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管理学科的应用性、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加强实践教学使其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了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确立的五种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285-03
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尤其是1997年管理学门类以及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设置,意味着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纯理论型、知识型向以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技能型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更多的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这是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高教[2001]4号文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教育部高教[2007]1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实施“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推进“质量工程”。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活动,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国外,不管是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法国国家行政学院自称是“三无”学校——无文凭、无教材、无专职教师。该校强调为用而学,学生在2年零2个月的学习过程中,一半时间是在校外学习。加拿大行政官员培训学院,更强调实践教学,其中30%在课堂内,70%在课堂外,其教学原则就是培养会做事的人。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滞后,因此,加强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迫在眉睫。
一方面,实践教学是提高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科建设的必要环节。所谓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通过正确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创新学习”。但是我国传统的公共管理教学大都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信息沟通单向、枯燥,课堂缺乏活跃气氛,情境教学和互动教学难以开展,教学活动流于理论上的抽象说教,使学生学习起来如隔靴搔痒,不能触及要点。虽然学生可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高度抽象概括和书本化、理论化的,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很多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如机关管理、电子政务等,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条件或不能实施实践教学,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也难以把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教学质量自然也就难以提高。而开展实践教学则能够改变教师的知识传播结构,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动态化、形象化,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把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以及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专业规划现课程群建设中突出职业特色,整合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综合性、协调性、应用性,从而推动整个公共管理学科的飞速发展。
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是提高公共管理学科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必要环节。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实践活动是开发和培养人的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哲学意义的角度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表现为一个无限发展和无限深入的过程,这种认识运动的无限发展是螺旋式地上升运动,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同理,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也反映了这一认识运动的过程。实践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立身之本,理论教学只有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相互依存,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由于公共管理的无定式和管理活动的灵活性、创新性,使得教科书不可能提供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内容,许多理论都是高度概括出来的。因此,高校公共管理学科要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要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为他们全面掌握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就业能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2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理念的确立
针对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问题和不足,我们一定要面向新世纪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坚持“注重基础、加强融合、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和推行“拓展学生公共管理素质的实践教学特色模式”,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完整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体系的独立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进行实践教学体系自身的优化,并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形成互促互动的良性关系。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合理时空组合为中心,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的完善为保证,注重以多学科优势带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多样性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公共管理学科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个性化的实践项目的设计,培养具有创新型、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具体而言,在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中,我们要确立以下五种理念:
其一,全球化理念。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国外的各种成熟的教育项目和教育观念传人国内,很多大学生也有了较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这促使我国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要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树立全球化理念,要求公共管理教育要面向世界,参与国际教育竞争,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其二,市场化理念。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教育机构逐步进人国内教育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必须增强市场化理念,提高应对能力。这要求我们在培養目标上,要使学生具备WTO环境下对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使其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管理体制上,要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激励机制和运作机制;课程与教学上,要加大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力度,开展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其三,实证化理念。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强化实证研究和快速步入“信息高速公路”。实证化理念的形成包括个案分析、实地调研、现场会议、模型建构、信息技术等。同时高校还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其四,学生本位化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同理,教育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从幕前走向幕后,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及潜能开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角色只是成为培养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其五,创新化理念。人才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一”横字型人才,其主要特点是知识面宽;“!”竖字型人才,其主要特点是知识很专很深;“T”字型人才,其特点是知识面不仅宽,而且专深;最后是“十”字型人才,其特点是知识面不仅宽和专,而且敢于冒尖,即富有创新精神。在全球化和WTO两大背景下,应重点培养“十”字型人才。而“十”字型人才的培养重在对其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塑造。
