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而它的眼光与正在梦游的魔鬼眼光一模一样,
照在它身上的灯光把它的阴影投射在地板;
而我的灵魂,会从那团在地板上漂浮的阴暗
被擢升么——永不复还!
——摘自爱伦·坡《乌鸦》
幽暗的天空中,一群鬼魅般的黑色鸟儿在空中徘徊;烛光摇曳的室内,一个低沉的男音在念诵着什么,身着中世纪黑衣的中年男人一边用鹅毛笔在纸上写写划划,一边若有所思地看着床上辗转反侧的年轻女孩儿……镜头切换,黑白色,一个光头男人推门而入,将一个女孩儿压倒在床上,粗暴地剥去了她的衣服;镜头又转换到写字的男人和辗转反侧的女孩儿,一只乌鸦在女孩儿的被子上啄着黑色的玫瑰枝叶;再次切换到黑白色的场景,刚才被压在床上的女孩儿穿着内衣打开浴室的水笼头,光头男人裸身走进去,半透明的玻璃门上,能看到男人与女孩儿模糊的拥吻;黑白色的镜头不断变换着角度,浴缸里男人的双脚,插上电门的女孩的手,施暴的有力的男人臂膀,赤裸的被压制的女孩身体,光头男人似笑非笑地直视着女孩儿,女孩儿将插在电门上的吹风机扔进浴缸,男人惨叫着,战栗着,身体变得焦糊,女孩儿轻轻笑着……而在有色彩的室内,辗转反侧的女孩儿像是从噩梦中惊醒了,睁开眼睛,却碰到黑衣中年人那无法言喻的眼神,仿佛直指她的内心……
影片故事与爱伦·坡的渊源
以上是德国籍导演尤利·隆美尔2006年上映的作品《魔鸟》的开篇场景,这部影片也是我看过的最不可思议的恐怖片之一。从影片一开始,谙熟美国恐怖文学的观众就能看到埃德加·爱伦·坡的身影,很快,熟悉爱伦·坡的人又会明了这部影片是汲取了《乌鸦》的灵感,甚至影片全名都叫做《埃德加·爱伦·坡的乌鸦》。说到埃德加·爱伦·坡,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梵高在美术史的地位何其相似:悲怆的身世,多舛的命运,无与伦比的才华,几近崩溃的癫狂……很多时候,疯子与天才只是一线之隔。最伟大的艺术家以理智与生命为代价,同魔鬼交换那瞬间的灵感,才能造就出那样不朽的惊世之作!浩瀚的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画家不计其数,但谁能画出《星月夜》《向日葵》那样意境的作品?同样,除了爱伦·坡,谁又能写出《乌鸦》《厄舍府的倒塌》《红死病的假面舞会》那样来自地狱般的诗篇和故事?年少时买过坡的《怪异故事集》,被《红死病的假面舞会》吓得将那本书藏起来,再也不敢翻开,爱伦·坡对恐怖境界的描绘真是前无古人的。《魔鸟》只是本片中文的商业化译名,其实,它的直译就是《乌鸦》。
开篇那些令人迷乱的场景过后,回到了15年前,10岁的小女孩儿丽诺尔向爷爷讲述心中的恐惧和不安:一个丑陋的光头男人总是如影随形地出现在她的梦中,和她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爷爷安慰她那只是梦,并为那样的梦找到了合理的解释:那只是他曾经给丽诺尔讲过的爱伦·坡故事集里的人物而已。小丽诺尔长大了,成为一名摇滚歌手,但儿时的噩梦并未随着岁月而消除,而且,她身边的歌手伙伴们突然一个个神秘地失踪,她看到了那名被称为“剥皮人魔”的杀手,她困惑、自责、恐惧,但对一切无能为力……影片在儿时的丽诺尔和青年丽诺尔之间不停地转换,她的童年和青年穿越时空般两两相望,梦魇时时纠缠她的灵魂,让她片刻不得安宁,她甚至祈求上苍让大限早点到来。
