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所有政治教师必须面临和解决的一个全新课题,通过本学期的教育教学,笔者总算摸索出了一些门道。现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新理论内容。通过教学学生们都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国家建设中,党中央、国务院都在强调坚持以人为本,那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来说,就更有必要把“人的主体性需要”作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抓手”。特别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的主体需要”即“以人为本”不放松。
“以人的主体性需要”即“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括地说,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从人的主体需要出发,回归人性的本质。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手段,达到使人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目的。
众所周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上往往把学生纯粹视为被教育的对象,认为学生总是存在问题的。思想教育不过是在政治上、道德上纠正学生的偏差,只是简单的约束人、规范人的工作。“以人的主体需要”为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是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客观存在,他们具备独立人格与尊严, 是充满活力与自由的;要确信教育本身就是具备维护人格独立及主体需要的使命,教育被教育者,确信他们独立性;彻底抛弃“老实”“听话”“好”与“乖”这些旧的价值评判标准,允许叛逆思维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要彻底摒弃过时的思维教育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新课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就要求我们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扬人的主体性。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要研究人的主体需要,通过研究如何满足人的主体需要,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规范和引导学生,创新教育方法,达到教育目的。新课程教育的核心理论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人。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必须使其思想上达到一定的境界,并非要多崇高,至少不能没有德。反对把学生教育成一个智商高而情商及德行却不进步的“小人”。所以新课程教育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纵横交错与全面发展。要想达到理想教育和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在学校这个特定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注重研究学生的主体需求。学生的主体需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尊重的需要
引导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而尊重学生则是了解学生的前提条件。要像朋友一样与学生相处,注重平等权利,这样则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大多数学生都是20世纪末出生的,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养尊处优,对自我的独处性要求至上,因此教师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坚持尊重学生。尊重不仅要体现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更多的是要体现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犯了错误,不要急于批评他们,应该了解事情的原委,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把学生当作一个可以教化的主体对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唯有这样教育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笔者几年前任教的高一(6)班有一位学生的转变就让人感觉到尊重的重要性。记得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复习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并检测他们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当提问到这位学生时,他沉默无声。于是笔者大声呵斥他:“你怎么回事!”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回答:“老师,政治课学习我提不起兴趣,于是就没背。”因为不想影响别的学生上课,笔者没有发作,就开始了新课的讲授。下课铃声响起,当笔者跨出教室门口的时候,该学生风一般地跑到笔者面前:“老师,我想谢谢你,以后我绝对好好听课,你讲课其实风趣幽默,我们都感觉很有意思,以后我一定努力提高成绩。”随后的学期测试,这名学生成绩进步很快,由先前全班倒数进步到全班第七名。基于此,笔者认为对于广大教师,特别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来说,把尊重学生作为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必备条件,因为尊重是人的第一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取得教育工作的成功。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基于尊重学生这一前提和基础。
二、认可的需要
正在成长的学生,特别需要家长、教师、朋友给予适当的赞许和认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成长中心理素质的正能量。他人的认可是对自身努力的一种最好的肯定,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是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个别教育工作者甚至部分父母,他们认为,孩子理所当然应该取得成绩上的进步,根本无需表扬与认可。反之,因为学生偶然的退步,父母、教师便对孩子进行恶意批评或嘲讽。殊不知事物的发展伴随着曲折性与前进性,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呢?即使有成绩上的反复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应该正视问题的存在,更应该重视问题的解决。在面对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上的后进生时,要求我们创新教育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注意后进生对鼓励与认可的极度渴求。认可的需要是被教育者本能的、低级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时首先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肯定他们闪光点,认可他们成长中的优点,使他们感觉到被认可的满足。再创新教育,多角度思维,强化学生必成大器的信心,要他们面对现实,承认自身不足,辩证看待自己的得与失,争做先进典型。当然我们也应该给他们多讲一些典型的事例,让他们知道人生的意义。由是观之,教育学生应该肯定其优点,认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能一味地否定。可见,认可学生、肯定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应有之义。
三、求知的需要