3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3.1创新认知实践模式
认知实践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是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见习方式来了解公共管理的实际状况。通过认知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公共管理的概貌,包括公共组织的实际运作情况、特定政策的演变过程等,从而对公共管理及其运行机制形成一个初步“印象”。认知实践在国外很受重视,美国最早成立的公共管理学院希拉丘斯大学马克斯维尔学院就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考察和见习,包括华盛顿暑假见习课、日内瓦见习课、“全球化下的欧洲”及“国际市场与拉美发展”见习课等,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誉为法国高级公务员“摇篮”的法国国立行政学院也经常安排学员到国内外考察以此提高认知实践能力。为此,我系在创新认知实践模式探索中,在继承传统的认知实践模式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创新的实习模式,本着就近安排的原则,立足学校所在市(区)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由系里统一负责落实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组织学生分别下到共青团桂林市委、桂林市福利院、中共阳朔县委、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漓泉啤酒厂等机关或企业接触实践,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公共管理的感性认识。而且,我系还邀请实习单位的具有丰富的政府和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报告,利用他们在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等方面见多识广的优势,现身说法为学生讲授现代管理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应具备的管理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及我国公共组织的设置、各层次的权责划分以及运转情况、地方政府機构改革的难点分析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公共管理中的实践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将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同公共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端正专业思想,明确今后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3.2创新实验模拟教学
实验教学是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技术手段,探索未知或验证假说的实践活动。受“文科不需要实验室”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公共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验模拟教学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在线业务处理、召开视频会议、论坛交流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公共管理的运作规律和运作流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施公共管理基本方法和策略的技巧,提高学生处理公共事务的操作能力和决策能力,以便走出校门后能尽可能快地与市场接轨。为此,首先,要尽快创建稳定的专业模拟实验室或实验基地。我们要根据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属性及特征,按照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求,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社会调查方法、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等实验室,设置公共管理体制模拟展厅、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文献资料室等,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其次,要本着综合公共管理学科各专业特色、发挥交叉优势的目的,将学科相近和实验内容具有公共性的实验课程设为“融合”课程。这样,既能有效发挥交叉专业优势,又能让学生对公共管理这一学科门类有一个基础的系统认识。再次,要建立综合型的实验课程管理体制,由实验室组织各专业教研室、各专业教师按照公共管理学科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通过开发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性实验课程,探索在公共管理学科开展实验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具体操作模式,统一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及指导书,并负责对所有实验课程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建设,以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改革。
3.3创新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公共管理教学的典型方法,也是国外公共管理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它不仅代表了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中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高校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并且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案例教学创新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首先要加强公共管理案例库建设。我们可以成立案例搜集制作组,专门负责对外的实际调查,搞好和政府以及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关系,以期比较容易地获得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既可以保证公共管理案例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指导性,又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加贴近实际的素材。同时,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公共管理的研究人员,形成稳定的力量,组成业务网络,建立起各研究单位可以共享的公共管理案例库。其次,要根据教学要求精心选择案例。教师在案例选择时选用个案必须锁定学习目标,即充分考虑个案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与理论知识的吻合度。最根本的选择标准就在于:这一个案中所蕴涵的“问题”是否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学习目标。同时,在选取个案时一定要关注国内外社会现实,紧跟时代步伐,从中把握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这对于做好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管理与治理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更有指导意义。比如在“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教学中,我国“大部制改革”就十分引人瞩目;在“公共危机处理”这一主题下,“911事件”、“抗击非典”、“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出租车司机罢运”、“农民工上访”等问题导向明确且较具代表性的个案就很易备受关注了,具有典型意义。再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进行案例教学。选用声像结合的案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富于动漫色彩的课件,辅之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短片来烘托课堂气氛,可大大提升课堂的直观性,使学生能模拟案例情景,以事件参与者的心态分析探讨问题。例如,在讲述行政伦理等相关内容的时候,用一两个警示短片或真实的反腐力作来表现,要比只讲文字案例更能让学生深刻记忆和理解。
3.4创新实习实践机制
