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Unheimlich是弗洛伊德用来形容“神秘和令人恐怖”的德语词,从精神分析批评学说的心理学领域来看,首先,类型电影是电影精神分析批评学说的最佳范本,只有在研究类型电影时,精神分析学说才能充分而完整地发挥其作用;第二,恐怖电影作为类型电影中直接表达人类恐惧情感的类型,与精神分析学一种微妙的互文性。
[关键词]精神分析批评 类型电影 恐怖电影
一、电影精神分析批评溯源
1895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c Freud,1856—1939)与布洛依尔合作出版了《歇斯底里研究》一书,并在书中首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德文psychoanalyse)一词,同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公映了他们的电影。1919年,在《论神秘和令人恐怖的东西》一文中,弗洛伊德写道:“精神分析学家偶尔也会对美学这一主题的某一特别领域发生兴趣……‘神秘和令人恐怖’(德文原为unheimlich)这一课题便属于这一特别领域。”可见,精神分析学理论诞生初期便与电影、以及神秘和恐惧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5年,麦茨发表了《想象的能指》,这标志着电影第二符号学的诞生。根据温·艾柯的概括,电影符号学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70年代以前以语言学为基本模式的第一阶段。2、70年代后以本文读解为中心的第二阶段:此时的符号学研究从结构转向结构过程,从表述结果转向表述过程。从静态分析转向能指的运动。3、以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为主潮的第三阶段。4、以精神分析为理论核心的第四阶段:这时的电影符号学研究热点己经发生了重大的转移,对电影符号的精细分析己经被对电影机制的研究所取代。标志着第二符号学的诞生。
二、精神分析学的最佳范本——类型电影
精神分析对于电影研究的贡献之一。就是促进了对于电影与梦之间关系的探讨,并促进了对电影的认识。电影精神分析学认为,电影与梦境类似、观影主体与做梦主体类似、摄像机成像与人类视觉类似,观影主体自然也就是梦的主人或主角了。“梦境”一方面满足人们的想象、反映人们内心的焦虑:另一方面也遵守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准则。从这一点上来说,类型片无疑是电影精神分析学的最佳范本——西部片满足了美国人除暴安良、开拓新生活的愿望:爱情片满足了观众渴求被爱和互爱的愿望:恐怖片满足了人们对于童年阴影及自我防范意识的释放等等。例如《正午》(HighNoon,1952)中小镇警长只身对抗恶徒并最终抱得美人归的故事,成就了全世界男性的英雄主义情结《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Night。1934)中穷小子与富家女不重金钱、不畏权势终成眷属的“灰姑娘/灰小伙”模式,是全世界少男少女的梦想《异形》(Alien,1979)中外星怪物被打败释放了远古以来人类心灵中对怪物的畏惧。
因此,“电影的精神分析符号学的主要分析对象是好莱坞经典电影以及它们的海外类似物”所谓“好莱坞经典电影”,是指一种在美国电影公司中形成了最后形态、并长时间、稳固地主导着其他国家出产影片的叙事模式。由于莱坞经典电影的剧情“多以人物作为因果关系的中心而展开……自然肇因(如洪水、地震)或社会因素(制度、战争、经济衰退)可以作为催化剂或前提。可叙事的重心却一成不变地放在人物的心理原因上:决定、选择或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这里。类型电影被作为好莱坞经典电影的经典代表成为了精神分析学说的最佳研究对象。
三、恐怖电影与精神分析学的互文性
从其内涵和外延来看,恐怖片无疑是“好莱坞经典电影以及它们的海外类似物”。由于上文所提到的电影精神分析学的某些特性。它使人们认识到人不仅仅是理智的。还是受到种种本能特别是性欲所支配的,而这些本能的许多作用是我们意识不到的。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带有明显精神分析色彩的影片都具有恐怖的元素。例如德国先锋派电影、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以及希区柯克、大卫·林奇的影片等等。
恐怖片无论采用何种题材、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超出人类正常的认知范畴。弗洛伊德将之概括为Unheimlich,并认为“‘Unheimlich’这个德语词显然是‘Heimlich’(熟悉的)和‘Heimisch’(本乡本土的)的反义词,与‘熟悉的’意义相反,因此,我们会轻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神秘和令人恐怖的’东西之所以令人恐惧就是因为它不为人所了解和熟悉。当然,……我们只能说有些新东西令人害怕。但决不是所有的新东西都可怕。定有其他因素起作用才会令新奇和不为人熟悉的东西变得神秘和令人恐怖。”恐怖电影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精神分析的某些成果,制造出令人恐惧的效果,而精神分析学说又重新解读影片中的符号与隐喻,更加深层地研究恐怖电影对社会的反映及对观众的影响。