学生的主业当然是增长知识与才干,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传道授惑是他们的主要责任,但对于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来说,未必能在知识的传授方面给予学生多大帮助,但在获取知识的态度和方法方面,却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寻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完成学习期间的求知任务。例如,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造成学习退步。这个时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唯一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做工作,让他们在这门功课上多下工夫,寻求最佳学习方法,力求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收益。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会在思想上对该门功课有反感心理,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更深刻地教育他们改变错误的思想认识,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到自己如果学习不好,以后走上社会将会无所事事的严重后果。在这个教育阶段,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做学生工作时,必须讲究工作方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和他们谈心、交朋友,让他们认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让他们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例来说明知识的重要性。例如说,近两年来我们国家重奖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国家一次性奖励人民币500万元。这是一个正面例子,也可以列举一些反面例子,比如说,我国西部由于不重视教育,造成与我国东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要教给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方法,满足他们求知的需求。综上所述,获取知识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必备条件。
四、发展的需要
我们知道,人权的基本权利即首要权利是生存权;其次才是发展权。但我们更应该明白在我们国家,一个富强、民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能够保证我们全体人民的生存权利。在我们的生存权利得到完全保证的前提下,我们必然要求实现自身的发展,以高扬人的主体性,实现自己人格的终极完善。我们都明白,这个时代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更应该明白现在全球的两大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这种发展不尽是全人类和全社会的,更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在校学生。因为我们的学生终归是要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而且将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理想教育,特别是要结合这个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学生应该面向未来、面向现实,脚踏实地地学习,以求自己以后有个更好的发展。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并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生共同设计其远大理想以及未来创业发展计划。更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个发展的社会,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说,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从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出发,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调动每一个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把人本的思想体现在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心、尊重、激励上,决不能舍本逐末,把学生当作自己的“部下”。为此,做学生工作的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把每一个学生的冷暖都放在心上,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二是要经常调查研究,站在与学生平等立场上和风细雨地与学生谈心,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需求,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断改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四是要讲究工作方法,以咨询、调解、辅导等形式,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活。五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个优秀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自身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亲近感、尊敬感的敬佩感,从而将教师塑造成学生心目中的人生榜样。
(责任编辑 袁 妮)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新理论内容。通过教学学生们都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国家建设中,党中央、国务院都在强调坚持以人为本,那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来说,就更有必要把“人的主体性需要”作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抓手”。特别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的主体需要”即“以人为本”不放松。
“以人的主体性需要”即“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括地说,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从人的主体需要出发,回归人性的本质。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手段,达到使人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目的。
众所周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上往往把学生纯粹视为被教育的对象,认为学生总是存在问题的。思想教育不过是在政治上、道德上纠正学生的偏差,只是简单的约束人、规范人的工作。“以人的主体需要”为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是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客观存在,他们具备独立人格与尊严, 是充满活力与自由的;要确信教育本身就是具备维护人格独立及主体需要的使命,教育被教育者,确信他们独立性;彻底抛弃“老实”“听话”“好”与“乖”这些旧的价值评判标准,允许叛逆思维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要彻底摒弃过时的思维教育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新课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就要求我们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扬人的主体性。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要研究人的主体需要,通过研究如何满足人的主体需要,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规范和引导学生,创新教育方法,达到教育目的。新课程教育的核心理论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人。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必须使其思想上达到一定的境界,并非要多崇高,至少不能没有德。反对把学生教育成一个智商高而情商及德行却不进步的“小人”。所以新课程教育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纵横交错与全面发展。要想达到理想教育和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在学校这个特定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注重研究学生的主体需求。学生的主体需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尊重的需要