实习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首先要加强公共管理实习基地建设,让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对公共组织的运营状况有基本的了解。比如,为了使公共管理学科学生更好地服务于泛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我系已与桂林、南宁、钦州、广州等广西区内外重要城市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了12个稳定的实习基地,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其次,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实施“双循环”教学。所谓“走出去”,就是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作专题调研或进行见习和观摩、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活动,形成与教材相匹配的“活教案”,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进行“挂职实习”。所谓“挂职实习”是指根据实习单位岗位的实际情况,通常安排实习学生担任科级以下部门副职。这样,他们可以尽快投入到所在实习部门的工作运行过程,增强责任意识,成为实习单位的“主人”。一方面,“挂职实习”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施展才华的平台,有利于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全面锻炼和检验学生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挂职”的角色定位,可以全面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大学生经过“挂职实习”的磨炼,既增长了才干,又能够通过实践的检验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提升行政职业能力的过程,为毕业后增强求职竞争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挂职实习”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校园生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大学生由于接触社会实践较少,往往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把未来的生活看得过于理想化,求职就业往往眼高手低。当他们身临其境“挂职”投身社会实践的时候,便会真正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行政职业能力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反差,从这个意义上,“挂职”也是大学生完善自我和找回“真我”的认识过程,有利于他们在未来走向社会的求职择业中寻找到自己的最佳定位。所谓“请进来”,就是请公共管理部门的高层管理者到学校座谈,征求他们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结构的意见,请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事业单位领导给学生传授管理经验。再次,利用寒暑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寒暑假的社会调查,既可以使学生结合所学的有关课程和当时公共部门的热点问题到社会中去调查并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科技文化优势,弘扬科学精神,传播文明新风。如我系社会保障05-1班谢妍同学的作品《中国民间组织的生活状况——以C城市反扒同盟为例》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3.5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树立开放式的办学理念,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新路子,建构“三位一体”结构——以专职任课教师为主体、兼职和聘请客座教授相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次,要加大师培力度,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或进行校际之间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派教师出国考察,借鉴学习国外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再次,要实行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高校应创造条件通过专业教师在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部门挂职、担任顾问等形式,促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比如,美国院校中从事MPA教育的教师,一般要求其要具有在政府部门或公共管理部门工作的经历,或者与政府部门有联合研究项目,或者有较长期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咨询项目。只有师资队伍水平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才能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美萍.提高行政管理学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J].煤炭高等教育,2006,(3).
[2]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273.
[3]宋斌等.论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理念及其模式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5,(11).
[4]沈勇,王有强.国外公共管理实践教育:模式、特点及借鉴[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
[5]杨述厚等.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关键词: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285-03
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尤其是1997年管理学门类以及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设置,意味着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纯理论型、知识型向以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技能型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更多的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这是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高教[2001]4号文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教育部高教[2007]1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实施“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推进“质量工程”。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活动,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国外,不管是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法国国家行政学院自称是“三无”学校——无文凭、无教材、无专职教师。该校强调为用而学,学生在2年零2个月的学习过程中,一半时间是在校外学习。加拿大行政官员培训学院,更强调实践教学,其中30%在课堂内,70%在课堂外,其教学原则就是培养会做事的人。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滞后,因此,加强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迫在眉睫。
一方面,实践教学是提高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科建设的必要环节。所谓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通过正确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创新学习”。但是我国传统的公共管理教学大都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信息沟通单向、枯燥,课堂缺乏活跃气氛,情境教学和互动教学难以开展,教学活动流于理论上的抽象说教,使学生学习起来如隔靴搔痒,不能触及要点。虽然学生可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高度抽象概括和书本化、理论化的,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很多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如机关管理、电子政务等,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条件或不能实施实践教学,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也难以把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教学质量自然也就难以提高。而开展实践教学则能够改变教师的知识传播结构,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动态化、形象化,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把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以及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专业规划现课程群建设中突出职业特色,整合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综合性、协调性、应用性,从而推动整个公共管理学科的飞速发展。
