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生的类型多种多样: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差、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最要教师下一番工夫的是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的学生。他们不听教诲,惹是生非,无视《中学生行为规范》,无视校纪校规。这样的学生在农村初中大有人在。对于这些学生,无论教师怎么苦口婆心地规劝也不如“哥们”的一个眼神好使。也难怪,现在的社会带给学生太多的享受,哪里会理睬教师要求的苦行僧似的生活!
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不是管理大多数,是管理少数。好生不需要管只要引,差生需要耐心长期地管理。差生不差了,班级就有了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如果差生管理不好,班里差生就会像瘟疫一样“一带两,两带四”迅速蔓延增多。所以班主任的重要工作是差生转化工作,然而转化差生工作不像1 1=2那么简单明确,是既复杂又富有艺术性的工作。这艺术的核心,我认为是“度”一字。要把握好“度”,需讲究几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远近适中
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父母既要给吃给喝尽到抚养的义务,又不要怀有“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掉了”的溺爱心理。家庭教育是这样,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教师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就是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人者。当然教师是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的;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教导,对于教师的教诲应有感激之情。既然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属于不同角色,属于不同的圈子,那么他们之间就有一定的距离。因为距离的存在,师生之间不可以像朋友那么随便;因为距离要适中,教师不可以像对陌生人那样对待学生。总之,一位称职的教师应该既有恩又有威;既能明确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又能明确学生的权利与责任。把握好师生间的距离尺度,教师就如同一块磁石,用自己充满魅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学生怎么会“虽令不从”呢?
二、严宽相济
学生以学习知识为过程,学会做人为最终目的。由于学生年龄小,经历少,是非观念本来就很淡薄,再加上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长跟踪、管理不到位,导致他们形成自由散漫、任意妄为的坏习惯。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他们,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管理他们,培养他们形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提高明辨是非能力。这是一项艰巨而且长期的任务,不要指望着一朝一夕会有所改变。学生毕竟是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再犯同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所以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格,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宽以待人、因人而异,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齐刷刷地剃平头。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对学生要求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就会产生对着干的思想。
三、进退有度
戒尺早已退出教育的舞台,教师说一不二的年代也一去不复返了。素质教育下的学生,是提倡鼓励对着教师说“不”的。部分学生滥用了说“不”的权利,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是非大胆表达了“不”的愿望。“虽令不从”“不令又行”,总是与教者的期望背道而驰。面对这些不分青红皂白的学生,教师需要冷静,不应一时冲动,只考虑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应着眼于全局;不应为了维护师道尊严而置学生自尊于不顾。否则只会导致师生矛盾的激化。细想想,教师是成人,应该能很好地调度全局,是进是退都是为了教育学生,犯不着跟学生计较。“退一步”才会有“海阔天空”的美景。
四、奖惩结合
差生并不是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做到位,教师的工作是否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动力。奖励与惩罚的结合使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差生身上的缺点比常人多,教师往往给予太多的批评,而批评的话听得太多会引起差生的反感情绪,甚至使他们自暴自弃。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差生就越来越差了。要改变此状态,只要反方向行之即可,也就是从表扬入手。寻找差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适时适度地进行表扬,让他们成为成功者,享受成功者的喜悦,促使他们产生自我表现的愿望。
教育教学中,有时适当运用惩罚对学生也能起到激励作用。但惩罚不是体罚,它们的最大区别是我们内心深处升腾起的那绵绵的爱,没有一丝恶意,又是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不会伤及他们的身体,不会让他们失掉人格与尊严。惩罚用得恰到好处就是教育的艺术。
总之,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充满艺术性的工作,是恰到好处把握一系列“度”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善于把握“度”,做一位会随时随地调整尺度的教师。
(责任编辑 袁 妮)
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不是管理大多数,是管理少数。好生不需要管只要引,差生需要耐心长期地管理。差生不差了,班级就有了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如果差生管理不好,班里差生就会像瘟疫一样“一带两,两带四”迅速蔓延增多。所以班主任的重要工作是差生转化工作,然而转化差生工作不像1 1=2那么简单明确,是既复杂又富有艺术性的工作。这艺术的核心,我认为是“度”一字。要把握好“度”,需讲究几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远近适中
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父母既要给吃给喝尽到抚养的义务,又不要怀有“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掉了”的溺爱心理。家庭教育是这样,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教师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就是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人者。当然教师是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的;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教导,对于教师的教诲应有感激之情。既然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属于不同角色,属于不同的圈子,那么他们之间就有一定的距离。因为距离的存在,师生之间不可以像朋友那么随便;因为距离要适中,教师不可以像对陌生人那样对待学生。总之,一位称职的教师应该既有恩又有威;既能明确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又能明确学生的权利与责任。把握好师生间的距离尺度,教师就如同一块磁石,用自己充满魅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学生怎么会“虽令不从”呢?
二、严宽相济
学生以学习知识为过程,学会做人为最终目的。由于学生年龄小,经历少,是非观念本来就很淡薄,再加上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长跟踪、管理不到位,导致他们形成自由散漫、任意妄为的坏习惯。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他们,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管理他们,培养他们形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提高明辨是非能力。这是一项艰巨而且长期的任务,不要指望着一朝一夕会有所改变。学生毕竟是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再犯同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所以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格,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宽以待人、因人而异,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齐刷刷地剃平头。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对学生要求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就会产生对着干的思想。
三、进退有度
戒尺早已退出教育的舞台,教师说一不二的年代也一去不复返了。素质教育下的学生,是提倡鼓励对着教师说“不”的。部分学生滥用了说“不”的权利,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是非大胆表达了“不”的愿望。“虽令不从”“不令又行”,总是与教者的期望背道而驰。面对这些不分青红皂白的学生,教师需要冷静,不应一时冲动,只考虑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应着眼于全局;不应为了维护师道尊严而置学生自尊于不顾。否则只会导致师生矛盾的激化。细想想,教师是成人,应该能很好地调度全局,是进是退都是为了教育学生,犯不着跟学生计较。“退一步”才会有“海阔天空”的美景。
四、奖惩结合
差生并不是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做到位,教师的工作是否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动力。奖励与惩罚的结合使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差生身上的缺点比常人多,教师往往给予太多的批评,而批评的话听得太多会引起差生的反感情绪,甚至使他们自暴自弃。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差生就越来越差了。要改变此状态,只要反方向行之即可,也就是从表扬入手。寻找差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适时适度地进行表扬,让他们成为成功者,享受成功者的喜悦,促使他们产生自我表现的愿望。
教育教学中,有时适当运用惩罚对学生也能起到激励作用。但惩罚不是体罚,它们的最大区别是我们内心深处升腾起的那绵绵的爱,没有一丝恶意,又是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不会伤及他们的身体,不会让他们失掉人格与尊严。惩罚用得恰到好处就是教育的艺术。
总之,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充满艺术性的工作,是恰到好处把握一系列“度”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善于把握“度”,做一位会随时随地调整尺度的教师。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