到处弥漫着坡的诗歌风格
整部影片充斥着浓浓的阴郁的爱伦·坡诗歌风格。从精心设计的音乐、道具、背景中,甚至影片的字幕,都带有坡的作品中所描绘的黑暗、绝望的味道。
充满象征意味的隐喻在布景、道具中随处可见:剥皮人魔每次杀人以前,天空中象征死亡的乌鸦看似凌乱却又仿佛某种仪式般地飞舞;牙科诊室的玻璃窗上粘贴的蝙蝠、鬼脸南瓜、幽灵、墓碑;丽诺尔白色的床上永远不会缺少的神秘而可怖的黑色花朵;女歌手们哥特风格的黑色眼影、眼线;丽诺尔黑色的唇膏、黑衣;天空中、床上、墓碑上无处不在的乌鸦,等等。
影片的音效也是比较出色的,配乐着意烘托了弥漫在影片始终的悲情阴郁的诗歌基调。剥皮人魔每每接近目标时沉重古怪的喘息声;贯穿整部影片的黑色沉重的交响曲般的音乐;鸟形人魔每次出现时“嗞嗞”触电般的令人惊惶不安的响声;影片开始部分,女主角唱的那首歌于凄怆中凝聚着一种绝望的美;接近尾声,那连续的、低沉的、逐渐迫近的音乐则给人以强烈的窒息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无尽黑暗。
在这部氛围古怪的电影中,剥皮人魔的扮演者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虽然没查到他的资料,但这位名为杰克·奎因的演员无疑是位出色的演技派明星。很久以前,在一部相似风格的另类的欧洲实验片中仿佛见过他,所以对他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他一开始的面部特写镜头中,不可名状的怪异眼神,紧抿着的薄薄的嘴唇,不用吐露片语只言,却仿佛能随时操控一切。配角们的演技也不容小觑:儿时的小丽诺尔仿佛能望穿一切的淡绿色双眼,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幽深表情;梦中的红格子裤恶魔那与身形极不相符的细小牙齿,撒欢时有些滑稽又诡异难言的表现,都绝好地展示了演员自身的灵性与表演功底,也体现了导演选角的高明。
也许你可以自己创造答案
影片中某个场景的表现是非常特别的:爷爷的话在丽诺尔的耳畔回荡,她儿时与成年的场景交替出现,儿时的她看着棺椁里的爷爷去世不久的尸体,成年的她盯着同样的棺木里的一具骷髅头女人身。骷髅头的凹陷处是死亡的另一个象征,蠕动的蛆虫,而这样可怖的骷髅头颅下面的身体,却是鲜活生动的女人胴体,那身体着黑色薄纱,就是丽诺尔平时喜穿的衣服。而身躯上的手臂缓缓抚摸着自己的私处,隐含着某种色情意味,画面静止的时候,犹如文艺复兴时期某幅神秘的宗教油画。那是女主人公活着的自己在看已经死去的自己吗?
两个男乐手死前看的那部录像里的男人和女人是谁?那个录像是真实的吗?那女人为什么要杀那个男人?几次出现在鸟形人魔巢中的那个女人面目很像录像里的女人,如果真是那个女人,她与女主人公丽诺尔、与恶魔们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她是其中的一个歌手吗?恶魔第一次杀人时,刀子上为何已经有血迹?而录像里那个男人,难道就是……?