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是提高公共管理学科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必要环节。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实践活动是开发和培养人的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哲学意义的角度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表现为一个无限发展和无限深入的过程,这种认识运动的无限发展是螺旋式地上升运动,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同理,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也反映了这一认识运动的过程。实践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立身之本,理论教学只有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相互依存,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由于公共管理的无定式和管理活动的灵活性、创新性,使得教科书不可能提供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内容,许多理论都是高度概括出来的。因此,高校公共管理学科要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要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为他们全面掌握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就业能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2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理念的确立
针对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问题和不足,我们一定要面向新世纪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坚持“注重基础、加强融合、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和推行“拓展学生公共管理素质的实践教学特色模式”,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完整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体系的独立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进行实践教学体系自身的优化,并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形成互促互动的良性关系。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合理时空组合为中心,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的完善为保证,注重以多学科优势带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多样性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公共管理学科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个性化的实践项目的设计,培养具有创新型、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具体而言,在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中,我们要确立以下五种理念:
其一,全球化理念。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国外的各种成熟的教育项目和教育观念传人国内,很多大学生也有了较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这促使我国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要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树立全球化理念,要求公共管理教育要面向世界,参与国际教育竞争,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其二,市场化理念。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教育机构逐步进人国内教育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必须增强市场化理念,提高应对能力。这要求我们在培養目标上,要使学生具备WTO环境下对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使其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管理体制上,要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激励机制和运作机制;课程与教学上,要加大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力度,开展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其三,实证化理念。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强化实证研究和快速步入“信息高速公路”。实证化理念的形成包括个案分析、实地调研、现场会议、模型建构、信息技术等。同时高校还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其四,学生本位化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同理,教育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从幕前走向幕后,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及潜能开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角色只是成为培养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其五,创新化理念。人才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一”横字型人才,其主要特点是知识面宽;“!”竖字型人才,其主要特点是知识很专很深;“T”字型人才,其特点是知识面不仅宽,而且专深;最后是“十”字型人才,其特点是知识面不仅宽和专,而且敢于冒尖,即富有创新精神。在全球化和WTO两大背景下,应重点培养“十”字型人才。而“十”字型人才的培养重在对其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塑造。
3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3.1创新认知实践模式
认知实践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是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见习方式来了解公共管理的实际状况。通过认知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公共管理的概貌,包括公共组织的实际运作情况、特定政策的演变过程等,从而对公共管理及其运行机制形成一个初步“印象”。认知实践在国外很受重视,美国最早成立的公共管理学院希拉丘斯大学马克斯维尔学院就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考察和见习,包括华盛顿暑假见习课、日内瓦见习课、“全球化下的欧洲”及“国际市场与拉美发展”见习课等,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誉为法国高级公务员“摇篮”的法国国立行政学院也经常安排学员到国内外考察以此提高认知实践能力。为此,我系在创新认知实践模式探索中,在继承传统的认知实践模式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创新的实习模式,本着就近安排的原则,立足学校所在市(区)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由系里统一负责落实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组织学生分别下到共青团桂林市委、桂林市福利院、中共阳朔县委、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漓泉啤酒厂等机关或企业接触实践,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公共管理的感性认识。而且,我系还邀请实习单位的具有丰富的政府和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报告,利用他们在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等方面见多识广的优势,现身说法为学生讲授现代管理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应具备的管理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及我国公共组织的设置、各层次的权责划分以及运转情况、地方政府機构改革的难点分析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公共管理中的实践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将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同公共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端正专业思想,明确今后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3.2创新实验模拟教学
实验教学是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技术手段,探索未知或验证假说的实践活动。受“文科不需要实验室”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公共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验模拟教学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在线业务处理、召开视频会议、论坛交流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公共管理的运作规律和运作流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施公共管理基本方法和策略的技巧,提高学生处理公共事务的操作能力和决策能力,以便走出校门后能尽可能快地与市场接轨。为此,首先,要尽快创建稳定的专业模拟实验室或实验基地。我们要根据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属性及特征,按照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求,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社会调查方法、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等实验室,设置公共管理体制模拟展厅、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文献资料室等,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其次,要本着综合公共管理学科各专业特色、发挥交叉优势的目的,将学科相近和实验内容具有公共性的实验课程设为“融合”课程。这样,既能有效发挥交叉专业优势,又能让学生对公共管理这一学科门类有一个基础的系统认识。再次,要建立综合型的实验课程管理体制,由实验室组织各专业教研室、各专业教师按照公共管理学科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通过开发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性实验课程,探索在公共管理学科开展实验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具体操作模式,统一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及指导书,并负责对所有实验课程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建设,以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改革。