引导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而尊重学生则是了解学生的前提条件。要像朋友一样与学生相处,注重平等权利,这样则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大多数学生都是20世纪末出生的,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养尊处优,对自我的独处性要求至上,因此教师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坚持尊重学生。尊重不仅要体现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更多的是要体现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犯了错误,不要急于批评他们,应该了解事情的原委,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把学生当作一个可以教化的主体对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唯有这样教育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笔者几年前任教的高一(6)班有一位学生的转变就让人感觉到尊重的重要性。记得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复习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并检测他们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当提问到这位学生时,他沉默无声。于是笔者大声呵斥他:“你怎么回事!”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回答:“老师,政治课学习我提不起兴趣,于是就没背。”因为不想影响别的学生上课,笔者没有发作,就开始了新课的讲授。下课铃声响起,当笔者跨出教室门口的时候,该学生风一般地跑到笔者面前:“老师,我想谢谢你,以后我绝对好好听课,你讲课其实风趣幽默,我们都感觉很有意思,以后我一定努力提高成绩。”随后的学期测试,这名学生成绩进步很快,由先前全班倒数进步到全班第七名。基于此,笔者认为对于广大教师,特别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来说,把尊重学生作为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必备条件,因为尊重是人的第一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取得教育工作的成功。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基于尊重学生这一前提和基础。
二、认可的需要
正在成长的学生,特别需要家长、教师、朋友给予适当的赞许和认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成长中心理素质的正能量。他人的认可是对自身努力的一种最好的肯定,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是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个别教育工作者甚至部分父母,他们认为,孩子理所当然应该取得成绩上的进步,根本无需表扬与认可。反之,因为学生偶然的退步,父母、教师便对孩子进行恶意批评或嘲讽。殊不知事物的发展伴随着曲折性与前进性,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呢?即使有成绩上的反复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应该正视问题的存在,更应该重视问题的解决。在面对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上的后进生时,要求我们创新教育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注意后进生对鼓励与认可的极度渴求。认可的需要是被教育者本能的、低级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时首先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肯定他们闪光点,认可他们成长中的优点,使他们感觉到被认可的满足。再创新教育,多角度思维,强化学生必成大器的信心,要他们面对现实,承认自身不足,辩证看待自己的得与失,争做先进典型。当然我们也应该给他们多讲一些典型的事例,让他们知道人生的意义。由是观之,教育学生应该肯定其优点,认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能一味地否定。可见,认可学生、肯定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应有之义。
三、求知的需要
学生的主业当然是增长知识与才干,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传道授惑是他们的主要责任,但对于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来说,未必能在知识的传授方面给予学生多大帮助,但在获取知识的态度和方法方面,却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寻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完成学习期间的求知任务。例如,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造成学习退步。这个时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唯一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做工作,让他们在这门功课上多下工夫,寻求最佳学习方法,力求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收益。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会在思想上对该门功课有反感心理,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更深刻地教育他们改变错误的思想认识,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到自己如果学习不好,以后走上社会将会无所事事的严重后果。在这个教育阶段,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做学生工作时,必须讲究工作方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和他们谈心、交朋友,让他们认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让他们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例来说明知识的重要性。例如说,近两年来我们国家重奖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国家一次性奖励人民币500万元。这是一个正面例子,也可以列举一些反面例子,比如说,我国西部由于不重视教育,造成与我国东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要教给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方法,满足他们求知的需求。综上所述,获取知识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必备条件。
四、发展的需要
我们知道,人权的基本权利即首要权利是生存权;其次才是发展权。但我们更应该明白在我们国家,一个富强、民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能够保证我们全体人民的生存权利。在我们的生存权利得到完全保证的前提下,我们必然要求实现自身的发展,以高扬人的主体性,实现自己人格的终极完善。我们都明白,这个时代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更应该明白现在全球的两大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这种发展不尽是全人类和全社会的,更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在校学生。因为我们的学生终归是要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而且将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理想教育,特别是要结合这个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学生应该面向未来、面向现实,脚踏实地地学习,以求自己以后有个更好的发展。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并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生共同设计其远大理想以及未来创业发展计划。更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个发展的社会,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说,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从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出发,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调动每一个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把人本的思想体现在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心、尊重、激励上,决不能舍本逐末,把学生当作自己的“部下”。为此,做学生工作的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把每一个学生的冷暖都放在心上,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二是要经常调查研究,站在与学生平等立场上和风细雨地与学生谈心,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需求,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断改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四是要讲究工作方法,以咨询、调解、辅导等形式,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活。五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个优秀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自身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亲近感、尊敬感的敬佩感,从而将教师塑造成学生心目中的人生榜样。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