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恐怖片(Horror)是“一种气氛阴森、题材可怖、通常包含一些暴力事件并立意使观众毛骨悚然的影片。有些是对畸形的或者邪恶的性格进行精细的心理探讨,有些是关于可怕的妖魔鬼怪的故事,有些是利用环境制造悬念气氛的神秘惊险故事”。在这个解释所提及的3个重要的恐怖片主题中,有2个涉及精神分析学说——“对畸形的或者邪恶的性格进行精细的心理探讨”和“关于可怕的妖魔鬼怪的故事”。前者无疑本身就是以精神分析作为影片主题:后者则利用人类原始祖先的泛灵论达到恐怖效果,因为鬼怪、妖魔这些众所周知的恐怖形象大都源于神话,而神话的独特源泉就是“恐惧、沮丧、软弱无力和人的自卫无能的心理状态”。
影片《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本身就表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病人是女主角克拉丽斯·斯达林,医生是片中的食人精神病患者兼精神病医生汉尼伯·莱克特。斯达林通过与汉尼伯共同缉捕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的过程,找到了克服来自童年的内心恐惧的方法,不但解救了议员的女儿。也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韩国影片《蔷花红莲》(A Tale of Two Sisters,又译《姊魅情深》,2003)也是一个精神分析范例,影片的前半部分以姐姐秀薇的视角展开。后半部分揭示了秀薇本身是一个精神病人,所有异像其实都是她的病征。影片借由秀薇的病来剖析令人压抑的童年和不和睦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性格影响。
综上所述,电影精神分析学说在20世纪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为电影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话语媒介,它的基本观念渗透到了电影理论的各个方面并对其造成了深远影响。而且,精神分析在电影研究建立自己学科地位的过程中到现在仍发挥了决定性影响。但是,精神分析的方法本身存在着很多局限,我认为只有在研究类型电影时,精神分析学说才能充分而完整地发挥其作用,而恐怖电影作为类型电影中直接表达人类恐怖情感的类型,又和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互文性。
[关键词]精神分析批评 类型电影 恐怖电影
一、电影精神分析批评溯源
1895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c Freud,1856—1939)与布洛依尔合作出版了《歇斯底里研究》一书,并在书中首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德文psychoanalyse)一词,同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公映了他们的电影。1919年,在《论神秘和令人恐怖的东西》一文中,弗洛伊德写道:“精神分析学家偶尔也会对美学这一主题的某一特别领域发生兴趣……‘神秘和令人恐怖’(德文原为unheimlich)这一课题便属于这一特别领域。”可见,精神分析学理论诞生初期便与电影、以及神秘和恐惧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5年,麦茨发表了《想象的能指》,这标志着电影第二符号学的诞生。根据温·艾柯的概括,电影符号学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70年代以前以语言学为基本模式的第一阶段。2、70年代后以本文读解为中心的第二阶段:此时的符号学研究从结构转向结构过程,从表述结果转向表述过程。从静态分析转向能指的运动。3、以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为主潮的第三阶段。4、以精神分析为理论核心的第四阶段:这时的电影符号学研究热点己经发生了重大的转移,对电影符号的精细分析己经被对电影机制的研究所取代。标志着第二符号学的诞生。
二、精神分析学的最佳范本——类型电影
精神分析对于电影研究的贡献之一。就是促进了对于电影与梦之间关系的探讨,并促进了对电影的认识。电影精神分析学认为,电影与梦境类似、观影主体与做梦主体类似、摄像机成像与人类视觉类似,观影主体自然也就是梦的主人或主角了。“梦境”一方面满足人们的想象、反映人们内心的焦虑:另一方面也遵守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准则。从这一点上来说,类型片无疑是电影精神分析学的最佳范本——西部片满足了美国人除暴安良、开拓新生活的愿望:爱情片满足了观众渴求被爱和互爱的愿望:恐怖片满足了人们对于童年阴影及自我防范意识的释放等等。例如《正午》(HighNoon,1952)中小镇警长只身对抗恶徒并最终抱得美人归的故事,成就了全世界男性的英雄主义情结《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Night。1934)中穷小子与富家女不重金钱、不畏权势终成眷属的“灰姑娘/灰小伙”模式,是全世界少男少女的梦想《异形》(Alien,1979)中外星怪物被打败释放了远古以来人类心灵中对怪物的畏惧。