3.3创新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公共管理教学的典型方法,也是国外公共管理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它不仅代表了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中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高校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并且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案例教学创新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首先要加强公共管理案例库建设。我们可以成立案例搜集制作组,专门负责对外的实际调查,搞好和政府以及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关系,以期比较容易地获得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既可以保证公共管理案例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指导性,又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加贴近实际的素材。同时,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公共管理的研究人员,形成稳定的力量,组成业务网络,建立起各研究单位可以共享的公共管理案例库。其次,要根据教学要求精心选择案例。教师在案例选择时选用个案必须锁定学习目标,即充分考虑个案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与理论知识的吻合度。最根本的选择标准就在于:这一个案中所蕴涵的“问题”是否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学习目标。同时,在选取个案时一定要关注国内外社会现实,紧跟时代步伐,从中把握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这对于做好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管理与治理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更有指导意义。比如在“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教学中,我国“大部制改革”就十分引人瞩目;在“公共危机处理”这一主题下,“911事件”、“抗击非典”、“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出租车司机罢运”、“农民工上访”等问题导向明确且较具代表性的个案就很易备受关注了,具有典型意义。再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进行案例教学。选用声像结合的案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富于动漫色彩的课件,辅之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短片来烘托课堂气氛,可大大提升课堂的直观性,使学生能模拟案例情景,以事件参与者的心态分析探讨问题。例如,在讲述行政伦理等相关内容的时候,用一两个警示短片或真实的反腐力作来表现,要比只讲文字案例更能让学生深刻记忆和理解。
3.4创新实习实践机制
实习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首先要加强公共管理实习基地建设,让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对公共组织的运营状况有基本的了解。比如,为了使公共管理学科学生更好地服务于泛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我系已与桂林、南宁、钦州、广州等广西区内外重要城市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了12个稳定的实习基地,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其次,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实施“双循环”教学。所谓“走出去”,就是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作专题调研或进行见习和观摩、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活动,形成与教材相匹配的“活教案”,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进行“挂职实习”。所谓“挂职实习”是指根据实习单位岗位的实际情况,通常安排实习学生担任科级以下部门副职。这样,他们可以尽快投入到所在实习部门的工作运行过程,增强责任意识,成为实习单位的“主人”。一方面,“挂职实习”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施展才华的平台,有利于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全面锻炼和检验学生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挂职”的角色定位,可以全面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大学生经过“挂职实习”的磨炼,既增长了才干,又能够通过实践的检验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提升行政职业能力的过程,为毕业后增强求职竞争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挂职实习”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校园生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大学生由于接触社会实践较少,往往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把未来的生活看得过于理想化,求职就业往往眼高手低。当他们身临其境“挂职”投身社会实践的时候,便会真正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行政职业能力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反差,从这个意义上,“挂职”也是大学生完善自我和找回“真我”的认识过程,有利于他们在未来走向社会的求职择业中寻找到自己的最佳定位。所谓“请进来”,就是请公共管理部门的高层管理者到学校座谈,征求他们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结构的意见,请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事业单位领导给学生传授管理经验。再次,利用寒暑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寒暑假的社会调查,既可以使学生结合所学的有关课程和当时公共部门的热点问题到社会中去调查并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科技文化优势,弘扬科学精神,传播文明新风。如我系社会保障05-1班谢妍同学的作品《中国民间组织的生活状况——以C城市反扒同盟为例》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3.5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树立开放式的办学理念,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新路子,建构“三位一体”结构——以专职任课教师为主体、兼职和聘请客座教授相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次,要加大师培力度,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或进行校际之间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派教师出国考察,借鉴学习国外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再次,要实行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高校应创造条件通过专业教师在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部门挂职、担任顾问等形式,促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比如,美国院校中从事MPA教育的教师,一般要求其要具有在政府部门或公共管理部门工作的经历,或者与政府部门有联合研究项目,或者有较长期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咨询项目。只有师资队伍水平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才能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美萍.提高行政管理学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J].煤炭高等教育,2006,(3).
[2]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273.
[3]宋斌等.论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理念及其模式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5,(11).
[4]沈勇,王有强.国外公共管理实践教育:模式、特点及借鉴[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
[5]杨述厚等.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