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CCS)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等。方法:选取我院150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70例,回顾性分析,观察和统计本组患者合并CCS发生率,病变位置、CCS具体表现等。结果:本组患者中CCS发生率为30%,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CCS发生率为37.5%,缺血性脑血管病CCS发生率为21.4%,出血性脑血管病CCS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0.05);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CS病变位置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50%、40%、6.7%,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3.3%,73.3%,33.3%,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P<0.05),而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P<0.05)。结论: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CCS发生率较高,且对心肌的损害较为严重,应及时提供治疗,从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它可以是脑血管突然血栓形成,脑栓塞致缺血性脑梗死,也可以是脑血管破裂产生脑出血,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昏迷及死亡[1]。本文主要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CCS)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期间,共接收150例急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男性90例,女性60例,年龄在60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0±6.2)岁,所有患者均经MRI或CT确诊,且均符合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饶明俐主编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80例患者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病,70例患者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小时之内空腹抽取静脉血,抽血量为5毫升,均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其中包括了肌酸磷酸激酶检查、谷草转氨酶检查、乳酸脱氢酶检查、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并行床边心电图检查[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统计本组患者中合并CCS的发生情况、病变位置、临床表现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CS发病率比较
经检查发现,本组150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共45例患者合并CCS,发生率为30%;其中30例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率为37.5%;15例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率为21.4%。可见,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CC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X2=4.592,P<0.05)。
2.2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CCS的病变位置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CS病变位置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CS的病变位置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CCS发病率最高的病变位置均为基底节。如表1所示。
表1 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CS的病变位置比较(n,%)
2.3 合并CCS的临床表现情况分析
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50%、40%、6.7%,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3.3%,73.3%,33.3%;可见,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P<0.05),而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P<0.05)。如表2所示。
表2 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比较(n,%)
3 讨论
有报道认为CCS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组织受到损伤,刺激了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的分泌和肾上腺素的增加,患者动脉血管出现痉挛和收缩,从而导致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出现类似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内膜下梗死的改变。
本文主要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CCS)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等,分析和比较了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的发生率、病变位置、临床表现等。研究发现,本组150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CCS的发生率为30%,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CCS的发生率为37.5%,缺血性脑血管病CCS的发生率为21.4%,出血性脑血管病CC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0.05)。笔者分析: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压均明显升高,而且患者心血管运动调节中枢会受到病情的影响,从而导致患者的体温、血压、心功能等产生变化,甚至会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出现移位的现象,因此,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CS的发生率较高[4]。本次研究发现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的心肌酶谱改变率均为66.7%,可见,心肌酶谱的改变情况也可以作为辅助诊断CCS的一项提示性指标。
从CCS的病变位置分析,研究发现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CS的病变位置均以基底节部位居多,发生率分别为:56.7%,53.3%。基底节是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区域,与人体大脑皮层和小脑共同起到控制和调节运动的功能,由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基底节容易出现出血或缺血的现象,基底节出血会导致血肿压迫周围的神经,基底节缺血则会导致周围神经细胞缺氧和坏死,造成动脉血管的负担加重,从而导致并发CCS[5]。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而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笔者分析,导致脑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会使患者的血液流速变慢,血黏度变高,对心脏周围的动脉血管血流也会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发病较急,患者的动脉血管受到迅速的刺激,心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出现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的现象。
综上所述,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出CCS,根据心肌酶谱的改变也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急性脑血管病是否合并CCS,CCS对心肌的损害较为严重,应及时的提供治疗,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蒋萍萍.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70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13,28(4):434-436.
[2]徐钧,张险平,汪文冰.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133例临床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4):312-313.
[3]张文龙.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105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0,29(10):57.
[4]丁彦博.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208例分析[J].临床研究,2011,9(33):310-311.
[5]江飞飞,王传刘,林海燕,等.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脑心综合征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7):122-123.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它可以是脑血管突然血栓形成,脑栓塞致缺血性脑梗死,也可以是脑血管破裂产生脑出血,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昏迷及死亡[1]。本文主要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CCS)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期间,共接收150例急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男性90例,女性60例,年龄在60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0±6.2)岁,所有患者均经MRI或CT确诊,且均符合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饶明俐主编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80例患者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病,70例患者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小时之内空腹抽取静脉血,抽血量为5毫升,均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其中包括了肌酸磷酸激酶检查、谷草转氨酶检查、乳酸脱氢酶检查、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并行床边心电图检查[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统计本组患者中合并CCS的发生情况、病变位置、临床表现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CS发病率比较
经检查发现,本组150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共45例患者合并CCS,发生率为30%;其中30例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率为37.5%;15例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率为21.4%。可见,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CC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X2=4.592,P<0.05)。
2.2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CCS的病变位置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CS病变位置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CS的病变位置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CCS发病率最高的病变位置均为基底节。如表1所示。
表1 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CS的病变位置比较(n,%)
2.3 合并CCS的临床表现情况分析
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50%、40%、6.7%,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3.3%,73.3%,33.3%;可见,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P<0.05),而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P<0.05)。如表2所示。
表2 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比较(n,%)
3 讨论
有报道认为CCS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组织受到损伤,刺激了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的分泌和肾上腺素的增加,患者动脉血管出现痉挛和收缩,从而导致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出现类似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内膜下梗死的改变。
本文主要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CCS)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等,分析和比较了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的发生率、病变位置、临床表现等。研究发现,本组150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CCS的发生率为30%,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CCS的发生率为37.5%,缺血性脑血管病CCS的发生率为21.4%,出血性脑血管病CC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0.05)。笔者分析: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压均明显升高,而且患者心血管运动调节中枢会受到病情的影响,从而导致患者的体温、血压、心功能等产生变化,甚至会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出现移位的现象,因此,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CS的发生率较高[4]。本次研究发现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的心肌酶谱改变率均为66.7%,可见,心肌酶谱的改变情况也可以作为辅助诊断CCS的一项提示性指标。
从CCS的病变位置分析,研究发现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CS的病变位置均以基底节部位居多,发生率分别为:56.7%,53.3%。基底节是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区域,与人体大脑皮层和小脑共同起到控制和调节运动的功能,由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基底节容易出现出血或缺血的现象,基底节出血会导致血肿压迫周围的神经,基底节缺血则会导致周围神经细胞缺氧和坏死,造成动脉血管的负担加重,从而导致并发CCS[5]。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而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笔者分析,导致脑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会使患者的血液流速变慢,血黏度变高,对心脏周围的动脉血管血流也会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发病较急,患者的动脉血管受到迅速的刺激,心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出现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的现象。
综上所述,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出CCS,根据心肌酶谱的改变也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急性脑血管病是否合并CCS,CCS对心肌的损害较为严重,应及时的提供治疗,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蒋萍萍.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70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13,28(4):434-436.
[2]徐钧,张险平,汪文冰.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133例临床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4):312-313.
[3]张文龙.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105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0,29(10):57.
[4]丁彦博.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208例分析[J].临床研究,2011,9(33):310-311.
[5]江飞飞,王传刘,林海燕,等.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脑心综合征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