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职“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文章从系统论的视角阐释高职“双师型”教师分层分类培训的内涵要义,点明其生成的逻辑是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探索,是落实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政策的行动举措,是解决“双师型”教师培训供需结构性矛盾等问题的改革路径,指出高职院校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存在标准之阙、平台之乏、行动之弊、保障之困的实践困境.文章进而建议:以立定标准为出发点,建立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标准;以产教融合为落脚点,加大校企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以增强实效为着力点,严格“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文章从系统论的视角阐释高职“双师型”教师分层分类培训的内涵要义,点明其生成的逻辑是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探索,是落实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政策的行动举措,是解决“双师型”教师培训供需结构性矛盾等问题的改革路径,指出高职院校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存在标准之阙、平台之乏、行动之弊、保障之困的实践困境.文章进而建议:以立定标准为出发点,建立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标准;以产教融合为落脚点,加大校企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以增强实效为着力点,严格“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强化保障为支撑点,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保障体系的策略.
其他文献
摘 要: 美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实践能力等,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而我国农村小学因为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等因素,导致美术教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美术教学被削弱,对美术教学有不正确的认知,教师在教学上没有根据农村地区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导致学不能致用,与学生的生活相分离。探究美术活动课程,是为了改进农村美术教学、整合地方美术资源、拓展
老年教育社会学习点是上海市为解决老年教育学位紧张的问题,依托民办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建立的微型老年教育机构.老年教育社会学习点政策的出台是在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终身教育,创新老年教育治理模式的大背景下,老年教育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同时老年人学习的“一座难求”与培训机构工作日学习场所和资源空置的需求互补为培训机构成为社会学习点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针对老年人的安全预案准备不足,培训机构与老年教育之间融合与衔接有待进一步深化,鼓励和引导培训机构成为社会学习点的政策尚不完善,社会学习点在老年教育
新时代职业教育已经踏上高质量发展列车.课堂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职业院校却正遭受着“课堂教学”改革危机.理想课堂,学生表现与教师期待并驾齐驱,课堂教学“秩序有效”水到渠成.现实课堂,学生表现与教师期待背道而驰,课堂教学“失序低效”现象上演.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从自组织和归因动机双重视域出发,检视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症疾问题,重建课堂教学的时代价值,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价值重建必须实现四个“转向”:学生学习从“被动学”转向“主动学”;教师从“
质量是一切教育的发展之本,追求之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现代进程的加快,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社区教育需求已成为最迫切的价值追求.社区教育质量提升是指通过社区教育治理,整合、协调社区教育外部与内部的关系使社区教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管理、教学、学习服务、学习效果上提档升级,为市民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公平性、特色性、人本性和效率性是社区教育质量提升的基本原则.社区教育的现实状态是社区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居民的需求是社区教育质量提升的动力,双流社区教育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多元主体
作为社会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年人的主体性缺失是导致他们社会参与不足的关键要素.为了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美国老年教育的功能早就从“福利救济”转向了“赋权增能”,将老年教育视为塑造与强化老年人主体性的社会活动.在外部法律政策、教学管理机制以及社会环境的保障下,美国老年教育激发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意识、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资本与能力,催生了他们持续参与社会的意愿与行动.这也为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有效性,是指共在的时效性和以信任为前提的实效性.从校企关系看,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可分“依附型”“名利型”和“共生共长型”三类,其中“共生共长”是建构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方式.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有效性,应重视在研究我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律法与良知的统一;从需求和信任的逻辑前提出发,建立职业院校和大中小微企业的大数据平台;回归职业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关注底层大众的职业生活.
国家职业教育政策近年来一直倡导与鼓励第三方介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这是我国现代职教治理体系构建的需要,是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的需要,是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需要,是客观反应职教办学效益的需要.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当前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还存在着评价合法合规欠缺、评价机构成长缓慢、评价指标体系混乱、评价监管监督缺失等诸多掣肘.要推进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立法约束与制度规范并行、树立权威与鼓励参与并行、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并行、严格监管与常态监督并行,强化第三方的内外部治理能力,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科学、客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根本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核心是获得应对工作场景的职业能力,关键是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的结合.在国际教育领域,常用的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模式有MES课程模式、CBE课程模式、PBL课程模式、OBE课程模式等几种.在分析职业能力导向课程内涵特征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学徒制在实现产教融合、建构职业工作情境等方面的优点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对技能人才评价的改革,提出职业能力导向课程建设的四点策略:结合职业情境,明确职业能
近年来,职业教育学徒制备受关注.我国自2014年开始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取得诸多成就,然而问题亦不能回避,尤其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成本问题.基于所面临的重重挑战,欧盟委员会系统梳理各成员国学徒培训投资经验,构建欧盟基础性学徒培训投资机制框架.梳理该框架涉及的利益主体、成本分担及政府资助方式,并分析其特征.最后,提出对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助体系构建的建议:投资体系必须由政府主导,投资体系应以企业为主体;同时,提升我国学生培训资助体系的整合性与广泛性.
当前,学术界对“产教融合”的界定主要采取现状描述法,从事物的外在特征、表面形式去定义“产教融合”,一定程度忽视了“产教融合”的内在本质.从耦合理论视角来看,“产教融合”具有合作内容的关联、合作体系的完整、合作模式的多元、合作机制的协调等耦合特征,其本质是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之间全要素、全方位集成整合、高度互补、彼此交融的一体化合作,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对接与交叉融合以及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匹配,依托国家的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而形成的政府、行业、产业(企业)、教育(学校)等主体之间的一种教育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