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学生要通过对不同文本的阅读,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尤其是要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1、要引导学生整体全面把握文章的内容
整体把握课文的文化内容,是文章阅读的重要一步。先让学生阅读文章,在心中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轮廓,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即文章写了些什么。要求学生确定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再通过精读、研读,感悟文章内涵。如《范进中举》一文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泛读课文,通过初读让学生弄懂该文大致可分两部分:①范进中举前经济的贫困和卑微的社会地位;②中举后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的迅速改变。再通过“精读”,使学生领悟到,这篇文章的重点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对人物进行了传神的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学生再研读“范进发疯”的段落,把握整篇文章的主题。
2、领悟文章的精妙写法
选进教材的文章,其写法大都有可供借鉴的地方,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精妙写法,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认真分析,努力发现,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文章以条理性见长,有的以思维严密著称,有的语言较有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章,体会文章精妙写法。如《范进中举》一文,用精妙的写法塑造了人物,突出了主题,极富讽刺意味。在范进发疯一段中,写他昏倒被救醒后,“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随后,往门外飞跑,掉到泥塘里”。门口的泥塘他是熟悉的,说明这时候,他满脑子都是“中举”,顾不得脚下。最后,他“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着:‘中了!中了!’”反复写他拍手、大笑,笔锋深刻而委婉,活活勾画出他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把一个醉心科举的腐儒描绘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领悟这种高妙的讽刺艺术。
二、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如在《藤野先生》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通过阅读,学生弄懂该文大致可分三部分,编写出以下提纲:
1、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见先生之前;
2、在仙台学医的生活片断——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
3、离开仙台后——对先生的怀念。
再通过点拨,使学生领悟到,这篇文章的重点在第二部分;本文是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这一中心来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有的学生还能通过对第二部分的具体分析来理解先生的高贵品质。学生在动手编写提纲的过程中,基本上领悟了文章中心、结构、线索等问题。在单元内容学习完后,也可以指导学生编写单元学习提纲,让他们分析、比较、把分散的知识点归纳起来。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有效地“参与教学”,自觉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让学生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三、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1、鼓励学生质疑
创新的动力来自于疑问,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质疑,这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作为阅读引导者,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产生疑问。实际上,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越能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文章。当然,在阅读教学中,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较高层次或较有价值的问题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他们,区别对待,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帮助解答。在质疑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答,坚持训练,学生们就能逐渐学会质疑问题,学会自主探究,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2、训练求异思维,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讨论
“求异”就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发现新的东西。教师应多方设疑,学生应大胆质疑。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一篇文学作品本身带有多重性,能使学生从心理学角度、美学角度等方面去分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用发散的眼光,主体的、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语言和结构特色,尽量发挥自己的想像、感受体味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千个读者就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学生阅读的时候也应该如此,阅读作品不要局限于别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要在阅读中张开想像的翅膀,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在阅读的时候要可以把自己的个性张扬开去,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当然必须是言之有理,有说服力的个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更多需要学生发挥想像,为了启发学生想像,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扩写、续写、改写等,给出学生的创造想像的广阔空间。此举是让学生根据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在体会原文所设置的情境中展开想像,从而变不具体为具体,让形象更具体、鲜明。
总之,阅读教学中要力求通过大量的阅读过程,全面把握文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通过多角度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浮现新想像,描述新情境,阐述新思想的创新能力。
一、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1、要引导学生整体全面把握文章的内容
整体把握课文的文化内容,是文章阅读的重要一步。先让学生阅读文章,在心中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轮廓,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即文章写了些什么。要求学生确定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再通过精读、研读,感悟文章内涵。如《范进中举》一文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泛读课文,通过初读让学生弄懂该文大致可分两部分:①范进中举前经济的贫困和卑微的社会地位;②中举后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的迅速改变。再通过“精读”,使学生领悟到,这篇文章的重点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对人物进行了传神的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学生再研读“范进发疯”的段落,把握整篇文章的主题。
2、领悟文章的精妙写法
选进教材的文章,其写法大都有可供借鉴的地方,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精妙写法,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认真分析,努力发现,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文章以条理性见长,有的以思维严密著称,有的语言较有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章,体会文章精妙写法。如《范进中举》一文,用精妙的写法塑造了人物,突出了主题,极富讽刺意味。在范进发疯一段中,写他昏倒被救醒后,“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随后,往门外飞跑,掉到泥塘里”。门口的泥塘他是熟悉的,说明这时候,他满脑子都是“中举”,顾不得脚下。最后,他“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着:‘中了!中了!’”反复写他拍手、大笑,笔锋深刻而委婉,活活勾画出他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把一个醉心科举的腐儒描绘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领悟这种高妙的讽刺艺术。
二、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如在《藤野先生》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通过阅读,学生弄懂该文大致可分三部分,编写出以下提纲:
1、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见先生之前;
2、在仙台学医的生活片断——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
3、离开仙台后——对先生的怀念。
再通过点拨,使学生领悟到,这篇文章的重点在第二部分;本文是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这一中心来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有的学生还能通过对第二部分的具体分析来理解先生的高贵品质。学生在动手编写提纲的过程中,基本上领悟了文章中心、结构、线索等问题。在单元内容学习完后,也可以指导学生编写单元学习提纲,让他们分析、比较、把分散的知识点归纳起来。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有效地“参与教学”,自觉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让学生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三、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1、鼓励学生质疑
创新的动力来自于疑问,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质疑,这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作为阅读引导者,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产生疑问。实际上,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越能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文章。当然,在阅读教学中,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较高层次或较有价值的问题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他们,区别对待,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帮助解答。在质疑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答,坚持训练,学生们就能逐渐学会质疑问题,学会自主探究,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2、训练求异思维,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讨论
“求异”就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发现新的东西。教师应多方设疑,学生应大胆质疑。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一篇文学作品本身带有多重性,能使学生从心理学角度、美学角度等方面去分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用发散的眼光,主体的、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语言和结构特色,尽量发挥自己的想像、感受体味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千个读者就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学生阅读的时候也应该如此,阅读作品不要局限于别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要在阅读中张开想像的翅膀,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在阅读的时候要可以把自己的个性张扬开去,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当然必须是言之有理,有说服力的个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更多需要学生发挥想像,为了启发学生想像,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扩写、续写、改写等,给出学生的创造想像的广阔空间。此举是让学生根据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在体会原文所设置的情境中展开想像,从而变不具体为具体,让形象更具体、鲜明。
总之,阅读教学中要力求通过大量的阅读过程,全面把握文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通过多角度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浮现新想像,描述新情境,阐述新思想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