趣也是吻合的。沈石溪就曾在一篇创作手记中这么说:“我写东西,就像打靶一样,必须事先设置一个靶子,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将人物、语言、结构和艺术感觉射向靶心。”(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艺术世界》P11)如果讨论的话题与作家设置的“靶子”重合,那更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诚如徐老师所说,动物小说《狼王梦》所揭示的内涵是丰富的(当然,“狼”与“爱”“生命”“梦想”并不在一个层面,执教者如此表述的依据大概是原著的内容提要),都可作为读书会讨论的切入点,但一任铺开,点多势必开掘浅,交流无法尽兴,蜻蜓点水只会浮光掠影。徐老师执其一点,引导重点探究,目标专一,话题集中,容易深入。当然,正因为作品内涵的丰富,一个作品的读书会是可以系列化的,这次读书会结束后,下面还可分别聚焦“爱”“生命”等进行。
需要关注的是,这样的讨论话题是如何获得的?徐老师采取的是教师规定的方式。这在刚开始尝试读书会活动的班级当然可以,学生需要这种有经验的成人的带领。但是,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对矛盾,即学生阅读的经验与教师规定的冲突。是否大部分学生对作品所揭示的“梦想”有所触动、有话想说?为了较好地进入讨论的环节,笔者建议,教师在组织读书会之前,应该调查学生阅读时的关注点,也就是话题要从学生中来,并将预备讨论的话题提前告知,让学生带着准备来展开讨论。当然,徐老师或许已经这么做了,只是实录中未能体现而已。
徐老师也很注重讨论的深入。
优质的读书会,应该调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在不断的讨论中明晰、深化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这就对讨论的组织提出了要求,需要组织者创设一个有效的讨论环境,使得讨论不断走向纵深,使参与者获得满足感。
笔者认为,徐老师采用了几种比较有效的引导策略。一是比较善于唤醒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讨论开始,他说:“阅读一本好书的过程,总是百感交集的,我们会有许多的感受,或惊讶,或欣喜,或忧虑,或感动,或愤恨,或失望,或苦涩,或悲壮……你也一定有过吧?我们来聊一聊,选择一个词语,回忆书中内容,哪段内容带给了你这样的感受?”讨论需要宽松安全的环境,这样参与者才会畅所欲言。教师列举诸多感受,涉及非常之广,学生受到启发,完全可以激活自我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从现场记录看出,几位学生的交流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当然,这儿如果能呈现更多学生的初始感受,将会给后面的讨论提供更多的素材。这些素材其实就是一个个刺激点。二是,话题“紫岚在梦想追寻的路上,失去了什么”的设计,开放度很大,阅读者关注点的差异必然带来认识的不同,这些差异的交流、融合,正无限接近事物的本身。三是比较善于将学生阅读时的个性体验形成冲突,而冲突往往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母狼的行为到底是否值得,这牵涉到很复杂的价值观问题,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的,每一个阅读者内心其实都在经历一场风暴、一种折磨、一次挣扎。如何真实地显现阅读者的这种心理,是讨论的难点。徐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则读书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徐老师解释说:“如果你非常坚决地选择紫岚值得,那你就选择‘3’,并简要地写下原因,你也可以选择‘2’,那说明你虽然最终选择了紫岚值得,但心里有些犹豫,而选择‘1’则说明你心里很矛盾。同理,你也可以选择‘-1’‘-2’‘-3’。”随后的交流自然随性而至。这种冲突的呈现,正应了作家的写作初衷:“长篇动物小说《狼王梦》,其实是我对‘强人’意识和生存竞争的一场反思。”(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艺术世界》P18)
三、能力训练与方式择取
读书会是否需要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达成,这是个一直存有争议的话题。个中得失显而易见。自由随意的交流氛围最为接近阅读的日常状态,无压迫感、无明确目标设定的环境能唤起每个阅读者最为真实的阅读回应。但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带领的班级读书会,如果完全等同于阅读者自发的团体阅读沙龙,也就失去其存在的特有意义。理想的状态是,教师应该是具备一定经验与带领技巧而且具备爱心的专业成人,成员又都是具有相似阅读背景、阅读能力大致接近的班级学习同伴,如果利用这些条件,适当展开一些能力的训练,恰可弥补自由式读书会效率不高、讨论难以集中深入、对阅读者阅读能力提升关注不够的不足。从实录看出,徐老师就是持这种观点的。
徐老师在组织读书会的话题讨论时,目标指向其实是双线的,一方面试图开掘作品的内涵,另一方面则力图通过这样的讨论,帮助学生获得文学阅读能力与方法的有效训练。
整个读书会最为突出的,是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简单评论和价值判断,这是高年级学生文学阅读应该初步具备的能力。如何获得这种能力?自然不能依靠简单的告诉。徐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两份读书单,一份见上文,另一份如下:
两份读书单是载体,也是路标,学生需要通过回忆或重复阅读,整合、提取相关信息,作出判断,这就帮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获得了相应的能力与方法。
另外,不少细节的处理,一方面显示了徐老师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反映出教者关注学生阅读方法获得的坚定信念。譬如,“给她掌声是因为她对书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的鼓励,“我们有时这样对比起来读一读,会获得更加真切的感受”的方法指点,都是值得肯定的作为。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