因此,“电影的精神分析符号学的主要分析对象是好莱坞经典电影以及它们的海外类似物”所谓“好莱坞经典电影”,是指一种在美国电影公司中形成了最后形态、并长时间、稳固地主导着其他国家出产影片的叙事模式。由于莱坞经典电影的剧情“多以人物作为因果关系的中心而展开……自然肇因(如洪水、地震)或社会因素(制度、战争、经济衰退)可以作为催化剂或前提。可叙事的重心却一成不变地放在人物的心理原因上:决定、选择或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这里。类型电影被作为好莱坞经典电影的经典代表成为了精神分析学说的最佳研究对象。
三、恐怖电影与精神分析学的互文性
从其内涵和外延来看,恐怖片无疑是“好莱坞经典电影以及它们的海外类似物”。由于上文所提到的电影精神分析学的某些特性。它使人们认识到人不仅仅是理智的。还是受到种种本能特别是性欲所支配的,而这些本能的许多作用是我们意识不到的。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带有明显精神分析色彩的影片都具有恐怖的元素。例如德国先锋派电影、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以及希区柯克、大卫·林奇的影片等等。
恐怖片无论采用何种题材、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超出人类正常的认知范畴。弗洛伊德将之概括为Unheimlich,并认为“‘Unheimlich’这个德语词显然是‘Heimlich’(熟悉的)和‘Heimisch’(本乡本土的)的反义词,与‘熟悉的’意义相反,因此,我们会轻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神秘和令人恐怖的’东西之所以令人恐惧就是因为它不为人所了解和熟悉。当然,……我们只能说有些新东西令人害怕。但决不是所有的新东西都可怕。定有其他因素起作用才会令新奇和不为人熟悉的东西变得神秘和令人恐怖。”恐怖电影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精神分析的某些成果,制造出令人恐惧的效果,而精神分析学说又重新解读影片中的符号与隐喻,更加深层地研究恐怖电影对社会的反映及对观众的影响。
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恐怖片(Horror)是“一种气氛阴森、题材可怖、通常包含一些暴力事件并立意使观众毛骨悚然的影片。有些是对畸形的或者邪恶的性格进行精细的心理探讨,有些是关于可怕的妖魔鬼怪的故事,有些是利用环境制造悬念气氛的神秘惊险故事”。在这个解释所提及的3个重要的恐怖片主题中,有2个涉及精神分析学说——“对畸形的或者邪恶的性格进行精细的心理探讨”和“关于可怕的妖魔鬼怪的故事”。前者无疑本身就是以精神分析作为影片主题:后者则利用人类原始祖先的泛灵论达到恐怖效果,因为鬼怪、妖魔这些众所周知的恐怖形象大都源于神话,而神话的独特源泉就是“恐惧、沮丧、软弱无力和人的自卫无能的心理状态”。
影片《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本身就表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病人是女主角克拉丽斯·斯达林,医生是片中的食人精神病患者兼精神病医生汉尼伯·莱克特。斯达林通过与汉尼伯共同缉捕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的过程,找到了克服来自童年的内心恐惧的方法,不但解救了议员的女儿。也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韩国影片《蔷花红莲》(A Tale of Two Sisters,又译《姊魅情深》,2003)也是一个精神分析范例,影片的前半部分以姐姐秀薇的视角展开。后半部分揭示了秀薇本身是一个精神病人,所有异像其实都是她的病征。影片借由秀薇的病来剖析令人压抑的童年和不和睦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性格影响。
综上所述,电影精神分析学说在20世纪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为电影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话语媒介,它的基本观念渗透到了电影理论的各个方面并对其造成了深远影响。而且,精神分析在电影研究建立自己学科地位的过程中到现在仍发挥了决定性影响。但是,精神分析的方法本身存在着很多局限,我认为只有在研究类型电影时,精神分析学说才能充分而完整地发挥其作用,而恐怖电影作为类型电影中直接表达人类恐怖情感的类型,又和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互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