那双神秘而恐怖的鸟爪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而这个鸟形人魔与剥皮人魔又是否同一人?开始看,的确也像同一人,身材上也无甚差别,心想不过是有羽毛与褪下羽毛的区分。几遍过后,终于看清,是两个不同的魔鬼,至于它们最大的区别,留一悬念,不再剧透。山顶上的巢穴里除去鸟形人魔对尸体的疯狂戳刺以外,那些恍惚诡谲的从尸体上翻身而起的镜头代表什么?个人感觉更像是某具女尸附身了鸟形人魔。而那两只令人毛骨悚然的鸟爪每每出现在驾驶室的方向盘上,不安份地跃动着,显示了恶魔内心的急不可待还是杀戮前的极度愉悦?这与剥皮人魔冷酷沉静的作风大相径庭,影片巧妙地暗示了他们已成为不谋而合的索命同盟者,也许每当剥皮人魔杀死目标,鸟形人魔就会接手把尸体弄到山上的巢穴里?但为何那些可怜的被害者是他们共同的目标?而那个打扮滑稽怪异的梦中恶魔又是谁,他杀过人吗?他的目标又是什么?到底一共有几个恶魔?这些都是导演刻意或无意中抛给观众的迷局,也许你能寻到答案,也许你可以自己创造答案! 世俗的我们无法走入爱伦·坡的世界
表面上看,丽诺尔因为报复而犯下的罪行是她内疚、痛苦和一切悲剧的根源;但,她的爷爷、修女嬷嬷们亦真亦幻的言语点拨和某些固定的奇怪行为却暗示了他们早就知道她的命运。也许,强奸只是个幌子或者一个必需的程序。有些人,生来就注定了某种宿命,尽管他(她)拼命抗争,命运还是不会放过他(她)! 耐人寻味的是,恶魔杀人时留下的血印似的只言片语,却颇具哲理和宗教意味,隐含着无限的暗示,其中包括对影片结局的定论。
这部影片的导演同时也是编剧兼出品人,揣测其创作意图:是为了说明冤冤相报何时了,劝人向善行宽恕,还是宣扬无法逃脱的宿命论,亦或生存与死亡这样更深刻的主题?我想每个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私以为,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缺点是:为形式而形式。连续跳跃的画面、几十分之一秒的快速镜头切换、抖动模糊的影像、劈啪乱闪的刺目强光,这些特殊拍摄手法足以把观众弄得五迷三道,失去对影片内核的理解耐心,导演把观众当超人吗?这部片子如果在不看任何影评资料的情况下就能一次性理清人物关系的,可以被奉为专业导师了。看了一遍又一遍,每遍都有新发现,主要就是因为导演异于常规的拍摄技巧啊,我知道如果再多看两遍,肯定还会有收获,还会有新的理解,但我做不到了,这部电影已经快让人崩溃了!以这样的手法拍摄,难道导演不考虑一下票房吗?
《魔鸟》的确是一部恐怖片,却又不同于任何一部庸常的恐怖片,导演以著名诗歌《乌鸦》为线索,将他自己心目中对爱伦·坡诗歌的理解搬上银幕。特别的拍摄手法、深不可测的诗歌寓意、黑暗死亡的基调、迷乱诡异的情节足以让很多观众抓狂,有的人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说杀戮方式过于简单粗暴,根本不够恐怖片的格;有的人看到最后也不明就里,问导演究竟想说什么呀?是啊,导演想说什么呢?如果,你不喜欢或不了解爱伦·坡的作品;如果,你正逢意志消沉;如果,你情感脆弱,承受不了半点打击;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理解力、耐心与想象力,请不要看这部电影吧! 不过得意忘形的人倒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本片,诗歌中最伟大的主题:生、死、爱,及它们所带来的炼狱般的痛苦,兴许可以浇灭你那不可一世的骄纵之火。终究,世俗的我们无法走入爱伦·坡的世界。查演员表的时候意外发现丽诺尔的祖父竟是导演本人饰演的,导演真是个天才的异类,影片中他给丽诺尔讲故事,其实也正在亲自给所有的观众讲述这个谜一般的故事啊!只不过,他所用的形式太过折磨人了!
影片信息
片名:魔鸟 The Raven (2006)
导演: 尤利·隆美尔
编剧: 尤利·隆美尔
主演: 吉莲·斯旺森 / Jack Quinn / Victoria Ullmann
类型: 惊悚 / 恐怖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6-11
片长: 81 分钟
【责编/九月】
照在它身上的灯光把它的阴影投射在地板;
而我的灵魂,会从那团在地板上漂浮的阴暗
被擢升么——永不复还!
