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一、选择写作资源的广泛性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是小学生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尽量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社会见闻中,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平凡的人和事中,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和活动中去观察、去发现有价值、有启迪和使身心受益的素材。如针对小学生不懂得孝敬父母的现状,我在班内开展“听爸爸妈妈讲把我养大的故事”、“爸爸妈妈,请让我来关心您帮助您”等活动;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申博成功,我组织了“我为中国喝彩”演讲会;我还为学生提供“热点话题”讨论,如“话说环保”、“我看上网”、“二十年后的畅想”,“非典时期”不仅让学生懂得预防非典的知识,还把发生在“非典”时期的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活动后让学生动笔,让学生“心动”,然后再“笔动”。
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我每周末向学生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了直接的生活实践,学生笔下的作文生动逼真。如《刷球鞋》、《今天我当家》、《妈妈夸我长大了》。
二、挖掘课文中的写作资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必须贯彻这一精神。其实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课文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教师要充分重视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小学语文教材描写了大量创新的“物”。有世界最古老的拱桥“赵州桥”,有令世人惊叹的“万里长城”,有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有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各类“新型玻璃”;教材记叙了大量创新的“事”,如曹冲称象、怀丙和尚捞铁牛、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验;教材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如发明家爱迪生、音乐家贝多芬、药物学家李时珍以及我国现代的伟大科学家李四光、童第周等,这些人的创新精神,必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其训练形式有:扩写、缩写、改写、续写、仿写、写读后感。如扩写古诗,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如学了《参观人民大会堂》,让学生进行仿写——《游飞霞公园》;学了《威尼斯的小艇》,学生写了《家乡的黄包车》。再如学了《穷人》一课,让学生续写《二十年后的桑娜一家》;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国》。
三、开展综合性学习,积累写作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综合性学习。我在作文教学中,也尝试着开展综合性学习。
1、作文训练与学科教学结合。各门学科教学都蕴含着丰富的可用以写作的語言材料。一般来说,语文书上的语言以文学语言居多,具体、生动;而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书面语言则概括、简练,这样的语言形式和表达风格同样也是学生需要的。学科教学离不开语言的沟通和交流,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如自然课中的小实验,音乐课上的“吹拉弹唱”,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资源。如《纸锅烧水》、《不倒翁的制作》。
2、读写结合。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提倡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提纲型——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像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读书会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通过熟读,加深记忆,才可成为自己的语言。
一、选择写作资源的广泛性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是小学生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尽量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社会见闻中,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平凡的人和事中,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和活动中去观察、去发现有价值、有启迪和使身心受益的素材。如针对小学生不懂得孝敬父母的现状,我在班内开展“听爸爸妈妈讲把我养大的故事”、“爸爸妈妈,请让我来关心您帮助您”等活动;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申博成功,我组织了“我为中国喝彩”演讲会;我还为学生提供“热点话题”讨论,如“话说环保”、“我看上网”、“二十年后的畅想”,“非典时期”不仅让学生懂得预防非典的知识,还把发生在“非典”时期的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活动后让学生动笔,让学生“心动”,然后再“笔动”。
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我每周末向学生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了直接的生活实践,学生笔下的作文生动逼真。如《刷球鞋》、《今天我当家》、《妈妈夸我长大了》。
二、挖掘课文中的写作资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必须贯彻这一精神。其实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课文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教师要充分重视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小学语文教材描写了大量创新的“物”。有世界最古老的拱桥“赵州桥”,有令世人惊叹的“万里长城”,有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有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各类“新型玻璃”;教材记叙了大量创新的“事”,如曹冲称象、怀丙和尚捞铁牛、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验;教材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如发明家爱迪生、音乐家贝多芬、药物学家李时珍以及我国现代的伟大科学家李四光、童第周等,这些人的创新精神,必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其训练形式有:扩写、缩写、改写、续写、仿写、写读后感。如扩写古诗,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如学了《参观人民大会堂》,让学生进行仿写——《游飞霞公园》;学了《威尼斯的小艇》,学生写了《家乡的黄包车》。再如学了《穷人》一课,让学生续写《二十年后的桑娜一家》;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国》。
三、开展综合性学习,积累写作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综合性学习。我在作文教学中,也尝试着开展综合性学习。
1、作文训练与学科教学结合。各门学科教学都蕴含着丰富的可用以写作的語言材料。一般来说,语文书上的语言以文学语言居多,具体、生动;而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书面语言则概括、简练,这样的语言形式和表达风格同样也是学生需要的。学科教学离不开语言的沟通和交流,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如自然课中的小实验,音乐课上的“吹拉弹唱”,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资源。如《纸锅烧水》、《不倒翁的制作》。
2、读写结合。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提倡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提纲型——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像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读书会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通过熟读,加深记忆,才可成为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