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并探究对手术室重症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止血抢救的80名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为40名,依次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生活质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确保手术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手术及治疗质量,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得到恢复,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重度失血性休克;效果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疾病,当失血量大、失血速度较快时患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多出现微循环凝血,病情危急,此时通过单纯手术止血难以实现良好的止血及急救效果,预后较差。研究显示在手术前、术中医护人员与医生配合默契度、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等均对手术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我院接受手术止血抢救的80例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止血抢救的80名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包括男46例,女34例,年龄38~63岁,平均(50.2±3.5)岁。失血原因:交通事故50例,高处坠落15例,锐器割伤10例,其他5例,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四肢无力、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失血过多等,患者自出血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30min~4h,平均治疗时间(1.26±0.58)h;手术时间1~4h,平均手术时间(1.62±0.38)h。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手术室护理干预)与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干预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①术前护理。手术前:手术室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主要是护理人员应仔细清单、记录需要用到的所有器材,除了熟练掌握器材使用方法外,还应对各种器材和手术中使用药物的摆放位置、使用禁忌等熟知,以帮助医师规范用药,协助手术顺利完成。尤其是对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往往比较危急,要求护理人员自身首先应能够保持镇定,全神贯注投入到配合医师手术过程中,例如道具、药品传递等。
②术中护理。患者被推入手术室在接受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充分、准确采集患者各类生理指标,并仔细记录。然后根据患者的表现,选择静脉血管粗且明显的地方为穿刺点,快速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根据实际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在手术开始后,护理人员应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及时、准确传递各类手术仪器和药品。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状况,确保呼吸道顺畅无阻塞,一旦发现有异物阻碍,或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给予必要的清理或紧急气管插入措施。
③术后护理。手术后,建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实时监测,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波动情况,同时护理上应加强对患者的问询和观察,询问患者自身感觉状况。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出现,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采取必要处理措施及时处理。
④心理护理。由于本病发病急,需要手术治疗,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出血后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保持仔细沟通,耐心讲解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树立他们积极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
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就越好。
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治疗效果
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于手术中,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2例患者死于手术中,10例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不佳,其余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为70%。两组在护理效果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生活质量
两组在总体健康、日常生活能力、疼痛不适、治疗的依赖性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讨论
失血性休克多见外伤、食管曲张静脉破裂、消化性溃疡出血、妇产科疾病等,患者是否出现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量,同时受到失血速度的影响,若失血时间较长、失血量较大,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患者出现重度失血性休克时,可导致不同程度缺氧,进而引起体内丙酮酸、乳酸蓄积、酸中毒等,因此需要立即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清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同时对患者酸中毒现象进行处理。大量出血导致患者心脏排血量减少,脉搏快而弱、动脉压下降、心音无力、心率加快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心功能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在对患者抢救及护理时,对于消化道出血、内脏出血不止患者,当其休克症状缓解后,立即给予手术治疗。而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手术中的护理干预,同时术中护理人员与医生的配合度对于手术效果亦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技能,熟悉术中各类器械、药物等使用情况,熟练为医生传递医疗器械,尽量促进手术的完成,减少手术部位在外部暴露时间及失血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本组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康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生活质量的评分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确保手术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手术及治疗质量,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得到恢复,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崔惠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09:1123-1124.
[2]杜卫东,邹翠芸,段鹏.重度失血性休克麻醉复苏不同处理方法转归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33:72-73.
[3]王世娜.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34:323-324.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重度失血性休克;效果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疾病,当失血量大、失血速度较快时患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多出现微循环凝血,病情危急,此时通过单纯手术止血难以实现良好的止血及急救效果,预后较差。研究显示在手术前、术中医护人员与医生配合默契度、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等均对手术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我院接受手术止血抢救的80例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止血抢救的80名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包括男46例,女34例,年龄38~63岁,平均(50.2±3.5)岁。失血原因:交通事故50例,高处坠落15例,锐器割伤10例,其他5例,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四肢无力、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失血过多等,患者自出血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30min~4h,平均治疗时间(1.26±0.58)h;手术时间1~4h,平均手术时间(1.62±0.38)h。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手术室护理干预)与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干预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①术前护理。手术前:手术室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主要是护理人员应仔细清单、记录需要用到的所有器材,除了熟练掌握器材使用方法外,还应对各种器材和手术中使用药物的摆放位置、使用禁忌等熟知,以帮助医师规范用药,协助手术顺利完成。尤其是对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往往比较危急,要求护理人员自身首先应能够保持镇定,全神贯注投入到配合医师手术过程中,例如道具、药品传递等。
②术中护理。患者被推入手术室在接受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充分、准确采集患者各类生理指标,并仔细记录。然后根据患者的表现,选择静脉血管粗且明显的地方为穿刺点,快速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根据实际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在手术开始后,护理人员应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及时、准确传递各类手术仪器和药品。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状况,确保呼吸道顺畅无阻塞,一旦发现有异物阻碍,或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给予必要的清理或紧急气管插入措施。
③术后护理。手术后,建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实时监测,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波动情况,同时护理上应加强对患者的问询和观察,询问患者自身感觉状况。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出现,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采取必要处理措施及时处理。
④心理护理。由于本病发病急,需要手术治疗,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出血后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保持仔细沟通,耐心讲解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树立他们积极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
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就越好。
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治疗效果
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于手术中,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2例患者死于手术中,10例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不佳,其余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为70%。两组在护理效果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生活质量
两组在总体健康、日常生活能力、疼痛不适、治疗的依赖性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讨论
失血性休克多见外伤、食管曲张静脉破裂、消化性溃疡出血、妇产科疾病等,患者是否出现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量,同时受到失血速度的影响,若失血时间较长、失血量较大,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患者出现重度失血性休克时,可导致不同程度缺氧,进而引起体内丙酮酸、乳酸蓄积、酸中毒等,因此需要立即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清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同时对患者酸中毒现象进行处理。大量出血导致患者心脏排血量减少,脉搏快而弱、动脉压下降、心音无力、心率加快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心功能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在对患者抢救及护理时,对于消化道出血、内脏出血不止患者,当其休克症状缓解后,立即给予手术治疗。而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手术中的护理干预,同时术中护理人员与医生的配合度对于手术效果亦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技能,熟悉术中各类器械、药物等使用情况,熟练为医生传递医疗器械,尽量促进手术的完成,减少手术部位在外部暴露时间及失血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本组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康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生活质量的评分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确保手术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手术及治疗质量,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得到恢复,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崔惠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09:1123-1124.
[2]杜卫东,邹翠芸,段鹏.重度失血性休克麻醉复苏不同处理方法转归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33:72-73.
[3]王世娜.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34: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