——摘自爱伦·坡《乌鸦》
幽暗的天空中,一群鬼魅般的黑色鸟儿在空中徘徊;烛光摇曳的室内,一个低沉的男音在念诵着什么,身着中世纪黑衣的中年男人一边用鹅毛笔在纸上写写划划,一边若有所思地看着床上辗转反侧的年轻女孩儿……镜头切换,黑白色,一个光头男人推门而入,将一个女孩儿压倒在床上,粗暴地剥去了她的衣服;镜头又转换到写字的男人和辗转反侧的女孩儿,一只乌鸦在女孩儿的被子上啄着黑色的玫瑰枝叶;再次切换到黑白色的场景,刚才被压在床上的女孩儿穿着内衣打开浴室的水笼头,光头男人裸身走进去,半透明的玻璃门上,能看到男人与女孩儿模糊的拥吻;黑白色的镜头不断变换着角度,浴缸里男人的双脚,插上电门的女孩的手,施暴的有力的男人臂膀,赤裸的被压制的女孩身体,光头男人似笑非笑地直视着女孩儿,女孩儿将插在电门上的吹风机扔进浴缸,男人惨叫着,战栗着,身体变得焦糊,女孩儿轻轻笑着……而在有色彩的室内,辗转反侧的女孩儿像是从噩梦中惊醒了,睁开眼睛,却碰到黑衣中年人那无法言喻的眼神,仿佛直指她的内心……
影片故事与爱伦·坡的渊源
以上是德国籍导演尤利·隆美尔2006年上映的作品《魔鸟》的开篇场景,这部影片也是我看过的最不可思议的恐怖片之一。从影片一开始,谙熟美国恐怖文学的观众就能看到埃德加·爱伦·坡的身影,很快,熟悉爱伦·坡的人又会明了这部影片是汲取了《乌鸦》的灵感,甚至影片全名都叫做《埃德加·爱伦·坡的乌鸦》。说到埃德加·爱伦·坡,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梵高在美术史的地位何其相似:悲怆的身世,多舛的命运,无与伦比的才华,几近崩溃的癫狂……很多时候,疯子与天才只是一线之隔。最伟大的艺术家以理智与生命为代价,同魔鬼交换那瞬间的灵感,才能造就出那样不朽的惊世之作!浩瀚的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画家不计其数,但谁能画出《星月夜》《向日葵》那样意境的作品?同样,除了爱伦·坡,谁又能写出《乌鸦》《厄舍府的倒塌》《红死病的假面舞会》那样来自地狱般的诗篇和故事?年少时买过坡的《怪异故事集》,被《红死病的假面舞会》吓得将那本书藏起来,再也不敢翻开,爱伦·坡对恐怖境界的描绘真是前无古人的。《魔鸟》只是本片中文的商业化译名,其实,它的直译就是《乌鸦》。
开篇那些令人迷乱的场景过后,回到了15年前,10岁的小女孩儿丽诺尔向爷爷讲述心中的恐惧和不安:一个丑陋的光头男人总是如影随形地出现在她的梦中,和她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爷爷安慰她那只是梦,并为那样的梦找到了合理的解释:那只是他曾经给丽诺尔讲过的爱伦·坡故事集里的人物而已。小丽诺尔长大了,成为一名摇滚歌手,但儿时的噩梦并未随着岁月而消除,而且,她身边的歌手伙伴们突然一个个神秘地失踪,她看到了那名被称为“剥皮人魔”的杀手,她困惑、自责、恐惧,但对一切无能为力……影片在儿时的丽诺尔和青年丽诺尔之间不停地转换,她的童年和青年穿越时空般两两相望,梦魇时时纠缠她的灵魂,让她片刻不得安宁,她甚至祈求上苍让大限早点到来。
到处弥漫着坡的诗歌风格
整部影片充斥着浓浓的阴郁的爱伦·坡诗歌风格。从精心设计的音乐、道具、背景中,甚至影片的字幕,都带有坡的作品中所描绘的黑暗、绝望的味道。
充满象征意味的隐喻在布景、道具中随处可见:剥皮人魔每次杀人以前,天空中象征死亡的乌鸦看似凌乱却又仿佛某种仪式般地飞舞;牙科诊室的玻璃窗上粘贴的蝙蝠、鬼脸南瓜、幽灵、墓碑;丽诺尔白色的床上永远不会缺少的神秘而可怖的黑色花朵;女歌手们哥特风格的黑色眼影、眼线;丽诺尔黑色的唇膏、黑衣;天空中、床上、墓碑上无处不在的乌鸦,等等。
影片的音效也是比较出色的,配乐着意烘托了弥漫在影片始终的悲情阴郁的诗歌基调。剥皮人魔每每接近目标时沉重古怪的喘息声;贯穿整部影片的黑色沉重的交响曲般的音乐;鸟形人魔每次出现时“嗞嗞”触电般的令人惊惶不安的响声;影片开始部分,女主角唱的那首歌于凄怆中凝聚着一种绝望的美;接近尾声,那连续的、低沉的、逐渐迫近的音乐则给人以强烈的窒息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无尽黑暗。
在这部氛围古怪的电影中,剥皮人魔的扮演者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虽然没查到他的资料,但这位名为杰克·奎因的演员无疑是位出色的演技派明星。很久以前,在一部相似风格的另类的欧洲实验片中仿佛见过他,所以对他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他一开始的面部特写镜头中,不可名状的怪异眼神,紧抿着的薄薄的嘴唇,不用吐露片语只言,却仿佛能随时操控一切。配角们的演技也不容小觑:儿时的小丽诺尔仿佛能望穿一切的淡绿色双眼,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幽深表情;梦中的红格子裤恶魔那与身形极不相符的细小牙齿,撒欢时有些滑稽又诡异难言的表现,都绝好地展示了演员自身的灵性与表演功底,也体现了导演选角的高明。
也许你可以自己创造答案
影片中某个场景的表现是非常特别的:爷爷的话在丽诺尔的耳畔回荡,她儿时与成年的场景交替出现,儿时的她看着棺椁里的爷爷去世不久的尸体,成年的她盯着同样的棺木里的一具骷髅头女人身。骷髅头的凹陷处是死亡的另一个象征,蠕动的蛆虫,而这样可怖的骷髅头颅下面的身体,却是鲜活生动的女人胴体,那身体着黑色薄纱,就是丽诺尔平时喜穿的衣服。而身躯上的手臂缓缓抚摸着自己的私处,隐含着某种色情意味,画面静止的时候,犹如文艺复兴时期某幅神秘的宗教油画。那是女主人公活着的自己在看已经死去的自己吗?
两个男乐手死前看的那部录像里的男人和女人是谁?那个录像是真实的吗?那女人为什么要杀那个男人?几次出现在鸟形人魔巢中的那个女人面目很像录像里的女人,如果真是那个女人,她与女主人公丽诺尔、与恶魔们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她是其中的一个歌手吗?恶魔第一次杀人时,刀子上为何已经有血迹?而录像里那个男人,难道就是……?
那双神秘而恐怖的鸟爪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而这个鸟形人魔与剥皮人魔又是否同一人?开始看,的确也像同一人,身材上也无甚差别,心想不过是有羽毛与褪下羽毛的区分。几遍过后,终于看清,是两个不同的魔鬼,至于它们最大的区别,留一悬念,不再剧透。山顶上的巢穴里除去鸟形人魔对尸体的疯狂戳刺以外,那些恍惚诡谲的从尸体上翻身而起的镜头代表什么?个人感觉更像是某具女尸附身了鸟形人魔。而那两只令人毛骨悚然的鸟爪每每出现在驾驶室的方向盘上,不安份地跃动着,显示了恶魔内心的急不可待还是杀戮前的极度愉悦?这与剥皮人魔冷酷沉静的作风大相径庭,影片巧妙地暗示了他们已成为不谋而合的索命同盟者,也许每当剥皮人魔杀死目标,鸟形人魔就会接手把尸体弄到山上的巢穴里?但为何那些可怜的被害者是他们共同的目标?而那个打扮滑稽怪异的梦中恶魔又是谁,他杀过人吗?他的目标又是什么?到底一共有几个恶魔?这些都是导演刻意或无意中抛给观众的迷局,也许你能寻到答案,也许你可以自己创造答案! 世俗的我们无法走入爱伦·坡的世界
表面上看,丽诺尔因为报复而犯下的罪行是她内疚、痛苦和一切悲剧的根源;但,她的爷爷、修女嬷嬷们亦真亦幻的言语点拨和某些固定的奇怪行为却暗示了他们早就知道她的命运。也许,强奸只是个幌子或者一个必需的程序。有些人,生来就注定了某种宿命,尽管他(她)拼命抗争,命运还是不会放过他(她)! 耐人寻味的是,恶魔杀人时留下的血印似的只言片语,却颇具哲理和宗教意味,隐含着无限的暗示,其中包括对影片结局的定论。
这部影片的导演同时也是编剧兼出品人,揣测其创作意图:是为了说明冤冤相报何时了,劝人向善行宽恕,还是宣扬无法逃脱的宿命论,亦或生存与死亡这样更深刻的主题?我想每个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私以为,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缺点是:为形式而形式。连续跳跃的画面、几十分之一秒的快速镜头切换、抖动模糊的影像、劈啪乱闪的刺目强光,这些特殊拍摄手法足以把观众弄得五迷三道,失去对影片内核的理解耐心,导演把观众当超人吗?这部片子如果在不看任何影评资料的情况下就能一次性理清人物关系的,可以被奉为专业导师了。看了一遍又一遍,每遍都有新发现,主要就是因为导演异于常规的拍摄技巧啊,我知道如果再多看两遍,肯定还会有收获,还会有新的理解,但我做不到了,这部电影已经快让人崩溃了!以这样的手法拍摄,难道导演不考虑一下票房吗?
《魔鸟》的确是一部恐怖片,却又不同于任何一部庸常的恐怖片,导演以著名诗歌《乌鸦》为线索,将他自己心目中对爱伦·坡诗歌的理解搬上银幕。特别的拍摄手法、深不可测的诗歌寓意、黑暗死亡的基调、迷乱诡异的情节足以让很多观众抓狂,有的人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说杀戮方式过于简单粗暴,根本不够恐怖片的格;有的人看到最后也不明就里,问导演究竟想说什么呀?是啊,导演想说什么呢?如果,你不喜欢或不了解爱伦·坡的作品;如果,你正逢意志消沉;如果,你情感脆弱,承受不了半点打击;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理解力、耐心与想象力,请不要看这部电影吧! 不过得意忘形的人倒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本片,诗歌中最伟大的主题:生、死、爱,及它们所带来的炼狱般的痛苦,兴许可以浇灭你那不可一世的骄纵之火。终究,世俗的我们无法走入爱伦·坡的世界。查演员表的时候意外发现丽诺尔的祖父竟是导演本人饰演的,导演真是个天才的异类,影片中他给丽诺尔讲故事,其实也正在亲自给所有的观众讲述这个谜一般的故事啊!只不过,他所用的形式太过折磨人了!
影片信息
片名:魔鸟 The Raven (2006)
导演: 尤利·隆美尔
编剧: 尤利·隆美尔
主演: 吉莲·斯旺森 / Jack Quinn / Victoria Ullmann
类型: 惊悚 / 恐怖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6-11
片长: 81 分钟
【责编/九月】